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

“三國之謀伐 ()”

歷史上劉夫人就偏愛袁尚而厭惡袁譚,曾經攛掇袁紹廢長立幼,將世子的位置傳給袁尚而不是袁譚。

可以說,袁紹之所以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一直搖擺不定,遲遲沒有做出決定,導致麾下派系林立,意見不統一,劉夫人的枕頭風功不可沒。

有時候,人們甚至都懷疑袁譚是不是劉夫人親生的,不然同樣都是兒子,怎麼可能會如此厭惡長子而喜愛幼子?

只是話又說回來,縱觀整個歷史長河,這樣的事情也算屢見不鮮,春秋時鄭國國君鄭莊公的母親姜武喜歡幼子,於是謀劃幫幼子造反,最終被鄭莊公打敗,這就是成語多行不義必自斃的來源。

還有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因爲喜愛吳娃,便廢掉了沒有犯錯的長子公子章,立幼子公子何爲太子,甚至還自己退位,自稱國父,將趙王的位置讓給了公子何,結果鬧成了沙丘之圍,把自己給活活餓死,也算是自食惡果。

不止是春秋戰國,漢代也有,漢景帝逼死太子劉榮,改立幼子劉徹爲帝。漢武帝逼死太子劉據,改立幼子劉弗陵爲帝。漢靈帝和董太后都想立王美人的兒子劉協爲帝,只是因爲一些原因而沒有那麼做而已。

所以這樣的事情從春秋到漢代多得不勝枚舉,並且在未來歷史也會層出不窮,袁紹家中出現這樣的情況,倒也不算什麼怪事,因爲這本身就是歷史上發生的事情,不算什麼新鮮。

這些日子,因爲袁尚被俘虜,劉夫人每日以淚洗面,都盼望着兒子能夠回來。甚至袁紹北上,她也以爲肯定是夫君去救自己的幼子了,因而充滿了希望。

如今得知袁紹回援鄴城,劉夫人就想當然地以爲袁紹肯定已經把自己的小兒子救了回來,再看自己這個前些日子頂撞自己的長子,就更加不順眼,惡語相向,便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袁譚聽在耳中,卻是隻覺得如墜冰窟,遍體生寒,同樣都是兒子,爲什麼有些人就如此偏愛另外一個,既然不愛他,那當初又爲何把他生下來?

他們難道就配做父母嗎?

一時間,城頭城外無數聲音涌來,袁譚卻只覺得耳朵裡嗡嗡作響,根本聽不到外面的聲音,整個人像是沒了靈魂,目光變得呆滯。

而就在袁譚發呆的時候,城外的局勢已經變得十分混亂。

袁紹主力軍擊潰了典韋部之後,繞開高順部,一路南下直衝劉備軍後方營寨,由於後方營寨是囤積物資的地方,根本沒有太多防禦設施,導致劉備不得不親自率軍出營攔截。

恰好張遼部以及牽招部也已經完成了士兵集結,迅速向着戰場這邊靠攏,雙方主力軍很快大戰在了一起,在離鄴城約七八里外的劉備營寨以北的曠野上,兩邊數萬大軍如同潮水一般洶涌在了一起,爆發出劇烈的碰撞。

袁紹本人則已經趕到了離戰場約一里外的一處小山坡上觀望,高順的陷陣軍雖然也已經在往這邊趕,但由於一身重甲,移動緩慢,因此此時距離戰場居然還有二里地,幾乎算是耽誤了戰機。

可這也沒辦法,劉備讓他去攔截,人家熟悉重甲步兵的缺陷,直接不跟他打,而是繞過他,這就導致高順部無法接觸到敵人的情況下,很難發揮出作用。

整個戰場瞬間出現了膠着,袁軍大概有五萬餘衆,且後方袁紹本部還有一萬都人馬壓陣,士氣如虹,把劉備軍打得步步後退。

見此情形,袁紹往日的病體似乎好轉了許多,高興地對劉惠說道:“子惠,劉備果然猝不及防,要大敗了。”

劉惠忙道:“明公要謹慎,

小心關羽。”

“嗯。”

袁紹點點頭:“我知道,派人去聯絡城中的人去了嗎?”

“已經去了。”

“若是如此應該高枕無憂矣,只要關羽敢動,譚兒便立即從側翼襲擊,必管他有來無回。”

“關羽驍勇善戰,還是要萬分小心纔是。”

劉惠說道。

袁紹看了看四周,前方劉備軍因爲倉促應戰加上兵力比他們少一些,已經節節敗退,而自己身邊還有一萬後備軍,便說道:“無妨,只要城中策應,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這邊劉備還在艱難迎戰,那邊關羽也是心急如焚,不斷派出探馬去前方打探消息,不要以爲關羽離得很近,劉備是在鄴城北城外駐紮,關羽則是在南城,而且他們並非是在城下,都離了城池有個四五里距離,再算上城池南北長度,光二人營地就離了十多裡。

又因爲劉備不敢在自己後營與袁紹交戰,被迫出營與袁紹決戰,使得雙方距離更遠。關羽現在離劉備所在的交戰地隔了差不多二十漢裡,也就是八公里的樣子,因此實際上對於關羽來說,前線的消息就變得極爲重要。

可他又接了盯住城內的任務,因此只是臨時集結了軍隊,在南城外伺機待命,不敢直接領軍參戰。畢竟一旦他參戰,鄴城的敵人立即就會出城偷襲,到時候南北同時夾擊,恐怕形勢不妙。

“不好了將軍。”

便在此時,外出去打探消息的管亥策馬回來,到了關羽近前,立即翻身下馬稟報道:“齊王遭到袁紹突襲,沒來得及整頓兵馬,正陷入苦戰。”

“可惡!”

