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甲士

“潼關易守難攻,守將徐榮又是大將之才,不知曹公有何妙計能夠破之?”

曹操面露自信,嘴角輕笑:“徐榮確是一員名將,尤其善守。若是沒有準備,縱使吾率十萬甲士恐怕也難破之,某既然至此,自然是早有準備。”

“呵呵!”劉備瞟了一眼曹操身後營寨內的士卒,披甲率不過四成,至於披鎧率更不用提,百人將以上都不一定能配備。這就是所謂的甲士?曹孟德果然臉厚心黑。

要知道,曹操拉出來的這十萬大軍基本就是他最精銳的部隊,身上的裝備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曹操有多麼窮!一半以上的士卒連皮甲都沒有,全是布藝,基本算是裸裝,只要傷到要害就死。

不過這也很正常,沒有世家之力支撐的曹操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錯了!不過兗、徐兩州之地,能撐起二十餘萬大軍,曹操和荀彧的艱辛不足爲外人道。兗州和徐州都是戰亂最爲頻繁之地,二州的錢糧加在一起還不及劉備的豫州多。

縱觀天下諸侯的軍隊裝備,袁術毋庸置疑的排在第一線。靠着諸多用於鍛造鎧甲的水力設施和先進的流水線工程,袁術麾下的士卒披鎧率達到了六成左右,這還是由於大量水軍和騎兵不適合身着鎧甲。若只算步卒,袁術麾下的披鎧率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這是何等恐怖的一件事!

而且袁術配備的鎧甲都更加精良,不是其他諸侯那般粗製濫造。對於箭矢和普通砍刺的防禦力遠超於普通的鎧甲,裝備簡直就是豪華至極,曹操麾下的都尉配備的裝備也不過和袁術麾下的什長一般。

排在第二線的,當屬袁紹。有着河北世家的支持,袁紹的披鎧率超過了一成,重鎧三千餘,就連馬鎧也有近千。

再之後,就是公孫瓚和劉備。劉備麾下的大軍披甲率達到了八成左右,鎧甲近千。而公孫瓚麾下的大軍披甲率不過五成左右,堪堪強過曹操一線。但由於袁術的支持,公孫瓚的手上卻多了三千馬鎧和四千重鎧,因而纔將曹操遠遠地落在了身後。

武器裝備的差距意味着什麼?我着婚鎧甲你着皮甲,你砍我一刀,輕傷;我砍你一刀,重傷。如果你連皮甲都沒有,不好意思,你已經死了。

江東士卒的戰力如此之強就是因爲訓練有素再加上裝備精良,才能屢屢以少敵多而勝之。江東之富庶不是像宋朝一樣作爲肥豬讓人來宰的,袁術切切實實的以之提高麾下大軍的戰力,否則也不會引得袁紹和曹操等人如此忌憚。

袁術如今的力量毫不客氣的說,若是不計損失的話,完全可以平推整個中原。三十萬甲士傾巢而出的話,什麼曹操劉備呂布都得被吊起來打,這完全是實力的碾壓。除非袁術出現官渡之戰或赤壁之戰那樣大的失誤,否則怎麼可能輸?

但袁術就是怕出現這種問題。漢末三大實力碾壓的戰役,官渡、赤壁、夷陵之戰,全都是以以弱勝強結束,其中的貓膩有多少袁術不清楚,但他不敢賭。反正早已穩操勝券,一步步的打過去就可以了,沒必要操之過急。

倉促求戰的話,誰知道會出現什麼問題。尤其像袁術這樣拉了世家無數仇恨的,會遭遇的冷槍暗箭定然數不勝數,世家們的力量袁術還是十分忌憚的。

別看袁術現在力壓南方的世家,這是因爲南方世家相對北方太弱,而且袁術沒有和他們正面對上,只不過是相互妥協罷了。若是再發展個十年,江東和金陵書院中的人才培養出來,世家的地位纔有可能降低一些,但現在依然是世家的天下。

面對劉備怪異的目光,曹操毫不在意的一笑了之。他知道劉備在想什麼,但以他的心胸和臉皮,完全不在意如此小事。

“想必玄德公也有一定的準備吧?”

