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

左夢庚路上收攏了幾成潰兵,回到縣城後將此事告知左良玉,果然,引起他的雷霆大怒。

“好個賀人龍!”

左良玉素來是做起事來不管不顧的主,吩咐醫士將兒子好生照料之後,就連原定的圍剿張獻忠與羅汝才計劃都不顧,盡起十幾萬左部大軍興師問罪。

那天左部潰敗的時候,沒有人覺得快意,反倒是一種大難臨頭的感覺,要說這賀人龍還真是不識好歹,左軍想要,分潤分潤再商量一番也不是不可能,爲什麼非要大打出手。

這可倒好,不僅你賀人龍和左良玉不死不休,把我們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也牽扯進來。

在左良玉這等人物的威壓下,賀人龍其實就不算什麼了。

平賊將軍左良玉在河南、湖廣一帶凶名赫赫,甚至不下於李闖、獻賊等人,所率左部兵馬過一地,搶一地,時人稱:

“賊來不過家破,左兵來卻要人亡。”

這所謂的“左兵”便是指左良玉部下兵馬,其實大明士卒待遇低下,每逢開戰等朝廷的糧餉根本不切實際,總是要開搶填補一些。

不過大部分的兵馬在本鄉本土除了橫行霸道之外,還真沒怎麼搶過,畢竟是父老鄉親,大多數人都認識,搶到自家親戚頭上可就不好了。

就好比賀人龍率領的延綏鎮兵馬,在延綏一帶的時候軍紀還算端正,無非是霸道了些,可一旦到了其他地方立刻就變成虎狼。

不過左良玉麾下的左軍兵馬成分卻並不簡單,遠點的來自遼東、北直隸,近的也有四川、兩廣和山西,兵員還真是來自五湖四海。

所以左軍一向是打一槍換個地方,走到哪都是客軍,根本沒有什麼需要顧慮的地方,每過一地,大城一貧如洗,小鎮遍地屍骨。

左良玉掛平賊將軍印,這等榮勳在五省官軍中十分少見,可除了官家客客氣氣的如此稱呼以外,老百姓卻根本不這麼叫。

“平賊將軍”打頭那字一去,可就是正兒八經的賊將軍,足見百姓對官軍根深蒂固的印象。

不過說來也是好笑,無論地方上士紳如何訴苦咒怨,文官武將們如何彈劾咒罵,左良玉卻在這總兵大帥的位置上越坐越穩。

在北直隸大官們的眼中,不論左良玉在地方上如何作亂,只要還帶着左軍追剿流寇,那就是少見的忠勇之輩。

更何況,在崇禎的心底還真有些顧忌,要是處理不好將左良玉給逼反了,那湖廣、四川、河南五省的天可就塌了。

那些本來跟隨賀人龍的幾鎮軍將早就知道這些,當下是冷汗直冒,誰都惹得,唯獨那平賊左良玉惹不得,都是連夜撤回河南。

等到左良玉率部趕到的時候,只是見到不剩一萬的延綏殘兵立營,而此時左部足足來了十多萬人。

雖說左良玉驕橫跋扈,但是總歸不像賀人龍那般不識時務,沒有點腦子怎麼會有如今這樣的風光,再說在他心中明朝依然是正朔,跟着朝廷幹,有兵有爵,風光無限,與朝廷爲敵那不是自討苦吃嗎。

就當給楊嗣昌個面子,延綏軍也是要跟着圍剿的兵馬,被左部全滅了說不過去,所以當日他也只是“和和氣氣”的拿走所有的軍需離開。

賀人龍沒法子,只能是眼睜睜看着左良玉一車車將東西運走。

......

王爭停留在開封,當然不是爲了享受河南首富之地的繁華,而是在安排各種事宜,爲了將一顆釘子牢牢安插在這裡。

首先,杞縣李氏收到一封信。

現山東軍議司左軍議李巖,也是王爭麾下首席文士,原名李信,天啓年間舉人,其父李精白是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銜。

崇禎初年,在魏忠賢逆案中被定以“交結近侍,又次等論,徒三年,輸贖爲民”的處罰,削職爲民。

其實在明末官場中,這算不了什麼,加上李精白在家鄉的名聲並不壞,李家仍是杞縣的數一數二的鄉紳財主。

李氏原以收取佃農租金爲生,李巖掌管李家的時候,爲了賙濟窮人將家產都用光了,加上最後寫了那些諷刺朝廷苛政的詩詞,被下獄問罪。

好在王爭帶人及時趕到,將李巖營搭救出來,但人能走家卻不能離開,李巖一走,李氏從此後一蹶不振,哨騎趕到杞縣的時候,那裡已經是殘破凋敝,門可羅雀。

來人自稱是山東總兵王爭的麾下,是要和李家做一筆買賣。

如今在山東實行的聚耕農莊政策在開封也可以實行,不過不是在書面上,卻要在暗中進行。

說是由於有左軍議李巖這層關係,山東軍願意出資幫助李氏購買土地,但是一半都要填王爭的名字。

而且還答應李氏,說是所有的農莊土地,李氏都可以按着山東軍規定下來的數目徵收租金,到手的銀子李氏拿大頭。

這就相當於,若是李氏有能力,整個開封府都是他們的市場。

沒過多久,從湖廣潰逃回來的劉國能正無頭蒼蠅一般的不知道該去哪,卻也接到了來自山東總兵的信。

經過了幾次的信件來往,幾月後一個事情總算敲定。

按照官面上的文章,就是說劉國能對左良玉部徹底失望,但依然對朝廷感激涕零,想留在河南剿滅闖賊。

劉國能去年就撫於熊文燦的時候,本來是被直接安排到平賊總兵左良玉的麾下,但兩人素有隔閡,從來都是分路行事老死不相往來。

想要讓他換個上官,這種事情也簡單的很。

河南巡撫李仙風的巡撫衙門就在開封城,和王爭同在一屋檐下倒沒什麼,重要的是城中還有兩萬的山東士卒,那可不是鬧着玩的。

這等上個疏的小事情能聽還是聽,更何況,王爭花錢出力的幫開封處理禍亂,衙門的人都以爲他傻了,高興還來不及,又怎麼會阻止。

山東巡撫顏繼祖就不用說了,自打王爭接任山東總兵以來,起初他還會過問過問,但各種事井井有條,都在朝着好的方向發展。

眼下安心的在家待着做個太平巡撫,還能看着自己的政績一年年上去,有什麼不好。

兩省巡撫聯名上奏,加上王爭到處送禮疏通門路,這等一地守備換個上官的小事情,在兵部就全權處置發了回來,根本沒驚動皇帝。

“開封府守備劉國能,有忠義之心,升授遊擊將軍銜,從山東總兵王爭征剿流寇。”

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一百五十三章:空空島有清軍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五百六十六章:這要怎麼打?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三百八十五章:見招拆招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七十五章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一百七十章:移駐蓬萊,執掌登州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五百四十二章:終滅鄭氏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擲的劉澤清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五章:路遇不平拔刀助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
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一百五十三章:空空島有清軍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五百六十六章:這要怎麼打?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三百八十五章:見招拆招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七十五章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一百七十章:移駐蓬萊,執掌登州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五百四十二章:終滅鄭氏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擲的劉澤清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五章:路遇不平拔刀助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