第八百四十四章

劉奇帶着幾分冷笑說道,“申屠公,是有無數仁人志士爲我大漢拋頭顱灑熱血,可究其根源是什麼,想來你比本王跟清楚!說完武將,就該說士人了,不知道有多少官吏,爲了我大漢外患不斷,鼓弄脣舌,說什麼要與外邦化干戈爲玉帛,免起刀兵之禍,破財免災,爲的是什麼?難道是大義?

申屠公心中忐忑,那就讓本王告訴申屠公,狗屁的大義!爲的就是能有個名目,藉着朝廷加徵稅賦的名頭,藉機魚肉百姓,上下其手,從中漁利!當年桓、靈二位先帝,賣官鬻爵,別的不說,博陵崔烈花了五百萬錢買司徒,曹孟德之父曹嵩花了一億錢買了太尉,就連崔州平兄弟,都說崔烈的官位銅臭,更不要說其他!想來有些事情,申屠公比本王清楚多了!

或許世人都會罵兩位先帝荒淫無道,可換個角度想,曹嵩乃是曹騰養子,其錢財來源暫且不說!可崔烈天下名士,這五百萬錢是何處來的?與崔烈一樣的人,可曾少了?可這些人的錢財都是從何處來的?不用本王說,申屠公也能想來幾分!本王說的難聽一點,說是民脂民膏也不爲過!可就是如此,爲何有些人還趨之若鶩?說白了,就是想要藉着權位魚肉百姓,收斂錢財,或許花出去五百萬,一兩年時間能弄回來一千萬!

可同樣的,申屠公想一想,爲何兩位先帝如此做,世人都言孝桓皇帝貪戀錢財,可孝桓皇帝就連宮室都捨不得修繕,這些錢財都到哪去了?若是申屠公不知,那本王就告訴申屠公,這些錢財,都奔孝桓皇帝用來賑濟災民了!孝靈皇帝的錢財就用作奢靡了麼?雖說孝靈皇帝有些惡名在外,可這賣官的錢,都被孝靈皇帝用來打造西園軍了,只可惜,功敗垂成吶!

這纔是爲何這些人寧願求和,也不願意直接起刀兵的原因所在!無數仁人志士爲我大漢拋頭顱、灑熱血,本王也很欽佩,可心中更多的卻是氣憤,這些人都是我大漢中堅良才,若是不因禍受牽連,那就能更好地爲我大漢效勞,爲我大漢的繁榮昌盛做出貢獻,可這些人,卻都被消弭在我大漢與胡虜的交鋒之中,淪爲某些人漁利的工具,豈不悲哉?”

劉奇頓了頓,飲了一口茶水繼續說道,“王莽雖是漢賊,但本王不得不承認其天分和眼光,若是能將王莽所行政令加以調整改進,足以讓我大漢更上一層樓,讓我大漢國祚綿延!正所謂兼收幷蓄博採衆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便是此理!

本王曾與左右言,不管是政令,還是思想,都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不然終究會被拋棄!上古之時百姓刀耕火種,現在讓百姓刀耕火種,怕是天下餓殍遍佈!上古之時百姓茹毛飲血,如今誰人茹毛飲血?上古之時以貝爲幣,今日若是以貝爲幣,恐天下笑!遑論上古,就是先秦之時,與如今也是風俗迥異!先秦之時百姓以銅器爲主,可如今鐵器取代銅器,這是大勢使然!上古之時勒石刻古以爲記,再後來以鐘鼎銘文爲記,再後來以刀刻,蒙恬造筆之前,皆以刀筆爲記,故先秦文獻稀缺,此爲故也!蔡倫造紙之後,紙張出現,書簡的地位就下降了一些!現如今朝廷改進造紙術,紙張廣爲流傳,取代竹簡,這邊是與時俱進,也是大勢所趨!

別的都進步了,吏治也該進步了!秦皇正是因爲感慨先秦世家王侯林立,這才實行郡縣制,項羽恢復祖制效仿周朝分封,可曾成功了?高祖分封異姓同姓王若干,可從燕王盧綰開始,這些諸侯王可曾消停?先是異姓王,而後諸侯國同姓王侯一個個也都不安分了!從呂后被誅之後,直到孝武皇帝年間主父偃上書行推恩令,這中間諸侯王可曾消停了?一個個都想着取天子而代之,就這還是同姓宗族!若是如同周朝一般的異姓王,本王不敢想象,怕是這天下又會回到春秋無義戰,百姓無安寧的時期了!

