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九十三回 傳檄而定

其二就是起兵造反,反了漢庭,自立爲皇,那麼丞相,大將軍就可以隨便封了。

不過有史可鑑,造反的一般都沒好下場。

遠的不說,王莽篡漢,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下場異常悽慘。

想想這些,就有不寒而慄之感,呂布一軍步履維艱,此刻方兵出琅邪攻戰青州爲己有。一展宏圖,大行封賞衆臣在今後,而非現在,惟今持重纔是穩妥之策。

呂布似不滿陳宮之諫言,忍氣而走。他自恃管亥已降,此時的青州僅有北海一郡之地在孔融手中,無論怎麼看,呂布都將是名副其實的青州刺史,怎麼不能封管亥爲牙門將軍?

刺史又稱州牧,“世其官”,其地位是世襲的。

在演義中,陶謙三讓徐州,劉備問曰:“君有二子,何不傳之?”謙曰:“長子商,次子應,其才皆不堪任。老夫死後,猶望明公教誨,切勿令掌州事。”

這件事說的就是刺史是可世襲的,另刺史下可設文職別駕、治中、主簿、功曹、文學等,又因刺史品階在正四品下到從五品下之間,武職設定應在其下,也就是說五品武官職已經算高位了。

牙門將軍這一職,品序五品,若是呂布將掌兩州之地時,封賞出去,還算尚可。但孤守一州之地時,在現在陳宮看來,呂布軍中唯有高順、張遼等舊將才能任此職。管亥這樣一個黃巾降將,實在不適居此高位。

演義之事,陳宮自是不知,但現在青州刺史孔融,其人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不擅理政,致使黃巾肆虐境內,呂布挾兵勢奪其地之後,就可向朝廷上表呈情,細言其中事項,等漢庭派使前來處置,這些陳宮自能想到。

如此一來,孔融不能殺,只能擒,擒或亦不妥,軟禁方爲上策。

想着這些事情,陳宮召集人手,準備造冊爲黃巾降卒上籍。

之前的黃巾軍或有自己的軍籍,但現在既然已降呂布,爲其上籍乃是當務之急。

上了名冊纔可算是真正呂布麾下的將士,若是沒有,那就沒有餉銀。餉銀按旬、按月分發,這個不必細表,最爲重要的是陳宮可以藉此控制這些黃巾軍降卒。

黃巾軍之前何種狀態,陳宮不知,想來就是誰搶的多,誰就會多一份贓物,如此行事的確可以優勝劣汰,保持住黃巾軍最大的戰力

。但現在既然已經降了主公呂布,就不能這麼辦,要按照軍律來行事,不能有半點紕漏。

這些事情宜早不宜遲,在陳宮的建議之下,管亥除去派人前去招降徐和之外,就在陳宮身邊爲黃巾軍士卒上籍。

平壽城外,徐和、呂岱兩人還在麾軍相互絞殺中。

當廖化、管亥帳下校尉引軍來到之時,戰鼓震天,兩軍聲嘶力竭亂戰着。

此時柳毅敗退回莒縣不久,呂岱率軍戰得岌岌可危,他身旁將士死傷無數,在廖化來時,僅剩幾人在側。

廖化持節縱馬馳來,徐和接入人後,得知渠帥降於呂布,魂不守舍,徐和暗自想道,管亥近四萬人馬都不是呂布的對手,僅憑自己一己之力,還能如何?徐和心中滿是失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了。

呆愣了半晌,在廖化的催促之下,徐和悲憤着令人鳴金收兵。管亥不降,過不了多久,自己就能斬殺城中之將,奪取城池,誰勝誰負,還未定矣!

當戰場上響起退兵的號令鳴金聲時,攻城中的黃巾軍驚愕起來。眼見就能殺敗呂岱攻入城中,卻被強令着後退,徐和他想幹什麼?

這麼多兄弟前來,死在平壽城下,現在你令退兵,到底怎麼想的?急紅了眼的黃巾軍不甘心,不聽從命令,繼續留在前方戰鬥的不在少數。

呂岱同樣聽到了對方的鳴金聲,暗忖着,難道是援軍前來?

心中鼓起了無窮希望,渾身充滿了力量,在黃巾軍不知是繼續攻擊,還是聽令回營混亂中,強斬幾人之後,急退入城中。

關閉城門,呂岱登上城樓俯視,見如潮水般退去的黃巾軍,一時間感慨萬千,不知是該慶幸還是悲傷?

不知是因何原因,黃巾軍眼看就能斬殺自己,就這麼退了。

呂岱看着城下永遠戰不起身來的袍澤,悲從心出,三千伴隨自己出城而戰同伴,逃回城中不滿千人。

這裡倒下的每一個士卒,每一個都有着自己的家庭,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父母、妻兒,如此死傷慘重,自己有何面目回莒縣見他們的家人?

還不如就此隨同一起陣亡算了。

呂岱步履蹣跚的下了城樓,牽着馬向城中去,遠遠廖化縱馬過來,他都沒有看見。

呂岱深恨黃巾軍,尤其是徐和這個賊首,若不是他來圍城,自己麾下這些將

士何必亡於城下?

