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成皋縣,把守洛陽東面門戶,虎視整個關東。

董卓抵達之後,就立即召開會議。

西涼軍中的框架組成很簡單,第一的自然是董卓,其次就是五名中郎將,牛輔、董越、段煨、胡軫、徐榮。

再下面就是李傕、郭汜、張濟、樊稠、李蒙、王方、楊定等校尉。

然後再下一層,纔是華雄這樣的中級軍官。

與會諸將領,五名中郎將裡,其他人都鎮守別的關隘去了,最重要的虎牢關他只帶了徐榮過來,可見對徐榮能力的認可與看重。

當下呂布伺立一旁,李儒閻忠分列左右兩側,下方徐榮、張濟、樊稠、李蒙、王方、楊定、華雄等西涼軍將領總共數十人,濟濟一堂,按照官職大小坐列。

董卓高坐堂上,環視一圈,說道:“關東羣鼠枉顧聖恩,公然造反,與禽獸何異?此番朝廷派我出征,便是要將賊寇一網打盡,諸位有何意見?”

要說搞什麼官場權術,陰謀詭計,李儒在行,但戰術微操,那是荀攸的長處,李儒玩不來,因此閉嘴不言,老老實實地坐在位上不說話。

但董卓軍中卻有戰術大師徐榮,當下起身說道:“太師,關東羣鼠來勢洶洶,我等當迎頭痛擊,不能讓人小瞧了我西涼軍氣勢。”

董卓大喜道:“你打算怎麼做?”

徐榮想了想,說道:“我看過地圖,自滎陽而來,必過汳水,到時候太師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以壯軍威。我率軍出城,埋伏於汳水林間,等關東羣鼠先鋒大軍抵達,則全軍盡出,殲滅鼠兵先鋒,挫敗鼠兵銳氣。”

虎牢關位於滎陽西北二十公里,換算到漢代,差不多就是五十里路。其中黃河的支流汜水,就經流成皋縣而過,所以這裡又得名汜水關。

此關上面是黃河,下面是泰山,東面有泗水環繞,可謂險要至極。

而汜水往南流淌,又有一條支流叫汳水,又名汴水,並不是隋唐開鑿出來的那條通濟渠,而是漢朝時期的一條普通小河,河寬不過二十米,深的地方兩三米,淺的地方剛過腳踝,並不能阻擋大軍進攻。

後來曹操得知董卓遷都,

以爲虎牢關已經沒人把守,就想着讓關東羣雄進兵,結果羣雄畏懼不前,曹操便自己從滎陽出發,在這條汳水邊上中了徐榮埋伏,差點死在這裡。

所以這個地方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埋伏點。

聽了徐榮的話,董卓立即道:“好,徐榮聽令,命你帶兩部精兵出城,若事有不對,則立即撤離,可否明白?”

“唯!”

徐榮領命而去。

漢朝一伍爲五人,有一名伍長。

一什爲二伍,十人,有一名什長,統領兩伍。

前後左右中五什爲一隊,五十人,有一名隊長,統領五什。

兩隊爲一屯,一百人,有一名屯長,統領兩隊。

前後左右中五屯爲一曲,五百人,有一名曲長或者曲軍候,統領五屯。

五曲爲一部,兩千五百人,有一名軍司馬,統領五曲。

兩部爲一校,五千人,有一名校尉。

前後左右中五部爲一軍,一萬兩千五百人,下攜五校尉,統領者就是五官中郎將級別。

這大抵就是當時的軍隊編制,只是具體人數還是要看實際情況,畢竟漢末很混亂,隨便拉起一支隊伍就能成爲一軍。

比如盧植討黃巾時,一箇中郎將帶一個副將加上五個校尉,本應該只有一萬多人,他卻有三萬多人,可見很多時候編制並沒有那麼嚴格。

不過董卓軍屬於正規軍,編制自然是很清晰的,所以董卓給徐榮兩部人馬,其實就是五千人。

這五千人當中,就有兩名軍司馬,其中就有華雄。

徐榮領命而去之後,帶着華雄的人馬與另外一部人馬,合計兩部士兵,悄悄出城。

隨着雙方大軍日益迫近,兩邊的細作探馬早已經紛紛出動,嵩山附近,黃河沿岸,全都是雙方的斥候,特別是離成皋縣越近,到處都是董卓的探馬,方圓數裡內,光來往斥候騎兵,就有數百人之多。

雙方探馬斥候交鋒,可西涼軍的探馬都是騎術高超之輩,弓馬嫺熟,往往聯軍探馬還沒靠近,就被一輪齊射,要麼當場慘死,要麼只能退避三舍,不敢靠近。

因此聯軍的斥候不得不放棄對虎牢關附近的探索,只能等孫堅渡河之後再做打算。

由於聯軍是在往西移動,所以他們只知道董軍主力肯定在虎牢關,卻並不知道徐榮出了城。孫堅一面派遣探馬四處打探情況,一面帶領士兵快速進攻,往虎牢關方向而去。

汳水離虎牢關不過四五里,非常接近,因爲靠近嵩山山脈,附近山林茂密,水草豐茂,是一個很好的伏擊點,所以孫堅也很謹慎,並沒有快攻快打。

等到離汳水有二三裡的時候,左側林間,忽然喊殺聲震天,衝出一標人馬,爲首大將怒吼道:“西涼華雄在此,誰敢與我一戰!”

“果然有埋伏!”

孫堅的部將程普說道:“明公,不如先撤退,避其鋒芒?”

孫堅大怒道:“我爲先鋒軍,已在盟主面前立下軍令狀,怎麼能不戰而退呢,兄弟們,隨我殺!”

