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朝堂爭辯

那個大臣一說話,那個大臣一說話,劉範就敏銳地感覺到這種洪亮的口音,他似曾相識,於是劉範急忙回頭一看,只見正是盧植雙手奉着笏板站在後面,他微微躬着身子,一臉笑意地看着茫然的劉範。劉範興奮不已,果然趙忠履行了約定,讓盧植毫髮無損地官復原職了。盧植朝劉範不露痕跡地微微一頷首,劉範心領神會,有盧植在朝堂上給他撐腰,他就放心了。

劉宏聽了盧植的話,十分認同地點了點頭,道:“盧卿所言甚是。盧卿以前和劉卿一起剿賊,對戰局和劉卿本人甚有了解,那想必所言非虛。劉卿又是劉冀州的長子!君郎叔叔的面子嘛,朕這個做侄子的還是得給的!朕,也有意重賞劉卿。盧卿,你看怎麼封賞他才合適啊?”聞言,朝堂上一陣騷動。

盧植想也不想,道:“回稟陛下,臣以爲,劉範此人,爲陛下,爲朝廷,立下如此大功,不重賞,無以彰顯陛下和朝廷禮賢下士之風!所以,臣以爲,應該加封劉範爲縣侯,賞他擔任驃騎將軍之職!”

話音剛落,朝堂上徹底炸了鍋了,議論聲響徹整個大殿穹頂;高高在上的劉宏,也因此陷入了深思;何進也是怒不可遏!且先不說列侯裡數一數二的縣侯,先說說驃騎將軍是什麼?那可是僅次於車騎將軍和何進大將軍的職位!如果擔任驃騎將軍的人有強硬的勢力,性格也激進一些,那完全可以搶奪大將軍統轄全國軍事的大權。而且他還可以建立幕府,培植勢力,插手朝政,影響朝局,簡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現在朝廷因爲何進的緣故,沒有設立車騎將軍和驃騎將軍;是有人當了驃騎將軍,那何進的權勢勢必會被削弱很多。這也就怪不得何進憤怒了,因爲這是他的核心利益,不容得任何人觸碰半分。

劉範聽了,也瞬間懵逼了。他也知道驃騎將軍的厲害,幾乎和大將軍不相上下,只是要看哪個強勢,哪個懦弱罷了。要是他當了驃騎將軍,只要把何進給擠下臺去,再設計損害十常侍,那他就能當個“立皇帝”了。劉範激動不已。但劉範回想過來,又覺得不對!一個十七歲的少年,怎麼可能當上這麼大的官呢?有些人九十七歲,也不見得能當上的。既然不可能,那爲什麼盧植還刻意舉薦他做驃騎將軍呢?劉範百思不得其解。

果然有人不服,這第一個不服的,當然就是何進。只見何進朝文官隊列裡使一個眼色,一個稍顯年輕的官員心領神會,立即站了出來。他氣宇軒昂地道:“陛下,臣,侍御史鄭泰,對盧尚書的意見不敢苟同。”說完,竟然有二十多個官員也站了出來,都衆口一詞:“臣不敢苟同!”劉範看見,何進嘴角微微翹起來。

劉宏有些吃驚,道:“哦!竟這麼多人反對?鄭泰,你說說,爲什麼盧卿的意見不敢苟同啊?”

鄭泰雙手奉着笏板,沉聲道:“陛下,這屯騎校尉劉範,年紀不過十七歲,怎能擔任驃騎將軍這一要職?若是真的賞他開府,儀同三司,天下人豈不會恥笑朝廷無人、陛下昏庸麼?”

劉宏更吃驚了,他轉臉對劉範,詢問道:“劉卿,你給朕老實說,鄭卿說的可是屬實?”

如果劉範的眼神可以殺人,那鄭泰早已死了上千遍了!鄭泰是何進的重要謀士,輔佐何進登上大將軍之位,很受何進看重。劉範也有自知之明,他年歲實在是太小了。劉範只能硬着頭皮,道:“回稟陛下,臣,不敢欺君,臣確實只有十七歲。”

劉宏點點頭,道:“朕雖然見劉卿長得年幼,卻只以爲劉卿是晚熟之人!不想劉卿竟然只有十七歲!唉!”

何進奸邪地笑了;劉範自己也覺得堪憂。就在此事準備定下基調的時候,盧植又道:“陛下,臣有異議。”

“盧卿還有何話要說?”劉範不禁感慨盧植的執着,連他自己都快要放棄了,但盧植爲了報恩,竟然依然不鬆口。

盧植憤然向前踏出一步,道:“陛下,昔日有甘羅十二歲擔任秦國丞相,秦人雖譁然,但呂不韋等智者都深信不疑,後來,甘羅說張赴燕,又出使趙國,此等壯舉,天下皆知;又有孝武帝時的終軍,未曾加冠,便使赴匈奴,主動請纓縛住南越王,英雄者莫不如是也!今有劉範者,年十七歲矣!又怎麼不能爲驃騎將軍?”

