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

至於戰兵的擴充方案,王爭自然也是通知下去,參將黃陽主事登州營戰兵的招募,千總石剛與千總鄧黑子爲其副手。

戰兵就是原來整個文登營的兵力,共有八哨一千五百三十六人,這次王爭準備將戰兵擴充到五千人。

王爭將整個登州營的戰兵分爲五個千總的兵力,不過按照“四四行伍”的建制分起來,每個千總的兵力其實並不是整好一千人。

一什十二名戰兵,一個千總有五哨的兵力,一共是九百六十名戰兵,五個千總的兵力便是擴充後的登州營戰兵,總計要有四千八百人。

所以減去原來一千多人的文登兵,實際需要招募的戰兵人數是三千多人,這次招募王爭新設了兩百人的馬兵隊,入戰兵籍,也算是湊齊了五千人。

至於五個千總兵力的統屬問題,王爭帶着一隊爲親兵,其餘四隊依然讓董有銀、黃陽、鄧黑子和高亮四人統帶。

除此之外,鳥銃隊仍然是不入籍的戰兵,這次也要擴充到一個千總九百六十人的兵力。

鳥銃隊哨官任胡以往一直都是哨官的職銜,這次擴招後升爲千總職銜自然是順理成章。

任胡算是文登營的老人,現在即將成爲第五名戰兵千總,終於要步入登州營的高級軍將行列,他激動之餘也是暗下決心一定要帶好鳥銃隊。

說起來有個有趣的現象,王爭並沒有刻意鼓動,但登州營內部還是分成了上中下三個階層。

最上面的自然是戰兵,戰兵是整個登州營最精華的部分,如同奴營中的巴牙喇兵,人人久經陣戰,帶着最好最新的裝備,作戰時王爭親自率領。

戰兵的代表是董有銀、黃陽、鄧黑子、高亮與即將升任的鳥銃隊千總任胡這五名千總。

往下便是各地的駐守正兵,他們多是各地表現優異的巡檢司鹽丁,少部分是招募考較直接充入,雖然戰鬥力還不錯,但仍然需要打磨才能擔當大任。

他們中的代表便是各地的正兵千總將官。

最下層是醫師、大夫、文吏、輜重兵等輔兵,這些人不必上陣打仗,但作戰時也是必不可少,尋常的操訓最爲輕鬆。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是登州營輔兵的操訓也要比大部分別地官軍要嚴苛得多。

輔兵的代表是輜重隊隊官袁立、寧氏醫坊的寧胡來與軍議司參軍處的負責文官徐克文。

高亮覺得比試中表現不好,本以爲會被處罰,誰想卻被委以重任,主事負責全部戰兵的斧槍教習。

傑姆覺得這次比試得罪不少人,沒成想卻因禍得福,終於有了在登州營第一份的正式工作。

他一方面感激王爭的信任,另一方面不想無所事事,覺得他在大明要比在本國更有存在感,更可能獲得榮譽,所以全心投在斧槍的教習上。

王爭也是有自己的考量,高亮是登州營的高級將官,讓他主事纔不會有牴觸情緒,而他要是想完成自己下的死命令,就只有求教於傑姆,這也有助於兩人的關係走近一步。

高亮作爲戰兵五個千總之一,在登州營的地位毋庸置疑,他要是與傑姆關係緩和下來,對傑姆順利融入也能起到促進作用。

說起來,這斧槍的使用方法王爭會一些,之所以讓傑姆協助高亮,也是想真正考驗他一次,若是表現的好,才能放心給其它的任命。

駐紮在各地的登州營各部,八月上旬便接到了元帥府發出的軍令,由軍議司行文各處,一場轟轟烈烈的招募活動便是展開。

無論從前的文登營還是如今的登州營,但凡是招兵擴招的軍令下來,向來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規模浩大。

戰兵從正兵裡篩選精銳,正兵缺額就要從巡檢司鹽丁裡選優秀的充入,鹽丁護佑地方人數最多,則要從各地的百姓、流民中補足人手。

......

