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曠世之戰

朝廷收到了賈龍的表文,知道賈龍不會再插手戰局,十分憤怒,下令催促皇甫嵩快些進軍陳倉。就在皇甫嵩正在趕來的路上,劉範這一邊也沒閒着。自稱王之後,劉範調集了西涼幾乎的戰略物資,不僅是一百萬石糧食,還有超過四十萬匹戰馬,以供騎兵換乘。還有五十萬匹劣馬,給民夫們使用,用來爲大軍運輸糧草和軍械。民夫們則是採用募役法招募來了二十萬人。劉範當然可以招募更多人,但太多的青壯年勞動力都用在戰爭上,會嚴重影響到西涼的農業。

除此之外,用於備戰的,還有軍工廠三年來生產鍛造的武器。本來軍工廠很難滿足西涼軍的裝備需求,但爲了備戰,軍工廠只得加班加點,加緊製造軍械。大到一杆馬槊,小到一顆馬蹄鐵上的釘,都對戰局的發展有着不可忽視的影響。

終於,大軍準備就緒,自姑臧城開拔,在金城渡過黃河,來到了街亭。街亭此時已經是一座堅城,但劉範一點利用街亭之堅固而固守的想法也沒有,他明白他一定要主動出擊。賈詡說道:“大王,除了街亭是我涼州門戶之外,還有大散關。大散關萬一被攻破的話,官軍就能兵臨下辨城下。”

劉範說道:“街亭城是我軍迎擊之主要戰場,大散關是主戰場之側翼,不可有失。這樣,遣一萬步兵固守大散關。”

文聘一聽,立即拱手道:“大王,末將以爲,一萬步兵恐怕太少了,官軍人多勢衆,恐怕不足以守住大散關。”

劉範說道:“本王豈會不知?但皇甫嵩那老兒必定是意圖逼迫我軍分兵兩處,一處街亭,一處大散關。若是分兵去駐守大散關太多,則街亭和大散關兩處兵馬都不足,都會陷入被官軍逐個擊破之危險。所以本王只能給大散關這麼多人馬,然後本王在街亭猛攻官軍,吸引官軍大部,大散關之壓力就會減輕。畢竟大散關是四關之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文聘佩服地說道:“大王用兵真乃如神。那誰去守關呢?”

劉範看了看文聘,心想文聘在歷史上曾經守江夏,多次擊退東吳之進攻,使之守城,必定是無往而不勝。劉範說道:“將堅守大散關之將,不是別人,就是你文聘文仲業了。”

文聘先是一驚,然後堅定不移地說道:“末將絕不負大王所託!只要末將一息尚存,就絕不讓官軍上到大散關來!”

劉範說道:“僅僅一萬步兵調撥給你,實在太委屈你了。”

文聘說道:“兵不在多而在精,大王一萬步卒,雖然對於官軍來說太少,但戰力與戰心卻是百倍於官軍。只要末將運用得當,指揮明確,未嘗不可爲大王守住大散關!”

劉範很滿意地說道:“好好好!仲業真乃忠勇之士!但仲業切記,不論官軍如何挑釁,決不可出關迎戰,否則必敗。”

文聘說道:“遵命!末將絕不忘大王囑咐,定堅守不出!”

劉範於是給了文聘調兵的虎符,讓他去軍中挑選十部兵馬。西涼軍的一部,就是一千人,十部就是一萬人。安排好了大散關之後,正好出使益州的郭嘉也回來了。郭嘉說道:“拜見大王!嘉幸不辱命,今已將益州軍退掉!大王可無憂矣!”

劉範欣慰地說道:“郭奉孝果然鬼才!以三寸不爛之舌,就爲本王消退了益州軍一路十五萬大軍,蘇秦張儀可比也!”

郭嘉說道:“大王過獎,嘉只是恪盡職守,爲大王分憂爾。”

劉範說道:“本王倒很好奇,你是以何辦法勸退賈龍之軍?”

郭嘉狡黠地一笑,微微拱手說道:“豈不聞隗囂與公孫述?”

劉範很快就醒悟過來。劉範可是歷史系出身,豈會不知道隗囂與公孫述兩人之間的歷史?郭嘉說道:“賈龍現在已經決意不插手大王與皇甫嵩之間的大戰,屯重兵於陽平關,只有一部不足一萬人的步兵現在南鄭城,有坐山觀虎鬥之意。”

劉範說道:“能夠謀出如此妙計,看來蜀中有高人在啊!”

