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

但總會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大涼錢莊建立的頭一個月時,陸續有零零星星的百姓,壯着膽子拿了一些五銖錢前去大涼錢莊兌換,從錢莊裡兌換來了新式錢幣。涼國百姓方纔逐漸看到,原來新式錢幣竟然比以前的五銖錢更爲精美。但精美也不能當飯吃,儘管有一部分百姓已經兌換了大量的新式錢幣,但還是有很多商家害怕這是涼國朝廷榨取民脂民膏的手段,害怕新式錢幣中的金銀銅含量低於幣值,因而拒收新式錢幣。

對此,劉範也不敢強行推動,強令百姓在短時間內接受新式錢幣的存在也不現實。劉範只得一邊命令禮部在《大涼邸報》上不斷地向百姓普及新式錢幣和大涼錢莊,一邊命令戶部下達政令:以後收取賦稅,只收新式錢幣,不再收取金銀碎塊和五銖錢。

這雙管齊下,方纔讓形勢大爲好轉。在大勢所趨面前,涼國百姓還是比較快地接受了新式錢幣,將所擁有的金銀碎塊和五銖錢都兌換成新式錢幣。有些百姓出於對涼國朝廷和劉範的信任,還開始將資產都存入大涼錢莊。百姓們這才發現,原來大涼錢莊這麼有用,只要存錢進去,就能帶來一些利息。雖然利息十分低,但對於百姓而言,這也遠比將錢堆放在家裡、產生不了任何增益要好得多。

同時,有些野心勃勃的商賈思想較爲前衛,開始向大涼錢莊貸款,來支撐自己的生意。這些商賈們發現,大涼錢莊雖然貸款手續十分繁瑣,但好在利息很低,一律只在百分之五;而且期限十分寬裕,足夠他們的生意給他們帶來收益,償還貸款。這樣,商賈得到了扶持;大涼錢莊也得到了不錯的收益。

在經歷了兩個月的陣痛以後,大涼錢莊和新式錢幣才終於被涼國百姓所接受,五銖錢永遠地退出了涼國市場。

不過,這也並不代表劉範和三省的宰相們一切問題都解決了。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讓劉範、盧植、郭嘉、田豐、賈詡五人爲之頭疼,那就是厚葬之風。在依孝治國的漢代,人們一言一行都必須符合“孝”的要求。偏偏這個時候,又盛行着“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也就是死者在地下的“生活”,必須要生前的生活一模一樣。

在孝道和“事死如事生”兩種觀念的大行其道下,厚葬就成爲了必須。因而漢墓裡通常都隨葬着大量貴重的器物,導致漢墓十墓九空的情況出現。也正是因爲漢代厚葬之風流行,貴族們將大量的黃金隨葬入墓中,導致漢代的黃金儲備驟減。自從漢代之後,歷朝歷代就再也沒有那麼多黃金了。

而現在涼國的新式錢幣中,又有極其貴重的金銀幣。如果不剎住厚葬之風,肯定會有很多涼國的貴族和商賈,將金銀幣隨葬入墓中。這樣一來,就算涼國有再多的金銀儲備也沒用。總有一天,墓葬墳堆會將金銀儲備一點點地消耗殆盡。

對此,三省的長官一致認爲,應該出臺倡導薄葬的政令。劉範也十分認同,但劉範也知道,薄葬理念在孝道面前,還是不堪一擊的。要想避免人們因爲奉行孝道的緣故隨葬金銀,就必須要順應人們奉行孝道的心思。很快,劉範就想到了燒紙錢。

劉範命令禮部在《大涼邸報》上刊文,稱死者化成靈魂進入地府後,是收不到他們墓葬裡隨葬的金銀明器的。因爲金銀和明器不會像死者一樣轉變形態,也不會進入另一個世界。

要像讓死者收到子孫的錢,必須要燃燒紙錢。因爲紙錢燃燒化成濃煙升入天空消失,就像亡魂脫離軀體、升入天堂;紙錢經過燃燒後,就會轉變爲“氣”態,隨着亡魂一道進入黃泉之下。

因此,只有燃燒紙錢,死者才能收到錢;而且在地府裡,也不以金銀作爲貨幣,隨葬的其他死者生前使用過的器皿,也完全不能使用。只有用紙做成的錢,和用紙紮成的器皿,纔是黃泉之下能夠使用的貨幣和器皿。

此文一出,涼國百姓很快就“上當”了。首先,這篇文章刊登《大涼邸報》上;其次,劉範在文中所說的也有道理,死者轉變成靈魂形態才能進入另一個世界,那麼隨葬品自然也要轉變形態,才能跟隨死者一同進入地府;最後,此時處於封建時代,根本沒什麼科學可言。

故而劉範這一歪理一經傳出,涼國百姓紛紛“上當”。不僅是涼國百姓,就算是涼國朝廷裡的尚書、侍郎,也都對此深信不疑。盧植、田豐等人要不是和劉範一同計劃此事,知道這是劉範爲保護金銀不流失所宣揚的謊言,估計也會相信。

