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壽誕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北宮外的廣場上錦旗招展,旗杆上系的不是軍旗,而是絲帶。

莊嚴肅穆的音樂從永樂宮中傳出,令人心神盪漾。

朝堂三公九卿,諸多大臣,齊聚於此。

太皇太后今日誕辰,設宴款待百官,珍饈佳餚一盤一盤地上,歌舞飲宴,十分暢快。

“太傅袁隗,贈絲絹綢緞十車,玉如意一對,珊瑚碧樹一盆,玳瑁手鐲一雙,翡翠戒指一枚,祝太皇太后長命百歲,萬壽無疆。”

“太尉董卓,獻西域紅寶石十顆,西域藍寶石十顆,西域金絲檀木香料一斛,西域極品麝香一斛,西域極品龍涎香一斛!祝太皇太后福壽綿綿,百齡寧康。”

......

“青州牧劉備,送來美酒千壇,珍寶百鬥,黃金十斤,東海明珠一顆。祝太皇太后人壽福氣豐,龜鶴遐年。”

“益州牧劉焉,獻上壽禮蜀錦百匹,金銀一車.......”

董太后高坐陛上,左右兩邊是穿天子冕服的劉協,以及穿諸侯王服飾的劉辯。

隨着贊禮官一聲聲的高唱着賀禮,臺上的董太后臉上的笑意就更加濃郁,雖然皺紋滿面,卻燦爛得像是一朵綻放的菊花。

很多人都知道,漢孝康帝,也就是曾經歷史上的漢靈帝劉宏,以貪婪成性出名。

在某搜索引擎軟件上查最貪財的皇帝,劉宏名列第一。

但卻不知道,劉宏的性格,正是由於他母親董太后的言傳身教,才導致了他又貪財,又喜歡享樂的個性。

包括何進當初想要廢掉董太后,其中最大的罪名,就是董太后逼迫各地州郡,讓地方官員進獻財寶。

“孝仁皇后使故中常侍夏惲、永樂太僕封諝等人,交通州郡,辜較在所珍寶貨賂,悉入西省。”

這是寫在史書裡的貪婪。

所以當聽到贊禮官將百官們的賀禮唱出來的時候,

心裡的喜悅早已躍於顏表。

這世上還有什麼比一箱一箱的錢財進入口袋裡更好聽的聲音?

袁隗轉過頭對董卓說道:“太尉富埒王侯,贈禮確實是珍貴,怕是光這些名貴的西域寶石、香料,就能價值數百萬錢了吧。”

董卓微微一笑道:“到底是比不得太傅四世三公,底蘊積累,我這點賀禮,都是我們涼州從西域弄來的一些土特產,比之太傅富可敵國的財力,還是差得遠。”

“呵呵。”

袁隗淡然一笑,不再和董卓說話。

四世三公,並不是指四代出了三位三公,而是指四代當中,每一代都有擔任三公之位的人的家庭。

論起底蘊,汝南袁氏比之弘農楊氏還要強上一些。

因爲弘農楊氏是今年才晉升爲四世三公之家,之前只是三世三公,從楊震開始,依次是楊秉,楊賜,到兩月前,楊彪成爲司空,纔算是四代。

也許有人說,弘農楊氏是赤泉侯楊喜的後代,西漢時還有個丞相楊敞。如果把楊喜跟楊敞算上的話,那弘農楊氏的底蘊比之在東漢中期才發跡的袁家要強得多。

但實際上四世三公這樣的底蘊,指的是連續不隔代的情況。

你不能說你姓李,祖上是李世民,就能跟人說自己是皇帝家庭的人吧?

而且袁家四世,不僅只有四個三公,有五個。

袁安袁敞袁湯袁逢袁隗。

比之楊家還多一人。

因此在當時,袁家的勢力和聲望,其實是要超過楊家。

這也是爲什麼袁紹袁術逃離洛陽後振臂一呼,就能羣起響應的緣故。

所以袁家送給太皇太后的賀禮,就不能是簡單的金錢俗物,都是千金難買的罕見珍品。

別看玉如意、珊瑚樹、玳瑁鐲、翡翠戒指在現代到處都有。

但在漢朝,非一般的名貴。

班固在《西都賦》裡就曾經有寫:“翡翠火齊,流耀含英,懸黎垂棘,夜光在焉。於是玄墀扣砌,玉階彤庭,礝磩彩致,琳珉青熒,珊瑚碧樹,周阿而生。”

將這些東西描繪進皇室宮廷頂級珍品,可見這些東西的貴重。

董卓知道,袁隗剛纔的那一笑,看似是謙虛的笑容,實際上,是在炫耀他們袁家的底蘊。

在袁隗眼裡,自己終究只不過是一個爆發戶而已。

紅寶石藍寶石,西域頂級香料那也是一斛幾十萬錢,只有富豪家庭才能用得起。

但在袁家眼裡,依舊只是可以用錢買到的俗物。

而袁家送的東西,哪個不是千金難買,有價無市的珍品?哪個不是萬中無一,無法用金錢衡量的絕品?