郭嘉說道:“賈龍身邊確實有兩人,一名黃權,一名王累。此二人少謀略而多遠見,精於治政而不知兵,曉大勢而不知變,不足與嘉、賈先生和田先生相提並論。不過,此二人尚可稱爲賢士,賈龍有此二人輔佐,倒是頗爲麻煩。”

劉範說道:“既然賈龍要坐山觀虎鬥,本王就更不能輸給皇甫嵩。若是本王勝,他自然按兵不動;否則就將西攻武都。”

郭嘉說道:“大王明見萬里。對了,大王,蜀中有一人名張鬆,將益州地圖暗中送給大王,大概是有了投效之意。”

一聽到張鬆,劉範就高興不已。張鬆是何人?他可是密謀讓劉備進川的內應,沒有張鬆的裡應外合,劉備就不可能進得了西川。如今張鬆將益州地圖獻給他,看來西川有望了。劉範說道:“是何地圖?快快打開看看!”於是郭嘉將地圖拿出,劉範展開一看,果然是益州地圖。地圖上所有的戰略要地都標註得一清二楚,而且背面還有註釋,十分詳盡。

劉範被地圖上的糧倉標識吸引住了。益州是天府之國,土地肥沃,不在話下。在地圖上,標註着倉儲一百萬石的糧倉就有七個之多!益州的糧食豐裕,可見一斑。劉範嘆息道:“益州真乃天府之國!涼州一州方圓與益州相仿,而涼州一年產糧不過四五十萬石,而益州平時儲糧就如此之多,卻能產出如此之多糧食,天府之國的稱謂真是名副其實啊!”

郭嘉也說道:“是啊!天府之國,本是用來比喻八百里秦川的。後來西川之地爲人所熟知,天府之國的稱謂才被用在西川上。如若大王得了西川,以後就再不必爲軍糧發愁了。”

劉範說道:“別駕張鬆既然獻上地圖,當是有意將西川獻上。有他在益州中作爲內應,西川已經得到大半了。只是如今本王還要與皇甫嵩對壘,尚無力征討西川,殊爲可惜。”

郭嘉說道:“張鬆之意,恐怕也是有考驗大王之意。若是大王能擊潰皇甫嵩所率官軍如此之強敵,張鬆必將不敢二心,一心爲大王埋伏於成都城內,益州自當是大王的。”

劉範說道:“說得對。如今皇甫嵩已經在路上了。他的大軍,有騎兵二十三萬,步兵三十五萬。而我軍,大散關只有一萬,街亭有步兵九萬,輕重騎兵七萬五千。恐怕天下再難集結如此雄壯之兵了。這一戰,必定是曠世大戰!諸位可有信心?”

謀臣武將們都道:“臣等必盡心盡力,輔佐大王,擊潰強敵,匡正天下!”

第六百八十六章 爲愛求藥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四百八十八章 毀家紆難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七百二十一章 稅改金改第七十二章 鮮卑單于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二十二章 賊窩尋寶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七百六十八章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機降臨第三百三十四章 華佗張機第七百八十七章 願賭服輸第八百七十三章 羅馬使團第七百六十七章 危機解除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五百一十一章 亡國滅種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四百一十六章 稱帝之爭第七百八十六章 郭嘉賭約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二百二十章 逼上絕路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二十六章 忽悠劉焉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燒貴山第四百四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六百五十五章 妙計敗露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三百三十九章 反應過度第七百一十一章 無限苦衷第九十一章 再設州牧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見第三百零三章 贖金之爭第五百二十九章 真假軍糧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三百三十九章 反應過度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二十六章 忽悠劉焉第六百四十七章 敗局已定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四百九十二章 深谷退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轉變態度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二百七十七章 雒陽驚變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見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換條件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一百六十九章 劉誕之思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七百五十九章 最壞打算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燕再亂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第一百五十六章 巨大轟動第四百二十章 三軍用命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敗又至第四百二十七章 舌戰蜀人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八百九十五章 桓帝託夢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舌戰蜀人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五百零五章 烏孫潰敗第二百四十六章 確認擴軍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一百五十六章 巨大轟動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八百五十九章 氣憤填膺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八百五十四章 戰敗收場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監獻計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八百三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四百二十五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六十三章 賈龍崛起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六百六十三章 姐弟再見
第六百八十六章 爲愛求藥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四百八十八章 毀家紆難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七百二十一章 稅改金改第七十二章 鮮卑單于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二十二章 賊窩尋寶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七百六十八章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機降臨第三百三十四章 華佗張機第七百八十七章 願賭服輸第八百七十三章 羅馬使團第七百六十七章 危機解除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五百一十一章 亡國滅種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四百一十六章 稱帝之爭第七百八十六章 郭嘉賭約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二百二十章 逼上絕路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二十六章 忽悠劉焉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燒貴山第四百四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六百五十五章 妙計敗露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三百三十九章 反應過度第七百一十一章 無限苦衷第九十一章 再設州牧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見第三百零三章 贖金之爭第五百二十九章 真假軍糧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三百三十九章 反應過度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二十六章 忽悠劉焉第六百四十七章 敗局已定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四百九十二章 深谷退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轉變態度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二百七十七章 雒陽驚變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見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換條件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一百六十九章 劉誕之思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七百五十九章 最壞打算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燕再亂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第一百五十六章 巨大轟動第四百二十章 三軍用命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敗又至第四百二十七章 舌戰蜀人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八百九十五章 桓帝託夢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舌戰蜀人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五百零五章 烏孫潰敗第二百四十六章 確認擴軍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一百五十六章 巨大轟動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八百五十九章 氣憤填膺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八百五十四章 戰敗收場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監獻計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八百三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四百二十五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六十三章 賈龍崛起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六百六十三章 姐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