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四十二回 曹操攻城

陳翎深吸一口氣,平緩情緒,剛纔實在太失態了。

陶謙兵分兩路,一路出自下邳,曹豹領一萬二千士卒,陳登輔之;另一路來自彭城,由呂由率軍,袁忠從軍參謀,麾下部從八千士卒。

下邳在相城東邊,與相城之間距離略大於譙縣至相城。彭城則在相城正北偏東,距離相城更近一些,快馬加鞭,花個大半天的時間就能到達。

陶謙分兵,給陳翎予以各個擊破的機會,就看能不能抓住。

謀劃是這樣的,可實際上則不然。

現在加急徵募士卒,整個相城全部加起來,也不夠呂由一軍八千之數,只得六千。更何況都是新卒,環首刀呢?劍呢?長戟呢?弓箭呢?更別提盔甲了。

陳翎氣急敗壞的原因就在於此。

都已經是冬天了,能不能過完年再來啊?

曹操畢竟是防守反擊,一鼓作氣擊潰袁術,之後順勢下譙縣。陳翎不太在乎,譙縣丟了就丟了,等開春,派兵遣將出徵拿回來就是了。可現在你陶謙算怎麼一回事?雖然說相城原本是你佔據的,可你早不出徵晚不出兵,偏偏在曹操攻擊譙縣之時,方纔遣將帥軍征討相城。你陶謙是不是以爲,曹操在譙縣拖住己軍主力,相城內部空虛,你就能輕易下之?

陳翎無奈的承認,事實就是如此!

陳翎傳令擊鼓點將,趁着諸將還未至,放鬆一下。緊繃的臉,輕輕拍打了幾下,然後整容端坐上首,等候衆人到來。

曹性最先到達,其次是張遼,然後是陳震,再之後便是魏續等將。

還未開始議事,陳震便開口道:“子儀,我剛得報一事,你先觀之。”

Wшw▪ttκa n▪¢○

陳翎接過書信,低頭展開細看,原來如此。

且說劉備與公孫瓚南北共攻袁紹,三方勢力戰於渤海郡內東光,河間郡內成平兩地。

劉備親率大軍八千,關羽、張飛爲副將,簡雍孤守平原。

公孫瓚共起馬步三軍四萬,麾下諸將有公孫範、範方、田楷、趙雲等人。

公孫瓚有趙雲,劉備有關、張。起初之時,氣勢如虹,公孫瓚仗騎軍之利,連下文安、高陽等數城;劉備一軍以步卒爲主,然關、張皆有萬夫不當之勇,河北四庭柱之文丑、顏良不能敵,各自敗陣而歸。

冬至前,袁紹再次遣出己不喜之麴義,射殺公孫瓚大將鄒丹,射傷單經,兩軍絞殺於成平。

而劉備這邊,審配設謀,以圍魏救趙之策佯攻平原,令劉備不得不撤軍而回,東光復落入袁紹之手。

劉備一退,公孫瓚士氣低迷,前進不得,遂稍後亦退兵回幽州。

劉備回平原不久,北海孔融遣人來求救,黃巾餘孽兵圍臨錙、樂安、北海、城陽等郡城,乞援之。這是冬天到了,黃巾流寇無以爲食,只能期望通過圍城,迫使青州刺史孔融,開倉放糧,救人性命。

劉備此時,剛與袁紹大戰,兩者關係微妙,劉備繼續待在平原怕是不妥,此時孔融前來求救,敦是一及時契機。

劉備遂放棄平原郡,進入青州,爲孔融平賊。

陳翎思量着,應該如此罷。

不說陳翎如何排隊佈陣,對敵陶謙大軍。

卻說袁忠自那日被陳翎從獄中提出放行之後,一路拖家帶口悽悽慘慘的迴轉徐州。

路上無話,到了下邳,袁忠自思,自己原本爲沛國相,現在竟然落到如此地步,這一切都是陳翎攻城所引起的。而當時,陳宮爲徐州從事,不報效陶公還則罷了,竟然還逃跑,袁忠深恨之。

袁忠一邊怨恨陳宮臨陣脫逃,一邊奔走泣告於陶謙面前道:“恭祖!陳翎小兒仗勢奪我城池,非是我無能,實乃陳宮這奸細,裡通外合,賺取相城啊!”

