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辯宣佈任命包拯爲大理寺卿之後,衆臣都對包拯提出了質疑。大理寺卿位列九卿之一,而且是掌管案件的審理,其職能便相當於提高人民法院一般。
劉辯突然讓一個籍籍無名之輩,擔任如此重要的官職,有誰會答應呢。
“衆愛卿安靜!”劉辯壓了壓手掌道:“包拯眼下並不在此地,他如今在長安,乃是狄仁傑的副手。根據朕的消息,狄仁傑數年之間,偵破雍州一萬多起冤假錯案,其中不乏前朝遺案,除了狄仁傑之外,他的副手包拯起碼要佔據一半的功勞,如此人才,但很大理寺卿有何不妥?”
狄仁傑破案的名頭,羣臣是聽說過的,畢竟洛陽乃是京城,狄仁傑破案,其中不乏漢靈帝在位時的案子。因此經常要動用洛陽的人脈,查探消息。
久而久之,狄仁傑的名氣便打了出去,外地百姓聞之,也多請狄仁傑調查那些懸疑大案。因此洛陽官員,都知道狄仁傑善於查案。但想不到除了狄仁傑之外,還有一個包拯也善於此道,狄仁傑所偵破的案子之中,還有一半是他破的。
聽到這個消息,羣臣在沒有異議了。
大理寺可不是個好場所,專門審案的地方,雖然掌控大理寺,便能藏污納垢,逃脫許多法律的制裁。但沒有相應的能力,一但懸案到手,無能力破解,也是白搭。若是任職期間,在審錯了案子,情況則更加嚴重,引咎辭職都是輕的,若是被劉辯知道了,更要問罪。
因此堂堂九卿之位,被劉辯賦予給了籍籍無名的包拯,也沒有人敢打大理寺卿這個職務的意思。
“爾等可有異議?”劉辯沉聲問道。
衆臣交頭接耳一番,齊聲道:“臣等無異議!”
盧植走上前來,拱手道:“陛下,三省長官,六部,九卿之中,狄仁傑,韋孝寬尚在外,韋孝寬在雁門出謀劃策,眼下我大漢與蒙古暫熄兵戈,調回韋孝寬不成問題。但狄仁傑乃是雍州刺史,將他調回雍州,不知誰能接任?”
“龐籍,你是吏部尚書,掌管官員的任命,你覺得誰能接替狄仁傑?”劉辯看向龐籍詢問道。
龐籍拱手道:“陛下,微臣雖然是陛下任命的吏部尚書,但對官員的事情,卻還是兩眼一抹黑。不過在微臣看來,雍州如今各種事務已經穩定,更有兵馬十萬,益州賊人想要攻打怕是難上加難。因此雍州內部,可以說是穩如泰山,沒有什麼特別重大的事情需要處理。可在狄大人副手之中,挑選能力出衆者接替之!”
“愛卿此言深合朕心,狄仁傑副手曹昂,乃是曹孟德長子,能力出衆,朕打算將他提拔爲雍州刺史。”劉辯笑着說道。
衆臣皆點頭稱諾,沒有任何異議。
劉辯接着拿出一份奏摺,自有女官拿下去送到荀彧手上,劉辯說道:“這份奏摺之上,乃是三省六部,九卿下屬部門官員的任命。朕便不再朝堂宣佈,爾等三省六部九卿長官一同翻閱,儘早完成改制之事,若有不決者,在來問朕!”
