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

鹽丁,那些鹽狗子真的是王爭派出來的?

王爭不是山東總兵嗎,就算掛了個忠烈伯的頭銜,怎麼能指揮的動鹽丁,這麼說來,現在山東地方上完完全全就是王爭說了算。

想到這裡,孔胤植額頭上冷汗直冒,後背都感覺溼乎乎的一片,這種身家性命都捏在另一個人手裡的感覺,實在是不太好受。

不過孔胤植也知道孔府的本份,在王爭提出所謂的買賣之後,沒多久便是點頭答應下來,其實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按着這份約定,孔胤植秘密的將這三個人犯交到王爭手上,而其他事情他便不再過問,全部由山東軍來打點。

說起來,這份約定的促成,充分暴露了孔胤植是何等的懦弱無爲,王爭已經打探清楚,這天底下尚存的有兩支孔氏血脈。

除了曲阜這衍聖公府邸的孔氏族人之外,在衢州還有另外一支孔氏家族,謂之“南宗”。

靖康之難後,宋高宗趙構於揚州行宮舉行繼統後首次祀天大典,時任衍聖公孔端友與堂叔孔傳奉詔陪位。

孔端友返回曲阜後,恰逢金兵大舉入侵,遂恭負傳家寶“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據傳爲子貢親手雕刻)、“唐吳道子繪孔子佩劍圖”和“至聖文宣王廟祀朱印”等,與部分族人南遷,後家於浙江衢州,史稱南宗。

其實若真的說起來,這孔胤植的北宗雖然也是孔子嫡孫,但說到底不過是金人爲穩定中原所封的“假”衍聖公,從漢高祖起始,正統的衍聖公族人還是南宗孔氏。

眼下的南宗孔氏以孔貞運爲首,不久前曾在朝廷爲官,一度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入閣輔政。

不過在崇禎十年的時候,由於孔貞運與郭景昌在官員選拔問題上發生矛盾,被其上書彈劾,最後兩人結果都不好,郭景昌奪俸,孔貞運則被直接罷免。

眼下孔貞運已經了無牽掛的在建德山中居住五年之久,相比孔胤植背祖仕清的做法,他則有骨氣的多。

歷史上,明朝滅亡之後,孔貞運是邊哭邊絕食,據說臨死前的最後一刻還在失聲痛哭,算是活活哭死。

等到王爭從容離開後的當天夜裡,那被抓走的孔府學生被裝在麻袋裡扔了回來,直到這個時候,孔胤植這才忽悠一下想起來。

其實說來說去,王爭給自己的不過是張空頭支票,再細細一想,他說的那些話也是臨時應付,不見得真有動手的膽量。

依着這份約定,保安司的鹽丁不會在孔府周圍出現,孔府的活動範圍算是擴大到了整個曲阜城內,可依然是出不得城半步。

況且,王爭自然是留了個後手,孔府中人出行暗中都會有諜報司的人跟隨,一舉一動都會呈報到歷城的軍案上。

除此之外,王爭說他還會尊奉北宗孔府,可誰都知道,無論孔府方面還是王爭的意思,從這件事之後,兩方平日裡根本不會再有什麼交集。

至於尊奉不遵奉的,也沒必要過多糾結,現在這天底下,誰在明面上不是打着尊奉衍聖公的旗號,王爭自然不傻,就算心裡不尊奉也不會說出去。

孔胤植可能是當時被王爭嚇住,說什麼孔府所屬的田畝和佃農,一樣都是大明的子民,鬼使神差的都要交給山東軍調管。

當時這句話好像是雙方開了個玩笑,可王爭回去之後竟然當真了,直接派人接管了孔府所屬的幾百百畝田地和農戶,並且來人信誓旦旦的在說,這也是孔聖公的意思。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特別是對孔胤植這種天下士林矚目的聖公,打碎了牙只能是往肚子裡咽。