“備出身不過一介布衣,怎能與孟德兄相比?此次某前來依仗的就是某的兩個兄弟,對付袁公路還得仰仗孟德兄你啊!”劉備起身爲曹操斟了一杯酒,語氣誠懇道。

曹操聞言,側目看向劉備身後哪兩個雄壯的身影,心中一嘆:如此英才,可惜不是某的。劉備何德何能啊!能擁有這麼兩個不世猛將。

飲下一口悶酒,曹操輕笑一聲道:“玄德可是不誠實啊!你麾下的能人不比某少,而且與袁公路毗鄰,你能沒有準備?”

“見招拆招,以不變應萬變。備確實沒什麼特殊的準備。”面對曹操的試探,劉備應對的滴水不漏。

“那若是攻佔了潼關和長安?”

“備此行只是爲了協助孟德對抗袁公路,這兩處備皆不取。”劉備直接說道。

曹操微微一笑,劉備此人還算識趣。

劉備心中此時倒是毫無不滿,本身他就沒打算佔據長安和潼關,因爲他的根基在豫州,分身乏術。最關鍵的是,他沒有曹操那般的魄力。

歷史上的劉備半生顛沛流離,戰敗、丟地、逃竄早已習以爲常,因此也鍛煉出了百折不撓的毅力和過人的魄力。而此時的劉備,卻不及曹操。

曹操爲了在大局上佔據主動、制衡袁術,敢於在遙遠之極的長安附近落子。而劉備對於長安卻是毫無興趣,前來不過是爲了遏制袁術的發展。

“潼關易守難攻,幾乎不下於虎牢關,不知孟德兄想如何取之?”

“不急,先派兵試探一番。玄德,你可有興趣打頭陣?”曹操笑着道。

“備力薄兵少,還是請孟德兄先出手吧!”劉備推辭道。面對奸詐狡猾的曹操,他心中十分謹慎,生怕被對方坑了。

“好!那就某先出兵,不過之後的攻城之戰?”曹操意有所指。

“備願同孟德兄一起出戰。”雖然感覺有些不對,自己彷彿入坑了,但劉備還是鄭重說道。

“玄德果然是信人!一言爲定!”曹操欣喜道。

“妙才!”

“末將在!”

“你率領一萬精兵先行,在潼關外十里處搭建營寨,若是敵軍出關來戰,你當詐敗之!”

“諾!”

