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爛攤子

現在的金州衛是千瘡百孔,百廢待興,人口只剩下了區區的萬餘人,金錢更是一個碩大的零,此外民心,治安都需要加強,李如楠可不希望自己的地盤,三天兩頭的有人造反,到時候就算他不死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萬曆皇帝也會要了他的腦殼。

這金州衛簡直就是個爛攤子,要錢沒錢,要人沒人的,最要命的是,也不知道他這邊收拾了馬彪,馮立,京城那邊的福王一黨,會不會找他的麻煩,李如楠可是很清楚萬曆皇帝這個偏心眼兒老爹對朱常洵溺愛到了何等程度。

就爲了把家業傳給朱常洵,萬曆皇帝鍥而不捨的和大臣們整整鬥了十五年,期間發生很多事情。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萬曆皇帝也因此荒廢朝政以示抗議。

雖然最終萬曆皇帝不得已讓步,立皇長子朱常洛爲皇太子,朱常洵爲福王,但是這事兒到這裡還不算完,爲了表達自己的不滿,以及對鄭貴妃,朱常洵的內疚,朱常洵完婚的時候,萬曆皇帝居然像個鄉下土財主一樣,所賜的婚費就達三十萬金。

朱常洵的封地在洛陽,單單是起造邸第,花了二十八萬兩銀子,超出一般王制十倍的花費。萬曆皇帝派出太監徵收礦稅,搜刮的億萬錢財,皆入福王藩圍。

到了萬曆四十年,朱常洵都已二十七歲,當時的內閣首輔葉向高上疏力爭讓朱常洵之國,萬曆皇帝雖然嘴上答應第二年春天就讓朱常洵滾蛋,可到時候卻又失信了,見輿論洶洶,不能不就藩,鄭貴妃便藉機開口,爲兒子大撈一把。

其一、莊田兩萬頃,中州腴土不足,取山東、湖廣的良田湊足。

其二、籍沒張居正的財業,尚存官的撥歸福府。

其三、從揚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種雜稅撥歸福府。

其四、四川鹽井的一部分收益劃歸福府。

其五、請淮鹽一千三百引。

以上五項,尤以最後一項影響國計民生、及於邊防軍餉,後果異常嚴重。而萬曆皇帝一概照準。

好容易辦妥,鄭貴妃依然不讓福王按制度就藩,藉口爲第二年爲李太后祝壽,企圖再拖一段時間。遭到李太后的訓斥,而且李太后碰巧沒有活到第二年七十大壽就去世了,大臣們一再催促,萬曆皇帝和鄭貴妃再也找不到藉口拖延,只好讓福王就藩。

歷史記載,萬曆四十二年二月,朱常洵帶着無數金銀財寶就藩洛陽,隊伍前後達一百多裡。

這個朱常洵絕對不是個好種,史書上對他的評價,幾乎低的不能再低,就國之後,在封地內橫徵暴斂,魚肉百姓,好事一件不幹,只會千方百計的搜刮錢財,壞事做絕。

當時萬曆皇帝不理朝政,羣臣上的奏章大多不理睬,唯獨福王府的奏章早上遞交,下午即答覆,其要求無所不允。

有這樣的便利,四方奸人亡命之徒,紛紛趨之若鶩,聚集在朱常洵門下,天啓皇帝和後來崇禎皇帝即位後,因這位福王是帝室尊屬,所以對他很是禮敬。

這位重達三百斤的肥王爺一輩子醉生夢死,終日閉閣暢飲美酒,遍淫女娼,花天酒地,流賊猖熾之時,河南又連年旱蝗大災,人民易子而食,他非但不聞不問,仍舊收斂賦稅,連基本的賑濟樣子都不表示一下。

四方徵兵隊伍行過洛陽,士兵紛紛怒言:“洛陽富於皇宮,萬曆皇帝耗天下之財以肥福王,卻讓我們空肚子去打仗,命死賊手,何其不公!”

當時退養在家的明朝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多次入王府勸福王,勸他說,即使只爲自己打算,也應該開府庫,拿出些錢財援餉濟民。結果當真印證了那句話大胖子都是小心眼,肥仔朱常洵與其父萬曆皇帝一樣,嗜財如命,就是不聽。

崇禎十四年春正月十九日,李自成率軍攻陷洛陽。福王與女眷躲入郊外僻靜的迎恩寺,仍想活命。其世子朱由崧腳快,縋城逃走,日後被明臣迎立爲南明的“弘光皇帝”。

別人逃得了,朱常洵可沒有這福份,此人體重360多斤,走路都困難呢。很快,他就被尋跡逮捕,押回城內。半路,正遇被執的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

呂尚書激勵道:“名義甚重,王爺切毋自辱!”

