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雙雄歸附(二)

水陸並進,敖烈和孫策帶着各自的部下,經過十數日的奔波,來到了江東的政治、軍事中心——建業。

和敖烈到達襄陽時一樣,江東的文武百官們擺出了最高規格的禮儀來迎接敖烈。不管在內心中是願意歸順北漢的,還是不願意歸順北漢的,至少在接待的禮儀上而言,他們都對敖烈顯示出了足夠的尊敬之意。畢竟,如果沒有當初敖烈的借兵,是不會有江東如今這番局面的。

站在近百位文武官員首列的,自然是代替孫策留守江東的孫權了,現在的孫權已經快二十歲了,比之前些年更顯得穩重、老練了很多,江東地區內政上的絕大部分事宜和協調江東各個大家族之間的平衡,孫策早已是放心的交給了孫權,由孫權來全權處理。可以說,孫權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稱作是江東的半個主人,擅長帶兵打仗且性格剛烈的孫策主外,擅長處理內政,性格沉穩的孫權主內,兄弟二人形成了完美的互補,一外一內之間,將江東打理的井井有條。這兄弟二人聯手,共同構築起了一道銅牆鐵壁,將整個江東很好的保護了起來,久而久之,他們便被江東子弟冠以“江東雙雄”的稱號。

一個軍事集團內存在兩位主宰,除了孫策和孫權之間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外,江東地區特有的人文氣息,也是促成這個局面的重要原因。在江東,世家林立,而世家的標誌性特徵之一,就是人丁興旺,家族中往往在各個領域都有傑出的代表人物,以血親爲集體。才能組成一個龐大的世家。爲了迎合江東的地域特色,孫氏兄弟便形成了分政而治的管理模式。當然了,一應國家大事,最後拿主意的還是孫策。畢竟他纔是江東真正的領袖。

向前踏出一步。孫權向着敖烈的方向納頭便拜:“弟子權,拜見師尊。”站在孫權身後的一衆文武官員們自然不敢怠慢。一邊拱手施禮,一邊齊聲說道:“臣等拜見攝政王。攝政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和在襄陽時,對周瑜的態度完全不同,敖烈沒有翻身下馬。而是筆直的坐在馬背上,沉聲說道:“諸位平身吧。”語氣中,透着不可侵犯的威嚴,神聖不容抗拒之意,若有若無的通過話語傳遞到了每一名江東文武大臣的心中。

敖烈之所以會用這樣上位者對下位者的語氣說話,是有原因的。在江東,大部分人都願意歸順北漢。但還是有極少數人出於保護家族的目的,而暫時處於觀望的態度,敖烈採用這樣的語氣,是爲了能對江東的衆人起到震懾的作用。讓觀望的人羣感受到敖烈收復江東的決心,不配合那就等於是向北漢宣戰!同時,敖烈也不能確定那些願意歸順的人,究竟是懷着幾分真誠的,必要的敲打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在江東衆人投效之初樹立自己的威嚴,遠比以懷柔的手段收復江東,卻在日後讓江東出現變亂要強得多。

人的名,樹的影。敖烈小霸王的威名早已是名揚天下,就連被江東子弟推崇備至的孫策,都被敖烈一招擊敗,從而心甘情願的拜敖烈爲師,那麼可想而知敖烈的本事肯定是遠在孫策之上的。江東的建立,和孫策的武勇、韜略分不開關係,沒有孫策就不會有江東今日的局面。作爲弟子的孫策都已經如此厲害了,那麼作爲師尊的敖烈,其本領已經遠遠超出了江東衆人的想象。在敖烈如此威嚴的口吻之下,除了孫策、孫權兄弟之外,江東其餘人等,莫不噤若寒蟬,整個迎接的隊列中,立刻變得鴉雀無聲,沒有人再敢發出絲毫的聲音來,只是默默地遵照敖烈的命令,緩緩地直起了身體,然後肅立在孫權的身後。

見到自己一句話便震懾住了江東衆人,敖烈緩緩地繼續說道:“孤今日前來,無他,只是想問諸位一句,可願回到大漢的懷抱,真心歸附於孤嗎?如有不願者,請站立到孤的右手邊,只要說出足夠能說服孤的理由,孤便絕不會故意刁難。但若是沒有站到孤右手邊,在表面上重歸大漢,可私下卻做出陽奉陰違之事者,一旦查出,必將嚴懲不貸!孤給諸位三十息的時間考慮,現在開始計時!”