關羽急得汗都快出來了,四下查看,只觀望城頭,見遠處城池依舊沒有動靜,一時間焦急不已,扭頭看向身邊的趙雲,說道:“子龍,大哥那邊形勢不妙,必須分兵去救,我領兵前去,你留在此地,一旦城內出兵,便立即阻攔。”

趙雲拱手說道:“二將軍是軍中主心骨,不能輕動,明公那邊我可率五千人前去救援。”

“五千人夠否?”

關羽忙問。

趙雲答道:“將軍放心,人多反而壞事,我從側翼襲擊敵人軍陣,擾亂他們的陣型即可,只要等高順將軍回來,前方必然無憂。現在重要的是防止城內,如果讓他們偷襲我們後方,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關羽確實不敢輕易派出大軍去救援,因爲城內的敵人還在虎視眈眈,他這邊總共有四萬人,洛陽十萬大軍,他總共帶出來六萬,剩餘四萬人有兩萬人得守衛洛陽八關,保證朝廷的安全,其餘人還得分配在潁川、弘農、華陰、羊腸阪、白陘、滏口陘等重要關隘。

而關羽自己麾下六萬人當中,又有一萬多人要留守分佈在後方的安陽、內黃、繁陽、蕩陰等縣防止補給被斷,徐晃那邊有五六千人進攻涉縣,使得此刻關羽的兵力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這也是他無法靠自己將鄴城徹底包圍起來的緣故。

如果他此時率領大軍直接北上救援劉備,城內的人只需要派三萬人偷襲他的後方,同時再派一萬人襲擊關羽、張遼等部空蕩蕩的營寨,直接放火焚燒他們的物資和營地,這一戰即便打贏了,跟輸了沒什麼區別。

所以關羽不能輕動,趙雲請纓去救,且只帶五千人,這樣一旦城內的人有動作,關羽還有三萬五千大軍,立即就可以從側面攔截城中敵人,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只不過前提是趙雲能夠爭取時間,抵禦住敵人兇猛的攻勢。

不過關羽同時也瞭解到,前方高順部正在迅速向戰場移動,在管亥之前的斥候已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們,所以如果趙雲能夠暫時幫劉備穩住局面,等到高順部回來,打退敵人的進攻確實應該無礙。

想到這裡,關羽也不再遲疑,對趙雲說道:“好,子龍,此戰就全賴你了!”

“二將軍放心,雲必不辱命!”

趙雲一拱手,策動着身下的夜照玉獅子,領了五千人,便浩浩蕩蕩地向着北面而去。

城頭上除了一直在觀察遠處主戰場方向以外,還一直在關注關羽動向。

不僅是關羽在盯着鄴城,鄴城這邊也在盯着關羽。

雙方都不是蠢物,誰都清楚,現在誰先動,誰就失去了先機。因爲你的部隊是北上,往北面方向去,就意味着你的後背要露給敵軍。

後世軍訓訓練的時候,教官管一個班四五十人讓他們稍息立正向左向右轉都得訓練很久,而在冷兵器沒有擴音器,指揮全靠喊和搖旗的年代,想要同時操縱數百人轉向都困難,更別說成千上萬人。

一旦你的背後來敵人,想要命令大軍立即轉向迎敵,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除非兵仙韓信再世,否則再優秀的將領,也得讓傳令兵一個一個地傳達指令,耗費大量的時間。

而趁着你傳令的空檔,敵人就已經從背後偷襲了你的後方軍隊,瞬間就是兵敗如山倒,像這樣的例子,在人類歷史長河當中不勝枚舉。

所以兩邊都不敢輕動,就是怕自己的後背暴露給敵人,讓敵人有可趁之機。

只是當城頭上的人發現關羽雖然沒有派大軍北上支援,卻派了數千人過去之後,也是一時遲疑起來,謀士逢紀、辛評、李歷,以及部將汪昭、岑璧、彭安、管統等人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片刻之後,還是逢紀想了個主意,說道:“我軍不敢輕動,是懼怕關羽從我軍後方奇襲。關羽不敢輕動,亦是如此,那麼不如他派數千人,我們也派數千人?”

“好,此策甚妙,不若便讓公子派兵。”

衆人紛紛誇讚。

於是逢紀就走到袁譚身邊道:“公子,請下令出兵。”

袁譚早就已經心灰意冷,母親的惡語沖淡了父親回來的喜悅,擺擺手道:“全憑元圖公主事吧。”

說罷轉身下了城樓,離開了城上。

衆人也知道他被母親傷了心,可劉夫人當面,也不敢說什麼,便眼睜睜地看着他離去。

逢紀得了主權,就立即道:“汪昭,我令你領五千人出城阻攔敵軍。”

將領汪昭拱手應道:“唯!”