張遼自斬了宗寶,奪取平壽城池後,便率軍向北海前進。

北海城是刺史孔融的州治所,若是將此城攻下,那麼青州戰事就結束了,剩下的只是一些平寇小事。

張遼心中暗想着,騎馬緩行。

旌旗舞動,秋風起,戟林如山,步卒背盾挎刀,各個臉色肅然。

張遼治軍處世就是如此,嚴於軍規,寬以待人。

此次是他第一次單獨領兵進行攻戰,張遼心中充滿了對呂布厚待的感激之情,他暗自心忖着,主公如此知遇之恩,自己當誓死以報!

遠遠快要見着北海城之時,忽然有一騎從後趕來,那騎士滿臉汗水,胯下之馬悲嘶幾聲後,摔倒在地,氣喘不已,眼見是因抽打過力,急行才致如此的。

張遼心中不安起來,難道說主公呂布大軍出了事?

令左右親衛扶住此人,架至路旁,張遼低聲問道:“何事至此?主公大軍如何?”

這騎士緩了口氣,同樣低聲回道:“主公昨日在平壽城中駐軍休息,今日本來起兵向北海而來,但在平壽城外不遠處,遇上黃巾大軍,現在正交戰中。”

這騎士接着說道:“我離開之時,主公已經出陣,軍師令我前來報予張將軍得知。”

張遼急問道:“黃巾軍多少士卒?緣何在平壽城外攻擊我軍?”

這騎士回道:“約有數萬賊子,至於爲何攻擊我軍,屬下不知。”

張遼擡頭望望夕陽,苦笑了一聲道:“就算我現在回軍,怕也是趕不上戰鬥了。”

左右親衛默默無語,謹慎盯着四周,以防消息泄露,被麾下軍士得知,影響士氣。

張遼命親衛將此人扶下去好好款待,盯向來路,心中默思着,黃巾軍雖然勢衆,但主公呂布帥一萬軍卒,兩軍相爭,在己看來,呂布勝算頗大,彼處還有軍師陳宮在,自己無須多慮。

若是回軍,士卒往來奔走,疲憊體乏不說,時間上來算,也是不及,還不如直擊北海。北海一下,即可免了後路可能被截的顧慮,又可振奮士氣,爲當前首選良策。

張遼苦思着,可是如此一來,攻擊北海城,近日自己可能得不到主公兵勢相助了,只能自己想辦法攻克下來。

書羣號:一零八九三八二五肆(108938254)

(本章完)

