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二章 以工代賑

田豐的民屯策,盧植的軍屯策,其中還是盧植的軍屯策更爲高明。盧植是東漢末年少有的文武兼備的大才,他不僅執政經驗豐富,也是一位大儒,更是一員名將。可謂是一個全才。趙匡胤在把柴宗訓趕走,建立宋朝以後,宋朝的祠廟中就把盧植的牌位放在孔子牌位的旁邊。孔子作爲至聖先師,盧植能和他平起平坐,可見他有多厲害。在原有歷史軌跡上的盧植,因爲被漢靈帝用囚車運回洛陽,所以對東漢朝廷失去了信心,最後隱居於家鄉的軍都山,鬱鬱而終,他的才能也沒有得到完全的釋放。

但劉範的橫空出世,讓他看到了東漢王朝的希望。他在劉範身上,看到了東漢王朝的未來。和他有同樣的看法的,還有劉虞、黃琬和蔡邕。所以,一被接到涼州來,盧植就迫不及待地把他醞釀已久的良策獻出。這軍屯策,是盧植夢寐以求實現的。但朝廷沒有實現軍屯策的任何條件,所以劉範就得以利用。

軍屯策對民屯策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相較於軍屯策,民屯策的剝削性更大。民屯者需要和國家以四比六的比例瓜分收成,只能自留四成;而軍屯者雖然需要全數上交,並且在戰時衝鋒陷陣,但軍屯者的家庭卻只需要和國家以三比七的比例瓜分收成。所以,參與軍屯遠遠要比參與民屯獲利更大。如果不參與屯田,百姓又不能獲得國有土地的使用權。所以,不論是涼州百姓,還是流民,都會傾向於選擇軍屯。

只要有大量百姓參與軍屯,劉範就能徹底解決兵源和軍糧問題。因爲兵農合一,不僅軍事力量大幅上升,而且由於軍屯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小,綜合實力也會大幅提升。更利在千秋的是,劉範可以藉助軍屯策的推行,喚醒漢人的尚武精神。在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仍,所以華夏人十分尚武。到了漢代,自從漢武帝以來,“漢兵一人頂胡兵五六人”也成爲定式。但東漢後,社會穩定下來後,人心開始渙散,由於生活富足,戰爭太少,漢人的尚武精神逐漸消退。藉助軍屯策,大部分的人都必須參與軍事操練,還有可能上戰場。這樣,尚武精神就可以捲土重來。在以後的歷史裡,就算漢人國力虛耗,遊牧民族也不敢輕易冒犯。

而且,軍屯策還可以鞏固屯田軍的戰心。由於屯田軍的家人,都享受着軍屯策的利好。一旦屯田軍投降和臨陣脫逃,他們的家人的生活就會一落千丈。爲了家人,屯田軍只能硬着頭皮往上衝,不會退後半步。這樣一來,就算屯田軍的戰鬥力不如職業軍人強,但其戰鬥意志也會不亞於職業軍人。

爲了契合軍屯策,劉範規定現在的西涼軍二十四萬人爲職業軍人,不用參與屯田。但他們家庭的待遇比屯田軍的家庭要高,如果他們的家庭參與屯田,他們需要和國家以八比二的比例瓜分收成,只需要上交兩成。但西涼軍仍然可以領取餉錢。簡而言之,西涼軍的待遇還是不變,但其家庭的待遇比軍屯者的家庭的待遇高一些。

但是劉範的野心並不止於此。劉範深知,現在的西域就是一片荒蕪。雖然現在的西域生態環境比起後世好得多,沙漠化沒有後世那麼瘋狂,還有很多可以開墾出來的土地。但是西域長久以來一直都被當做放牧的草地,直到解放後,新中國在新疆建立了兵團制度,着手在新疆進行有計劃的大規模農業開發,新疆才從牧區開始轉變爲農業區。

現在的西域雖然是得天獨厚的牧區,天山和伊犁河流域極其有利於放牧牛馬,但仍然沒有被大規模的開發過,可謂是一片處女地。要想讓流民在西域紮根,就要對西域進行有計劃、大規模的開墾。要想開墾如此廣闊的西域,就必然需要動員起流民,讓他們去開墾西域。這又需要一整套高效的動員機制。

而劉範現有的動員機制,除了募役法外,就什麼都不剩了。募役法爲宋朝丞相王安石所創,其精髓旨在於農忙時節,讓本該參與徭役的百姓出一筆錢免除徭役,抽出手去收穫糧食。但是流民窮得連吃的都沒有,哪裡能達到募役法的要求?

