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君臣鬥法

曹植此時正目光炯炯的看着司馬懿,見司馬懿竟然直接就說出了這樣一番話,心中一動,頓覺自己這一次前來多半能夠取得理想的效果。

曹植心思十分通透,雖然心中已經是有了些喜色,但面上卻擺出一副疑問的神色,看着司馬懿微微嘆了口氣,而後低聲言道:“仲達又不是不知,我軍在那荊州宛城城下剛剛被劉封戰敗,損失不下十萬,雖然此戰過後在魏國之中,我已然命朝堂上下三緘其口,力爭將此事對於我魏國的影響降至最低,但隨着這一次劉封的稱帝,怕是想要立即在我魏國朝堂或是軍士之中恢復對於征討劉封的自信,乃是十分困難之事,仲達既然如此說來,不知仲達對於此事是否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司馬懿知道,曹植此時既是在考校自己,又是在變相的逼迫自己說出他想要聽的話,但是司馬懿心中又豈能沒了計較,他既然早已經篤定自己會因爲楊修的戰敗而重回魏國軍中,又怎能對於今日的場景沒有提前的準備。

只見司馬懿又是做出了一副和之前一般的低頭沉思之狀,那模樣就像是將魏國的生死存亡全部都放進了自己的腦中思慮着一般,彷彿在向曹植說明,雖然司馬懿被其一連着官降三級,俸祿幾乎減半,但卻依舊在家中時時關注着魏國的興衰榮辱,完全是一個十足的忠臣良將。

又是良久的時間過去,司馬懿緩緩擡起了他的頭顱,這一次面上卻滿是猶豫的神色,彷彿口中有什麼話,但卻並不知道是否應該當着作爲主公的曹植的面前說起。

“仲達心中是如何想來,但說無妨。”曹植又怎能看不出司馬懿神情所表達的意思,雖然他並不確定這樣的神色到底是司馬懿的真情流露還是他在故作姿態,自己既然已經來了,也必須要將司馬懿再次請出,有些話自然是要讓他說出口的。

“臣此時並非是軍中之將,若是在主公面前妄談軍事,不論如何也是有些不妥之處……”終於,司馬懿以這樣的方式先開了口。

曹植知道,司馬懿這是在隱晦的詢問自己,這一次到來是單純的想要看看司馬懿是否有什麼對付劉封的良策,還是當真想要再一次的對他委以重任。

只見曹植聞言後眉毛一挑,不鹹不淡的答道:“我乃這泱泱魏國之主,我魏國朝臣,文官還是武將,皆是要由我任命,仲達怎知他日你不能躋身武將之列,不能率軍出征?”

有了曹植的這句話,司馬懿微微點了點頭,他知道,自己想要一下子就藉由這一次楊修兵敗,而後劉封又在襄陽稱帝的的機會讓曹植對自己言聽計從還並不是非常現實,並且曹植除了不能親自帶兵出征之外,也並不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草包,想要讓曹植落入他的設計之中,自然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成之事。

“有主公這句話,司馬懿就放心了。依我之見,前次德祖率軍出征,之所以敗在了劉封的手下,不過是因爲德祖率軍在外的經驗有些不足,而劉封卻又是在這數年之間一直領兵南征北戰之人,如此才導致了德祖未能將我魏國軍士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而後又中了劉封的計策,這纔有了此敗,但損失十數萬軍士,對於我魏國來說,並非是傷筋動骨之事,故主公不必因劉封在襄陽的作爲而掛懷,若是策略得當,將我魏軍大軍的兵力優勢完全發揮出來,一戰之中滅了劉封威風,奪了荊州數個重地,也未可知!”

戰爭,從來都是知易行難之事,這一點,通過楊修的慘敗曹植心中也已經是知之甚深,司馬懿能夠看到這些楊修失敗的原由,能夠知道魏國相比於劉封有着什麼樣的優勢,但就算將這些告知楊修,而後再讓他帶兵去攻打一次劉封,所能得到的結果多半還是和之前一般無二,而換做司馬懿前去,則多半會給曹植帶來驚喜,這就是作爲一個將領的天賦。

“既然如此,這從劉封手中找回我魏國軍士士氣的一戰,就交由仲達之手,仲達賦閒在家也已經有了一些時日,潁川之事,幸而仲達與司馬家在其中牽涉不深,不至像我那幾位宗親叔父一般,落得個晚節不保的境地,這些時日所罰沒的俸祿,就當是給仲達一個警醒,還望仲達在掌兵之後,嚴於律己,莫要再犯下和之前同樣的錯誤纔好。”