時間來到崇禎十一年的九月份,登州營的擴招活動在八月中旬就已經結束,根據軍議司參軍處報上來的統計結果。

登州營戰兵總計招募了三千多人,其中包括兩百人的新編馬隊,隊官是一個叫全卓的人。

全卓老家在遼東金州,世世代代以養馬爲生,後來他加入邊軍想要立功、光宗耀祖,但是進錯了隊伍,統帶他的總兵叫做吳襄。

大淩河之戰,吳襄受命帶着數萬邊軍馳援大淩河,遭遇後金軍阿濟格阻擊,時遼東總兵吳襄當即“棄軍奔逃”,數萬大軍如同無頭蒼蠅一般,被殺的屍橫遍野,大潰不堪。

全卓僥倖逃得一條性命,輾轉入關卻先後被數股流寇抓獲,見識到流寇的殘忍行徑後,他便想着投奔官軍。

逃離流寇手中後,全卓最先來到天下聞名的平賊總兵左良玉麾下,卻發現左營其實是不正名的流寇,頓時再度逃亡。

前年輾轉來到山東登州府,迫於溫飽,先在溫泉鎮鹽場幹了一段時間的幫工。

所幸王爭治下的鹽場待遇非常好,全卓幹了一陣子,表現突出被當時負責那一片的鹽丁小頭目報上去,分得一間土房。

全卓當時想都不敢想還有這種好事,在別的地方上官都是極力欺壓百姓,左營時全卓甚至對官軍失望透頂,未成想這邊卻如此不同尋常,頓時決定要在這邊定居下來。

自打來到登州府,全卓小日子過的相當不錯,就算比起原來在遼東時候還要好,每日吃飽喝足,加上鹽丁的工錢倒能每月吃上一次肉食。

每當想起這件事,就讓全卓更覺得不可思議,身子也是迅速的壯實起來,沒多久趕上文登營擴招,全卓躍躍欲試的去參加考較,那幾日人數都很多。

但全卓仍然憑藉優異的身手成功入選,成爲巡檢司下轄的一名鹽丁,被分配到溫泉鎮衙署,後來巡檢司內部精選嫡系鹽丁,已經是小頭目的全卓毫不猶豫的報名。

當日到場的都是各分署優秀鹽丁,全卓卻依舊錶現出衆,順利成爲巡檢司兩個統領之一,鷹臉刑一刀麾下的一名嫡系鹽丁。

全卓跟着刑一刀,在赤山地界打土霸,殺惡賊,好像開始了新的生活,後來王爭就任登萊副總兵,移駐蓬萊,全卓也被舉薦進入登州營正兵序列,跟隨成爲遊擊將軍的刑一刀在赤山駐防。

這次的大擴招,全卓聽聞戰兵將要擴充,興奮的幾個夜裡都睡不着,起來拿着刀槍練到雞鳴響起也不覺得累。

八月上旬,全卓帶着刀槍正要去參加考較,路過一間院落時聽到久聞卻熟悉的馬蹄與嘶鳴聲。

左右打聽一番,全卓驚喜的發現,王爭王將軍組建了馬隊,而且馬隊這次居然也在擴招。

全卓曾經是邊軍騎兵,家裡世世代代都是馬戶,對韃子恨之入骨,上馬後如同鯉魚入海一般,技壓全場。

軍議司參軍處主事徐克文在送往元帥府的文書上這樣寫道:

“全卓,遼東金州人氏,原邊軍馬卒也,其人面若檑木,陽武身軀,馬術過人,有如虎之才。”

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五十章:意外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終可報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三百九十五章:劉宗敏之死第八十章:蠢豬撞樹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二百八十一章:當世戚家軍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奮威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襲(感謝楓林晚簫一萬起點幣的打賞!)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三百三十八章:內外斷絕,朝不逾夕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討逆賊,大勢所趨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四百二十八章:北取滄州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
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一百四十章:恨謁見之晚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五十章:意外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終可報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三百九十五章:劉宗敏之死第八十章:蠢豬撞樹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二百八十一章:當世戚家軍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奮威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襲(感謝楓林晚簫一萬起點幣的打賞!)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三百三十八章:內外斷絕,朝不逾夕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討逆賊,大勢所趨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四百二十八章:北取滄州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