言畢,呂尚書罵賊不屈,英勇就死。朱常洵熊包一個,絕不願自殺殉國,見了李自成,立刻叩頭如搗蒜,哀乞饒命。

李自成看見堂下跪着哭喊饒命的三百斤肥王爺,靈機一動,讓手下人把福王綁上,剝光洗淨,又從後園弄出幾頭鹿宰了,與福王同在一條巨鍋裡共煮,在洛陽西關周公廟舉行宴會,與部下同食,名曰“福祿宴”。

事後,李自成手下搬運福王府中金銀財寶以及糧食,數千人人拉車載,數日不絕,皆運空而去。朱常洵的財產,成了李自成的軍隊在此之後幾年的軍費的來源。

萬曆皇帝對朱常洵寵愛到了沒邊的地步,但是對皇長子朱常洛卻橫豎瞧不上眼,即使當上太子之後的朱常洛也沒有就此安定下來,宮內、宮外的鬥爭始終都在威脅着他的地位,甚至生命。

好在朱常洛在殘酷的鬥爭中已經漸漸成熟,各方面表現中規中矩,讓萬曆皇帝也無話可說。就在太子之位漸漸穩定下來之時,最着急的要算鄭貴妃了,爲了讓她的兒子能夠座上皇帝的寶座,她不惜孤注一擲。

梃擊案就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發生了。歷史記載一天中午,一個壯漢手持棗木棍闖入太子宮,準備行刺,好在被值班太監當場抓住,朱常洛纔算躲過一劫,一個農民如何能闖進戒備森嚴的皇宮,又如何能輕易找到太子居住的宮殿,看來此中必有內情。

經過反覆審理,案情牽涉到了鄭貴妃,萬曆皇帝一看和自己的達令有關係,就下旨沒有進一步追查,最後鄭貴妃身邊的兩個心腹太監做了替死鬼,此案草草結束,此案成爲了明宮三大案之一。

現在李如楠到了,誰知道歷史會不會因此發生改變,萬一老天腦子抽抽了,整一出驚天大逆轉之類的,要讓朱常洵得了勢,那個肥頭豬腦的東西,再琢磨起來,曾經的某一天,李如楠小朋友曾在他的小腦殼上動過兩銑土,來個秋後算賬豈不麻煩。

馬彪,馮立的腦袋他是砍下來了,想再按上去,恐怕不大容易了,李如楠就算是想要去抱朱常洵的大粗腿,也沒有門徑。

而且如果李如楠沒記錯的話,萬曆十四年的時候,他老爹李成樑還曾起鬨架秧子一樣的跟着申時行等人瞎胡鬧,給萬曆皇帝上過一個奏請冊立皇長子的奏摺。

萬曆皇帝沒搭理李成樑,估計也是因爲李成樑是個老糊塗蛋,又是遼東地界一個沒見識的土豪,人家皇帝懶得和他一般見識。

萬曆皇帝估計忘了這件事,可是朱常洵一黨的人肯定沒忘記,就算曆史一切照舊,到時候上臺的還是朱常洛那個短命色鬼,可問題是現在肥仔朱常洵得寵可是實打實的。

萬一~~~~~~~~~~~

算了!

李如楠不敢想了,還是先把眼前要緊的問題解決了是正理,再說他也不是個沒有依仗的,張誠不是對着他大拋橄欖枝嗎?

到時候就算福王一黨真的要找麻煩,張誠還能不管了,他本錢都下了,肯定不會願意看着血本無歸。

張誠雖然是萬曆皇帝親近之人,但在立儲這件事上,未必就是和萬曆皇帝一條心,歷史上對張誠這個大太監的風評十分不錯,泰昌皇帝朱常洛死後,他甚至還盡棄前嫌和錦衣衛都指揮使駱思恭一起保着天啓皇帝順利登上了龍椅。

到時候只要張誠在萬曆皇帝耳邊吹吹風,想來定然能化險爲夷。

想通了之後,李如楠就吩咐來順將孫興,趙老三,甘寧,傅成,馮侖全都叫了過來,如今李如楠最迫切的就是要了解一下金州衛的實際情況。

他這一路走過來,雖然也看到了不少,可畢竟知道的還是有限。

聽甘寧說了一番,李如楠才知道,金州衛遠遠不是他想象的那麼爛,而是隻有更爛,沒有最爛。

人口雖然有一萬多,可都是窮的就剩下一條性命,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了,那可就是一萬多張嘴,要是喂不飽他們,百姓們可就要來吃李如楠了。

