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取才之途

“這就是一月餘時間,你們弄出來的取士之途?”劉協憤憤地將一紙奏章扔在地上,潔白紙面上龍飛鳳舞的墨跡,似乎在狠狠嘲笑着這些飽讀詩書、極善文法的大臣。

劉協面色陰翳地看着眼前這些乘興而來、此時卻驚目瞠舌的公卿,不耐地在宣室殿中踱步起來。他原以爲,自己之前下詔令這些人主持重揚太學之事,這些人又屢番被自己授意指點,怎麼也該明白一點自己的心思。可想不到,歸來之後,他仍舊看到了這一張與他想法背道而馳的取士之法。

從最早重揚太學之事起,劉協便明令這些人不得再有門第之見,務必儘可能地以太學爲源點,作爲示範帶動工程。激發且帶動目前朝廷統御下的各地,由鄉始開設蒙學,其上設縣學、郡學,州學直至太學,鼓勵學子游學,鼓勵私人辦學等,盡一切推動措施提高漢代的文化教育,讓更多的人可以讀書識字。

任何勢力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經濟和人才之間的競爭。這個道理劉協不可能不懂,且從一千八百年的歷史來看,一個國家的強盛,也遠非經濟、政治、軍事的強盛。

真正的強盛,反而是文化的繁榮。只有如盛唐一般,以文化爲武器,侵佔他國貧瘠的文化荒漠並使得他們甘願爲之接受敬仰時,纔算是一次真正的大國崛起。

很顯然,在目前這種局勢情況下,劉協的這項舉動距離那樣的盛世輝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畢竟,文化興邦、教育強國這等事本來就是千秋百年的大事,一切須從長計議。但就從最功利的角度來講,劉協也想不到,自己竟看到了這樣一篇令他氣得想殺人的表章。

“朕不想跟你們講什麼大道理,朕只想問你們,你們到底是大漢之臣,還只是一門一族的代言人?!”劉協怒氣衝衝地舉起袍袖,又恨恨甩落,白皙的臉龐上已盡是一片暴躁的血紅:“好啊,各州各郡設一鑑評之人,對州郡士子個人品行、家族財貲、文章詩賦進行評議,入選者可進太學深修,科滿後入朝爲郎……這等辦法,除了中間要入太學進修外,與本朝現行的取材之法又有何差別?”

漢代自建立之初,便有一套完整的選官制度。主要有察舉、徵召、闢除、任子、貲選等方式。從漢文帝到漢武帝,建立了察舉制,此後,察舉就成爲漢代最重要的選官制度。具體做法就是根據國家的不同需要,由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和地方政府的郡國守相向皇帝推薦能夠擔任官職的人才。

兩漢的察舉,以孝廉最多,所以人們也常用“舉孝廉”來指代整個察舉制。察舉孝廉的標準有四條:一是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是學通行修。熟知經書;三是明習法令,善於決獄;四是頭腦清楚,才幹出衆。凡是地方推薦上來的孝廉,一般先在中央擔任郎官,經過官場上的見習和初步鍛鍊,再根據對其實際能力的考察任命實職。

爲了保證察舉的質量,國家規定,州郡長官有推薦人才的責任和義務。《漢書武帝紀》中便有記載: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並且,凡是發現有察舉有不合格的,舉薦人要承擔連帶責任。察舉賢良,一般還要進行對策考試。如董仲舒有名的“天人三策”,就是這種對策。

徵召則比較特殊,是皇帝對特殊人才直接聘任的選官制度。秦始皇時就有了徵召,如叔孫通以文學被徵。漢代所徵,多爲學術名士或道德楷模。隆重者還要以“公車”、“安車玄纁蒲輪”徵之,以象徵朝廷對所徵之人的尊崇。但除王莽時期外,徵召都是個別進行的,在選宮中佔地比例不大。

闢除是長官直接聘任部下的一種方式。漢代用人,中央只任命行政長官,其部下椽屬則基本由長官自行聘任。這就是三國裡那麼多“主公”的由來。按規定,二百石以上的官員,均由中央任免,闢除的椽屬,一概都是百石。上至三公九卿,下到郡守縣令,他們地下屬吏員大都爲自行闢除。被闢除的椽屬,與其長官結成連帶責任關係。由於他們是長官親選,所以多執掌實際事權,而中央任命的輔佐官員,儘管級別較高,卻往往沒有實權。

任子是對高級官員子弟的一種特殊照顧方式。漢代規定;二千石級官員任職滿三年以上,可以任子弟一人爲郎。

貲選是對官吏的資產限制。漢代統治者信奉“有恆產者有恆心”,規定必須具備一定的家產才能夠被選拔爲官。漢初爲十算(算爲漢代的徵稅單位,一算爲資產一萬錢),景帝時降爲四算。後來到武帝時,又開始賣官,稱爲納貲,從而打破了漢初商賈不得爲官的限制。此後,賣官鬻爵成爲歷代王朝選官制度地一個補充手段。