當下就領軍出城,尾隨在趙雲身後,向着戰場摸去。

此時戰場已經進入白熱化,劉備親領大軍出來,身後源源不斷的士兵從營寨中組織起來救援,才勉強止住了頹勢。

因爲他本部人馬有兩萬,當時事態緊急,只帶了一萬人出來迎戰,還有一萬人依舊在集結。

隨着時間推移,各級軍官將士兵們組織起來,出來迎戰,便有了一定支撐。

雙方奮戰在一起,劉備高舉手中雙股劍,不斷命令士兵前往各個缺口阻擋敵人進攻,他的身後繡着龍邊大旗的“劉”字高高飄蕩,亦是衆將士底氣所在。

袁紹軍最有威脅的其實是那些胡騎,張飛部被派往運輸糧草,結果被高幹從幷州僱傭來的胡騎偷襲,損失慘重,使得現在劉備軍居然沒有騎兵隊伍與胡騎相抗衡,因而大量箭矢亂射,騎兵衝撞,難以阻擋。

張遼率領萬勝軍死戰,他已是渾身浴血,可在敵人不斷洶涌而來的騎兵面前依舊難以招架,哪怕拼死戰鬥,亦是不能殺退敵軍。牽招那邊也是如此,甚至牽招還中了一箭,差點死在亂軍之中。

形勢現在非常膠着,袁紹在山坡上觀望,只看到兩邊的人如螞蟻一般擁擠在一起,在廣袤的曠野平原上不斷揮砍着手中的武器,雙方密密麻麻,無數黑點相撞,激起沖沖浪花。

“明公,高順部來了。”

就在此時,斥候過來報告了一個不好的消息。

高順的陷陣軍因爲重甲緣故,只能緩慢步行而不能奔跑,使得移速極滿,但戰鬥已經持續了近一個時辰,七八里距離,即便烏龜爬也該爬到了。

得知此事,袁紹皺起眉頭,正打算讓自己身邊一名將領領數千人前去拖延高順軍的腳步。

然而還沒等他命令發佈,又有斥候道:“報,明公,關羽派趙雲部前來救援。城中也派了人出來,打的旗號是“汪”,應當是汪昭將軍。”

劉惠立即道:“明公,趙雲強悍,汪將軍恐怕不能阻擋,如果讓趙雲參入戰場,從側翼襲擊,形勢怕是不妙,不如立即派人增援,我們可以先破東面的牽招部,擊退他之後,再聯合休屠各部,剿滅劉備本部人馬!”

現在戰場上的形勢分爲三個戰爭方陣, 牽招之前被安排在東門設伏,因此馳援方向是從東面過來。張遼和典韋是進攻西門的主力軍,典韋北上阻攔袁軍,被擊潰後往南逃入了劉備本陣,張遼從西城過來馳援,便是從西方進攻。

這樣三方態勢就形成了一個左右兩翼鉗形攻勢,中間則是雙方主力交戰的一個局勢。

劉惠看出東面的牽招部兵力不多,如果此時把袁紹麾下的一萬預備役補上,直接衝擊牽招部,把牽招部打殘,再聯合東面與牽招部交戰的袁軍,猛攻劉備軍側翼,便立即能將劉備消滅。

袁紹認爲此計可行,便說道:“好,就這麼辦,傳令下去,進攻敵人東面的牽招部,務必儘快將牽招部消滅,然後剿滅劉備本部人馬,將他們殺光!”

“唯!”

身邊的將士們轟然應允,然後下了山坡,率領士兵準備去投入戰鬥。

而就在雙方都在積極準備指揮作戰的時候。

此時的袁譚,騎在馬背上,沒有任何目的地在城中閒逛,整個人像是被抽乾靈魂的軀殼,漫無目的地遊蕩。

不知不覺,他竟然已經到了南城,恍惚間走到城頭上,不知何故,忽然慘笑了起來。

“開城門!”

他對守衛南城的士兵說道。

士兵不知何故,頗爲驚訝,一個個面面相覷,不知道該怎麼辦。

緊接着,袁譚舉起腰間的大印,大聲喝道:“開城門!”

士兵們如夢初醒,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公子的命令不得不聽,手忙腳亂下了城池把城門打開了!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二章 反間計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七十章 等人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說明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一十六章 奇襲曲樑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五十八章 奇襲浚儀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一十六章 奇襲曲樑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五十章 鬥將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新書發佈了,九荒聖師,求大家收藏推薦一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六章 觀察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二章 孟德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七十七章 馬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二章 反間計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七十章 等人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說明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一十六章 奇襲曲樑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五十八章 奇襲浚儀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一十六章 奇襲曲樑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五十章 鬥將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新書發佈了,九荒聖師,求大家收藏推薦一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六章 觀察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二章 孟德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七十七章 馬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