不過這個倒還不是最棘手的問題,畢竟有馬彪,馮立,劉千里三家抄來的金銀糧食,總歸還能應付一陣子。

最要命的是,馬彪等人爲禍地方,基本上採取的都是殺雞取卵的辦法,金州衛的農業生產,商業發展完全被破壞殆盡,除了三家自己的和霸佔來的土地,其餘的耕地大多都已經荒蕪,百姓們就算是想要種,卻連種子都沒有。

還有地方上的武裝,更是一片空白,不然的話那個治安度也不會是零了,軍戶倒是有不少,可是連肚子都填不飽,誰還有那個心思去舞刀弄槍。

在李如楠過來之前,金州衛唯一的武裝力量就是馬彪,馮立,劉千里三家的私兵,現在也被李如楠砍瓜切菜一樣的削了腦袋。

重新建立武裝力量也是迫在眉睫,以前李如楠總是聽人說百廢待興,百廢待興什麼,現在他算是真正知道了這個詞的含義,金州衛現在就是真正的百廢待興。

什麼都廢了,就是不知道哪輩子才能興得起來。

歷史上每個王朝的末期爲什麼那麼多農民起義的,歸根結蒂爲的是什麼,還不就是一口吃的,誰都想着要活命,這已經是他們最低限度的要求了,如果連這個都不能滿足的話,那他們還能怎麼做?

中國的老百姓,一向都是最善於忍耐的,他們起早貪黑的忙碌,不過就是求着兩餐溫飽,一家人平平安安的過日子。

但是在金州衛,這顯然成了奢求,即便是在李如楠來了之後,雖然大仇得報,可他們的根本問題依然沒能得到解決。

可以說馬彪,馮立將這個爛攤子全都扔給了他,一萬多張嘴等着吃飯,他們期盼着李如楠到來能讓他們活命,可是如果連李如楠都做不到的話,他們可不管是不是李如楠幫着他們報了仇。

因此這吃飯問題,也就成了金州衛的頭等大事,馬虎不得,李如楠可不想剛剛有了座主城,就被那些餓極了眼的百姓給當成土豪給法辦了。

金州衛這地方,因爲靠近海邊,歷來都是遼東的防禦重地,當初嘉靖年間倭寇猖獗的時候,這裡也時常被滋擾,因此土城衆多。

靠近海邊,也就是日後旅順口的地方築有南城,北城,土城子,旅順,木城驛,金州城以北,則築有望海渦城,石河驛城,洪咀城,歸服堡城,渤蘭堡城。

萬曆十年的時候,金州衛共有百姓三萬五千多人,但自打馬彪等人爲禍地方,被害了性命的,拖家帶口逃亡的,到如今,就算是加上李如楠從犛牛鎮和老鴉澗帶過來的數千百姓,也只剩下了一萬多人,可就是這一萬多人也夠李如楠頭疼的了。

他這一路過來,帶的糧食有限,雖然抄沒馬彪等人家時,賺了不少,可畢竟還是杯水車薪,想要解決這一萬多人的吃飯問題,遠遠不夠。

“大人!不如發動百姓下海捕魚,或許能堅持到今年秋收,只要到時候有了收成,問題就好辦了!”傅成建議道。

甘寧聞言連連搖頭道:“便是能下得海去,沒有大船,如何捕魚,到時候也不過是徒廢辛勞,能有多少收穫!”

船!

李如楠一聽,眼睛頓時就亮了起來,船那東西,要是放在以往,那肯定是見足以難住人的東西,但是對李如楠可就不是問題了,因爲他有啊!