第八百八十九章 帝位與權力第二十章 冀州第二百零九章 奸商甘興霸第一百章 準備出兵第一百九十二章 弘農楊家第五百九十章 戰始第六十七章 討董檄文第八十二章 破局的關鍵第三十七章 商稅第九百一十九章 陽謀第二百六十五章 夏侯惇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六百八十五章 先登第三百二十六章 朋友的提醒第八百五十一章 狠絕第八百五十三章 取捨第四百六十七章 談判第二百二十八章 衆人看好的下策第七百三十二章 諸國來朝第五百三十三章 趕到第七百二十一章 “險惡”用心第二百三十章 主公之論第五十九章 再收義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虞的無奈第五百二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八百一十章 身毒境況第八百四十一章 同化第四十五章 三才到來第四百四十五章 麴忠第三十二章 招賢令第四百五十七章 局勢第十四章 最強的天賦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兵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八百六十六章 應對第六百五十七章 謀劃第一百六十四章 朱崖洲第八百九十一章 以小吞大第五百零九章 安排第九百五十四章 借力第四百三十五章 變故第三百零九章 瘟疫來襲第四十三章 學院第一百三十一章 交州建設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之變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六十八章 人口增加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雲的任務第三百三十六章 行刺第五百七十七章 許攸第三百七十二章 狼居胥山前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虞的無奈第八百五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八百一十五章 吐槽第五十五章 掌控江東第四百三十九章 定西涼第三百三十六章 行刺第九百七十一章 拉攏第一百七十一章 董卓之死第三百九十九章 心在滴血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五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三百九十七章 說馬騰第三百七十二章 狼居胥山前第八百五十一章 狠絕第七百五十九章 調虎離山第八百五十九章 悍勇第八百六十四章 象兵出擊第五百四十七章 孔融第四百九十章 破釜沉舟第二百六十六章 連夜撤退第一百七十九章 頹廢的日常第七百八十五章 狠厲第六百九十一章 江東猛虎第二百五十一章 局中局第五百三十章 拔矢啖睛第五百五十六章 賄賂第四百九十五章 劉備之怒第一百九十章 掌控軍隊第二百七十九章 楊修的選擇第八百三十二章 謀略和戰力第三百七十四章 戰起第八百九十九章 法與德第九百四十三章 敗家一百五十三章 劉曄的煩惱第三百三十章 外戚之禍第一百七十三章 傻大個公孫瓚第八百八十六章 新的開始第七百七十六章 出血第八百七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四十四章 倭國第四百六十四章 定位第五百四十三章 訪賢第二十二章 根源第六百二十六章 隱匿第一百三十五章 順水推舟第七百二十六章 抗命攬責第一百三十一章 交州建設
第八百八十九章 帝位與權力第二十章 冀州第二百零九章 奸商甘興霸第一百章 準備出兵第一百九十二章 弘農楊家第五百九十章 戰始第六十七章 討董檄文第八十二章 破局的關鍵第三十七章 商稅第九百一十九章 陽謀第二百六十五章 夏侯惇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六百八十五章 先登第三百二十六章 朋友的提醒第八百五十一章 狠絕第八百五十三章 取捨第四百六十七章 談判第二百二十八章 衆人看好的下策第七百三十二章 諸國來朝第五百三十三章 趕到第七百二十一章 “險惡”用心第二百三十章 主公之論第五十九章 再收義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虞的無奈第五百二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八百一十章 身毒境況第八百四十一章 同化第四十五章 三才到來第四百四十五章 麴忠第三十二章 招賢令第四百五十七章 局勢第十四章 最強的天賦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兵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八百六十六章 應對第六百五十七章 謀劃第一百六十四章 朱崖洲第八百九十一章 以小吞大第五百零九章 安排第九百五十四章 借力第四百三十五章 變故第三百零九章 瘟疫來襲第四十三章 學院第一百三十一章 交州建設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之變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六十八章 人口增加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雲的任務第三百三十六章 行刺第五百七十七章 許攸第三百七十二章 狼居胥山前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虞的無奈第八百五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八百一十五章 吐槽第五十五章 掌控江東第四百三十九章 定西涼第三百三十六章 行刺第九百七十一章 拉攏第一百七十一章 董卓之死第三百九十九章 心在滴血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五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三百九十七章 說馬騰第三百七十二章 狼居胥山前第八百五十一章 狠絕第七百五十九章 調虎離山第八百五十九章 悍勇第八百六十四章 象兵出擊第五百四十七章 孔融第四百九十章 破釜沉舟第二百六十六章 連夜撤退第一百七十九章 頹廢的日常第七百八十五章 狠厲第六百九十一章 江東猛虎第二百五十一章 局中局第五百三十章 拔矢啖睛第五百五十六章 賄賂第四百九十五章 劉備之怒第一百九十章 掌控軍隊第二百七十九章 楊修的選擇第八百三十二章 謀略和戰力第三百七十四章 戰起第八百九十九章 法與德第九百四十三章 敗家一百五十三章 劉曄的煩惱第三百三十章 外戚之禍第一百七十三章 傻大個公孫瓚第八百八十六章 新的開始第七百七十六章 出血第八百七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四十四章 倭國第四百六十四章 定位第五百四十三章 訪賢第二十二章 根源第六百二十六章 隱匿第一百三十五章 順水推舟第七百二十六章 抗命攬責第一百三十一章 交州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