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遷往襄陽

“盛傳劉協已死?”聽到這個消息,曹植頗有些不能相信,按照他的想法,劉封既然是親自到了洛陽,冒盡艱險,費盡心力的將劉協用替換替身的方式劫走,理應是想要取代魏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絕不應該在離開時散佈出劉協已死的消息。

“不錯,初時我等也是不能理解此事,但此事已經是在百姓之中傳開,絕無虛假。”

許褚聞言後也是皺眉言道,既然劉封已經成功的將劉協帶走,大可以說劉協在洛陽之中被囚禁云云,而後再表明自己以漢室宗親的名號將劉協救出,自然會得到這天下百姓的支持和信賴,不論如何,都是比宣佈劉協的死訊帶來的好處要多。

“此事我等暫且不用糾結,既然劉封敢於如此明目張膽的挑釁,說明他已經做好了與我魏國大戰的準備,這數日之間,德祖便可以從涼州歸來,仲康將軍也不必再去洛陽守衛,待我整頓兵馬,與劉封開戰!我倒要看看,除了這些陰險的計策,在正面的戰場上他是否還能拿出如此的手段!”

曹植的心中此時也是氣急,他迫切的想要通過一場大戰找回自己的顏面。硬實力,是曹植心中的依仗,他深知自己坐擁這些中原上最爲富饒之地,不但麾下大軍的數目比劉封多了不少,並且錢糧也比劉封充足不少。這樣的優勢,按照常理來看是絕對能夠給魏國帶來一場大勝的,說到底,在這亂世中想要稱霸,軍力纔是第一位的,正是因爲曹操之前有着傲視羣雄的軍力,他纔敢於挾天子以令諸侯,不然天子在手中還沒捂熱乎,就會被別人奪走。

曹植知道,不能任憑劉封再這樣蠶食自己的優勢了,他要以雷霆萬鈞之勢,畢其功於一役,將劉封徹底擊垮,雖然自己能夠在早年下定決心與曹丕爭奪這魏國的繼承權是受了劉封很大的影響,但是今時今日他與劉封所處的位置都已經不再是早年可比,時勢造英雄,他和劉封兩人之中,註定只能有一個站立在這華夏之巔,事到如今,除了爭勝,別無他法。

而在曹植厲兵秣馬的時候,劉封與周瑜,趙雲三人率軍已經是到了南陽郡中,南陽之地,在劉表,曹操與諸葛亮,劉封之間數次易手,連年的征戰已經導致南陽的百姓苦不堪言,劉封見此情形,一到南陽便親自在城中安民,這纔將南陽有些混亂的形勢安穩下來。

他知道,自己與曹植之間有着非常之大的實力差距,曹植可以不在乎像南陽這樣位於兩個勢力交接之處的地界,因爲就算劉封奪取了南陽,只要不將洛陽攻破,是萬萬不可能深入到曹植那些富饒的腹地中去的,並且就算是像上次那樣,劉封率領着八萬大軍攻取了洛陽,那麼孤軍深入的劉封也一定會在不長的時間之內就陷入曹植大軍的包圍,洛陽之地也早晚不能守住,這也是劉封一旦將劉協帶走就立即撤軍的原因,在那裡耗費兵力,無疑是毫無意義的。

將南陽的百姓安撫平穩之後,劉封直接將趙雲與其中的五萬大軍留在了南陽,而自己與周瑜帶着劉協與兩萬餘大軍速速趕回成都,趙雲一見劉封的舉動,便知自己所在的這南陽是一定不會太平的,不然的話,區區一個南陽,身後還有襄陽這樣的重地,又如何用得上五萬大軍。

劉封與周瑜剛一抵達成都,就將徐庶,龐統與法正,魏延,馬超,黃忠等人全部趁着夜色召集到了府中議事。但還沒等劉封開口,他就在馬超的口中得知了一個不好的消息,就在劉封前往洛陽的時候,曹植派楊修爲主帥,徐晃爲先鋒,發動大軍突襲涼州,因爲事發突然,馬超只是盡力保全了在涼州放牧的戰馬以及駐守在涼州的軍士,並未與楊修硬碰硬,但這樣做的結果,自然是丟失了涼州之地。

但出乎馬超意料的是,對於丟失了涼州之事,劉封好像並沒有放在心中,只是詢問了馬超一番戰馬還剩餘多少,而後讓馬超等待自己的命令,莫要輕舉妄動。之後,就開始了其他事項的討論,當劉封口中的其他事項一經說出,馬超終於知道了爲何劉封對於失去了涼州之事並不放在心中。

次日,劉封將朝臣們全部召集到了朝堂之中,顯然,他有重要之事想要宣佈了。

果然,今日的朝堂之上,劉封乍一出言,就引起了衆人的強烈反響,除了昨日被劉封召入府中的那些重要朝臣,其他人完全是一副萬分驚訝的神情,紛紛議論了起來。

原來,劉封在並未進行任何議論的情況之下,直接宣佈自明日起,便要將自己勢力的中心由如今的成都之地轉移到襄陽,並且諸多重要的朝臣全部要在三日之內動身前往襄陽,而成都,在日後只會作爲益州的核心,由法正,孟達,閻圃與黃忠四人主要負責,其職責也不過是守衛可能在涼州,雍州進犯的魏國之兵和南中的蠢蠢欲動之人,其餘人等,除了益州當地的官員,全部要隨劉封等人遷往襄陽。

