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一隻約摸五萬人左右的兵馬,再度屯兵兗州境內內,氣勢洶洶的將目光看向了西方,沒過半日的時間,曹性便得到了這支軍隊的信息,看着簡報上面的內容,曹性也是無奈的笑了笑。
這支軍隊不用說,正是曹操的,曹操帶着大軍從徐州回來了,並且還是怒氣衝衝的回來。
錦衣衛的情報工作可謂一日都未曾停下來過,在打朝歌之戰之時亦是如此,本來曹性還有些煩惱,畢竟曹操不是一個好對付的人物。
結果無意間曹性就探得一條消息,那就是曹操當上兗州牧之後,想把他的父親曹嵩接到兗州來住,曹性不禁想起了歷史上曹操的父親曹嵩,還真就死在了徐州。最終曹性是利用了這有利的一點,殺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並且成功收服了滿寵。
不過當某則消息傳出之時,天下再度震驚,曹操顧不得在徐州的事情,風風火火的趕回了兗州,那就是李傕郭汜二人徹底翻臉,舉刀相向,最終是李傕獲得了勝利。
但如今就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因爲李傕郭汜二人的翻臉,使得長安的朝堂再度混亂不已。
據說有一些大臣不忍看天子再在這裡受苦,於是乎拼了老命把獻帝從長安救了出來,獻帝帶着人一路向東奔跑,所以說漢獻帝此刻流落在外。
天子流落在外,這可是一件大事。所以曹操纔會不遠萬里的從徐州奔襲而來。
其實曹操之所以會回來,也有其他的原因,他的父親是在了徐州,他自然是把這筆賬算到了徐州刺史陶謙的頭上。
只是這件事分明就是陶謙的屬下張開所爲,張開原來是黃巾軍出生,本來就是專門幹打家劫舍這種勾當的。雖說後來在陶謙的手下當差,性格有所收斂,但是他的本性仍舊是沒有一點改變,若是有升官發財的機會,也絕不放過。
曹嵩以前畢竟當過太尉,家中多有錢財,所以他在準備離開徐州之時,可是將全部家當全部收好了。
結果陶謙就讓張開去護送,張開一開始表現的還算可以,但到最後還是抵不住金錢的誘惑,見錢眼開,既然曹嵩帶了這麼多錢,足夠他下半輩子的花銷,於是乎他也不管這麼多了,直接殺了曹嵩,奪其錢財一了百了。
曹操死了老爹,內心自然是很憤怒的,他一方面想爲他的老爹報仇,另外一方面他也存了另外一份心思。那就是藉着爲他老爹報仇的名號殺入徐州,擴大自己的地盤。
於是乎,曹操風風火火的帶着兵進入徐州,準備大幹一場。
曹操的大舉進犯,一開始的確是把陶謙嚇壞了,不過陶謙很快也就冷靜下來,他昭告天下,說曹操根本不是來爲他父親報仇的,而是想趁勢打下他的徐州,簡直就是不仁不義,發動這種不義之戰,使百姓生靈塗炭,簡直就是罪大惡極。
陶謙爲了加強他的說服力,直接派人把張開捉到,砍了張開,隨後將張開的人頭送到曹操的手上,陶謙的意思很明確,現在我也把殺父仇人送到你的手中了,你曹操現在可以退兵了吧?
