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打頭陣

諸葛亮這兩句話出口,劉備心中便已是急不可耐,之前滿面的愁容也是換成了一副滿懷希冀的神情,急切與諸葛亮言道:“軍師只管交待計策,這人選問題,軍師只管開口,面前衆將,不論是誰,都會將軍師計策執行圓滿!”

諸葛亮直到此時,方纔輕輕搖了搖手中羽扇,緩緩回答道:“此次出使東吳,非同小可,主公雖不至親自前往,卻也要遣一名於我軍之中頗有分量之人,且此人需得文武兼備,方纔可以應付那東吳複雜局勢……”

“軍師莫要在顧左右而言他,不若我與二哥前去,定能讓那孫權與哥哥盟好,如何?”張飛最是見不得諸葛亮如此拖沓,直接站出來自薦起來,而劉封卻只是好似此事與自己無關一般,雙目古井無波,不知在想些什麼。

“雲長與翼德將軍乃是那孫權上輩之人,於那孫權而言,有些威壓過甚,怕是那孫權會不敢於主公結盟,故此二位將軍還是留在江夏,待計策成了,再與主公一同前往即可。”

張飛聽了此言,便不再詢問,此時諸葛亮又停頓片刻,這才向劉備言道:“此次出使東吳之事,唯有子威將軍可以勝任!”

劉備聽罷,心中卻是一驚,劉封雖在近期屢立奇功,但畢竟尚且年幼,尚未及弱冠之年,若此時便當做使者出使東吳,怕是那孫權難以重視,劉備一念及此,剛要出言詢問,卻見劉封已經上前數步,到了諸葛亮近前,顯是有話要說。

“封恐難以勝任,一者封尚且年少,那東吳謀臣良將衆多,皆是老謀深算,封怎能討得好處,再者,我觀軍師所說,若是軍師親自前去,恐會更加合適。”

劉封說罷,並未退回隊列,只是目光犀利看向諸葛亮,看諸葛亮如何將自己置身於事外。

諸葛亮見劉封並未答應,而是出言質疑,卻是出聲一笑,好似早已預料到劉封會是這般反應:“子威將軍,論及身份,我乃是一外人,似我這等身份,留於主公身前出謀劃策尚可,若是代表主公前往東吳,便是有些託大,況且此時我軍式微,子威將軍乃是主公之子,如此分量,想來那孫權不得不慎重待之,再者,子威將軍日前屢立奇功,更是在曹軍陣中險些取了那虎癡許褚性命,令曹營將領人人聞風喪膽,此事,想必那孫權也已然知曉,故此,子威將軍可放心前往,有我計策,子威將軍只需依計而行,便可保此事成功。”

諸葛亮信心十足的一番話,在劉封耳中,卻是如同催命符一般,諸葛亮此番話語,說得是冠冕堂皇,似乎劉封此次前去,即刻便可說動孫權,結盟之事手到擒來一般,但劉封論及身份,乃是劉備義子,論及能力,乃可匹敵當世猛將,但劉封在孫權處一旦結盟不成,並且惹怒了孫權,孫權便極有可能將劉封扣留在東吳,亦或是痛下殺手,這義子身份,並不如親子,待劉封折戟於江東。那諸葛亮便可再居中斡旋,促成劉備與孫權之事,到那時,恐怕劉封便淹沒在這滾滾紅塵之中,再無人會知曉。

“子威,軍師所言,亦是不無道理,你意下如何,若是不願前去,倒也無妨,再商議人選即可。”正當劉封再欲出言反駁諸葛亮之時,劉備卻是轉向劉封,一臉希冀詢問道。

劉備心知劉封與諸葛亮頗爲不睦,但卻不曾想過諸葛亮會在此等事關生死存亡之事上暗地坑害劉封,心中只覺諸葛亮所言也是頗有些道理,劉封現在劉備心中,也是如親子一般。但劉備也是唯恐劉封心中不忿,卻也沒有強求。

劉封心中長嘆一聲,便知此次東吳之行,多半便是落到自己身上了,劉備雖不會強求,但諸葛亮已然列舉了諸多原因,想來此時衆人皆是贊同諸葛亮之想法,若是劉封再做推辭,反而跌了自己在衆將士心中形象。

“父親,封對父親之心,天地可鑑,此番出使東吳重擔,既然落於封肩上,封斷無推辭之理,不過此次出使,封亦是有些想法,想來若是能夠成行,則與孫權結盟之事,便可成功!”劉封向劉備拜了數拜,雖然心中暗罵諸葛亮,面上卻依然答應出使。

“哦?子威有何想法,但說無妨!”劉備見劉封欣然應允,心中便是長出了一口氣,他本就擔憂劉封年輕氣盛,因與諸葛亮置氣,不願前往東吳,此時劉封已然應允,劉備自然是欣喜非常。

