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三百六十三回 漢中之地

建安四年春,武備齊全的幷州刺史陳翎,以周泰、張郃兩人爲左右大將,分帥一路軍馬攻入塑方、上郡、五原郡。

南匈奴左賢王接報,聚兵十萬與周泰大戰於河套。

啓始,率着陳翎本部軍馬曹性、文稷、夏侯恩、高翔四將的周泰,挾勢侵入上郡,殺敵無數。

至三月間,攻取九原的張郃、高覽兩人麾兵南下,欲與周泰匯合,共討左賢王。

之前心知此戰事關生死的左賢王盡起境中之兵,與周泰相爭。

擁有四萬重甲步卒,周泰乃正面迎戰左賢王十萬騎軍。

未等張郃、高覽兩將帥軍抵達,周泰一戰勝,次戰平,三戰略有折損,此後因糧草之故,被圍困在臨近河西、上郡的狹長山谷地帶內。

待及張郃、高覽引軍前來,左賢王心知不能殲滅周泰一軍,遂遣人至周泰營中,向陳翎言和。

左賢王不似其他匈奴、鮮卑,可以遠遁他地,以爲後圖。

河套是漢家天子劃給他先祖牧馬的地方,不似蠻夷、不似漢人,間或在兩者之間的一羣異族人。

如此,心知不能逃脫的左賢王只有一路可選,投向現在執掌河北天下的呂布,俯首稱臣。

所謂言和,就是在兩部人馬相互協商,約定今後的賦稅,以及地域管轄。河套現在爲南匈奴一族人佔據,呂布在沒有將他們全部驅逐離開此地的力量之前,只能接受他們依然存在於河套地區的這一事實。

畢竟周泰能與左賢王相爭,除了兵甲之之利外,沒有更爲強大的騎軍是不可能將南匈奴逐一剿滅的。而左賢王能夠捨棄以往長驅百里、千里的優勢,來與周泰相鬥,亦也看清楚了漢家現在沒有強大的騎軍,是不可能將自己等族人如何的,這纔會如同兩猛獸相爭山頭那般,誓死一搏,看到底是誰厲害一些,以待結局。

結局如此,現在既已分了高下,該俯首的就伏尊屈就,該恢復舊郡縣的則派遣官吏前往當地,重新釐清戶籍,以作將來管轄之用。

若是換了他人在此,既然已經平定幷州所有異族,那麼以此報捷請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然而現在既是陳翎執掌幷州,那麼驅使此等異族爲己用,纔是最爲合心思的一件事。

之前左賢王不服自己管轄,互爲仇敵,那麼販賣武備給他們算是資敵,如今在左賢王俯首稱臣的境況下,就大不相同了。

幷州所有的匠作坊重新開啓,將鑄造出的武器運往河套,換回無數良馬。

在左賢王心感此前自己俯就不算壞事的同時,陳翎給他傳來了一令,命他騎出河套,北上攻入鮮卑境內!

據《史記》記載,張騫出使西域時,在大宛國,曾經見過一種良馬,這種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驚人,不但能日行千里,更會從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樣的汗液。故稱“汗血寶馬”。

報捷、並解釋爲何將鑄造出來的兵器販賣給予左賢王,這“汗血寶馬”就成了其中一項至關重要

的緣由。

其實質則是陳翎心中尋思着,匈奴本來就以劫掠爲生,讓他們去攻戰就算是釋放了他們的本性,讓他們自己異族作生死鬥,以此消耗他們戰力,纔是最爲理想策略,省得將來出現另外一個“五胡亂華”的局面。