本來,像這樣的國家大事,是要放在朝堂之上商議的,而且還要做好充分地保密工作,在事情沒有塵埃落定之前,一般來說是不會被公諸於衆的。可是現在敖烈卻一反常態,不但在大庭廣衆之下說了出來,而且還給江東的衆人限定了時間,沒有留給江東衆人任何迴轉的餘地,言語如刀鋒般直來直往,在給與了他們巨大的心裡壓迫感的同時,也將自己內心中對收回江東的決心凸顯無遺。

沉默,沉默,還是沉默。江東衆人站在原地陷入了短暫卻又像永恆一樣的沉默中,直到二十息的時間過去了,還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跨出自己的腳步。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在快速的天人交戰着。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爲敖烈只是要在形式上收回江東,而江東的實際權力,還是會操控在孫策、孫權兄弟手中,可是現在從敖烈強硬的語氣來判斷,顯然不是那麼一回事,敖烈這是要真的收回江東,將江東重新劃歸到大漢,或者說是劃歸到北漢的統治之下了。

儘管敖烈的強硬,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但卻並沒有引起江東衆人心中的不滿。不管怎麼說,是敖烈在江東內憂外患之際,伸出援手挽救了江東;更是敖烈在擊敗袁術之後,力薦代表着江東集團利益的孫策坐上了揚州牧的位置,成爲了江東的最高統治者;還是敖烈幫助江東擊破了荊州軍,讓江東軍的聲望達到了頂峰。敖烈可以說是江東軍事集團的半個締造者,現在,他要收回江東,於情於理,於公於私,誰也說不出什麼來。

只是,對江東衆人而言,他們在江東崛起的過程中,也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的,現在敖烈如此強硬的要收回江東,他們雖然找不到辯駁的理由,但心中終歸還是有一絲不甘的,彷彿他們辛苦獲得的勝利果實,最後卻被敖烈輕易地摘走了一般。不過誰的心中都清楚,江東是絕不可能站到北漢的對立面的,首先孫策、孫權兄弟這兩位江東的最高統治者,就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其次,以江東軍目前的實力,遠遠不是強大的北漢的對手,即便是聯合盤踞中原的曹操,勝算也並不顯著;再者,如果江東真的反對北漢的話,那就等於是忘恩負義了,恐怕整個江東上上下下都會成爲天下人口誅筆伐的對象了。

在趙雲數到第二十五息的時候,孫策第一個邁出了腳步,從中間的隊列中堅定地站到了敖烈的左手邊,表示願意真心的歸附於北漢,歸附於敖烈。在孫策之後,孫權也動了,他和孫策的步調一致,同樣站到了敖烈的左手邊位置上。

隨着孫策、孫權兄弟的移動,在江東衆人中,幾乎是所有的武將都同時邁動腳步,向着左側橫跨而出,站到了孫策兄弟的身後。對於這些率直的武將來說,他們沒有太多的顧忌,也不需要考慮家族的利益,他們的心中只秉承着武人特有的理念:追隨強者,去獲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

“二十六……”趙雲的計數距離結束越來越接近的時候,江東剩餘的文官人羣中,老臣張昭第一個站了出來,走到了敖烈的左手邊站定。張昭可謂是三朝元老了,在孫堅還活着的時候,他就已經在江東出仕了,他在江東文官的體系中,一直起着風向標的作用,他的每一個決定,都對江東的文官們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張昭之所以會站出來,是因爲他心裡清楚的很,這個天下,遲早是要被北漢一統的,與其等北漢在敖烈的統治下,將中原的曹操消滅之後在歸順北漢,還不如趁早歸順的好,這樣的話,還能在以後對曹操的討伐中立下一些功勳,既能保住自己家族的利益,還能博得一份名留青史的美譽。

和張昭同出一個家族的張紘,顯然和張昭的想法是一致的,幾乎是在張昭剛剛邁出腳步的時候,他的腳步也動了,緊隨張昭身後,一起站到了敖烈的左側,

張昭和張紘是兄弟,他們被江東人稱爲“江東二張”,同時他們也是輔助孫權處理內政的左膀右臂。他們二人的態度一明朗,立刻帶動了大部分文官做出了抉擇。數十名文官停止了內心中的天人交戰,打消了一切的疑慮,跟着江東二張的腳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在他們看來,江東二張是江東大家族的代表性家族之一,就連他們都已經願意歸順北漢了,那麼自己這些人也就不必再多做考量了。

當趙雲數到三十的時候,江東衆人已經清楚地分出了派系,十成中有八成的人,都站到了敖烈的左手邊;還有一成的人站在原地沒有動,既沒有向左跨出腳步,也沒有走向反對歸順北漢的右側;剩餘的一成左右的官員,則是站到了敖烈右手邊,用行動來顯示着他們內心不願歸順北漢的心思。