盧植這句話一出,鄭泰等人都語塞了,事實就擺在那裡,容不得他們質疑。盧植道:“陛下,臣再請封劉範爲驃騎將軍,縣侯!”說完,又有六個大臣站出來,聲援盧植。

劉範也有些得意,但臉上寵辱不驚。鄭泰又道:“時也!勢也!當時秦國雖然是虎狼之國,卻也是無禮之國!所謂立甘羅爲丞相,這還不是因爲甘羅是呂不韋的徒弟麼?至於終軍此人,是有些口舌之利,可到最後不也是被南越國丞相殺了麼?由此可見,此二人並無甚才能!所以,臣以爲,劉屯騎不應擔此重任!”

劉範最厭惡的就是命運讓別人擺佈,而自己只能等着別人宣判。但他不能表態,如果同意盧植之見,難免會被天下人指爲好高騖遠、心比天高,又或者貪戀權位;但同意鄭泰之見,又自行斷送前程。左右都不是,只能讓他們交手了。

盧植準備開口,只見又一個大臣朗聲道:“陛下,臣不敢苟同鄭侍御史之見。臣有話要說!”

滿大殿的人都看向聲明之人,都不禁有些吃驚。原來那人就是劉範的大表哥——黃琬!黃琬也算是東漢末年的名臣,出身於江夏黃家,祖父是太尉黃瓊,曾祖父是尚書令黃香,也算是出身高貴。黃琬很有才能,但又是一個耿直的人,他一出仕,就當上了五官中郎將,後來被佞人誣陷,更是被宦官們禁錮;又來爲人所舉薦,歷任議郎、刺史、侍中、右扶風、將作大匠、少府、太僕、豫州牧等官,爲人清廉,善於治政,最後被封爲關內侯。

黃琬現在是九卿之一的少府,也是重臣。劉範微笑,向他投去一個感激的眼神;黃琬報以堅定不移地頷首。劉範的心又穩了一些,心想,原來我在朝堂上還有這麼多的勢力!

黃琬對劉宏道:“陛下,雖然甘羅是呂不韋的弟子,但他確實有丞相之能,婦孺皆知;終軍雖慷慨就義,更顯其是英雄!而且,劉範平定黃巾賊有大功;若沒有他,黃巾賊恐怕已經兵臨虎牢、威逼雒陽了!如若陛下不重重恩賞此等有功之人,則天下少年英雄,想要爲大漢幹一副事業者,聽聞如此事件後,也會望而卻步,躊躇不前啊!”

第四百三十一章 曠世之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五百零二章 殺人比賽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談甚歡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面勝利第五百一十五章 崑蘇耶伽第六百七十三章 絕望逃亡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價牛馬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第四百七十六章 合圍呂布第八百七十章 處置貲財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燕再亂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八百四十四章 突襲援軍第八百四十三章 虛假和約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兩百零三章 老將出馬第七百五十九章 最壞打算第五十三章 田豐效力第九十六章 兄妹齷齪第二百三十九章 纏綿悱惻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城長安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一百零四章 喜事臨門第一百八十三章 行刺後續第六百五十三章 西征安息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六百三十一章 互放狠話第六百九十五章 又興二州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二十章 張角身亡第二百九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華夏第六百零四章 議將親征第九十三章 回京受賞第二百二十九章 劇情反轉第二百九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月之陣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三百零六章 洛陽之盟第五章 新得兩千兵第七百八十三章 求援涼國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八百四十八章 暫告段落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中生有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二百零七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過一劫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八百五十二章 樂進妙計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洛陽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一百九十九章 無情帝王第八百五十七章 達成一致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五百九十七章 主臣相認第六百五十四章 設計退敵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八十六章 大雕隕落第七百九十五章 單獨行刺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五百二十九章 真假軍糧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一百七十三章 錦衣草創第六十八章 甄堯獻美第三十二章 大賊屈服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十章 大敗黃巾軍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七百六十九章 撲了個空
第四百三十一章 曠世之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五百零二章 殺人比賽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談甚歡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面勝利第五百一十五章 崑蘇耶伽第六百七十三章 絕望逃亡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價牛馬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第四百七十六章 合圍呂布第八百七十章 處置貲財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燕再亂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八百四十四章 突襲援軍第八百四十三章 虛假和約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馬球第兩百零三章 老將出馬第七百五十九章 最壞打算第五十三章 田豐效力第九十六章 兄妹齷齪第二百三十九章 纏綿悱惻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城長安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一百零四章 喜事臨門第一百八十三章 行刺後續第六百五十三章 西征安息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六百三十一章 互放狠話第六百九十五章 又興二州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二十章 張角身亡第二百九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華夏第六百零四章 議將親征第九十三章 回京受賞第二百二十九章 劇情反轉第二百九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月之陣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三百零六章 洛陽之盟第五章 新得兩千兵第七百八十三章 求援涼國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八百四十八章 暫告段落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中生有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二百零七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過一劫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八百五十二章 樂進妙計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洛陽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一百九十九章 無情帝王第八百五十七章 達成一致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五百九十七章 主臣相認第六百五十四章 設計退敵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八十六章 大雕隕落第七百九十五章 單獨行刺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五百二十九章 真假軍糧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一百七十三章 錦衣草創第六十八章 甄堯獻美第三十二章 大賊屈服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十章 大敗黃巾軍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七百六十九章 撲了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