劉奇帶着幾分冷笑說道,“申屠公,是有無數仁人志士爲我大漢拋頭顱灑熱血,可究其根源是什麼,想來你比本王跟清楚!說完武將,就該說士人了,不知道有多少官吏,爲了我大漢外患不斷,鼓弄脣舌,說什麼要與外邦化干戈爲玉帛,免起刀兵之禍,破財免災,爲的是什麼?難道是大義?

申屠公心中忐忑,那就讓本王告訴申屠公,狗屁的大義!爲的就是能有個名目,藉着朝廷加徵稅賦的名頭,藉機魚肉百姓,上下其手,從中漁利!當年桓、靈二位先帝,賣官鬻爵,別的不說,博陵崔烈花了五百萬錢買司徒,曹孟德之父曹嵩花了一億錢買了太尉,就連崔州平兄弟,都說崔烈的官位銅臭,更不要說其他!想來有些事情,申屠公比本王清楚多了!

或許世人都會罵兩位先帝荒淫無道,可換個角度想,曹嵩乃是曹騰養子,其錢財來源暫且不說!可崔烈天下名士,這五百萬錢是何處來的?與崔烈一樣的人,可曾少了?可這些人的錢財都是從何處來的?不用本王說,申屠公也能想來幾分!本王說的難聽一點,說是民脂民膏也不爲過!可就是如此,爲何有些人還趨之若鶩?說白了,就是想要藉着權位魚肉百姓,收斂錢財,或許花出去五百萬,一兩年時間能弄回來一千萬!

可同樣的,申屠公想一想,爲何兩位先帝如此做,世人都言孝桓皇帝貪戀錢財,可孝桓皇帝就連宮室都捨不得修繕,這些錢財都到哪去了?若是申屠公不知,那本王就告訴申屠公,這些錢財,都奔孝桓皇帝用來賑濟災民了!孝靈皇帝的錢財就用作奢靡了麼?雖說孝靈皇帝有些惡名在外,可這賣官的錢,都被孝靈皇帝用來打造西園軍了,只可惜,功敗垂成吶!

這纔是爲何這些人寧願求和,也不願意直接起刀兵的原因所在!無數仁人志士爲我大漢拋頭顱、灑熱血,本王也很欽佩,可心中更多的卻是氣憤,這些人都是我大漢中堅良才,若是不因禍受牽連,那就能更好地爲我大漢效勞,爲我大漢的繁榮昌盛做出貢獻,可這些人,卻都被消弭在我大漢與胡虜的交鋒之中,淪爲某些人漁利的工具,豈不悲哉?”

劉奇頓了頓,飲了一口茶水繼續說道,“王莽雖是漢賊,但本王不得不承認其天分和眼光,若是能將王莽所行政令加以調整改進,足以讓我大漢更上一層樓,讓我大漢國祚綿延!正所謂兼收幷蓄博採衆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便是此理!

本王曾與左右言,不管是政令,還是思想,都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不然終究會被拋棄!上古之時百姓刀耕火種,現在讓百姓刀耕火種,怕是天下餓殍遍佈!上古之時百姓茹毛飲血,如今誰人茹毛飲血?上古之時以貝爲幣,今日若是以貝爲幣,恐天下笑!遑論上古,就是先秦之時,與如今也是風俗迥異!先秦之時百姓以銅器爲主,可如今鐵器取代銅器,這是大勢使然!上古之時勒石刻古以爲記,再後來以鐘鼎銘文爲記,再後來以刀刻,蒙恬造筆之前,皆以刀筆爲記,故先秦文獻稀缺,此爲故也!蔡倫造紙之後,紙張出現,書簡的地位就下降了一些!現如今朝廷改進造紙術,紙張廣爲流傳,取代竹簡,這邊是與時俱進,也是大勢所趨!

別的都進步了,吏治也該進步了!秦皇正是因爲感慨先秦世家王侯林立,這才實行郡縣制,項羽恢復祖制效仿周朝分封,可曾成功了?高祖分封異姓同姓王若干,可從燕王盧綰開始,這些諸侯王可曾消停?先是異姓王,而後諸侯國同姓王侯一個個也都不安分了!從呂后被誅之後,直到孝武皇帝年間主父偃上書行推恩令,這中間諸侯王可曾消停了?一個個都想着取天子而代之,就這還是同姓宗族!若是如同周朝一般的異姓王,本王不敢想象,怕是這天下又會回到春秋無義戰,百姓無安寧的時期了!