不過曹操又豈是那麼好忽悠的,他這一次來就是來找你陶謙的,就是覬覦徐州這塊地盤,怎可能隨便砍一兩個小嘍囉的人頭,就把他曹操打發走了,所以說曹操沒有多想,準備繼續進攻徐州。
但曹操這一進攻之下,就正好落了陶謙的下懷。也正好印證了陶謙之前所說的那句話,曹操根本不是來替他父親報仇的,而是想找一個機會打入徐州,使徐州的百姓受苦。
所以說曹操的這一路可謂是非常不得民心。
手下有人建議曹操就此撤退,然而曹操卻是憤怒的拒絕了,原因無他,他好不容易纔來一趟徐州,居然什麼沒撈到就要回去,更何況他心中始終有一道坎,認爲陶謙纔是殺他父親的主謀,如今陶謙還沒有抓到,怎能輕易放棄,所以說他一意孤行,繼續進攻,結果在進攻的途中,又遇到了某些阻力。可以說曹操這次東征徐州的路程,走得非常之不順。
甚至曹操在攻打某個州郡之時,那個州郡的人可謂對他曹操非常敵視,不僅士兵拼命,就連百姓都紛紛站上城投抵禦曹操。又使得曹操損兵折將非常嚴重,這一回曹操徹底憤怒了。
當打下那個州郡之後,曹操直接下令屠城,把那個州郡中十餘萬百姓全部殺得乾乾淨淨,此事又是鬧得天下震驚。
就曹操因爲濫殺無辜,再加上師出無名,可謂是已經站在了風口浪尖,像戲志纔等謀士,再度來勸曹操不要再打下去了,還是趕緊回頭吧,曹操也有一些拿不定主意,畢竟打徐州打的這麼困難,再打下去也不可能打到下邳把陶謙抓出來,曹操正猶豫間,突然一則消息的傳來,使他有了主意,那就是漢獻帝流落在外。
當時曹操的一個手下叫做毛介,他來找到曹操,告訴了曹操一個想法,那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只要將天子接到自己的地方,就可以以天子的名義,做很多事情。
可以說只要天子搬到了曹操住的地方,那麼曹操可謂是得到了天下最大一份輿論。
所以說曹操也只是思慮了片刻,最終點了點頭,先將自己的私仇放在一邊,此次回軍就是爲了迎奉天子而來。
曹性看着手中的那一封情報,也是不禁皺起了眉頭,歷史將要再度重演,漢獻帝身份特殊,讓李傕郭汜二人握在手中,的確是一個天大的包袱,但是若是讓曹操這等梟雄握在手中,那就是一張有力的王牌。
歷史上的曹操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做了許多看似公道,則實則荒唐的事情。
曹性直接招來了,賈詡法正,這兩個是他的頂級謀士,超性詢問他們二人,對於漢獻帝此刻流落在外有何看法?
賈詡文言皺着眉頭,像是在思索一般,不過曹性看見賈詡的這副神色,便知道沒戲,賈詡經常露出這副思索之狀,再一思索就是半天的時間,連個準信都不會給你,所以最終還是隻有看法正的。
法正年輕氣盛,自然不可能像賈詡思慮這麼多,他只是稍微想了一想,便對曹性說道。
“主公,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將曹操的那句話搬過來!”
“哦,是嗎!”曹性笑了笑。
那句話無非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歷史上是這樣說的,但是三國演義中直接寫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這也沒錯,什麼叫奉天子以令不臣?天子本來就是最尊貴的,何須你來尊奉?
一邊遵奉天子,一邊號令天下,那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什麼,所以法正的意思也很簡單,那就是絕對不能讓曹操得手,他們要搶先一步把漢獻帝接過來,然後再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此一來,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輿論,就會站在曹性這邊,曹性做什麼事情相信都如魚得水。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曹性可以去試一試。於是乎曹性當即讓法正,作爲這一次的總指揮,他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想辦法弄回獻帝,錦衣衛自然也是要全面配合的。