袁忠當時並未見周泰強力搏殺,相城西門重兵把守,又有陳宮指揮作戰,陳翎纔多少士卒,怎麼能夠一鼓而下?

其中定有隱情,這是袁忠的想法。再深思之,恐怕就是陳宮此人準備投向呂布一方,不然爲何放棄城門,脫出相城,置自己於險地?

陶謙看着袁忠的褶子臉,暗自嘆惜,袁忠爲官一方,甚是清亮,百姓愛戴之。可論起軍事來,則是糊塗透頂,一竅不通。

陶謙道:“正甫,以你之意該如何?”這是看在多年的情分上,陶謙才如此問道。

陶謙暗忖自己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兩子又無意徐州刺史一職,麾下諸將能堪使用者,不足一、二,心中悲嗆不已。又聞袁、曹大戰,袁術落敗。曹操藉此契機,得以展翅,轉眼間便會崛起,中原之地當爲此人所有。況且其父在此隱居,陶謙心中念着,不如就此出兵配合曹操軍勢,擊潰呂布,這也算是一份人情,今後徐州也有所依靠。

袁忠聞言,大喜,不露於表道:“恭祖!借我一萬軍馬,當可下相城。”

陶謙又暗歎,一萬人馬可是不夠,溫侯呂布英姿勃發的面容尚在眼前,若不是此時他去了譙縣,再添上一萬人馬都不夠啊。

陶謙遂起大軍,兵發相城。

袁忠是不能做主帥的,只能以從事身份監軍。下邳自有曹

豹掛帥,陶謙又遣袁忠去彭城,引軍合擊相城。

曹操於大旗之下瞭望譙城,輕笑一聲道:“志才,以你觀之,此城幾日可下?”

戲志纔是寒門高士,頭帶方巾,穿一青袍,身形消瘦,比之曹操略高一些。此刻戲志才手捋鬍鬚,正觀曹操麾下諸將,曹仁、夏侯淵、于禁、樂進、李典等人,各個英武不凡,器宇軒昂。

聽得曹操問話,他不慌不忙答道:“主公,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此城幾日可下,忠不知也。”

此時曹仁就在側,聽聞戲志才如此回答曹操之問,哈哈一笑對着曹操說道:“孟德,我軍甲堅兵利,更有足夠的攻城器械,不是我誇口,一鼓之下便能拿下此城!”