這讓劉範困擾不已。田豐、盧植、賈詡三名國士,以及其他的臣屬們也對此束手無策。危難關頭,還是要依靠自己。劉範靈機一動,想起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妙計。經濟危機後,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爲了解決失業問題,羅斯福採取了以工代賑的方法。以工代賑,就是讓需要接受賑濟的民衆,讓他們自願參與到國家的大型工程建設中來,用爲國家工作來換取賑濟。以工代賑不僅在短時間內解決了經濟危機中嚴重的失業問題和社會救濟問題,還幫助美國趁機建設了許多重要的工程設施。不論是對民衆,還是對國家,都是雙贏的結果,可謂是舉世無雙的良策。

現在劉範面臨的難題幾乎和羅斯福一樣,他也需要解決失業問題和社會救濟問題,以及還要展開大規模的建設活動。所以,劉範在會議上提出了以工代賑的策略,頓時讓整個議事堂沸騰了起來。議事堂中的所有人,都是萬中無一的人才,自然看得出以工代賑策的好處,而看不出半點壞處。

所以,劉範決定,在對進入西域定居的流民實施屯田制之前,先用以工代賑法來賑濟流民,並把流民編成隊伍,有組織有計劃地任用他們對處女地西域進行大規模的開發。

西域開發的內容,包括在西域開墾耕地,建設嶄新的城池,建設民居,興修水利,鋪設官道,建設包括兩座大型關城(平西關和定西關,原阿拉山口和紅旗拉甫山口)在內的軍事防禦工事,界定行政區劃(也就是州郡縣),劃分牧區和農業區等。

第五章 新得兩千兵第三十六章 天下無賊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駕臨第三百一十五章 劉虞之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二百零五章 本初之妒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二百二十一章 勝券在握第九百零三章 最終勝利第五百二十九章 真假軍糧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五百三十五章 敗報兩至第四百四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困街亭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五百六十五章 議將和談第三十八章 秉燭夜談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燒貴山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二百五十四章 西域危機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爭我奪第七百八十三章 求援涼國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四十五章 朝堂爭辯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五百三十三章 郭嘉破局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三百五十八章 準備就緒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六百八十七章 藥到病除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第七百八十章 囤積困境第八百六十五章 和談開始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三百五十章 魚兒上鉤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四百一十九章 無言以對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見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八百零七章 民心向背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涼軍容第一百八十六章 陷陣之威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二百三十九章 纏綿悱惻第八百一十八章 爭權奪利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訊傳來第四百四十七章 盟軍潰敗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六百二十五章 伐涼同盟第六百八十八章 藥到病除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重假象第八百五十五章 劫掠三省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九十二章 捷報頻傳第八百零八章 對策長秋第六百九十八章 凱旋歸來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四百二十九章 賈龍惶惶第二百六十九章 付出代價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獲成功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場爭辯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六百七十一章 木鹿城主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七百一十章 何人知意第一百零二章 帝后之賞第六百六十九章 鳳宮之斥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面勝利第七百八十章 囤積困境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四百一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七百二十一章 稅改金改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
第五章 新得兩千兵第三十六章 天下無賊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駕臨第三百一十五章 劉虞之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二百零五章 本初之妒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八百九十章 無機可乘第二百二十一章 勝券在握第九百零三章 最終勝利第五百二十九章 真假軍糧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五百三十五章 敗報兩至第四百四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困街亭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五百六十五章 議將和談第三十八章 秉燭夜談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燒貴山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二百五十四章 西域危機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爭我奪第七百八十三章 求援涼國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四十五章 朝堂爭辯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五百三十三章 郭嘉破局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三百五十八章 準備就緒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六百八十七章 藥到病除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第七百八十章 囤積困境第八百六十五章 和談開始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三百五十章 魚兒上鉤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四百一十九章 無言以對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見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八百零七章 民心向背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涼軍容第一百八十六章 陷陣之威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二百三十九章 纏綿悱惻第八百一十八章 爭權奪利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後餘威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訊傳來第四百四十七章 盟軍潰敗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六百二十五章 伐涼同盟第六百八十八章 藥到病除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重假象第八百五十五章 劫掠三省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九十二章 捷報頻傳第八百零八章 對策長秋第六百九十八章 凱旋歸來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四百二十九章 賈龍惶惶第二百六十九章 付出代價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獲成功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場爭辯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六百七十一章 木鹿城主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七百一十章 何人知意第一百零二章 帝后之賞第六百六十九章 鳳宮之斥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面勝利第七百八十章 囤積困境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四百一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七百二十一章 稅改金改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