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

“這……老師教訓得是,我江東水軍雖經過了這些時日的發展,但規模依舊最多隻能與荊州水軍旗鼓相當,若要奪取江夏,只有當我江東水軍實力遠遠超過荊州之時,纔可以一試。”

對於劉禪的態度,諸葛亮還是相當滿意的,這些年的教誨在如今來看還算是沒有白費,劉禪因爲自幼就沒了父親,雖然貴爲一方霸主但是卻一直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並且諸葛亮一直在他的身後扮演着嚴師的角色,所以在諸葛亮的面前,劉禪始終有些謹小慎微,直到最近的一兩年間,因爲諸葛亮開始讓他參與一些朝政,劉禪這才建立起了一些自信,但是對於諸葛亮,他依舊如同自己的師長一般十分敬重。

得知了劉禪心中的想法,諸葛亮也是長嘆一聲道:“話雖如此,但劉封和司馬懿之間的勝負,對於我江東來說還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太需要時間了,若是劉封和曹植盡皆在這一次大戰之後修養生息一些時日,對我江東是大有裨益的,依照這些時日對劉封與曹植的觀察,江夏之地絕非我江東的突破所在,向北,方纔是生存之道……”

劉禪思考着諸葛亮的話,心中也有着幾分沉重之感,他從一手將自己帶大並且如今還在自己身側照料的劉備遺孀糜夫人處得知,若非與自己的恩師諸葛亮關係不睦,劉封多半並不會被逼迫得在劉備身亡後自立門戶,而是會盡力輔佐自己的這個弟弟,因爲在當陽的千軍萬馬之中,劉封都未曾有一絲加害之心,反而拼死護佑其周全。

對於劉封,劉禪的心情還是十分複雜的,只不過有些事他並不能,也不敢去向諸葛亮求證,就算求證了,他也不知道從諸葛亮口中說出的話到底是真是假,他期盼着有一天,自己能夠和劉封面對面的說上一些話……

此刻,在劉禪心中頗爲神秘的劉封,所處的境遇卻並不是很好,這一日,他接到了兩個消息,但不得不說,這兩個消息實在是好壞有些分明。

原本趙雲在將曹彰從宛城擊退的第一時間就派出了人手想要將消息傳遞給劉封,但司馬懿又怎能不知此事,因其在各個交通要道的阻隔,趙雲派出的兩小隊人馬一隊被司馬懿麾下斥候截殺,另一隊用盡辦法也未能趕到上庸城中。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直到曹彰返回了上庸城外的魏軍大營之中的第二日,此事方纔被劉封所派出的斥候探知。

探知此事後,劉封的心中微微的鬆了口氣,因爲曹彰率軍歸來,自然也就意味着宛城還掌握在趙雲和馬超的手中,但是對於上庸而言,這又並非是一件好事。

劉封和龐統二人早已經探討過此事,一旦曹彰沒有攻下宛城率軍而回,擺在司馬懿的曹彰面前的道路可就不多了,而最近的一條也是最有可能性的一條,自然依舊是強攻上庸,畢竟能夠拿下上庸,就相當於是給魏國鋪就了一條南下或是西進的道路,加之已經消耗了劉封不少的軍士,這一趟也就相當於司馬懿和曹彰沒有白來了。

就在劉封和龐統剛剛得知曹彰已經回到了魏軍營中的消息還沒過一個時辰,他們心中有些擔憂的壞消息便接踵而來,只見魏軍營中旌旗招展,衆多魏軍已經是列開了陣勢,擺明了又要強攻上庸。

“曹彰既然已經歸來,司馬懿必然得知了子龍將軍和孟起將軍將數萬軍士帶回了宛城之事,故而我上庸城中的守軍數目再也無法隱瞞於他,司馬懿定會趁子龍將軍與孟起將軍剛剛回到宛城不會立即返回的時機對我上庸發起猛攻,我們的消息若想傳回到宛城或是襄陽,怕是難了……”

司馬懿的謹慎,龐統已經有了些許瞭解,所以此番他和劉封在這上庸城中將要面對的到底是什麼樣的情形,龐統也是心知肚明,之前他和魏延在上庸城中鎮守的時候,他心中尚且並沒有多大的壓力,就算他和魏延最終不能逃脫,戰死在了上庸城中,也不過算是爲國捐軀,以劉封的能耐早晚會有捲土重來的時候。

但是這一次和之前卻是不同,劉封本人就在上庸城中,這件事也是司馬懿和曹彰萬分確定之事,而對於這剛剛換代的大漢來說,劉封就是他們的主心骨,若是劉封在這上庸城中有了什麼三長兩短,天下不出一兩年便全部歸了曹植。