戲志才笑而不語,曹操問道:“子和、文烈何在?”曹純字子和,曹休字文烈。

曹仁回道:“現已就位,就等主公下令!”平常說話論事之時,可稱曹操爲孟德,戰事一起,若還是孟德、孟德叫着,這毫無尊敬之意可言。

“那麼就如此吧。”曹操說話的同時,以目詢戲志才,戲志才頷首點頭。

曹操令擊鼓,曹仁迅速揮動旗幟,號令大軍行動。

此刻曹操身邊就一曹仁大將護衛左右,本來旗令自有旗手聽命行事,曹仁本着反正沒事,親自指揮也能稍解乏悶之意。

中軍是曹操,前軍夏侯淵,左右于禁、李典二將,樂進爲後軍。

此刻城樓之上,高順、許褚兩人臉色凝重,左右侍衛林立,氣氛十分緊張。

高順披着大氅俯視戰場,面前一片平原地帶,現在曹操二萬大軍鋪滿了大地,肅然氣勢迎面撲來。

曹操中軍大帳麾蓋之下,曹操配劍而立,一左一右,一文一武。

隨着曹操中軍鼓起,兵卒推着巨大的攻城器械,從士卒陣勢空間中留出的一條條道緩緩而出。

夏侯淵、于禁、李典三將縱馬往來,檢視着士卒隊列。

高順喃喃道:“曹操打算全軍突擊?”這裡就許褚一將在,主公溫侯呂布在曹軍佈陣之時,就率騎軍出城去了。

隨着鼓點節奏的加重,夏侯淵前進向城下推進。

旗起,刀盾手掩護着弓箭手,開始射住陣腳。

夏侯淵陣列完畢,左右于禁、李典兩軍差不多同時也完成。

這密密麻麻的士卒陣勢,大約佔據了曹軍二萬軍卒中的一萬人馬,旌旗飄展,長戟如林,讓人看了頭皮發麻。

書羣號:一零八九三八二五肆(108938254)

(本章完)