按理說,世代在曲阜襲爵,更是位居一品大員,班列文官之首的衍聖公孔胤植,怎麼說都比這小小的忠烈伯說話要管事。

可王爭到孔府去了一趟,雙方談下來看似公平的條件,其實完全就相當於跪下向王爭臣服,對孔府是一丁點好處沒有。

那日王爭回去之後便吩咐董有銀四人嚴加保密,消息儘管沒有走露半點,但是曲阜的孔氏族人在山東軍面前卻再也擡不起頭。

他們都知道,王爭之所以握着這個消息不傳出去,就是藉此要挾孔府,孔氏族人在乎臉面,要是傳出去,有損衍聖公本人在士林中的威嚴不說,更是對孔氏一族的名聲有所打擊。

要是一般的人,就像在上次清查中歸附山東軍的各大豪族士紳,到了這種地步,王爭那邊也許會給個甜棗讓他們安心,可對方是集天下士林大成的孔府,只能是徹底將他們壓的不敢擡頭。

千百年的傳承下來,孔氏一族作爲無可比擬的勢力,藉着災荒之年,更是兼併了曲阜周遭大片土地,將大批無家可歸的農戶吸收爲佃農,其實是山東除了魯王府和王爭以外最大的地主。

山東軍最初並沒有對他們下手,可這次王爭親自登門,連唬帶騙的硬是把那個所謂的衍聖公孔胤植嚇得團團轉,親口說可以讓山東軍調管。

這就相當於打開了潘多拉墨盒,山東軍人正藉着這個由頭,一步步蠶食曲阜周圍的孔府土地。

經年累月的積攢下來,曲阜外圍孔府的財產已經達到一個十分巨大的地步,原本這山東最大的兩個地主之一,此時卻好像一頭肥胖過勁的豬羊,終究是被王爭一點點的吞併過去。

這個天下大亂的時候,什麼約定都是扯淡,不過是個動手的藉口罷了。

你拳頭大,就算只是單純的嚇唬對方他們也會毫不懷疑的相信,反之,這次來的要是劉澤清,就算把兵馬開到孔府外頭信誓旦旦的說要攻打,人家一樣不會感冒,極有可能大喊着爲國捐軀而參你一本,這都是同樣的道理。

兩種完全相反的結果,並不是孔府裡的人是否硬氣,說到底完全取決於來者的實力。

......

春節期間,山東軍的部分兵士和將領都是分批迴家操辦春節,到了三月份,則是陸陸續續的回到各地軍營當值。

同其它地方不同,曲阜周邊的幾個正兵營官,一回來就接到個緊急軍令,說是立刻調本部人馬到曲阜城內,協助當地的正兵營和保安司人員重新劃分田畝和農戶。

曲阜孔府在時任衍聖公孔胤植的領導下,已經成了被王爭握着軟肋的待宰羔羊,跑不了也抵抗不得。

一批批的山東軍兵丁將來到曲阜周圍,將原本屬於孔府的財產明目張膽奪過來,文冊中寫上忠烈伯、左都督王爭的大名,再分批次將那些佃農入戶分配。

曲阜一帶,就好像王爭剛剛任山東總兵的濟南府一樣,分田分地和入冊這類工作,乾的是一片風聲水起。

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羅戰場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內必克襄陽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漸進三步走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萬變,雲貴告急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四百四十章:安東候第二百六十四章:劉澤清之死(完)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奮威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三百五十二章:馬步爭馳,將帥夜逃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四百三十七章:“多爾袞”奇襲嵫陽城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羅戰場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一百零四章:討餉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九十五章:出征與鳥銃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七十六章:剿匪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傷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一百二十四章:擴招 足額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
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羅戰場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內必克襄陽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漸進三步走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萬變,雲貴告急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四百四十章:安東候第二百六十四章:劉澤清之死(完)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奮威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三百五十二章:馬步爭馳,將帥夜逃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四百三十七章:“多爾袞”奇襲嵫陽城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羅戰場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一百零四章:討餉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九十五章:出征與鳥銃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七十六章:剿匪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傷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一百二十四章:擴招 足額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