這番作派,一來嘲笑董卓的不自量力,二來,也是對這個不聽話的門生故吏表示鄙夷。

沒有他們袁家的支持,你董卓不過是條狗而已。

等沒了利用價值,如喪家之犬一般被趕出朝廷,是遲早的事情。而他們袁家,卻能千秋萬代,終爲皇室依仗。

看着袁隗那平淡的微笑,彷彿是在無聲地嘲弄自己,董卓暗暗握緊了拳頭。

他知道,通過最近的朝堂變化,袁隗這老狐狸已經猜到了太皇太后對自己態度的改變。

現在這樣,既是炫耀,也是示威。

聽着耳畔老賊向太皇太后恭維的笑聲,董卓一邊保持着謙虛的假笑,一邊內心充滿了怒火。

總有一天,我要將袁家殺得一個不留,將你這老賊的人頭懸在城門之上!

“太后,何氏請求入宮。”

一名小黃門向王鈞稟報,王鈞來到董太后身邊,低聲說了一句:“說是要向太后磕頭敬酒賠罪,祈求太后寬恕。”

“哦?”

董太后嗤笑道:“何氏性子向來剛烈,居然還有向朕服軟的那一天?”

王鈞陪笑道:“許是她想通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哼。”

董太后冷笑道:“何氏當初連朕都差點被她謀害,朕看到她的臉就覺得心中不愉,要不是看在她那孩兒,我那孫兒的份上,早就將她賜死,還有臉面在朕的誕辰來請罪?”

“那臣就讓人回絕了何氏的請求。”

王鈞本來還想勸一句,但覺得這樣做目的好像太明顯,便還是正常回答。

下面的董卓聽到了這個情況,不由露出失望的表情。

果然。

計劃趕不上變化。

李儒和閻忠制定了好幾條策略。

如果能夠在酒宴上利用何氏毒死董太后最好。

因爲董太后是不怎麼喝酒,旁人也沒那資格膽子去敬她酒。

所以哪怕郭勝負責宴席酒水,也沒有下毒的機會。

只有在何氏敬酒的時候,郭勝去倒酒,纔可以把毒下到董太后的杯子裡。

可惜董太后恨極了何氏,根本不給何氏機會。

現在看來,第一條計劃算是失敗了。

不過還好,有第二條計劃。

能夠不用武力解決問題,那就最好,實在不行的話,就只能做最後的打算。

那就是犧牲何氏,再以廢帝忠臣的形象閃亮登場。

這條計策屬於萬不得已的辦法,因爲一來世人難以信服,二來再發動一次宮門之變的成功機率不高,屬於最後的無奈之舉。

希望第二條計策,能夠成功。

董卓想起自己千辛萬苦弄到的西域頂級香料,眼裡露出堅定的神彩。

然而就在此時,有人發表了意見。

臺下的司空楊彪,也坐在離太后位置不遠的地方。

楊彪和黃琬等人,是朝堂少數的正直派。

他們本來就反對廢立,同情何氏劉辯母子,聽到董太后的冷酷,楊彪忍不住說道:“太皇太后,臣有話要說。”

“何事?”

董太后詫異地看了他一眼。

楊彪認真道:“臣覺得,何太后今日祈求入宮,應該不止爲太皇太后祝壽那麼簡單,想來,怕也是打算趁着今日太皇太后高興,祈求獲得太皇太后原諒,能夠與弘農王聚一聚。母子分離,若世間慘劇,聖朝以孝治天下,長時間讓何太后與弘農王別居,怕是不妥,恐惹世人非議。”

聽到楊彪的話,一旁的劉辯鼻子一酸,眼淚簌簌地掉,跪在董太后面前:“祖母,求求你讓我見一見母親吧。”

何氏被趕去了永安宮,劉辯卻沒有跟着遷過去。

董太后再傻,也知道不能讓劉辯住在宮外。

更何況劉協是她的孫子,劉辯同樣也是她的孫子。

長輩之間的權力鬥爭,孩子是無辜的,她也沒有恨烏及屋到厭惡親孫子的地步。

看着劉辯哭泣的模樣,董太后到底心軟,擺擺手:“罷了罷了,你母親雖然作惡多端,你卻是無辜的,那就讓何氏進宮吧。不過敬酒就免了,朕看到她就煩,今夜就讓她住在章德殿,跟辯兒見一見,明日再送出宮去。”

“謝祖母。”

劉辯喜極而泣,擦了擦眼淚從地上爬起來。

當下衆人心情不一。

袁隗無所謂,這是皇室的家世,與自己無關。

現在他們袁家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利用自己目前的權勢,鞏固聲望,讓朝野遍佈他們袁家勢力。

楊彪的心情則好受了許多, 當初他是反對太后廢帝廢后,可惜大勢難擋,連一句話都沒有說,這讓他與黃琬等少數正直派心中愧疚,如今總算能爲何氏母子做點事情,也算是聊以藉慰。

而董卓卻是難以言表的不敢置信,沒想到第二個計劃居然這麼輕易就成功了,雖然只是邁出了第一步,但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至少要比預期的強了許多。

接下來,就要看何氏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了。

董卓舉起手中的酒杯,一口飲盡。

當放下酒杯的時候,森然的目光早已經變得和藹,面帶微笑地看着羣臣。

將來。

自己要站在臺上,俯視他們,讓他們知道,誰纔是王!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65章 壽誕)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請假條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四章 運籌帷幄,決勝裡之外第七十章 出兵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一百六十章 谷陽之戰請假條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第七十七章 馬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端午節請假條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
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請假條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四章 運籌帷幄,決勝裡之外第七十章 出兵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一百六十章 谷陽之戰請假條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第七十七章 馬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端午節請假條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