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

鹽丁,那些鹽狗子真的是王爭派出來的?

王爭不是山東總兵嗎,就算掛了個忠烈伯的頭銜,怎麼能指揮的動鹽丁,這麼說來,現在山東地方上完完全全就是王爭說了算。

想到這裡,孔胤植額頭上冷汗直冒,後背都感覺溼乎乎的一片,這種身家性命都捏在另一個人手裡的感覺,實在是不太好受。

不過孔胤植也知道孔府的本份,在王爭提出所謂的買賣之後,沒多久便是點頭答應下來,其實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按着這份約定,孔胤植秘密的將這三個人犯交到王爭手上,而其他事情他便不再過問,全部由山東軍來打點。

說起來,這份約定的促成,充分暴露了孔胤植是何等的懦弱無爲,王爭已經打探清楚,這天底下尚存的有兩支孔氏血脈。

除了曲阜這衍聖公府邸的孔氏族人之外,在衢州還有另外一支孔氏家族,謂之“南宗”。

靖康之難後,宋高宗趙構於揚州行宮舉行繼統後首次祀天大典,時任衍聖公孔端友與堂叔孔傳奉詔陪位。

孔端友返回曲阜後,恰逢金兵大舉入侵,遂恭負傳家寶“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據傳爲子貢親手雕刻)、“唐吳道子繪孔子佩劍圖”和“至聖文宣王廟祀朱印”等,與部分族人南遷,後家於浙江衢州,史稱南宗。

其實若真的說起來,這孔胤植的北宗雖然也是孔子嫡孫,但說到底不過是金人爲穩定中原所封的“假”衍聖公,從漢高祖起始,正統的衍聖公族人還是南宗孔氏。

眼下的南宗孔氏以孔貞運爲首,不久前曾在朝廷爲官,一度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入閣輔政。

不過在崇禎十年的時候,由於孔貞運與郭景昌在官員選拔問題上發生矛盾,被其上書彈劾,最後兩人結果都不好,郭景昌奪俸,孔貞運則被直接罷免。

眼下孔貞運已經了無牽掛的在建德山中居住五年之久,相比孔胤植背祖仕清的做法,他則有骨氣的多。

歷史上,明朝滅亡之後,孔貞運是邊哭邊絕食,據說臨死前的最後一刻還在失聲痛哭,算是活活哭死。

等到王爭從容離開後的當天夜裡,那被抓走的孔府學生被裝在麻袋裡扔了回來,直到這個時候,孔胤植這才忽悠一下想起來。

其實說來說去,王爭給自己的不過是張空頭支票,再細細一想,他說的那些話也是臨時應付,不見得真有動手的膽量。

依着這份約定,保安司的鹽丁不會在孔府周圍出現,孔府的活動範圍算是擴大到了整個曲阜城內,可依然是出不得城半步。

況且,王爭自然是留了個後手,孔府中人出行暗中都會有諜報司的人跟隨,一舉一動都會呈報到歷城的軍案上。

除此之外,王爭說他還會尊奉北宗孔府,可誰都知道,無論孔府方面還是王爭的意思,從這件事之後,兩方平日裡根本不會再有什麼交集。

至於尊奉不遵奉的,也沒必要過多糾結,現在這天底下,誰在明面上不是打着尊奉衍聖公的旗號,王爭自然不傻,就算心裡不尊奉也不會說出去。

孔胤植可能是當時被王爭嚇住,說什麼孔府所屬的田畝和佃農,一樣都是大明的子民,鬼使神差的都要交給山東軍調管。

當時這句話好像是雙方開了個玩笑,可王爭回去之後竟然當真了,直接派人接管了孔府所屬的幾百百畝田地和農戶,並且來人信誓旦旦的在說,這也是孔聖公的意思。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特別是對孔胤植這種天下士林矚目的聖公,打碎了牙只能是往肚子裡咽。