此前幷州內南匈奴的情形就似一條居家之內的惡犬,主人沒空理它之時,他會惡狠狠的吼叫幾聲,以此換來主人的善待。

而現在換了主人的這條餓犬,在皮鞭之下,不得不出外自己尋覓吃食,來換取自己的落腳之地,容身之所。

左賢王還是可以縱馬劫掠漢家百姓,但若是陳翎每年這麼出兵一次殺入河套地區去中,同時截斷了他的兵器來源,他所能依仗着的只有自家的良馬。

陳翎的將卒是缺少足夠的戰馬來組建一支強大的鐵騎之軍,但僅僅是依靠那鐵甲之士,左賢王就有不敢與之爭鋒的念頭。

諸葛連弩很疾,幾乎一開射,自己這一方就會墜落下無數的騎卒。

他們的披甲之士,自己麾下的兵卒開弓怒射,不能穿甲透骨,只能傷及皮毫,這樣的戰鬥毫無勝算。

就算避戰躲過了一時,待陳翎將軍馬撤回之後,左賢王回到原來的地方,打算重新休養生息之時,他會發覺除去了有限的數條河流之外,餘者皆不飲。

周泰征討河套之時,就是這麼做的。

撤軍迴歸之前,將死屍死馬全部棄於河中,引起一場較小範圍內的瘟疫,是針對匈奴作戰,陳翎預先部署下的策略。

這不過是較爲簡單的一策,其餘諸如屠盡所有目光範圍之內異族,在平定幽州之時,陳翎不是沒有幹過。

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在對待記憶中的亂華異族上,陳翎心中並無仁慈之心。

不服就來戰,戰不過就聽我號令,不聽我號令行事,那麼爾等皆可去死了!

如此在左賢王將蔡文姬應陳翎所請,送歸併州之時,他提兵北上殺入鮮卑境內去了。

陳翎絕非善類,此等人者,左賢王不敢逆意行事,只得爲自己的族人拼命,爭取前往大宛國,搶回汗血寶馬來,以換取陳翎的善心。

這其中當然也有利益牽引着左賢王做出如此決斷,陳翎與他的書信往來中,商定他左賢王所取得的土地除去一部分之外,全歸他所有。

至於這一部分土地在哪裡,左賢王不想知道,亦不想向陳翎探明,自己通過征戰取得的土地,能這麼便宜就送給你?

呵呵…

有了陳翎的資助,左賢王的心中對於攻取整個鮮卑領地存在着一種渴望之情。

若是取得了這一大片領地之後,就算是整個漢家天下都在手中的呂布,自己亦敢一戰!合遑就區區幷州一地的陳翎!

互取所需,各懷心思的陳翎、左賢王兩人,本來同居幷州一地內,現在爲勢所迫,一者想驅虎吞狼,一者想借刀殺人,究竟何人能得償所願,無人知曉,亦無人可明。

是故時值建安四年五月,將蔡文姬送往鄴城居住之後,幷州刺史陳翎緣由治下再無戰事,整個人都鬆懈了下來。

在陳翎平定幷州境內匈奴之時,曹操亦不得閒。

在病情逐漸好轉之後,曹操再添兵上庸、宛城夏侯淵、張繡兩處,令兩將務必在盛夏來臨之前奪取漢中、荊襄此兩地。

曹操爲何如此急迫?

這是過了七月,收成了麥糧之後,轉眼就會到十月稻米成熟之季。

今年不比之前數年,無論是呂布,還是孫策,一者佔據了河北之地,一者有江東以作糧倉,過了十月份,這兩家都會有無數的糧草可供征戰!

到了彼時,數年征戰不斷的兗州,將會面臨傾覆之危!

而建安四年初張任襲殺劉璋一事,讓曹操看見了說張魯來降,奪取漢中的希望。

在夏侯淵大軍壓境之時,曹操輪番遣程昱、鍾繇、劉馥等口舌之利之謀士入漢中說張魯。

後見張魯不肯俯就,曹操乃命爲呂布放歸換來於禁、文稷家眷的劉曄賂楊松,向張魯進讒、誣陷漢中大將楊任通曹將夏侯淵,意欲獻上漢中一地,投向曹操。

楊氏是漢中世族大姓,楊松乃是楊氏族中掌權者之一。

楊柏是其弟,楊任是他族中有將才之人,楊松在親情面前亦能如此爲之,實不堪言。

張魯雖非明見練達之人,但楊任一直爲他抵禦着曹操大軍的侵攻,如何能信此言語?

不過念及曹操來勢浩大,說不得此際楊任見曹軍久困漢中,心中起了惰戰之意,故而順勢而爲,命其弟張衛充作領軍大將,代楊任行使臨陣決斷之事。

或是張魯命中本該歸屬曹操,就在楊任、張衛兩人臨陣換將之時,川中傳來消息言道:劉備兵出劍閣,似有取漢中之意!

劉備此舉本來不過是撤換一些駐防大將,以策萬一耳。不料此舉爲張魯所聞,以爲是劉備要帥軍前來奪取漢中,心中念道着只有曹操一軍,自己亦難以對付,如今又加上劉備這一軍,如何能夠在兩者的攻勢下存活下去?

心中滿是頹敗之意,在曹操諸公程昱、鍾繇、劉馥等人的目瞪口呆中,張魯更旗易幟投降了曹操!

