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

“爲西涼而死,爲西涼而戰!爲西涼而死,爲西涼而戰!”西涼軍爲劉範所鼓舞而來,士氣大振,紛紛高聲吶喊劉範的口號。十幾萬人異口同聲的喊聲,雄壯不已。這時,劉範得意的笑了。西涼軍最爲高漲最爲洶涌澎湃的士氣已經被激發出來了。郭嘉朝劉範點點頭,示意軍心可用。賈詡則是奔到劉範身旁,說道:“主公切記,大戰一起,定要先攻官軍!”

劉範點點頭,然後抽出寶劍,高聲喊道:“風!風!風!”

興奮不已的西涼軍隨之齊聲高喊:“風!風!風!”

劉範用劍指着東邊的盟軍,喊道:“西涼兒郎們,隨我衝!”說着,劉範一馬當先,朝盟軍衝去。在前陣的西涼鐵騎率先跟隨劉範衝鋒,身後的西涼步卒也是義無反顧地隨之奔跑。西涼軍這次是毫無保留地大舉衝鋒,十幾萬人一同衝鋒,使得戰場之上,煙塵飛揚,大地震顫。西涼軍如洪水猛獸一般,攜山風帶駭浪一般,勢不可擋地衝來。

盟軍縱然有五十萬之衆,也都是嚇得兩股戰戰,不敢輕動,士氣一下就下跌了。皇甫嵩等人也是第一次見到如此雄壯的強軍,嚇得頭皮發麻。皇甫嵩甚至能夠遠遠地望到,西涼軍的戰馬飛快地揚起四蹄,背上是一臉猙獰的西涼鐵騎。整個西涼軍衝鋒的陣勢,就如同海嘯一般恐怖。僅僅衝鋒的陣勢,就如此恐怖,如果短兵相接,肯定是一邊倒的大敗。但皇甫嵩仍然決心用自己布好的陣法,狠狠地打擊一下西涼軍的囂張氣焰。於是,皇甫嵩也奮然抽出寶劍,怒指正如同風捲殘雲般襲來的西涼軍,命盟軍也發起衝鋒。不過,與西涼軍不同的是,盟軍最重要的騎兵卻在步兵之後。

這一點,劉範早已猜到。於是,在西涼軍距離盟軍只有一箭之遙時,劉範命令騎將張遼和閻行,率領西涼鐵騎中的輕騎兵繞開盟軍前軍的步兵,分成兩部,迂迴包抄,向盟軍步兵之後的騎兵襲去。皇甫嵩有大敗羌人的經驗,認爲劉範必定會輕敵地衝入步兵之中,然後被突如其來的騎兵擋住,然後步兵合圍,大功告成。但眼看着西涼軍就要朝盟軍衝撞而來,西涼鐵騎卻分成兩部,迂迴包抄盟軍最後的騎兵。

這時候,皇甫嵩心裡清楚,他的算計早已讓劉範看在眼裡。皇甫嵩還清楚,這一仗恐怕他是要失敗了。這時,西涼鐵騎三萬在閻行的帶領下,繞開了盟軍之步兵方陣的左方,而另四萬鐵騎在張遼的帶領下也快速地繞到了盟軍步兵方陣的右方,已經將隱藏在步兵方陣之後的盟軍二十萬騎兵看得一覽無餘。皇甫嵩只能見招拆招,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命和連等人率騎兵分成左右兩部各十萬騎兵,分頭攻擊張遼部和閻行部。這時,劉範立即下令,讓五千重甲騎兵停下,結成鐵浮屠。西涼步卒則是等待着重甲騎兵。

看到皇甫嵩命令和連等人分兵抵抗西涼鐵騎,劉範露出了微笑。看到現在盟軍仍然還算是鐵板一塊,劉範估摸着必須在挫敗盟軍之後,才能實施賈詡的計策。於是,劉範下令,讓張遼部和閻行部運用“放風箏”戰術。“放風箏”戰術,也叫做帕提亞戰術,後來蒙古騎兵也有類似的戰術,稱爲“曼古歹”戰術。放風箏戰術,簡單而言就是如同放風箏一樣的騎射,射而不衝,只是騎射,而不與敵人短兵相接,只是用犀利的騎射反擊敵人。圍繞着敵人騎射,敵人既不能衝到面前進行反擊,又不能抵擋一波又一波的箭雨,只有戰敗這一條路。敵人如果敢追擊使用放風箏戰術的騎兵,就會被放風箏戰術所擊敗,然後再被使放風箏戰術的騎兵不斷尾隨,用騎射殺死敵人。劉範最爲看重西涼軍的騎射本領,練到如今,放風箏戰術已經深深地烙印在西涼鐵騎的骨子裡。