只可惜,人心不足!王莽有心恢復太平盛世,可私心作祟!光武皇帝因何而成,想來申屠公也明白,不外乎世家豪族不想受王莽剝削,共同擁躉一些宗族上位,意欲奉天子而令諸侯!到最後,光武皇帝藉着南陽、河北二地世家豪族中興!若是申屠公有疑,不妨想想當年郭皇后與陰皇后,後來天下一統,孝武皇帝覺得河北士族非是自己嫡系,就藉機清除了河北豪族在廟堂上的影響力!用自己的嫡系穩定廟堂!

光武皇帝也是高看了這些嫡系,正所謂財帛動人心,在利益面前,沒有多少人擋得住!這也是後來孝武皇帝發覺天下弊端之後,欲行度田令,有了潁川、弘農可問,南陽、河南不可問的話語!到最後度田令被迫廢止,成爲一紙空談!孝武皇帝想要潛移默化,卻發現無能爲力,只能盯緊一點,讓世家豪族不至於爲禍!自從莊帝之後,大漢廟堂上的狀況,想來申屠公比本王清楚!”

看到劉奇發問的眼神,申屠蟠心中一愣,而後帶着幾分坦然說道,“王爺所言不錯!自從莊帝之後,我大漢吏治敗壞更甚,到了孝桓皇帝、孝靈皇帝的時候,吏治已經腐壞到了根子裡!若非王爺大刀闊斧,如今大漢吏治不知道要敗壞到什麼地步!”

面對申屠蟠的坦然,劉奇點了點頭,繼續開口說道,“如今朝廷困頓,本王如今的處境,怕是與光武皇帝一般無二,所以本王才小心翼翼,一步都不敢走錯!若是錯了,我大漢要不了百年,怕是還會有類似今日之厄!現在由本王力挽狂瀾,若是再如此百年,恐怕我大漢威名在百姓心中盡失,到時候百姓知世家豪族,而不知我大漢!雖然換了個名,可於先秦之時周天子分封諸侯何異哉?

就算是今日,許多地方百姓,也因爲貪官污吏橫行,不信服朝廷,反而驥附反賊,許多世家豪族揭竿而起,一呼百應,怕是朝廷都沒有這個威望,本王不由得心中憂慮啊!”