“李顯忠,改制之時,洛陽定有一段時期的動盪,你調一萬禁軍入城,巡邏各處,防備京城治安,不得有誤!”劉辯看着李顯忠下令道。
轉眼間便過去十天時間,狄仁傑,韋孝寬,包拯等人也先後抵達洛陽上任。三省長官召集六部,九卿成員展開會議,一場轟轟烈烈的改制行動也開始了。
由於各個部門一段時期無法運作,也出現過一段時間的動盪,但三省,六部,九卿的長官,哪一個不是有滔天手段的?更何況還有禁軍鎮守長安,因此像田豐擔心的大動亂並沒有出現。小打小鬧之類的,頃刻間便給鎮壓下去了。
十天時間,三生六部就卿這些衙門的班底也基本組建完成。各個部門職能規劃妥當,工作效率卻是飛速提升,整個洛陽也好似煥然一新。
然而此時的劉辯,卻來到了城內的一座軍營之中。
這座軍營之中,乃是各路武將的子女,回洛陽之前,這些人便已經集結於此地,到如今劉辯才得空來見他們。
衛尉,光祿勳,太僕等三卿官職,是直接對劉辯負責的,分別保護皇城,保護內宮,管理劉辯的車馬。
因此其他部門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改制,但此三個部門本就存在,楊妙真,楊延嗣,典韋等人只參與召開了一次會議,便一直跟隨劉辯,進行保護。
楊妙真等三人在加上程咬金,保護着劉辯來到城內軍營,會見各路武將之子。
軍營之內,望着下方的一衆年輕小將,劉辯心中滿意不已,這些人大的不超過十六歲,小的不過十來歲,其中更是不乏猛將以及統帥,只要培養得好,這些人日後便是大漢的頂樑柱。
“你們可知,朕爲何將你們召集到這來嘛!”劉辯看着帳下衆人詢問道。
“據在下所知,陛下召集我等前來京城,是想要考覈我等才能,培養我等能力!”只見殿下一個青年拱手說道。
“你是?”劉辯並未動用系統查詢功能,看着那年紀不過十五歲左右的青年笑問道。
“在下秦懷玉,乃是青州秦瓊之子!”秦懷玉拱手說道。
“原來是秦叔寶的兒子,不錯,你父親有勇有謀,曾經先後斬殺冀州兗州大將顏良,花雲,文丑等人。你也是英氣勃勃,當真是虎父無犬子!”劉辯拍手稱讚道。
“謝陛下誇讚!”秦懷玉到底不過十五歲的少年,得到劉辯的誇獎之後,便喜形於色。
殿爲爲首的一個身材高大的孩子,見劉辯誇獎秦瓊父子,不由得撇了撇嘴。他乃是常遇春之子常茂,面對劉辯誇獎秦瓊父子,他雖然心有不悅,但也無話可說。
如今大漢猛將,含金量還數楊再興,楊延嗣,薛仁貴,趙雲,馬超,秦瓊,羅士信這些人。常遇春雖勇,但斬將記錄卻不多,唯有秦瓊先後斬殺文丑,花雲,顏良等大將。而能與其相比的,只有趙雲,斬將記錄更多。
“你說的不錯,朕將爾等召集前來洛陽,便是要考校你們的能力,培養你們。爾等父兄爲國作戰,沒有時間教導你們,所以朕將爾等召集過來,爲你們的父兄培養爾等成才!”劉辯看着衆人說道。
常茂撇了撇嘴道:“陛下,你要培育我等,但我使得這門兵器,大將卻沒有哪個將軍能用啊,只怕他們教不了啊!”
楊延嗣不屑的撇了撇嘴道:“哼,本將軍雖然善於用槍,但十八般兵器卻也是樣樣精通,你用的什麼兵器,還有本將教不了的?”
“楊叔叔,這傢伙用的是禹王槊這奇門兵器,你只擅長刀槍劍戟,只怕還真教不了!”常茂身旁站的一個青年笑道。
這青年乃是楊再興之子楊繼周,不願學楊再興槍法,卻拜典韋爲師,學習典韋的狂歌雙戟之法。
除了在外將領的子女,劉辯不認識之外,如楊再興之子楊繼周,典韋之子典滿,馬超之弟馬岱等人,劉辯卻是熟得很。
一聽楊繼周這話,楊延嗣眼睛一瞪,看着常茂說道:“禹王槊乃是奇門兵器,你小小年紀,使得動?”
楊再興,常遇春等人年紀相仿,不過三十五歲左右,而楊繼周與常茂等人年紀也差不多,只有十二三歲的樣子。而禹王槊本來就重,就算常茂年紀輕,但配合其身高,起碼也得兩三百斤,這樣的禹王槊才方便使用。
“那是,兩三百斤罷了,小爺……我還不是信手拈來?”常茂高傲的揚着腦袋,滿臉不屑道。
楊延嗣眼睛一亮,看着劉辯說道:“陛下……”
楊延嗣卻是想起來李存孝,李存孝用的也是禹王槊,常茂小小年紀,便用兩百斤的禹王槊,必然是璞玉良才,若能拜李存孝爲師,學習禹王槊用法,日後成就定然不可限量。
劉辯將手一擡,打斷了楊延嗣的話,這些年輕小將,雖然名字大多與歷史,演義吻合。但劉辯卻不知道他們的性格與歷史演義之中是否一樣,畢竟時代不同。
劉辯主張的是因材施教,若是常茂性格與李存孝不合,只會適得其反。因此劉辯想要多考察幾天,瞭解他們的性格,根據他們的性格能力,讓他們拜師學藝,教導其才能。
“楊將軍,我用的禹王槊,你能不能教我啊,這兵器大漢沒人用,你要是給我找個沒用的師傅,我還不如自己回家鑽研呢!”常茂性子直,眼下劉辯在場,尚有收斂,但說話卻還是直來直去。
“哈哈!”劉辯哈哈大笑道:“我大漢猛將無數,你們所有人,朕都能給找個好師傅。但俗話說名師出高徒,朕還不知道你們的能力如何,卻不敢貿然給你們找師傅,若是你們學藝不精,墮了他們的名聲他們可要怪朕了。因此朕想先考校你們的能力,根據你們的能力,爲你們選擇良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