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營之中,因爲兩敗使得氣氛異常壓抑,曹操低頭沉思,他在總結兩敗的原因,說到底,對方的兵力肯定不如自己,這無甚疑問,而自己爲了要迅速拿下許昌,用奇兵突襲,卻是正中對方下懷,在兵力無法與自己力拼的情況下,用奇兵和計謀纔是上上之道,而自己卻因爲急攻進取,爲迅速拿下許昌,部署上以奇兵襲城,卻是落了下乘。若是自己從一開始便以大軍壓境,這情況似乎就不一樣了,想到此,將頭擡起來,掃視手下衆人。
郭嘉見曹操眼神清亮,想來已經有了計較,忙道:“不知主公有何打算?”
曹操粘須沉吟道:“孤的想法就是大造攻城器械,全軍壓下東門,憑孤手上數十萬兵馬,孤就不信拿不下一個小小的許昌城!”
郭嘉點了點頭,在摸不清對方的情況下,用奇兵只會自誤,雖說奇兵往往能立奇功,可在這時卻不如老老實實的將大軍壓上,盡力攻打一門,如此對方的實力就會慢慢突顯,等到對方完全鋪漏了自己的實力,再用奇兵,那麼到時候必有奇效。只不過現在才這樣做似乎已經晚了,郭嘉不無擔心的搖了搖頭,若劉協向各路諸侯求救,那麼這救兵便是最近張繡和劉表,如今戰事已經持續五天,若二人準備發兵也就是這幾天的事情,看到曹操一臉的堅決,郭嘉知道現在勸曹操放棄許昌定不可能,莫說曹操,就是自己也不甘心,如今之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只望能夠迅速攻下許昌,搶在在援兵未至之前,如此方可。
許昌城內,劉協倚靠在御案後的椅子上,雖說連勝兩場,士兵的士氣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他卻絲毫開心不起來,這兩場戰鬥只能叫做熱身賽,自己能夠輕易獲勝,也是完全仰仗曹操急於拿下許昌的焦躁心態,可接下來曹操是不會再走奇兵一路的,他必然全軍壓上,如此一場正面的硬碰硬的較量無可避免,這纔是真正的戰鬥,而事實上也確實應徵了劉協的想法,就在刻鐘之前,甘寧來報,曹操將十數萬大軍一字排開,正於營中緊鑼密鼓的製作龐大的投石機和攻城槌,看來不出三日,一場規模龐大的攻城戰鬥即將拉開帷幕。
劉協閉上眼睛,單憑自己手中尚不足三萬的軍馬要守住東門倒也不難,但若想守住四門,似乎就有些力不從心了,雖說曹操是正面進攻,但誰也不能保證東門大戰正酣時,曹操不會指派一路奇兵攻打其他城門,這纔是劉協真正擔心之事,說到底還是兵力不足,難以抗衡。
就在劉協苦思冥想之時,宋九來報,說是楊修求見,劉協忙令召見,只見楊修緩步而來,二人行過君臣之禮之後,楊修淺笑道:“臣今番前來,是想向皇上討個人情!”
劉協詫異道:“人情?什麼人情?”
楊修沉聲道:“臣希望聖上能夠派人將囚於許昌的曹操家眷全部放掉,並且派人送往曹營之中!”
“什麼?”劉協大驚,這曹操的家眷可是他手上的一張王牌,若到萬不得已之時,這張牌說不定能救下許昌,可現今楊修竟然要讓他放人,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絲怒火,但他也素知楊修此人向來心思縝密,此一舉說不定另有深意也未嘗不可,於是不動聲色道:“要朕放人也行,不過德祖得有一個讓朕心服口服的理由,否則,這張王牌我又豈肯放掉?”
楊修微微一笑,他能勸劉協釋放曹操的家人,自是有備而來,忙道:“吾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固臣才斗膽請聖上放人!”
劉協一愣,這話倒頗爲耳熟,他忽然憶起曹操殺陳宮之時曾言:“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陳宮便以此言答之,結果曹操接其妻子老母入許昌善待,如今楊修也出此言,不是將自己比作曹操嗎?雖說陳宮此時未死,楊修不知道有這麼一出,但他還是頗爲不悅道:“德祖難道不知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朕今日被曹操逼迫至此,純屬無奈,只要曹操肯退兵請罪,朕自是善待其家人,如若不然,朕就是將他滿門抄斬,也無愧於天下,相信史冊之中也絕無朕之不是!”說完斜眼撇了一眼楊修,意思是說你這個理由不成立。
楊修見劉協說得有理有據,笑容不改道:“聖上可知曹操此人心黑手辣,臣只怕到時候他這些家人的性命不但阻止不到曹操的腳步,反而激起更大凶性!”說到這裡擡眼瞧了一眼劉協,見劉協正在沉思又道:“倘若將他的家人現在還去曹營,陛下恩德澤厚,那些曹兵自然也是看在眼裡,既無深仇大恨,曹兵自是不會死戰,加上曹操本就是逆天而行,到時候士氣定然落於我軍之下,此乃挫敵士氣之策!”
劉協暗暗點了點頭,在楊修沒提醒他之前,他認爲用曹操的家人定能夠威脅到曹操,可是現在想來卻又有些搖擺不定,曹操身爲三國第一梟雄自有常人不可比擬之處,更何況他還有一句人生格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如此看來,自己想法的成功率當真微乎其微,再聽楊修的挫敵士氣的策略,終於露出一絲微笑:“虧得有德祖提醒,此計甚妙!”