第二百零七章 俠以武犯禁當誅?儒以文亂法可恕?第五十章 劉奇的終極計策第六百六十四章 建安二年春第八百五十章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敗塗地小天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蠻人攻略之竇衍回府第四百八十一章 皇家機密第一百七十三章 進攻江夏羣賊第五百一十二章 醫國醫人第六十章 真假第四百四十九章 來自襄陽侯的逼迫第六百三十章 修德方是綿延根第八百四十六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貂蟬第九百二十一章第七百三十九章 驍騎出擊——早夭的勇士第四百一十五章 願卿爲五侯之臣第七百三十七章 夭折的荒唐詔令第八百七十一章第二百一十四章 同類第八百七十九章第六百三十四章 行陽謀劉備運糧第四百七十六章 失意的荀彧第四百一十八章 呼鷹臺上第一犬第七百七十二章 小沛之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武陵終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門兩侯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儒豪言鎮蒯越第七百四十六章 曹操深謀反入彀第七百七十三章 夏侯淵兵敗小沛第八十五章 公子三策第二十三章 顫抖吧!張勳(上)第六百二十三章 夏侯惇拔箭啖睛,兩袁將孤軍南奔第四百四十六章 劍指關中第一站第九百二十一章第六百二十八章 文聘豈是盜名人第五十章 劉奇的終極計策第四百五十八章 臣請陛下另擇賢才第九百一十二章第二百一十七章 豫章太守徐元直第七百八十章 南陽問策第七百一十二章 司馬欲謀臨洮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荀彧的自救第九百二十一章第六百四十五章 無奈雲山遮望眼第七百九十二章 曹操的絕望與掙扎第六十二章 奪帥第八百二十五章 疑點重重複重重第一百一十八章 蔡邕服軟第六百九十二章 陽謀堂皇行大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魏延的機會第四百七十七章 孔明畫策第六百五十四章 收王烈算計曹操第八百六十一章第七十一章 襄陽風波第八百三十七章第五百八十九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第一百一十五章第五百二十二章 裝純賣慘是孫郎第七百四十七章 祭酒豈不比留侯?第八十一章 南陽策第三百四十三章 黃巾來襲第一百六十二章 蠻人攻略之長沙事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蠻人攻略之 圍剿五溪蠻第六百九十三章 比武招親第一謀第四百三十六章 誰算計誰?第一百七十九章 武陵終戰第六百二十七章 有詭譎士名橋蕤第五百八十五章 二袁臂膀爭短長第八百二十九章 男兒當自強第五百零五章 還請元常救我!第五百二十四章 嚴象告密,天子心思第一百一十七章 陽謀vs陽謀第六百一十五章 天下萬事一秋毫第二零九章 秦琪歸來第一百零二章 夜對第八百零六章 將相不和與離間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謀第五章 黃忠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甘心的蔡瑁第一百三十五章 賈詡單身說四將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學院的狂想第九十四章 潁川陳氏第八百二十章 左傳開篇第一百一十三章 心動的感覺第三百五十五章 呂布破繭第三百四十二章 威逼灈陽侯第八百七十二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誑惑愚蒙呼殺人第四百四十章 死不瞑目的樊稠第六百零九章 有刀名曰定烏蠻第四百零八章 劉奇的漢中攻略第八百六十八章第三百九十三章 但有猛將與州郡共存亡第一百九十章 回襄陽第七百零九章 馬孟起束手就擒第六百五十二章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第五百二十一章 曲徑通幽處,鐵杵磨成針!第六十六章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第八百八十三章
第二百零七章 俠以武犯禁當誅?儒以文亂法可恕?第五十章 劉奇的終極計策第六百六十四章 建安二年春第八百五十章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敗塗地小天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蠻人攻略之竇衍回府第四百八十一章 皇家機密第一百七十三章 進攻江夏羣賊第五百一十二章 醫國醫人第六十章 真假第四百四十九章 來自襄陽侯的逼迫第六百三十章 修德方是綿延根第八百四十六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貂蟬第九百二十一章第七百三十九章 驍騎出擊——早夭的勇士第四百一十五章 願卿爲五侯之臣第七百三十七章 夭折的荒唐詔令第八百七十一章第二百一十四章 同類第八百七十九章第六百三十四章 行陽謀劉備運糧第四百七十六章 失意的荀彧第四百一十八章 呼鷹臺上第一犬第七百七十二章 小沛之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武陵終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門兩侯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儒豪言鎮蒯越第七百四十六章 曹操深謀反入彀第七百七十三章 夏侯淵兵敗小沛第八十五章 公子三策第二十三章 顫抖吧!張勳(上)第六百二十三章 夏侯惇拔箭啖睛,兩袁將孤軍南奔第四百四十六章 劍指關中第一站第九百二十一章第六百二十八章 文聘豈是盜名人第五十章 劉奇的終極計策第四百五十八章 臣請陛下另擇賢才第九百一十二章第二百一十七章 豫章太守徐元直第七百八十章 南陽問策第七百一十二章 司馬欲謀臨洮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荀彧的自救第九百二十一章第六百四十五章 無奈雲山遮望眼第七百九十二章 曹操的絕望與掙扎第六十二章 奪帥第八百二十五章 疑點重重複重重第一百一十八章 蔡邕服軟第六百九十二章 陽謀堂皇行大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魏延的機會第四百七十七章 孔明畫策第六百五十四章 收王烈算計曹操第八百六十一章第七十一章 襄陽風波第八百三十七章第五百八十九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第一百一十五章第五百二十二章 裝純賣慘是孫郎第七百四十七章 祭酒豈不比留侯?第八十一章 南陽策第三百四十三章 黃巾來襲第一百六十二章 蠻人攻略之長沙事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蠻人攻略之 圍剿五溪蠻第六百九十三章 比武招親第一謀第四百三十六章 誰算計誰?第一百七十九章 武陵終戰第六百二十七章 有詭譎士名橋蕤第五百八十五章 二袁臂膀爭短長第八百二十九章 男兒當自強第五百零五章 還請元常救我!第五百二十四章 嚴象告密,天子心思第一百一十七章 陽謀vs陽謀第六百一十五章 天下萬事一秋毫第二零九章 秦琪歸來第一百零二章 夜對第八百零六章 將相不和與離間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謀第五章 黃忠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甘心的蔡瑁第一百三十五章 賈詡單身說四將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學院的狂想第九十四章 潁川陳氏第八百二十章 左傳開篇第一百一十三章 心動的感覺第三百五十五章 呂布破繭第三百四十二章 威逼灈陽侯第八百七十二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誑惑愚蒙呼殺人第四百四十章 死不瞑目的樊稠第六百零九章 有刀名曰定烏蠻第四百零八章 劉奇的漢中攻略第八百六十八章第三百九十三章 但有猛將與州郡共存亡第一百九十章 回襄陽第七百零九章 馬孟起束手就擒第六百五十二章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第五百二十一章 曲徑通幽處,鐵杵磨成針!第六十六章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第八百八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