在劉範這一篇文章傳出後,涼國各地的製作冥器的工場,紛紛改弦易轍,開始使用紙張來做成隨葬器皿的形狀。甚至隨葬的陶俑,也一律改成紙紮的紙人紙馬。因爲紙張製造技術仍然屬於涼國的機密,所以只有工部掌握着,當然工部製造出來的紙張價格十分低廉。劉範乾脆命令榷部聯合工部,開始印刷“天地錢莊”紙錢。紙錢正面畫着漢代普遍信奉的東王公和西王母二人,背面畫着亡魂在黃泉之中沐浴的場景,正反面均有“天地錢莊”四個大字。

“天地錢莊”紙錢的推行,更推動了薄葬之風的流行。涼國百姓接受“天地錢莊”紙錢的速度,遠比接受新式錢幣的速度快得多。從此之後,涼國百姓不再以真金白銀來陪葬,而改燒“天地錢莊”紙錢;也不再以死者生前所使用過的真實器皿隨葬,而是改用紙紮成的器皿,比如紙人紙馬、紙傘紙鞋。

對於這一點,劉範大爲滿意。金銀作爲具有流通價值的天然貨幣,又是貴金屬,如果被隨葬,那就等於是直接讓社會財富憑空消失,化爲烏有。厚葬之風,其實就是披着孝道外皮的鋪張浪費。所以,剎住厚葬之風不僅有利於避免金銀的流失,更有利於避免社會財富的流失。

而取代真金白銀和真實器皿的紙張,可就低廉多了。工部掌握着紙張製造的技術,能夠生產出大量的紙張。能夠用一張白紙,換來真金白銀的保全,劉範覺得這十分划算。

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學進步第六百六十四章 瘟疫之計第二百零五章 本初之妒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三百九十八章 口乾舌燥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四百五十章 內訌初起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二百五十一章 出征西域第一百八十六章 陷陣之威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六百六十七章 虛假瘟疫第七百九十四章 情報任務第七百六十七章 危機解除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九章 迎戰妖兵第八百八十二章 聞風而動第一百八十三章 行刺後續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圍追堵截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六十四章 深夜密謀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六百八十六章 爲愛求藥第四百三十九章 言語交鋒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三百五十八章 準備就緒第五百四十四章 會師散關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八百零七章 民心向背第六百四十二章 兩相交兵第二百七十六章 沆瀣一氣第八百八十六章 縝密設謀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七百一十九章 師唐改制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諾千金第八百二十章 建立互信第六百四十章 陣前誓師第八百九十四章 我心匪席第十三章 計定殺賊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五百六十二章 徘徊不前第五百四十八章 詐取陽平關第七百一十八章 四處視察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三百八十四章 荀氏公達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四百九十六章 田豐定西第八百五十七章 達成一致第七百五十四章 家之溫馨第一百六十二章 董賊崛起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諾千金第八百七十章 處置貲財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七百七十一章 宣傳手段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四百二十六章 噩耗頻至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夏二陷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七百三十一章 新政影響第七百六十二章 街巷酣戰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五百八十章 捉拿奸佞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全其美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信半疑第二百五百五十六章 狼狽爲奸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六百八十四章 中計中箭第五百零三章 馬槊之威第七百九十一章 羅馬軍團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一百三十五章 涼州改革第五百九十一章 爲長遠計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重假象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
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學進步第六百六十四章 瘟疫之計第二百零五章 本初之妒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三百九十八章 口乾舌燥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四百五十章 內訌初起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二百五十一章 出征西域第一百八十六章 陷陣之威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六百六十七章 虛假瘟疫第七百九十四章 情報任務第七百六十七章 危機解除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九章 迎戰妖兵第八百八十二章 聞風而動第一百八十三章 行刺後續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圍追堵截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六十四章 深夜密謀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六百八十六章 爲愛求藥第四百三十九章 言語交鋒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三百五十八章 準備就緒第五百四十四章 會師散關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八百八十九章 情報傳回第八百零七章 民心向背第六百四十二章 兩相交兵第二百七十六章 沆瀣一氣第八百八十六章 縝密設謀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七百一十九章 師唐改制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諾千金第八百二十章 建立互信第六百四十章 陣前誓師第八百九十四章 我心匪席第十三章 計定殺賊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五百六十二章 徘徊不前第五百四十八章 詐取陽平關第七百一十八章 四處視察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三百八十四章 荀氏公達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四百九十六章 田豐定西第八百五十七章 達成一致第七百五十四章 家之溫馨第一百六十二章 董賊崛起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諾千金第八百七十章 處置貲財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七百七十一章 宣傳手段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四百二十六章 噩耗頻至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夏二陷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七百三十一章 新政影響第七百六十二章 街巷酣戰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五百八十章 捉拿奸佞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全其美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信半疑第二百五百五十六章 狼狽爲奸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六百八十四章 中計中箭第五百零三章 馬槊之威第七百九十一章 羅馬軍團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一百三十五章 涼州改革第五百九十一章 爲長遠計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重假象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