看到了信號旗變換,張遼部四萬鐵騎,和閻行部三萬鐵騎,立即會意,這是放風箏戰術要開始了。這時,和連率十萬騎兵來迎擊張遼,軻比能也率十萬騎兵來迎擊閻行。原本在向盟軍衝鋒的張遼部是閻行部,立即掉頭就跑,繞過一個大彎,甩開了即將與他們相撞的盟軍騎兵。

和連部和軻比能部都納悶呢,怎麼交戰又突然逃跑?正在正是,盟軍兩部二十萬騎兵的耳旁突然穿了“嗖嗖嗖”的羽箭破空聲,嚇得盟軍騎兵都是頭皮發麻。緊接着,下一秒,映入盟軍騎兵眼簾的,就是一片黑乎乎的東西正以肉眼不可見的飛快正在朝他們飛來!這正是張遼部和閻行部實施了西涼鐵騎最爲拿手的絕活:放風箏!

盟軍騎兵都不會西涼鐵騎的這一絕招,還沒有料到西涼鐵騎會這一戰,更對放風箏戰術毫無還手之力,就只能任人宰割。只是一波箭雨,就射得盟軍騎兵的前鋒頓時人仰馬翻,哀聲不斷,皆作刺蝟狀。和連和軻比能兩人差點也死在了西涼鐵騎的箭雨之下,這才驚醒

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食其果第二百四十三章 烏孫異動第七百七十六章 脫身遁逃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七百六十六章 頂級神射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軍會攻第五百二十一章 人間地獄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六百七十八章 阿帕麥亞第八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國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四百四十七章 盟軍潰敗第八十六章 大雕隕落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政之行(再下)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一百一十五章 陷入絕境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啓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舉徵召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七百六十七章 危機解除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外諸國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夏二陷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六百八十七章 藥到病除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六百七十二章 木鹿之克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六百零九章 一盤大棋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舉徵召第四百九十三章 坑殺降兵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將之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二百六十一章 恐怖箭雨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九十二章 捷報頻傳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一百九十九章 無情帝王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聲驢叫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第四百八十六章 巧毀箭樓第四十八章 與狼共舞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七百三十一章 新政影響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八百七十九章 裸遊暴病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一百零六章 計策之爭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九百零六章 演習結束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八百九十三章 密信傳遞(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二十八章 劉關張來了第九百一十六章 秘密審訊第六百一十四章 屠殺令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二百九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八百四十九章 反擊利器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八百三十四章 攻營對策第五百四十六章 突遭伏擊第三百三十七章 偷襲又敗第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賊之策第兩百一十章 孟德登場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軍對陣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信半疑
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食其果第二百四十三章 烏孫異動第七百七十六章 脫身遁逃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七百六十六章 頂級神射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軍會攻第五百二十一章 人間地獄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六百七十八章 阿帕麥亞第八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國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軍力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四百四十七章 盟軍潰敗第八十六章 大雕隕落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政之行(再下)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一百一十五章 陷入絕境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啓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舉徵召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七百六十七章 危機解除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外諸國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夏二陷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六百八十七章 藥到病除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六百七十二章 木鹿之克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六百零九章 一盤大棋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舉徵召第四百九十三章 坑殺降兵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將之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二百六十一章 恐怖箭雨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九十二章 捷報頻傳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一百九十九章 無情帝王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聲驢叫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第四百八十六章 巧毀箭樓第四十八章 與狼共舞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七百三十一章 新政影響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八百七十九章 裸遊暴病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一百零六章 計策之爭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九百零六章 演習結束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八百九十三章 密信傳遞(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二十八章 劉關張來了第九百一十六章 秘密審訊第六百一十四章 屠殺令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八百九十八章 劉宏之死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二百九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八百四十九章 反擊利器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八百三十四章 攻營對策第五百四十六章 突遭伏擊第三百三十七章 偷襲又敗第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賊之策第兩百一十章 孟德登場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八百六十二章 停戰與否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軍對陣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信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