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逃了

隆平侯府上,李如楠一臉恭敬宛如小媳婦一般的坐在下垂手,堂上一個留着三縷長髯,面色白淨的中年人,正是南京兵部尚書隆平侯張維演。

說是兵部尚書,執掌着陪都的一方兵權,可誰都知道,這位隆平侯手上要是能湊齊一百個能打仗的兵,就算難得。

張維演在歷史上默默無名,可他老豆老隆平侯張時徹可是個大大有名的存在,正是因爲張大大的存在,讓大明朝武功鼎盛的假象被殘酷的打破,他本人也差點兒被憤怒的嘉靖皇帝給抽筋扒皮。

嘉靖三十四年,一夥僅有五十三人的倭寇,洗劫浙、皖、蘇三省,攻掠杭、嚴、徽、寧、太平等州縣二十餘處,直逼留都南京城下。這股倭寇暴走數千裡,殺死殺傷四五千官兵,歷時八十餘日,才被絕對優勢的明軍圍殲。

這個事件很有名,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都是個經典的段子,說者眉飛色舞,聽者瞠目結舌,最後總要再追問一句:是真的嗎?

還真就是真的。

這股來自日本的倭寇是從浙江紹興上虞縣登岸的,時年爲嘉靖三十四年。上岸後他們一路暴走,遇小縣城就攻打,遇官兵就搏殺。

《明史•日本傳》裡的記載用了大量的動詞:“突犯會稽縣,流劫杭州,突徽州歙縣,至績溪、旌德,屠掠過涇縣,趨南陵,至蕪湖。燒南岸,趨太平府,犯江寧鎮,直趨南京。”

這股倭寇給人印象最深的,當屬他們特種部隊一樣的戰鬥力。

《籌海圖編》裡稱:“蓋此五十三人者,滑而有謀,猛而善鬥,殆賊中之精選,非常賊也!”

南陵之戰,蕪湖縣丞陳一道父子率領蕪湖“驍健”,力戰獨進,全部戰死。江寧鎮之戰,明軍指揮朱襄、蔣升率衆迎拒,結果呢?

不能御,襄戰死,升被創墜馬,官兵死者三百餘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股倭寇攻打南陵縣城的戰鬥中,一共四個縣的官兵包圍了他們,官軍“引弓射之,賊悉手接其矢,諸軍相顧愕貽,逐俱潰。”

這段記載出自《明世宗實錄》,個個能手接飛矢,除了明軍弓軟無力,倭寇的武藝之強確然無疑,難怪官軍愕然後一起崩潰。

這股倭寇竄到南京後,開始了最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一一丫挺們居然不知死的開始攻城了!

《明史》記載:“賊逐直趨南京,其酋衣紅乘馬張黃蓋整,衆犯大安德門,我兵自城上以火銃擊之,賊沿外城小安德門、夾崗等門,往來窺覘會城中,獲其所,遣諜者,賊乃引衆由鋪崗趨祩陵關而去。”

南京可是大明朝的陪都,老朱同志經營了多年,就算是朱棣這個逆子貳臣後來造反,把都城遷往了北京,南京這邊的地位也沒見下降多少。

當真稱得上是城堅牆厚,守城兵力就算刨去空額,也不下萬餘,周邊衛所明軍姑且不論。但就是這樣區區五十來個倭寇,居然敢肆無忌憚的進攻,其首領穿紅衣,乘馬張黃蓋,好整以暇來回指揮,真是令人駭異又好笑。

突遭襲擊,南京舉城鼎沸,時任南京兵部尚書的張時徹匆忙下令關閉城門,並命令市民自備糧械,登城守衛。

關於攻城的詳細情況,時任南京翰林院孔目的文人何良俊,在筆記裡記載道:“賊才五十三人耳。南京兵與之相對兩陣,殺二把總指揮,軍士死者八九百,此五十三人不折一人而去。南京十三門緊閉,傾城百姓皆點上城,堂上諸老與各司屬分守各門,雖賊退尚不敢解嚴。夫京城守備不可謂不密,平日諸勳貴騎從呵擁交馳於道,軍卒月請糧八萬,正爲今日爾。今以五十三暴客扣門,即張皇如此,寧不大爲朝廷之辱耶?”