第1章 光武秘寶第174章 血色歸途(六)第274章 成立監察處第88章 智勇魏文長第55章 劍客王越第177章 命懸一線第15章 再遇佳人第19章 定親第251章 決戰烏桓山(一)第355章 不歡而散第299章 血戰洛陽(四)第61章 二虎相爭第439章 香消玉殞第75章 錦帆甘寧第266章 封狼居胥(二)第179章 四方雲動(一)第456章 宿命的終結(三)第449章 恩威並施第25章 倒履相迎第121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二)第115章 暗影第312章 夜襲袁營(三)第83章 損人不利己(三)第228章 孫策崛起(二)第356章 真相大白第195章 洗盡鉛華第9章 義結金蘭第104章 東風破、百花殘(三)第153章 鬥陣!第213章 危機四伏第385章 偷雞不成反蝕米(二)第21章 幽州臺第79章 賈詡初獻計第468章 驅虎吞狼第70章 拜將封侯第388章 攝政王第69章 秘寶現世第433章 鷹視狼顧第407章 破繭成蝶第101章 兵臨城下第481章 無堅不可摧第280章 躍馬檀溪第424章 圍城十日第42章 再收虎將第213章 危機四伏第324章 血濺七步第62章 以勇服人第291章 長安失陷第124章 虎口脫險第309章 以假作真第77章 臥龍和鳳雛第430章 七擒孟獲(四)第59章 豪氣干雲第359章 七進七出(一)第266章 封狼居胥(二)第117章 天怒人怨第83章 損人不利己(三)第112章 再次換裝第133章 虎牢初戰第230章 第十四州第475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4章 擒賊擒王第382章 讓勇氣飛(一)第465章 十方聚首第36章 十面埋伏第16章 肝膽相照第18章 拜師第136章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二)第261章 內訌第328章 兼而有之第345章 漢中爭奪戰(三)第331章 波濤暗涌第328章 兼而有之第477章 金戈鐵馬(二)第408章 激戰葭萌關(一)第274章 成立監察處第426章 勾結孟獲第159章 裡應外合第104章 東風破、百花殘(三)第396章 火力全開第284章 郭嘉密謀第35章 誘殺!第345章 漢中爭奪戰(三)第327章 喜訊第90章 遼西危局第97章 功成萬骨枯(三)第480章 金戈鐵馬(五)第231章 劉協發威第114章 天下大勢第423章 關羽的請求第52章 八方來賀第129章 歃血爲盟第164章 憋屈的王允第217章 匯合呂布第240章 坐領江東第487章 決戰官渡(二)第130章 進軍虎牢關第351章 決戰漢中(一)第13章 初露鋒芒
第1章 光武秘寶第174章 血色歸途(六)第274章 成立監察處第88章 智勇魏文長第55章 劍客王越第177章 命懸一線第15章 再遇佳人第19章 定親第251章 決戰烏桓山(一)第355章 不歡而散第299章 血戰洛陽(四)第61章 二虎相爭第439章 香消玉殞第75章 錦帆甘寧第266章 封狼居胥(二)第179章 四方雲動(一)第456章 宿命的終結(三)第449章 恩威並施第25章 倒履相迎第121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二)第115章 暗影第312章 夜襲袁營(三)第83章 損人不利己(三)第228章 孫策崛起(二)第356章 真相大白第195章 洗盡鉛華第9章 義結金蘭第104章 東風破、百花殘(三)第153章 鬥陣!第213章 危機四伏第385章 偷雞不成反蝕米(二)第21章 幽州臺第79章 賈詡初獻計第468章 驅虎吞狼第70章 拜將封侯第388章 攝政王第69章 秘寶現世第433章 鷹視狼顧第407章 破繭成蝶第101章 兵臨城下第481章 無堅不可摧第280章 躍馬檀溪第424章 圍城十日第42章 再收虎將第213章 危機四伏第324章 血濺七步第62章 以勇服人第291章 長安失陷第124章 虎口脫險第309章 以假作真第77章 臥龍和鳳雛第430章 七擒孟獲(四)第59章 豪氣干雲第359章 七進七出(一)第266章 封狼居胥(二)第117章 天怒人怨第83章 損人不利己(三)第112章 再次換裝第133章 虎牢初戰第230章 第十四州第475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4章 擒賊擒王第382章 讓勇氣飛(一)第465章 十方聚首第36章 十面埋伏第16章 肝膽相照第18章 拜師第136章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二)第261章 內訌第328章 兼而有之第345章 漢中爭奪戰(三)第331章 波濤暗涌第328章 兼而有之第477章 金戈鐵馬(二)第408章 激戰葭萌關(一)第274章 成立監察處第426章 勾結孟獲第159章 裡應外合第104章 東風破、百花殘(三)第396章 火力全開第284章 郭嘉密謀第35章 誘殺!第345章 漢中爭奪戰(三)第327章 喜訊第90章 遼西危局第97章 功成萬骨枯(三)第480章 金戈鐵馬(五)第231章 劉協發威第114章 天下大勢第423章 關羽的請求第52章 八方來賀第129章 歃血爲盟第164章 憋屈的王允第217章 匯合呂布第240章 坐領江東第487章 決戰官渡(二)第130章 進軍虎牢關第351章 決戰漢中(一)第13章 初露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