不過,到漢代後期,察舉和闢除都側重於名聲,越到後來沽名釣譽現象越嚴重。漢末民謠:“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就是這一弊端的寫照。

徵召一法,其實約等於空設,畢竟高坐在未央宮中的劉協,根本不可能知道那個深山老林當中藏着一位高明隱士,自然也就無從徵召;

任子這一方式,在劉協看來分明就是讓國家出錢養一羣蠹蟲。照這種方式推理下來,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流氓兒混蛋。如此,大漢也不用取士了,直接按照血統成分論,讓官職世襲好了。

最後一項貲選,那簡直是對朝廷蒼生不負責的自殺行爲。有錢者就能當官兒,那底下的貧民百姓們還有什麼盼頭兒?一輩子生無可望,不造反還能幹什麼?

並且,這所有取材方式,都還是屬於相馬的範疇,易於被.操縱,也容易使各地官員成幫結派。如此,劣駑騏驥駢槽櫪,整個大漢仕途猶如一潭死水,渾濁惡臭,蒼生社稷又怎麼可能爲之興盛?

更令劉協擔憂的,是兗州的曹操早就開始頒佈了徵賢令,他廣徵賢才,不求名聲,甚至說哪怕當過賊,做過惡。不敬父母的不孝之人,只要有才能,一樣可以來曹操那裡當官。也由此,劉協才認識到,曹操日後能成爲那樣的一代雄主,不是隻有偶然因素的。

可身爲曹操的名義上的總公司,卻還在實行着不適應當今形勢的取士手段,這怎能不讓劉協痛心疾首?而最令他無言以對的,卻是自己委以重望的這些公卿,將一件水到渠成的事,竟然還辦成了猶如陳羣后來推出的‘九品中正制’。

“朕來問你們,各州各郡鑑評之人,由何人來擔任,又因何而擔任?不要說什麼那些人品行如何,絕對的權力造就絕對的腐敗,這些鑑評之人一言便可決人一世命運,你們敢用性命來擔保,他日後不會用這等絕對的權力來徇私舞弊,貪贓枉法?”

“陛下,這等鑑評之人可俸以高祿,令其衣食無憂。如此,心志高潔者,自不會同流合污……”選部尚書樑鵠在盛怒的劉協面前,只如一隻冷風瑟瑟當中的鵪鶉,期望自己一言可令劉協風雨稍霽。

可不料劉協只是冷眼覷了樑鵠一眼,陰涔涔地說了一句:“同流合污?你以爲只這麼簡單。倘若樑尚書欲讓一子擔任郎官,尚書大人又掌管着那鑑評之人仕途,你道那鑑評之人又該如何評議令郎?”

“微臣萬萬不敢!”樑鵠登時面色大變,他久在官場數年,稍一動心念便知剛纔劉協實非危言聳聽。

“罷了,你們都退下吧。”

劉協疲憊地擺了擺手,待這些人都落荒離去後,這位似乎掌握着至高無上權力的天子,才痛苦地捏了捏自己的臂膀,自言自語道:“朕今日到底是怎麼了,爲何這般忍不下火氣,而臂膀又一陣陣鑽心地疼?莫非?……”

劉協悚然一驚,莫名便想到了豫州之事。但隨後,他又自我安慰一般搖了搖頭:“不,不可能的,豫州在這一年就是空白期,就算太史慈有什麼閃失,他身邊還有賈詡那隻老狐狸……”