張魯既降,漢中爲曹操所得,那麼張魯原本的臣子亦歸曹操。

只是在禮敬閻圃、張衛、楊昂、楊任等張魯臣子之時,夏侯淵將楊松斬之於市曹示衆!

這是夏侯淵惡楊松純屬卑鄙小人,見利忘義,不想與此等人同殿爲臣,故而如此爲之,隨後暗縱其弟楊柏遁走。

楊柏畢竟沒有惡名,自己肆意斬殺了楊松已然是不該,不能將楊松其弟的楊柏一併視之。

如此,在陳翎平定幷州匈奴之際,在馬超爲援軍,張繡亦不能進得一分荊襄之地時,張魯投向自己,爲曹操視爲瑞兆,乃官拜張魯爲鎮南將軍,封侯,食邑萬戶!

此刻夏侯惇這個曹操軍中軍神一般的存在,食邑亦不過數百而已。

(本章完)

正文_第四百六十二回 少主駕到正文_第五十三回 斷髮明志正文_第四百七十四回 遨遊天際正文_第五百零二回 上蔡有村正文_第二百二十九回 陣法之道正文_第三百五十三回 謁見呂布正文_第五十五回 呂玲綺正文_第三百五十回 佈局幷州正文_第五百八十七回 英傑出仕正文_第三百五十五回 探索先行正文_第一百四十八回 搶灘登陸正文_第四百五十四回 鬼是何物正文_第六百八十八回 攻城有法正文_第九回 虎癡許褚正文_第四百一十三回 勝負之間正文_第五百五十一回 國士無雙正文_第二百七十六回 親冒矢石正文_第六百七十三回 城中困境正文_第三百八十九回 遁回幷州正文_第六百二十二回 舊事重演正文_第三回 初識八將正文_第六百零八回 兵圍廬江正文_第一百九十五回 出征在即正文_第五百四十一回 千鈞一髮正文_第六百二十二回 舊事重演正文_第三百六十三回 漢中之地正文_第六百八十四回 天下至強正文_第七十三回 計議青州正文_第三十九回 呂布之女正文_第四百七十八回 去往何方正文_第二十一回 賺城汝陰正文_第五百二十七回 軍前議事正文_第六百七十二回 進取漢中正文_第一百七十七回 袁軍降俘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五百零三回 人心如何正文_第二百五十七回 沙場決勝正文_第一百零八回 封官行賞正文_第三百六十八回 醉生夢死正文_第四回 紙上談兵正文_第二百四十九回 搶收糧食正文_第四百二十八回 賺取城池正文_第五百九十九回 黃蓋退兵正文_第五百四十八回 居永安縣正文_第五百二十九回 破開城門正文_第六百三十二回 取捨兩難正文_第一百四十回 騎軍對決正文_第二百一十回 平定幽州正文_第三十八回 袁曹之爭正文_第十三回 陳震難脫正文_第三百九十八回 逆天之舉正文_第三百五十六回 飛燕不再正文_第四十七回 敵將授首正文_第四百二十九回 銅牆鐵壁正文_第五百八十回 孫策出兵正文_第二百八十一回 兵事倥傯正文_第四百六十三回 瑣碎之事正文_第二百九十二回 抹書間遂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五百九十一回 大戰將起正文_第四百四十九回 伏兵盡出正文_第四百三十八回 真人蒙身正文_第一百六十二回 晉升將軍正文_第四百七十回 神之旅正文_第二百四十六回 天下所宗正文_第六百回 一挫再挫正文_第四百七十二回 又有來投正文_第一百七十四回 首登之將正文_第二百零七回 遷徙人口正文_第三百五十五回 探索先行正文_第九十五回 對陣決殺正文_第一百九十二回 袁紹兵敗正文_第三百回 博浪猛士正文_第四百四十六回 汗血寶馬正文_第四百二十八回 賺取城池正文_第五百六十五回 兵出成都正文_第五百五十一回 國士無雙正文_第六十七回 呂縣之戰正文_第四百四十二回 憂民之心正文_第二十七回 東郡陳宮正文_第三百零三回 或將遠遊正文_第三百三十一回 波折橫生正文_第一百八十五回 攻戰城下正文_第六百七十三回 城中困境正文_第二百九十九回 缺一亦可正文_第三百八十回 內政內事正文_第四百九十二回 相敘戰前正文_第一百五十九回 決戰城下正文_第二百五十六回 郭嘉定策正文_第六百九十四回 雪地伏殺正文_第三百二十二回 取吾弓來正文_第六百六十二回 定軍山落正文_第二百七十四回 大將管亥正文_第五十九回 玄德劉備正文_第四百九十六回 張郃敗了正文_第四百二十九回 銅牆鐵壁正文_第一百五十八回 智略制敵正文_第二百八十八回 鬼神夜譚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一百一十六回 篡改經典