正文_第七十回 徐盛入仕正文_第四百八十五回 兵圍襄陽正文_第六百八十六回 夜襲敵營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六百七十四回 猛士猶在正文_第二十四回 修養生息正文_第六百一十一回 于禁密謀正文_第十七回 梳理政事正文_第六百一十五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六百七十七回 五丈原前正文_第三百九十一回 府邸夜談正文_第四百八十九回 上駟下駟正文_第六十一回 彭城攻防正文_第三百六十三回 漢中之地正文_第四百九十七回 關羽中計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六百零五回 張遼敗退正文_第一百四十六回 重甲騎兵正文_第三百三十八回 曹性迴歸正文_第五百六十四回 大將張飛正文_第八回 以假論真正文_第二百四十七回 鬼神之論正文_第四十八回 孫策借兵正文_第二百二十八回 兄妹相見正文_第四百六十九回 有人來訪正文_第十二回 目的何在正文_第三百八十八回 君臣相談正文_第三百五十六回 飛燕不再正文_第六十七回 呂縣之戰正文_第一百五十一回 灘塗之戰正文_第三百零九回 道法自然正文_第三百一十五回 二擇其一正文_第六百零二回 一壺濁酒正文_第三百六十回 弄巧成拙正文_第四百三十四回 攻守之間正文_第三百零五回 銅雀現世正文_第二百七十八回 賞罰分明正文_第二百一十三回 天下大變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五百七十三回 攻城開始正文_第十回 少年孫策正文_第五百二十八回 許褚攻城正文_第五百五十二回 離間之計正文_第二百三十七回 北海出事正文_第六十九回 竹林習武正文_第五百三十二回 奪城大戰正文_第四百六十二回 少主駕到正文_第六十八回 入駐琅邪正文_第五百九十回 小戰一場正文_第六百三十五回 人患不均正文_第五百九十回 小戰一場正文_第四百三十七回 一路走來正文_第二百八十二回 誰在祈禱正文_第五百八十九回 暗中遇敵正文_第五百四十二回 趙雲出現正文_第四百七十一回 這是何方正文_第六百二十八回 郝昭獻計正文_第八十九回 雛鳳初鳴正文_第六百一十七回 孫權之謀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三十二回 溫侯主事正文_第四百八十二回 天池之內正文_第六百三十七回 魏延之雄正文_第二百九十八回 黎陽之戰正文_第五百七十八回 劉備勢滅正文_第四百二十七回 小沛難守正文_第六百四十八回 死傷慘重正文_第四百二十回 棋逢對手正文_第二百五十五回 高順死戰正文_第三百零六回 真人三位正文_第一百四十回 騎軍對決正文_第六百回 一挫再挫正文_第二百零六回 大宛良馬正文_第五百二十二回 陳到殺敵正文_第四百四十回 兵出青州正文_第三百五十二回 招攬名士正文_第二百七十二回 臧霸先攻正文_第一百九十六回 盡降其衆正文_第二百零五回 柳城之下正文_第四百二十回 棋逢對手正文_第四百一十三回 勝負之間正文_第六百五十七回 攻山難佔正文_第六百零三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一百二十三回 弱水三千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六百零二回 一壺濁酒正文_第二百零五回 柳城之下正文_第三百一十五回 二擇其一正文_第二百六十一回 陣法之爭正文_第三百零四回 屈指可數正文_第三百六十三回 漢中之地正文_第五百七十一回 我欲爲王正文_第三百九十七回 後事之師正文_第六百一十三回 烈火焚城正文_第一百八十九回 昌平一戰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四百五十五回 道聽途說正文_第五百一十七回 放你一馬正文_第六十一回 彭城攻防正文_第四百八十二回 天池之內
正文_第七十回 徐盛入仕正文_第四百八十五回 兵圍襄陽正文_第六百八十六回 夜襲敵營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六百七十四回 猛士猶在正文_第二十四回 修養生息正文_第六百一十一回 于禁密謀正文_第十七回 梳理政事正文_第六百一十五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六百七十七回 五丈原前正文_第三百九十一回 府邸夜談正文_第四百八十九回 上駟下駟正文_第六十一回 彭城攻防正文_第三百六十三回 漢中之地正文_第四百九十七回 關羽中計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六百零五回 張遼敗退正文_第一百四十六回 重甲騎兵正文_第三百三十八回 曹性迴歸正文_第五百六十四回 大將張飛正文_第八回 以假論真正文_第二百四十七回 鬼神之論正文_第四十八回 孫策借兵正文_第二百二十八回 兄妹相見正文_第四百六十九回 有人來訪正文_第十二回 目的何在正文_第三百八十八回 君臣相談正文_第三百五十六回 飛燕不再正文_第六十七回 呂縣之戰正文_第一百五十一回 灘塗之戰正文_第三百零九回 道法自然正文_第三百一十五回 二擇其一正文_第六百零二回 一壺濁酒正文_第三百六十回 弄巧成拙正文_第四百三十四回 攻守之間正文_第三百零五回 銅雀現世正文_第二百七十八回 賞罰分明正文_第二百一十三回 天下大變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五百七十三回 攻城開始正文_第十回 少年孫策正文_第五百二十八回 許褚攻城正文_第五百五十二回 離間之計正文_第二百三十七回 北海出事正文_第六十九回 竹林習武正文_第五百三十二回 奪城大戰正文_第四百六十二回 少主駕到正文_第六十八回 入駐琅邪正文_第五百九十回 小戰一場正文_第六百三十五回 人患不均正文_第五百九十回 小戰一場正文_第四百三十七回 一路走來正文_第二百八十二回 誰在祈禱正文_第五百八十九回 暗中遇敵正文_第五百四十二回 趙雲出現正文_第四百七十一回 這是何方正文_第六百二十八回 郝昭獻計正文_第八十九回 雛鳳初鳴正文_第六百一十七回 孫權之謀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三十二回 溫侯主事正文_第四百八十二回 天池之內正文_第六百三十七回 魏延之雄正文_第二百九十八回 黎陽之戰正文_第五百七十八回 劉備勢滅正文_第四百二十七回 小沛難守正文_第六百四十八回 死傷慘重正文_第四百二十回 棋逢對手正文_第二百五十五回 高順死戰正文_第三百零六回 真人三位正文_第一百四十回 騎軍對決正文_第六百回 一挫再挫正文_第二百零六回 大宛良馬正文_第五百二十二回 陳到殺敵正文_第四百四十回 兵出青州正文_第三百五十二回 招攬名士正文_第二百七十二回 臧霸先攻正文_第一百九十六回 盡降其衆正文_第二百零五回 柳城之下正文_第四百二十回 棋逢對手正文_第四百一十三回 勝負之間正文_第六百五十七回 攻山難佔正文_第六百零三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一百二十三回 弱水三千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六百零二回 一壺濁酒正文_第二百零五回 柳城之下正文_第三百一十五回 二擇其一正文_第二百六十一回 陣法之爭正文_第三百零四回 屈指可數正文_第三百六十三回 漢中之地正文_第五百七十一回 我欲爲王正文_第三百九十七回 後事之師正文_第六百一十三回 烈火焚城正文_第一百八十九回 昌平一戰正文_第五百八十三回 趙雲衝陣正文_第四百五十五回 道聽途說正文_第五百一十七回 放你一馬正文_第六十一回 彭城攻防正文_第四百八十二回 天池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