“無妨,之前我等對於此種情形已經有了準備,如今不過是並未先於司馬懿得知曹彰攻取宛城的結果罷了,敵軍的人數也不過是我軍的三倍有餘,若是敵軍當真強攻,也並不是數日之內就能夠將我上庸城攻破,有這些時日給我等思考策略,也是未嘗不可,更何況一旦司馬懿對我上庸開戰,數日之內消息就會被子龍等人探知,到那時,形勢自然會發生變化。”

面對如此強敵,劉封的態度倒是有些輕描淡寫,這讓心中緊張的龐統微微安穩了一些,二人當下與魏延孟達等人商議了守城之事,因爲早在進城之後軍士就已經排布完畢,如今按照之前的佈置,衆軍都到了自己的位置之上,靜靜的等待魏軍的到來。

的確,司馬懿在曹彰歸來的當日就和曹彰許褚等人定下了這強攻上庸,誓死擒殺劉封的計策,在司馬懿看來,劉封之前爲上庸解圍的計策雖然用的漂亮,但是卻將自己間接的困在了上庸城中,這樣一來,只要司馬懿死死的將劉封咬住在此,主動權依舊牢牢的掌握在他的手中。

但是司馬懿不知道的是,劉封之所以對於這一次敵軍的進攻並沒有慌亂,不單單是他早已經將城中的五萬餘守軍分配完畢。還有影衛,這個司馬懿並不知道但在劉封身邊卻有着十分總要作用的組織,在黎闖的帶領下已經消失在了上庸城中數日,至於他們去了何處,去做什麼,就連龐統也不得而知。

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184章 自立門戶第84章 志趣相投第568章 窮寇莫追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524章 最後的嘲諷第225章 居心叵測(第一更)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42章 江東來使第243章 劉璋之抉擇第465章 楊修的悔悟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40章 打頭陣第277章 得與失第282章 涼州的價值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36章 終見曙光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377章 終親往第50章 萍水相逢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82章 不可貌相第224章 入關(第二更)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114章 層層揭開第53章 單劍戰雙戟第39章 問計第252章 說客第515章 神秘之物第51章 見於堂前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358章 第二封信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274章 開門見山第478章 孫權所在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545章 雪上加霜的魏國第545章 雪上加霜的魏國第523章 投子認負第426章 調虎離山第349章 影衛初現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234章 破門(第二更)第268章 對峙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118章 牛刀小試第297章 各取所需第415章 達成心願第266章 時局紛亂第449章 錯失良機第469章 稱帝第277章 得與失第110章 稱心如意第402章 呈上奏摺第84章 志趣相投第76章 良將賢臣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224章 入關(第二更)第223章 漏洞(第一更)第4章 賜字第425章 渾水摸魚的潛入第416章 野心第51章 見於堂前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第315章 喜訊第407章 渾水第76章 良將賢臣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82章 不可貌相第134章 巧取第167章 痛處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27章 使者第259章 籌備驚喜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344章 空城計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47章 橫生枝節第95章 金口玉言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145章 論功行賞第252章 說客第157章 拒絕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317章 風暴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37章 一戰成名第198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一更)第470章 親臨司馬府第339章 合肥攻防戰第195章 後方暫定第154章 兩全之法第383章 兩條路
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184章 自立門戶第84章 志趣相投第568章 窮寇莫追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524章 最後的嘲諷第225章 居心叵測(第一更)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42章 江東來使第243章 劉璋之抉擇第465章 楊修的悔悟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40章 打頭陣第277章 得與失第282章 涼州的價值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36章 終見曙光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377章 終親往第50章 萍水相逢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82章 不可貌相第224章 入關(第二更)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114章 層層揭開第53章 單劍戰雙戟第39章 問計第252章 說客第515章 神秘之物第51章 見於堂前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358章 第二封信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274章 開門見山第478章 孫權所在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545章 雪上加霜的魏國第545章 雪上加霜的魏國第523章 投子認負第426章 調虎離山第349章 影衛初現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234章 破門(第二更)第268章 對峙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118章 牛刀小試第297章 各取所需第415章 達成心願第266章 時局紛亂第449章 錯失良機第469章 稱帝第277章 得與失第110章 稱心如意第402章 呈上奏摺第84章 志趣相投第76章 良將賢臣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149章 雄心初現第224章 入關(第二更)第223章 漏洞(第一更)第4章 賜字第425章 渾水摸魚的潛入第416章 野心第51章 見於堂前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第315章 喜訊第407章 渾水第76章 良將賢臣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82章 不可貌相第134章 巧取第167章 痛處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27章 使者第259章 籌備驚喜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344章 空城計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47章 橫生枝節第95章 金口玉言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145章 論功行賞第252章 說客第157章 拒絕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317章 風暴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37章 一戰成名第198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一更)第470章 親臨司馬府第339章 合肥攻防戰第195章 後方暫定第154章 兩全之法第383章 兩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