法正信息滿滿的接下了這次的任務,不過纔剛剛過一日的時間,另一則消息的傳來直接打斷了法正的興奮。
那就是,冀州那邊似乎也蠢蠢欲動,當聽到這個消息之時,曹性都有些懵了,迎回獻帝這件事,曹性一開始就沒有將袁紹算上。因爲歷史上的袁紹對於此事似乎根本不感興趣啊。
但是這一次,袁紹偏偏這樣做了,錦衣衛也是轉回來了情報,袁紹之所以這麼幹,只因爲他的冀州別價沮授,也向袁紹提出了相同的建議,那就是一定要把天子接過來,如此一來,有了天子這尊佛坐在這裡再配上袁紹四世三公的名望,想幹什麼事那還不是輕而易舉啊。
沮授同樣是歷史上的一流謀士,若非袁紹兵敗,恐怕沮授的名望不會在什麼郭嘉荀彧之下。
而這個奉天子已令不臣,也是他最早提出來的,只是歷史上的袁紹根本不在意這些,甚至還有的人認爲若是將天子接回來了,只會削弱自己的權力,所以袁紹思來想去之下,最終是沒有采納沮授的建議。
不過這一次,袁紹似乎接納了,曹性苦思良久,最終終於想到袁紹爲何會有這樣的反應。或許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爲他曹性的出現吧。
曹性的心中都有些無語,這個袁紹還真的給他扛上了,歷史上發生這件事情的時候,他袁紹正忙着穩定他的地盤,在袁紹看來,只要實力足夠,一切都好說,畢竟他認爲他們世事三公的名望,可不比皇帝的名望弱,所以有沒有皇帝這都不重要。
那時候天下迎奉獻帝的也就只有曹操一家,至於說像什麼劉表劉焉,因爲宗親的關係,所以對於漢獻帝那是避之不及,更不可能將漢獻帝迎到他們的地方來。
曹操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競爭對手,再加上那時候曹操勢力不強,所以袁紹根本沒放在眼裡,但如今不同了,不僅曹操要回來迎奉天子,就連曹性都要回來迎奉天子,袁紹不得不開始重視這件事情,他開始認真思考,若是將天子接回來之後會有什麼樣的好處。
所以最終也迫使袁紹不會就這樣坐以待斃,袁紹最終是出擊了。
不過按照地理位置來說,漢獻帝此刻正在長安與洛陽一帶,袁紹遠在濟州,他想要前往洛陽。首先就要跨過幷州,還有朝歌一代,所以說,袁紹的路程可謂是非常的艱險。所以說袁紹最終能夠動用的部隊,似乎就只有許攸的那一隻情報組織了,據說許攸此刻已經滲入幷州,正在前往司隸的途中。
既然袁紹想來參與,那就來參與吧,曹性表示無所謂,他讓法正繼續他的工作,不要受到其他的影響,三家一起爭,說不好會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
若是說只是袁紹參與進來,曹性也不會怎樣驚奇,但僅僅又過了幾天的時間,突然南面出現了大規模的軍隊,那支軍隊直接穿過了荊州,也像司隸的地方開來,曹性心中都是驚訝莫名。
莫非荊州牧劉表,那個一心一意只想守着自己地盤,並且和漢獻帝有血緣關係的人,也要將漢獻帝弄到他們荊州來,然後玩一個什麼挾天子以令諸侯。
不過經過錦衣衛的一番打探下來,最終確認了一個事情,那就是難免而來的軍隊絕非劉表的,而是孫堅的。
據說孫堅此番前來還打出了一個旗號,那就是他孫家世代忠臣,此番只爲救天子與水深火熱之中,即便是粉身碎骨在所不辭,若是有何方宵小敢來鬧事,休怪他刀下無情。
聽到孫堅的這個宣言,再加上他那所向披靡的氣勢,曹性都是無奈的拍了拍腦袋,現在曹孟德都想清楚了,這個孫文臺竟然還是這麼倔強。
有了孫堅的加入,局勢似乎會變的更加的不可預測,曹性此刻都在思考,應該如何對付來勢洶洶的孫堅呢?
不過還沒等曹性想清楚這個問題,另一個消息再度到來,又有一支軍隊準備加入贏回獻帝的隊伍中,那一支軍隊竟然是袁術的。
袁術那個亂成賊子竟然也要來玩一首,聽到這個消息之時,曹性徹底的不知道該怎麼說好了。
孫堅沒有得到傳國玉璽,所以最終倖免於難,回到江東並且佔據了吳郡一代,現在他還有命出兵,那完全是因爲曹性的蝴蝶效應,袁紹出兵也同樣是因爲曹性的蝴蝶效應,至於說袁術出兵,其實也不能猜測,若曹性沒有估計錯的話,袁術這個傢伙真會落後於他堂兄之後,既然袁紹都出兵了,那麼他肯定也不能閒着。所以最終也是派出了一支軍隊。
一時間天下似乎變得熱鬧了起來,不過全部都是因爲曹性帶來的蝴蝶效應所引起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