按理說,世代在曲阜襲爵,更是位居一品大員,班列文官之首的衍聖公孔胤植,怎麼說都比這小小的忠烈伯說話要管事。

可王爭到孔府去了一趟,雙方談下來看似公平的條件,其實完全就相當於跪下向王爭臣服,對孔府是一丁點好處沒有。

那日王爭回去之後便吩咐董有銀四人嚴加保密,消息儘管沒有走露半點,但是曲阜的孔氏族人在山東軍面前卻再也擡不起頭。

他們都知道,王爭之所以握着這個消息不傳出去,就是藉此要挾孔府,孔氏族人在乎臉面,要是傳出去,有損衍聖公本人在士林中的威嚴不說,更是對孔氏一族的名聲有所打擊。

要是一般的人,就像在上次清查中歸附山東軍的各大豪族士紳,到了這種地步,王爭那邊也許會給個甜棗讓他們安心,可對方是集天下士林大成的孔府,只能是徹底將他們壓的不敢擡頭。

千百年的傳承下來,孔氏一族作爲無可比擬的勢力,藉着災荒之年,更是兼併了曲阜周遭大片土地,將大批無家可歸的農戶吸收爲佃農,其實是山東除了魯王府和王爭以外最大的地主。

山東軍最初並沒有對他們下手,可這次王爭親自登門,連唬帶騙的硬是把那個所謂的衍聖公孔胤植嚇得團團轉,親口說可以讓山東軍調管。

這就相當於打開了潘多拉墨盒,山東軍人正藉着這個由頭,一步步蠶食曲阜周圍的孔府土地。

經年累月的積攢下來,曲阜外圍孔府的財產已經達到一個十分巨大的地步,原本這山東最大的兩個地主之一,此時卻好像一頭肥胖過勁的豬羊,終究是被王爭一點點的吞併過去。

這個天下大亂的時候,什麼約定都是扯淡,不過是個動手的藉口罷了。

你拳頭大,就算只是單純的嚇唬對方他們也會毫不懷疑的相信,反之,這次來的要是劉澤清,就算把兵馬開到孔府外頭信誓旦旦的說要攻打,人家一樣不會感冒,極有可能大喊着爲國捐軀而參你一本,這都是同樣的道理。

兩種完全相反的結果,並不是孔府裡的人是否硬氣,說到底完全取決於來者的實力。

......

春節期間,山東軍的部分兵士和將領都是分批迴家操辦春節,到了三月份,則是陸陸續續的回到各地軍營當值。

同其它地方不同,曲阜周邊的幾個正兵營官,一回來就接到個緊急軍令,說是立刻調本部人馬到曲阜城內,協助當地的正兵營和保安司人員重新劃分田畝和農戶。

曲阜孔府在時任衍聖公孔胤植的領導下,已經成了被王爭握着軟肋的待宰羔羊,跑不了也抵抗不得。

一批批的山東軍兵丁將來到曲阜周圍,將原本屬於孔府的財產明目張膽奪過來,文冊中寫上忠烈伯、左都督王爭的大名,再分批次將那些佃農入戶分配。

曲阜一帶,就好像王爭剛剛任山東總兵的濟南府一樣,分田分地和入冊這類工作,乾的是一片風聲水起。

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三百三十一章:火拼第二百二十五章:清軍出關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一百七十章:移駐蓬萊,執掌登州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四百四十章:安東候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五百四十二章:終滅鄭氏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五十八章:緝鹽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三百二十六章:鑽狗洞的大明遊擊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一百五十三章:空空島有清軍第一百五十一章:一個也不能放跑了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五十八章:緝鹽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四百五十六章:察金礦 悍將心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三十二章:白鯉表心龍王怒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七十五章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
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三百三十一章:火拼第二百二十五章:清軍出關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一百七十章:移駐蓬萊,執掌登州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四百四十章:安東候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五百四十二章:終滅鄭氏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五十八章:緝鹽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三百二十六章:鑽狗洞的大明遊擊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一百五十三章:空空島有清軍第一百五十一章:一個也不能放跑了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五十八章:緝鹽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四百五十六章:察金礦 悍將心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三十二章:白鯉表心龍王怒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七十五章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