見司馬懿有些鬆口的態勢,曹植決定不再和他在那些虛無縹緲的問題上反反覆覆,而是採取快打斬亂麻的方式,先將司馬懿拉進自己的計劃之中,然後再給他設置一些必要的條件加以限制,當然,這話語之中,也不乏敲打警醒之言。

司馬懿此時聽罷連忙跪拜在地,口中高聲拜謝道:“承蒙主公不棄,司馬懿必將謹遵主公教誨,爲我魏國立下犬馬之勞,若主公當真信任司馬懿,願將我魏國大軍交給司馬懿前去討伐劉封,司馬懿定當盡心竭力,馬革裹屍也在所不惜,但正如主公所言,我軍在宛城之外大敗之後,懿便一直在思索此事,不瞞主公,若當真由懿率軍前往荊州,或可與劉封一戰,但有些許請求,懿斗膽想要說與主公,若主公不能應允,懿則恐貿然前往會有負主公重託,不敢前去,只能繼續在府中教導兩個孩兒。”

司馬懿說完,連看都不看自己面前的曹植,而只是將頭顱深深的埋在地上,顯然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

曹植是何許人也,一聽司馬懿這話,就知雖然他口中說得是冠冕堂皇,但是多半就是要提出他的條件了,心中雖然不樂,但是眼下魏國就是需要司馬懿領兵出征一番,曹植也不能逆勢而爲,只得心中長嘆一聲,暗道司馬懿這廝當真是有些不好對付。

“仲達莫要如此,既然預備讓你率軍前去,又怎能不顧你心中所想,有何請求,但說無妨,若是得當,我無不滿足!”

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278章 邀戰第289章 救命稻草第32章 救弟第365章 周瑜的打算第349章 影衛初現第124章 開門投降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345章 識破第436章 動員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497章 要挾第239章 智算巴郡第5章 剿匪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198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一更)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517章 霹靂車第364章 垂釣第104章 設伏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329章 雙管齊下第289章 救命稻草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225章 居心叵測(第一更)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373章 交鋒伊始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310章 汝南之戰第325章 一統南中第241章 老將之爭第229章 難題再現(第一更)第12章 初見孔明第129章 情勢不利第307章 巨大的驚喜第102章 戰況第247章 風起雲涌(二)第451章 君臣爭執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37章 一戰成名第195章 後方暫定第254章 猜疑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566章 大殺器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337章 後手第96章 提請第73章 論斷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84章 志趣相投第376章 僵局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259章 籌備驚喜第81章 死於安樂第86章 酒後真言第54章 功成第6章 女匪首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110章 稱心如意第197章 回信第29章 收歸賬下第84章 志趣相投第210章 初見士燮(第一更)第179章 分兵之策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478章 孫權所在第31章 浴血第183章 分秒必爭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165章 生擒活捉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341章 擇弱而噬第257章 仁心第152章 長沙密會第307章 巨大的驚喜第379章 強援到來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119章 必有所圖第402章 呈上奏摺第510章 馬超戰徐晃第63章 探虛實第44章 坦誠相見第116章 達成協議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123章 奔襲桂陽第15章 智計第257章 仁心第182章 皇叔命隕第273章 夜會第167章 痛處
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278章 邀戰第289章 救命稻草第32章 救弟第365章 周瑜的打算第349章 影衛初現第124章 開門投降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347章 偏門之計第345章 識破第436章 動員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497章 要挾第239章 智算巴郡第5章 剿匪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198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一更)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517章 霹靂車第364章 垂釣第104章 設伏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329章 雙管齊下第289章 救命稻草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225章 居心叵測(第一更)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373章 交鋒伊始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310章 汝南之戰第325章 一統南中第241章 老將之爭第229章 難題再現(第一更)第12章 初見孔明第129章 情勢不利第307章 巨大的驚喜第102章 戰況第247章 風起雲涌(二)第451章 君臣爭執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37章 一戰成名第195章 後方暫定第254章 猜疑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566章 大殺器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337章 後手第96章 提請第73章 論斷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84章 志趣相投第376章 僵局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259章 籌備驚喜第81章 死於安樂第86章 酒後真言第54章 功成第6章 女匪首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110章 稱心如意第197章 回信第29章 收歸賬下第84章 志趣相投第210章 初見士燮(第一更)第179章 分兵之策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478章 孫權所在第31章 浴血第183章 分秒必爭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165章 生擒活捉第312章 驅虎吞狼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341章 擇弱而噬第257章 仁心第152章 長沙密會第307章 巨大的驚喜第379章 強援到來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119章 必有所圖第402章 呈上奏摺第510章 馬超戰徐晃第63章 探虛實第44章 坦誠相見第116章 達成協議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123章 奔襲桂陽第15章 智計第257章 仁心第182章 皇叔命隕第273章 夜會第167章 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