第二十章 新仇舊怨第三十一章 佛郎機人第八十九章 勝第十七章 作死者必死第三十一章 混世鉅奸第五十二章 海汀倉第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三章 另類打劫第五章 無恥是有原因的第九章 居麗夫人第三十八章 誓言第五十四章 加藤君到了第十章第九章 小人第三十五章 北上第五十二章 飄飄欲仙的猴子第三十五章 九少爺進村了第二章 家家都有難唸的經第七十五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六十七章 魅惑第三十七章 不死不休第八十六章 出兵第三十三章 臨行第七十九章 王續第三十八章 誓言第七十八章 千里亡命第七十三章 雙喜臨門第四十八章 紅毛鬼第四十二章 流民問題第二十七章 好鐵不打釘,少爺要當兵!第五章第七章 妻妾兒女第二十八章 回馬槍第七十八章 千里亡命第四十章 大軍前驅第二十章 新仇舊怨第四十章 氣炸了九少爺的肺第七章 立威第十五章第八十七章第十三章第二十六章 大明使臣第一百零四章 恩賞第三十九章 東哥?第四十二章 牡丹峰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八十章 漢四郡第六十二章 戒子規第四十七章 經濟第三十章 天才的想法第二十七章 退兵第七十八章 千里亡命第三十八章 活着幹,死了算!第九十三章 死戰第二十一章 金手指還是催命符?第六十三章 一件事第六十三章 國庫第九十九章 進京第十二章 負責第三章 薩爾滸大戰第四十八章 紅毛鬼第四十九章 朝鮮王子第十五章第十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四十一章 平壤重鎮第二十一章 倭影初現第三十一章 當個兵也要實習?第七十七章 草雞布佔泰第十三章第五十八章 血戰碧蹄館第一百零三章 佈局第五十八章 血戰碧蹄館第三十三章 臨行第七章 立威第十八章 海狸子第四十四章 老不死第三十五章 北上第五章 無恥是有原因的第七章 還真就不要臉了第四十二章 流民問題第二章 萬曆皇帝第三十八章 活着幹,死了算!第二十六章 男人做事,女人少多嘴第三十四章 一丘之貉第六十二章 戒子規第二十一章 金手指還是催命符?第二十五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六十二章 戒子規第二十六章 男人做事,女人少多嘴第三十六章 事泄第五十四章 皇帝也來打秋風第二十三章 逃了第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四章 夠了嗎?走人!第九十一章 名將隕落第五章第六十章 做了就要認第六十八章 家人第六十四章 恨!第二十三章 返程
第二十章 新仇舊怨第三十一章 佛郎機人第八十九章 勝第十七章 作死者必死第三十一章 混世鉅奸第五十二章 海汀倉第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三章 另類打劫第五章 無恥是有原因的第九章 居麗夫人第三十八章 誓言第五十四章 加藤君到了第十章第九章 小人第三十五章 北上第五十二章 飄飄欲仙的猴子第三十五章 九少爺進村了第二章 家家都有難唸的經第七十五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六十七章 魅惑第三十七章 不死不休第八十六章 出兵第三十三章 臨行第七十九章 王續第三十八章 誓言第七十八章 千里亡命第七十三章 雙喜臨門第四十八章 紅毛鬼第四十二章 流民問題第二十七章 好鐵不打釘,少爺要當兵!第五章第七章 妻妾兒女第二十八章 回馬槍第七十八章 千里亡命第四十章 大軍前驅第二十章 新仇舊怨第四十章 氣炸了九少爺的肺第七章 立威第十五章第八十七章第十三章第二十六章 大明使臣第一百零四章 恩賞第三十九章 東哥?第四十二章 牡丹峰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八十章 漢四郡第六十二章 戒子規第四十七章 經濟第三十章 天才的想法第二十七章 退兵第七十八章 千里亡命第三十八章 活着幹,死了算!第九十三章 死戰第二十一章 金手指還是催命符?第六十三章 一件事第六十三章 國庫第九十九章 進京第十二章 負責第三章 薩爾滸大戰第四十八章 紅毛鬼第四十九章 朝鮮王子第十五章第十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四十一章 平壤重鎮第二十一章 倭影初現第三十一章 當個兵也要實習?第七十七章 草雞布佔泰第十三章第五十八章 血戰碧蹄館第一百零三章 佈局第五十八章 血戰碧蹄館第三十三章 臨行第七章 立威第十八章 海狸子第四十四章 老不死第三十五章 北上第五章 無恥是有原因的第七章 還真就不要臉了第四十二章 流民問題第二章 萬曆皇帝第三十八章 活着幹,死了算!第二十六章 男人做事,女人少多嘴第三十四章 一丘之貉第六十二章 戒子規第二十一章 金手指還是催命符?第二十五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六十二章 戒子規第二十六章 男人做事,女人少多嘴第三十六章 事泄第五十四章 皇帝也來打秋風第二十三章 逃了第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四章 夠了嗎?走人!第九十一章 名將隕落第五章第六十章 做了就要認第六十八章 家人第六十四章 恨!第二十三章 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