楊修恭謙道:“此計並非楊修一人之功勞,文舉,正平皆有參與!”
提到孔融與禰衡,劉協心中頓時明瞭,這二人皆受儒家思想引導,認爲自己囚禁甚至殺害曹操的家眷俱是不對,君子以德服人,所以便想勸自己放了曹操的家眷,可但憑他二人只怕也想不出這麼個法子,所以這個主張說白了還是楊修的意思,只不過也確實可行,當下也不說破,只嘆息道:“這曹操的家眷放便放了,只是這城上守備軍力不夠,德祖還得爲我想個法子!”
楊修一笑道:“陛下既然早想用全城百姓充爲軍力,何不趁此實行?”
許昌,帝王之都,自曹操領兵於此,便愈見繁榮,短短几年時間,人口急劇增長,由原來的萬戶增至現在的五萬餘戶,可謂人口衆多,兵源十足,當然,這也是曹操不肯輕易放棄許昌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時許昌街頭依舊如往日一般,人頭攢動,吆喝買賣之聲不絕於耳,許昌的戰事似乎並沒有影響到這些普通百姓,劉協軍令如山,法度嚴明,更頒佈詔令絕不擾民,這倒使得許昌的百姓在兩軍交戰之時依舊可以過着平靜的日子,一時倒也不用擔心。不過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曹操曾是這許昌的故主,就算他打進城來,依照往日的作風來看,定也不會牽連無辜,所以到底是誰掌控許昌對於這些百姓來說已經無所謂了,反正他們依舊過着他們的日子,人說“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可他們卻沒有絲毫的顧慮。今日正好趕上集市,於是一個個拖家帶口,摟大牽小地便去趕集,身旁一隊隊井然有序的士兵抱着軍械從身旁擦過,卻恍若未覺。
就在這時,天空中一陣陰霾,伴隨着“嗖嗖”的勁風鋪天蓋地而來,完全沉浸在歡喜中的許昌百姓依舊毫無知覺,直到有人哀嚎,有人倒在地上時方纔醒悟,只見天空中密密麻麻地射來數千支箭雨,人羣頓時大恐,混亂中無數的人被撞倒,被踐踏,被射死,可憐的小孩子就這樣在無數只驚恐的腳步中失去的生命,失去原本屬於他們的燦爛未來。
劉協立於城頭,看着城下雞飛狗跳,鮮血淋漓,終究再不忍看,將身子轉了過去。這個計劃似乎太不人道了,可這樣一個不人道的計劃卻出自他的腦袋,楊修其實是不贊成的,可是若不射殺一些人來,又如何激得起許昌百姓對曹操的憎恨呢?
城下箭雨過後,百姓們紛紛探出腦袋,見再無弓箭射來,這才哭泣而出,在大街的中央,數百具屍體橫於街頭,大部分都是一些老人,婦女和小孩。一羣男人聞得消息,立刻從四面八方趕來,這裡面有他們的妻兒,父母,子女。一個書生模樣的人顫顫巍巍從一張桌子底下爬出,拾起地上的一支箭矢,只見箭羽上鏡裹着一縷白布,他抽下白布,張開細看,卻驚得臉色慘白,只見那白布上寥寥數字“三日不降,必定屠城,先射千箭,圖做警告!”與此同時,也有人看到這白布上的字樣,驚的大吼起來,有些失去親人的更是咬牙切齒,直恨不得能夠生啖曹操骨肉,卻在這時,人羣之中突然站出一個老者,只見他期期艾艾地道:“曹操逆賊,不忠不仁,竟與天子示威,更視我等爲草芥,鄉親們啊,咱們可不能讓曹操打進來,像這樣殘暴之人如何能給我等安寧之日!”
這老者名叫許敬,已是古稀之年,靈帝期間曾是這許昌的一任主簿,頗有名望,後來年長退役,便在這許昌置了一間宅院養老,雖說退役,但威嚴不減,之後的每任許昌官員上任都會拜訪於他,因此皆尊稱他爲“許老”。
衆人見許老講話,俱聳耳細聽,畢竟都是大漢的子民,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他們所承認的依舊是大漢的天子,那許老講罷,一個漢子叫道:“許老說得不錯,可是我等無兵無甲如何與那曹操抗衡?”
那許老嘆了口氣:“我聽說近日聖上召集民兵守城,各位若是願意,不若去幫助聖上,抗拒曹操!”
那漢子一聽,驟然來了精神:“我第一個去報名!”卻見衆人猶豫不絕,那漢子怒道:“你們這些孬種,眼見着老婆孩子橫死街頭,難道不想報仇嗎?”
一衆人等聞得此言,皆羞愧無言,卻見地上血跡尚溫,老母妻兒死不瞑目,一時間心中澎湃,人羣頓時炸開了鍋:“我們願意守城,走,咱們去報名!”許昌街頭頓時羣情激昂,男子凡十六歲以上,五十五歲以下的俱都趕去報名,倒形成了一場報名熱,而許昌四大家族以柳源爲首,各自選拔青壯家丁,加入守城的行列。城頭的劉協深深一嘆,心中的愧疚,自責猶然而生,那老者的罵詞雖然說的是曹操,可劉協卻覺着一句句都抽在他的心上,不禁喃喃地道:“今日一事,朕願用十載陽壽贖罪!”說罷再不回頭,抑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