正文_第四百六十二回 少主駕到正文_第五十三回 斷髮明志正文_第四百七十四回 遨遊天際正文_第五百零二回 上蔡有村正文_第二百二十九回 陣法之道正文_第三百五十三回 謁見呂布正文_第五十五回 呂玲綺正文_第三百五十回 佈局幷州正文_第五百八十七回 英傑出仕正文_第三百五十五回 探索先行正文_第一百四十八回 搶灘登陸正文_第四百五十四回 鬼是何物正文_第六百八十八回 攻城有法正文_第九回 虎癡許褚正文_第四百一十三回 勝負之間正文_第五百五十一回 國士無雙正文_第二百七十六回 親冒矢石正文_第六百七十三回 城中困境正文_第三百八十九回 遁回幷州正文_第六百二十二回 舊事重演正文_第三回 初識八將正文_第六百零八回 兵圍廬江正文_第一百九十五回 出征在即正文_第五百四十一回 千鈞一髮正文_第六百二十二回 舊事重演正文_第三百六十三回 漢中之地正文_第六百八十四回 天下至強正文_第七十三回 計議青州正文_第三十九回 呂布之女正文_第四百七十八回 去往何方正文_第二十一回 賺城汝陰正文_第五百二十七回 軍前議事正文_第六百七十二回 進取漢中正文_第一百七十七回 袁軍降俘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五百零三回 人心如何正文_第二百五十七回 沙場決勝正文_第一百零八回 封官行賞正文_第三百六十八回 醉生夢死正文_第四回 紙上談兵正文_第二百四十九回 搶收糧食正文_第四百二十八回 賺取城池正文_第五百九十九回 黃蓋退兵正文_第五百四十八回 居永安縣正文_第五百二十九回 破開城門正文_第六百三十二回 取捨兩難正文_第一百四十回 騎軍對決正文_第二百一十回 平定幽州正文_第三十八回 袁曹之爭正文_第十三回 陳震難脫正文_第三百九十八回 逆天之舉正文_第三百五十六回 飛燕不再正文_第四十七回 敵將授首正文_第四百二十九回 銅牆鐵壁正文_第五百八十回 孫策出兵正文_第二百八十一回 兵事倥傯正文_第四百六十三回 瑣碎之事正文_第二百九十二回 抹書間遂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五百九十一回 大戰將起正文_第四百四十九回 伏兵盡出正文_第四百三十八回 真人蒙身正文_第一百六十二回 晉升將軍正文_第四百七十回 神之旅正文_第二百四十六回 天下所宗正文_第六百回 一挫再挫正文_第四百七十二回 又有來投正文_第一百七十四回 首登之將正文_第二百零七回 遷徙人口正文_第三百五十五回 探索先行正文_第九十五回 對陣決殺正文_第一百九十二回 袁紹兵敗正文_第三百回 博浪猛士正文_第四百四十六回 汗血寶馬正文_第四百二十八回 賺取城池正文_第五百六十五回 兵出成都正文_第五百五十一回 國士無雙正文_第六十七回 呂縣之戰正文_第四百四十二回 憂民之心正文_第二十七回 東郡陳宮正文_第三百零三回 或將遠遊正文_第三百三十一回 波折橫生正文_第一百八十五回 攻戰城下正文_第六百七十三回 城中困境正文_第二百九十九回 缺一亦可正文_第三百八十回 內政內事正文_第四百九十二回 相敘戰前正文_第一百五十九回 決戰城下正文_第二百五十六回 郭嘉定策正文_第六百九十四回 雪地伏殺正文_第三百二十二回 取吾弓來正文_第六百六十二回 定軍山落正文_第二百七十四回 大將管亥正文_第五十九回 玄德劉備正文_第四百九十六回 張郃敗了正文_第四百二十九回 銅牆鐵壁正文_第一百五十八回 智略制敵正文_第二百八十八回 鬼神夜譚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一百一十六回 篡改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