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五百八十二回 周瑜襲營正文_第十七回 梳理政事正文_第三百四十三回 誰人無死正文_第三十四回 城門斗將正文_第五百零二回 上蔡有村正文_第三百三十六回 一人之威正文_第六百零三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六百三十四回 白地將軍正文_第五百三十四回 兩敗俱傷正文_第二百七十三回 中計中計正文_第五百七十一回 我欲爲王正文_第五百五十九回 進退失據正文_第五百七十九回 泛舟江面正文_第五百五十四回 舉事謀反正文_第五百一十二回 強搶俊才正文_第一百五十三回 胡說八道正文_第五百九十七回 暗箭傷人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六百九十二回 爲臣之道正文_第四百七十一回 這是何方正文_第六百二十四回 兵分兩路正文_第一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三百七十七回 孰奸孰忠正文_第五百零八回 張郃擒將正文_第三百七十四回 談天說地正文_第五百九十六回 魏延衝陣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四十六回 張遼突戰正文_第二十九回 周泰夜襲正文_第一百零四回 如夢似幻正文_第五百七十五回 生死離別正文_第六百七十八回 龍駕上座正文_第一百二十二回 在水一方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回 重甲步軍正文_第三十五回 何去何從正文_第一百七十七回 袁軍降俘正文_第五百三十八回 思緒萬千正文_第一百八十八回 家鄉來人正文_第一百二十五回 種田生涯正文_第一百零五回 攻城北海正文_第五百九十九回 黃蓋退兵正文_第一百九十二回 袁紹兵敗正文_第三百七十五回 相拒城堅正文_第二百八十回 招降納俘正文_第六百二十五回 中計受伏正文_第四百一十三回 勝負之間正文_第六百九十三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二百五十五回 高順死戰正文_第四百二十四回 入駐小沛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五百四十回 攻入城中正文_第四百八十二回 天池之內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一百八十七回 南皮城下正文_第五百七十回 萬事俱備正文_第一百八十二回 邊塞胡人正文_第七十一回 下邳瘟疫正文_第五百二十回 趙雲襲糧正文_第一百零一回 籌集糧草正文_第三十五回 何去何從正文_第六百二十一回 坐而論事正文_第一百六十四回 天下局勢正文_第七十四回 倒行逆施正文_第四百五十八回 落葉歸根正文_第五百八十四回 魏延出兵正文_第三百六十八回 醉生夢死正文_第八十五回 徐和佈陣正文_第二百二十七回 家人來歸正文_第二百四十回 巡視聊城正文_第三百五十九回 鬼話連篇正文_第三百三十三回 何人能戰正文_第六百一十七回 孫權之謀正文_第六百四十九回 半夢半醒正文_第四百七十六回 我之願望正文_第四百五十八回 落葉歸根正文_第六百五十一回 軍前計議正文_第三百一十八回 決戰之始正文_第二百二十回 陷陣突進正文_第二十二回 打造兵刃正文_第一百八十六回 邊塞豪傑正文_第二百四十四回 經學大師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回 重甲步軍正文_第五百四十三回 張飛敗退正文_第一百九十二回 袁紹兵敗正文_第五百零八回 張郃擒將正文_第六十六回 呂布勢窮正文_第四百二十一回 迂迴突襲正文_第三百六十五回 蔡文姬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二百六十二回 陷陣之營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二百七十九回 道聽途說正文_第三百二十三回 混戰將起正文_第五百二十四回 浴血奮戰正文_第六百零六回 周瑜撤軍正文_第五百四十二回 趙雲出現正文_第六十七回 呂縣之戰正文_第四百七十回 神之旅正文_第三百九十九回 攻城大戰
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五百八十二回 周瑜襲營正文_第十七回 梳理政事正文_第三百四十三回 誰人無死正文_第三十四回 城門斗將正文_第五百零二回 上蔡有村正文_第三百三十六回 一人之威正文_第六百零三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六百三十四回 白地將軍正文_第五百三十四回 兩敗俱傷正文_第二百七十三回 中計中計正文_第五百七十一回 我欲爲王正文_第五百五十九回 進退失據正文_第五百七十九回 泛舟江面正文_第五百五十四回 舉事謀反正文_第五百一十二回 強搶俊才正文_第一百五十三回 胡說八道正文_第五百九十七回 暗箭傷人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六百九十二回 爲臣之道正文_第四百七十一回 這是何方正文_第六百二十四回 兵分兩路正文_第一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三百七十七回 孰奸孰忠正文_第五百零八回 張郃擒將正文_第三百七十四回 談天說地正文_第五百九十六回 魏延衝陣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四十六回 張遼突戰正文_第二十九回 周泰夜襲正文_第一百零四回 如夢似幻正文_第五百七十五回 生死離別正文_第六百七十八回 龍駕上座正文_第一百二十二回 在水一方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回 重甲步軍正文_第三十五回 何去何從正文_第一百七十七回 袁軍降俘正文_第五百三十八回 思緒萬千正文_第一百八十八回 家鄉來人正文_第一百二十五回 種田生涯正文_第一百零五回 攻城北海正文_第五百九十九回 黃蓋退兵正文_第一百九十二回 袁紹兵敗正文_第三百七十五回 相拒城堅正文_第二百八十回 招降納俘正文_第六百二十五回 中計受伏正文_第四百一十三回 勝負之間正文_第六百九十三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二百五十五回 高順死戰正文_第四百二十四回 入駐小沛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五百四十回 攻入城中正文_第四百八十二回 天池之內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一百八十七回 南皮城下正文_第五百七十回 萬事俱備正文_第一百八十二回 邊塞胡人正文_第七十一回 下邳瘟疫正文_第五百二十回 趙雲襲糧正文_第一百零一回 籌集糧草正文_第三十五回 何去何從正文_第六百二十一回 坐而論事正文_第一百六十四回 天下局勢正文_第七十四回 倒行逆施正文_第四百五十八回 落葉歸根正文_第五百八十四回 魏延出兵正文_第三百六十八回 醉生夢死正文_第八十五回 徐和佈陣正文_第二百二十七回 家人來歸正文_第二百四十回 巡視聊城正文_第三百五十九回 鬼話連篇正文_第三百三十三回 何人能戰正文_第六百一十七回 孫權之謀正文_第六百四十九回 半夢半醒正文_第四百七十六回 我之願望正文_第四百五十八回 落葉歸根正文_第六百五十一回 軍前計議正文_第三百一十八回 決戰之始正文_第二百二十回 陷陣突進正文_第二十二回 打造兵刃正文_第一百八十六回 邊塞豪傑正文_第二百四十四回 經學大師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回 重甲步軍正文_第五百四十三回 張飛敗退正文_第一百九十二回 袁紹兵敗正文_第五百零八回 張郃擒將正文_第六十六回 呂布勢窮正文_第四百二十一回 迂迴突襲正文_第三百六十五回 蔡文姬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二百六十二回 陷陣之營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二百七十九回 道聽途說正文_第三百二十三回 混戰將起正文_第五百二十四回 浴血奮戰正文_第六百零六回 周瑜撤軍正文_第五百四十二回 趙雲出現正文_第六十七回 呂縣之戰正文_第四百七十回 神之旅正文_第三百九十九回 攻城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