“殺!”

身後大軍如狼似虎地跟着孫堅上去殺敵。

之所以聯軍要從東面進攻,就是因爲虎牢關前雖然有泗水環繞,森林較多,但地勢比之其它關口要開闊無數倍,可以放置得下那麼多人馬。

因此雙方實際上是在平原上作戰,附近除了汳水以外,就只有一些小樹林而已。

如此開闊的地形,正利於正面進攻。

孫堅一馬當先衝了過去,丹陽精兵猛如虎,隨孫堅殺入敵陣,與華雄的兵馬交戰在一起。

“當!”

兩把大刀碰撞在一起,兵刃交接,磕出火星迸濺。

剛一交手,華雄就知道壞了。

因爲他接到徐榮的命令是詐敗,可他想試試孫堅的斤兩,結果上來打了數回合,就覺得有些吃力,虎口震麻,沒想到眼前的漢子居然如此厲害。

倒不是打不過,而是他發現這孫堅真的很強,自己短時間內根本拿不下他,甚至有被擊敗的風險。

而華雄只帶了一千人,在開闊地帶和八千丹陽兵一戰是死路一條。

發現了這個問題後,華雄很快是詐敗變成真敗,狼狽地突出孫堅與程普黃蓋祖茂韓當四部將的合圍,高聲喊道:“撤退,撤退!”

當下他的士兵丟下百來具屍體,武器和鎧甲丟了一地,哭爹喊娘一般逃跑。

“追!”

孫堅大喊道。

程普勸道:“明公,小心有詐。”

孫堅以刀指向華雄的背影,大笑道:“德謀你看,那華雄丟盔棄甲,士兵惶恐不安,一看就是真敗,哪裡是有詐的模樣,毋須擔心,待我將這華雄拿下,斬了他的首級,立下頭功。”

程普黃蓋祖茂韓當四人也是跟隨孫堅南征北戰的老將,看了一眼,對方確實是真的打了敗仗,並不是做僞,當下就不再勸阻,跟隨孫堅繼續追擊。

這也算是陰差陽錯。

徐榮只是讓華雄詐敗,佯攻一下即可,沒必要真交手。

結果華雄立功心切,上手試一試。

這試試就差點逝世,直接假戲真做,導致士兵全面潰敗,讓孫堅判斷出現了失誤,以爲他們是真敗了,並不是詐敗選擇繼續下令追擊。

兩邊一追一逃,很快就靠近了汳水。

徐榮藏於林內,密切注意遠方地平線上,華雄已經騎着馬跑來,他身後的士兵一個個丟盔棄甲,狼狽不堪。

“這華雄搞什麼,我讓他詐敗,沒想到變成了真敗!”

孫堅能判斷出華雄真敗,徐榮自然也是一眼看出。

丟盔棄甲倒也沒什麼,關鍵是士兵一個個不能這麼驚慌失措,亂糟糟一片沒有任何章法地逃跑。

因爲詐敗必須有組織有紀律,到了陣前後知道該做什麼,這樣纔不會衝散後面的伏兵。若是真敗,是會衝擊自家伏兵軍陣的,這是大忌。

“將軍,現在該怎麼辦?”

徐榮另外一位軍司馬詢問道。

“弓箭手準備!”

徐榮毫不猶豫地下達命令。

“可是那邊.....”

“我讓弓箭手準備,沒聽見命令嗎?”

“唯.....”

攝於徐榮權威,那名軍司馬不得不去傳達指令。

很快,華雄因爲有馬,跑得飛快,已經來到了汳水前,開始第一個渡河。

身後還有七八百士兵,被孫堅等人銜尾追殺,一路上逃散不知多少,等靠近汳水的時間,只剩下四五百人。

孫堅大軍同樣抵達,由於汳水就是一條普通小河,水很淺,幾乎只到人的腳踝,淌水就能過去,幾乎無法形成阻攔道路的障礙。

因此眼見成羣結隊的潰兵跟趕鴨子一樣撲通撲通地往水裡跳,馬上就要逃到河對岸跑掉,孫堅大刀一指道:“殺!”

“殺!”

丹陽精兵同樣衝下河,踩着浪花繼續追擊。

這河實在是太淺了,而且這一處又是河灘,最深的地方都不到腰,最淺的地方只到腳踝,兩邊根本拉不開距離。

當前面的潰兵纔剛剛到河對岸邊,還沒來得及跑進對岸的樹林時,追兵已經到了河中心。

看到這一幕,徐榮果斷下令道:“射箭!”

“射箭!”

林中傳令官紛紛大吼。

“不好, 有埋伏!”

孫堅和四部將都騎着馬,幾乎都快殺到河對岸了,聽到對面樹林裡傳來聲音,不由大駭不已。

頓時鋪天蓋地的箭雨灑落,不止是追兵,連那些華雄麾下的潰兵也一個個被射死。

先鋒軍人仰馬翻,孫堅在四部將的保護下就往回撤,肩頭還是中了一箭。

“撤撤撤!”

程普黃蓋祖茂韓當一邊護送着孫堅撤離,一邊大喊。

先鋒軍一片混亂,而林間徐榮的四千伏兵盡出,將孫堅打得潰不成軍,差點死在亂軍之中。

若不是祖茂拿着他的頭盔單人往東去,吸引了追兵,也許孫堅當場就要戰死在這裡。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90章 孫堅兵敗)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請假條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五十章 弔唁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九章 壽誕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八十五章 炮!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九章 集思廣益請假條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請假條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
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請假條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五十章 弔唁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九章 壽誕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八十五章 炮!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九章 集思廣益請假條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請假條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