這件事,其實已經在劉封的心中思慮了許久,在益州的範圍之內去看,成都的確是天府之地,但若是從軍事的角度上看,成都自然就不是一個消息靈通之地,縱觀整個中原之地,成都和襄陽相比實在是偏僻了許多,只適合龜縮在此地進行防守,卻不是個出兵攻伐的好地方。

之前在益州之地的劉璋胸無大志,成都對他來說自然是足夠,但劉封顯然和他不同,如今得了南陽後,荊州全境已經被劉封收入囊中,加之益州,交州,漢中,上庸,劉封相信不論何人都不能輕易的攻取襄陽,所以,遷往襄陽的時機已經到了,到了襄陽之後,劉協身死的消息一定會更加廣泛的傳播開,到了那時,他自然還有打算。

第82章 不可貌相第40章 打頭陣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102章 戰況第232章 潛入城中(第二更)第404章 疑竇叢生第199章 意料之外(第二更)第469章 稱帝第21章 以退爲進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447章 第一次攻擊第481章 魏軍的行蹤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183章 分秒必爭第132章 倒戈第223章 漏洞(第一更)第168章 無奈前來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127章 難題浮現第258章 孟起歸心第447章 第一次攻擊第247章 風起雲涌(二)第315章 喜訊第128章 用心險惡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87章 真真假假第418章 定計前行第257章 仁心第30章 追擊第200章 四方角力(第三更)第567章 拿下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405章 司馬家的抉擇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240章 不出所料第184章 自立門戶第59章 再得伊人第42章 江東來使第134章 巧取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4章 賜字第383章 兩條路第444章 大軍至第56章 無心插柳第9章 策馬送計第65章 拙劣試探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310章 汝南之戰第365章 周瑜的打算第407章 渾水第455章 主動出擊第547章 讓改變發生第542章 再度相逢第109章 妥協第387章 馬超的去向第287章 富貴險中求第566章 大殺器第29章 收歸賬下第101章 防備之心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566章 大殺器第201章 奇襲(第四更)第567章 拿下第345章 識破第78章 脫離第436章 動員第257章 仁心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277章 得與失第6章 女匪首第87章 真真假假第547章 讓改變發生第523章 投子認負第282章 涼州的價值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341章 擇弱而噬第183章 分秒必爭第438章 不得不發第562章 真正的計策第508章 變數第102章 戰況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523章 投子認負第484章 以‘戰’服人第206章 三線並重(第三更)第39章 問計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273章 夜會第525章 冰火兩重天第533章 柴桑密會第479章 準備出手的諸葛亮第98章 灌醉第184章 自立門戶第288章 命在旦夕第525章 冰火兩重天第80章 龍潭虎穴
第82章 不可貌相第40章 打頭陣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102章 戰況第232章 潛入城中(第二更)第404章 疑竇叢生第199章 意料之外(第二更)第469章 稱帝第21章 以退爲進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447章 第一次攻擊第481章 魏軍的行蹤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183章 分秒必爭第132章 倒戈第223章 漏洞(第一更)第168章 無奈前來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127章 難題浮現第258章 孟起歸心第447章 第一次攻擊第247章 風起雲涌(二)第315章 喜訊第128章 用心險惡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87章 真真假假第418章 定計前行第257章 仁心第30章 追擊第200章 四方角力(第三更)第567章 拿下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405章 司馬家的抉擇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240章 不出所料第184章 自立門戶第59章 再得伊人第42章 江東來使第134章 巧取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4章 賜字第383章 兩條路第444章 大軍至第56章 無心插柳第9章 策馬送計第65章 拙劣試探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310章 汝南之戰第365章 周瑜的打算第407章 渾水第455章 主動出擊第547章 讓改變發生第542章 再度相逢第109章 妥協第387章 馬超的去向第287章 富貴險中求第566章 大殺器第29章 收歸賬下第101章 防備之心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566章 大殺器第201章 奇襲(第四更)第567章 拿下第345章 識破第78章 脫離第436章 動員第257章 仁心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277章 得與失第6章 女匪首第87章 真真假假第547章 讓改變發生第523章 投子認負第282章 涼州的價值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341章 擇弱而噬第183章 分秒必爭第438章 不得不發第562章 真正的計策第508章 變數第102章 戰況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523章 投子認負第484章 以‘戰’服人第206章 三線並重(第三更)第39章 問計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273章 夜會第525章 冰火兩重天第533章 柴桑密會第479章 準備出手的諸葛亮第98章 灌醉第184章 自立門戶第288章 命在旦夕第525章 冰火兩重天第80章 龍潭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