“父親,我軍本爲弱勢,貿然前往,恐那孫權斷然不會重視,不如創造機會,等那東吳之人前來,再尋個由頭與那人一同前去,如此孫權便不敢輕視,到時封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想必此事便可成行。”

“哦?那孫吳之人,與江夏素無往來,若是想等待孫權遣使者前來,卻是不知需要等到何年何月……”劉備聽了劉封之言,低聲言道,如今劉備等人,已然是虎落平陽,想要引起孫權重視,確是殊爲不易之事。

“父親,封以爲,這便只是時機未到,那孫權自然是知曉曹操親率五十萬大軍突襲新野之事,亦會得知那劉琮將荊襄九郡盡數獻與曹操之事,荊州乃是東吳之門戶,若是荊州盡數被曹操所佔,那孫權唯有俯首稱臣而已,然孫權在那江東已然歷了三世,若是白白降了曹操,其必不肯。”

“縱然如此,我軍亦是難以協助孫權共同抵禦曹操大軍,卻是該當如何?”劉備此時只能是又長嘆一聲,心知劉封之言盡是實言,卻又無可奈何。

“孫權不願降曹,一旦曹操又親率大軍,前來攻打江夏,則孫權便會擔憂曹操要一併將孫吳拿下,情急之下,若是想得知曹操軍情,便會來江夏打探,到那時,方纔是封前往東吳良機……”

“子威能念及這一層,此去東吳,定能完成結盟之事!”劉備聽完劉封之言,心中便是豁然開朗,重重拍打劉封肩膀數次,顯是極其高興!

第220章 子龍之惑(第一更)第88章 再相見第23章 山窮水盡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187章 王對王第531章 突然襲擊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28章 一年之約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232章 潛入城中(第二更)第160章 出征益州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366章 一名勇士第199章 意料之外(第二更)第557章 劉封的真正實力第176章 拔寨第244章 折服第56章 無心插柳第277章 得與失第228章 殺一儆百(第二更)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120章 硬捍立威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73章 論斷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522章 絕地反擊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92章 緊鑼密鼓第459章 最後的榮耀第491章 曹彰的車輪戰第193章 貪念第266章 時局紛亂第46章 前路多艱第254章 猜疑第565章 洛陽之戰第508章 變數第21章 以退爲進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17章 誘敵第89章 再續前緣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315章 喜訊第156章 暗度陳倉第331章 曹植之智第66章 斬使立威第166章 旗開得勝第525章 冰火兩重天第366章 一名勇士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25章 魏延第34章 戰神揚威第394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4章 賜字第25章 魏延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303章 水軍可期第47章 橫生枝節第305章 捷報第167章 痛處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63章 探虛實第53章 單劍戰雙戟第19章 領罰第429章 順利出城第319章 分羹無望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95章 金口玉言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452章 說服第496章 及時趕到第292章 都督之位第33章 歸心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第17章 誘敵第438章 不得不發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137章 凱旋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170章 退張魯第302章 有苦自知第437章 硬碰硬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487章 司馬懿的連環計第78章 脫離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30章 追擊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218章 箭在弦上(第一更)
第220章 子龍之惑(第一更)第88章 再相見第23章 山窮水盡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187章 王對王第531章 突然襲擊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28章 一年之約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232章 潛入城中(第二更)第160章 出征益州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366章 一名勇士第199章 意料之外(第二更)第557章 劉封的真正實力第176章 拔寨第244章 折服第56章 無心插柳第277章 得與失第228章 殺一儆百(第二更)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120章 硬捍立威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73章 論斷第539章 心灰意冷第522章 絕地反擊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92章 緊鑼密鼓第459章 最後的榮耀第491章 曹彰的車輪戰第193章 貪念第266章 時局紛亂第46章 前路多艱第254章 猜疑第565章 洛陽之戰第508章 變數第21章 以退爲進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17章 誘敵第89章 再續前緣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315章 喜訊第156章 暗度陳倉第331章 曹植之智第66章 斬使立威第166章 旗開得勝第525章 冰火兩重天第366章 一名勇士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25章 魏延第34章 戰神揚威第394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4章 賜字第25章 魏延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303章 水軍可期第47章 橫生枝節第305章 捷報第167章 痛處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63章 探虛實第53章 單劍戰雙戟第19章 領罰第429章 順利出城第319章 分羹無望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95章 金口玉言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452章 說服第496章 及時趕到第292章 都督之位第33章 歸心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第17章 誘敵第438章 不得不發第563章 慌亂的曹植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137章 凱旋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170章 退張魯第302章 有苦自知第437章 硬碰硬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487章 司馬懿的連環計第78章 脫離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30章 追擊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218章 箭在弦上(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