第784章 智商太低易傳染第434章 送你漫畫代表我的心第250章 焦灼的軍議第426章 曹操的煎熬第545章 這一年,長安秋天第85章 漢家強軍!第362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137章 胡軫叛變第171章 落寞的王允第332章 防不勝防第96章 鍾繇解惑第54章 算命的老鄒第378章 謀豫州第226章 無膽之君!第154章 惡魔之語第659章 最容易搞定的孫策第213章 好大的膽子!第475章 越發離奇的濮陽第64章 李儒的奇怪建議第522章 一條狼?第379章 可憐的太史慈第144章 氣怒的馬超第661章 津津樂道第593章 一場大戲第803章 天意?第242章 皇兄,你回來了第686章 袁紹的玩火之計第625章 錦衣夜行第673章 多謀無決第655章 分贓大會開始第419章 竟還有靖安曹?第738章 輜重亂敵第81章 陰謀背後的主人第501章 陳宮的拙計?第6章 匈奴皇親第223章 前表呂布,後表馬超第530章 馬超的處境第182章 英才鮑信第767章 程昱的強硬談判法第326章 神威天將軍第596章 清醒之人的悲涼第69章 我要的,還是最初的野望第650章 水上的火第198章 最舒心的一天第278章 螳螂、黃雀第54章 算命的老鄒第368章 最終的地點第600章 你看着辦吧第562章 鶴翼陣第114章 揭開底牌第188章 盛裝的貂蟬第42章 劉和出關中第217章 這就是漢軍?第54章 算命的老鄒第433章 我這可是有槍頭的喲第801章 七年第522章 一條狼?第78章 誅殺董卓第557章 五句話的談判第66章 連環計後的隱憂第548章 馬超,你不厚道!第602章 陳家的鴻門宴第538章 陛下,你心真大第366章 第一猛將第67章 黑冰臺與錦衣衛第469章 朕騙人,能叫騙嗎?第18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85章 漢家強軍!第575章 別有隱情第295章 我快十四歲了第708章 閻柔第240章 飛蛾投火第511章 戰爭是什麼第744章 我們也會用計!第266章 罵得好啊第51章 郿塢論孫堅第432章 沒槍頭也能捅死你第205章 朕要御駕親征!第687章 幷州牧壺壽第308章 忠魂埋黃沙第182章 英才鮑信第372章 小人物與小人第531章 歸來失三臣第590章 人家不想打仗嘛第683章 要不,咱再吃點兒?第788章 開赴蜀中第75章 兩份詔書第337章 忽悠他懷疑人生!第669章 有趣的好消息第531章 歸來失三臣第746章 麴義此人第41章 王允王司徒也來了第590章 人家不想打仗嘛第314章 仇恨之獸第268章 我竟有今日!第527章 因果的玄妙第353章 擊鼓,鳴金?第782章 正一教第383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了第103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第784章 智商太低易傳染第434章 送你漫畫代表我的心第250章 焦灼的軍議第426章 曹操的煎熬第545章 這一年,長安秋天第85章 漢家強軍!第362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137章 胡軫叛變第171章 落寞的王允第332章 防不勝防第96章 鍾繇解惑第54章 算命的老鄒第378章 謀豫州第226章 無膽之君!第154章 惡魔之語第659章 最容易搞定的孫策第213章 好大的膽子!第475章 越發離奇的濮陽第64章 李儒的奇怪建議第522章 一條狼?第379章 可憐的太史慈第144章 氣怒的馬超第661章 津津樂道第593章 一場大戲第803章 天意?第242章 皇兄,你回來了第686章 袁紹的玩火之計第625章 錦衣夜行第673章 多謀無決第655章 分贓大會開始第419章 竟還有靖安曹?第738章 輜重亂敵第81章 陰謀背後的主人第501章 陳宮的拙計?第6章 匈奴皇親第223章 前表呂布,後表馬超第530章 馬超的處境第182章 英才鮑信第767章 程昱的強硬談判法第326章 神威天將軍第596章 清醒之人的悲涼第69章 我要的,還是最初的野望第650章 水上的火第198章 最舒心的一天第278章 螳螂、黃雀第54章 算命的老鄒第368章 最終的地點第600章 你看着辦吧第562章 鶴翼陣第114章 揭開底牌第188章 盛裝的貂蟬第42章 劉和出關中第217章 這就是漢軍?第54章 算命的老鄒第433章 我這可是有槍頭的喲第801章 七年第522章 一條狼?第78章 誅殺董卓第557章 五句話的談判第66章 連環計後的隱憂第548章 馬超,你不厚道!第602章 陳家的鴻門宴第538章 陛下,你心真大第366章 第一猛將第67章 黑冰臺與錦衣衛第469章 朕騙人,能叫騙嗎?第18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85章 漢家強軍!第575章 別有隱情第295章 我快十四歲了第708章 閻柔第240章 飛蛾投火第511章 戰爭是什麼第744章 我們也會用計!第266章 罵得好啊第51章 郿塢論孫堅第432章 沒槍頭也能捅死你第205章 朕要御駕親征!第687章 幷州牧壺壽第308章 忠魂埋黃沙第182章 英才鮑信第372章 小人物與小人第531章 歸來失三臣第590章 人家不想打仗嘛第683章 要不,咱再吃點兒?第788章 開赴蜀中第75章 兩份詔書第337章 忽悠他懷疑人生!第669章 有趣的好消息第531章 歸來失三臣第746章 麴義此人第41章 王允王司徒也來了第590章 人家不想打仗嘛第314章 仇恨之獸第268章 我竟有今日!第527章 因果的玄妙第353章 擊鼓,鳴金?第782章 正一教第383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了第103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