當然經過了大明朝的精英們周密部署,拼死抗爭,這股囂張的倭寇,最終的下場是被全殲了。

八月,這股倭寇在官兵追擊下,越過武進縣境,抵達無錫慧山寺,一晝夜狂奔一百八十餘里。

這時的滸墅關防線,蘇鬆巡撫曹邦輔、副使王崇古率領僉事董邦政、指揮張大綱、把總婁宇等,督率數千官兵,在陸地、太湖邊佈下了天羅地網。之所以殺雞用牛刀,實在是這股倭寇鬧的動靜過大,不剿滅無以上報皇恩,下對黎民。

以逸待勞的官軍終於和疲憊不堪的倭寇接戰了,在吳林廟官軍擒斬了二十七人,剩下的倭寇逃橫涇前馬橋,躲進一間民舍。

官軍團團包圍民居用火攻,倭寇抵擋不住拼命殺出一條血路,跑出一大段路後,四散藏在田禾中。官軍頭目看見田裡草露微動,就讓手下齊聲大喊:“賊人躲在田裡!”草木皆兵的倭寇受驚奔出,被悉數擒殺,沒有逃掉一人。

這股倭寇的最終戰績是:橫行三省共八十餘日,殺死殺傷官兵四五千人,包括明朝一御史、一縣丞、二指揮、二把總。

當真是牛逼的不得了,就算立場堅定的李如楠都不得不感嘆一聲:了得!

關於這股倭寇的身份,和他們只攻擊城池和官軍的自殺式行爲,一直是個謎團。有人曾猜測這些是日本偵察兵,意在大舉入寇,尚有一定道理。

不管怎樣,謎一樣的五十三個倭寇,用他們如入無人之境的三千里暴走,扯掉了大明官軍最後一塊遮羞布,將大明軍事上的羞處,赤裸裸的暴露在嘉靖三十四年的那個夏天。

而指揮這場大戰的就是眼前這位隆平侯的老爹,之所以後來張時徹沒死,爵位還傳到了張維演的手裡,誰讓人家是南京的守備,誰讓南京有錢呢。

張維演咳嗽了一下,終於開腔了:“聽人言,李指揮在朝鮮立下了蓋世功勳,曾殺得倭寇望風鼠竄,不敢釁李指揮虎威,當真是少年英雄!”

李如楠儘管不耐煩,卻也不能不應付着,人家是南京守備尚書,這地盤兒人家纔是老大,說起來也真是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他辛辛苦苦的在朝鮮拼命,最後卻只得一個金州衛,可人家張維演就因爲有個好爹,就能佔據着南京這麼一塊福地。

李如楠這次過來,李如鬆實現就交代過了,讓他來拜見張維演,雙方拉拉關係,走走後門,好把事情儘早給辦了。

當初寧夏平叛,李如鬆和張維演曾在一起合作過,也算是有些交情,要不然李如楠一個小小的指揮使,如何能入得了隆平侯的法眼。

“大人謬攢了,皆是聖上鴻福護佑,末將才能小有斬獲!”

張維演笑了笑道:“也算是不差了,倭寇侵朝,本官也曾上書萬歲爺,請求帶兵出戰,只可惜萬歲爺憐惜本官體弱,不曾應允,說起來也是可惜!”

李如楠聽着差點兒感動的哭了,不是因爲張維演一顆爲國爲民的心,而是感動於萬曆皇帝慧眼識人,透過外相一眼就看到了本質,知道隆平侯家裡轉好出酒囊飯袋,要是真讓這位隆平侯去了,做了主帥的話,他們這些個當兵的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張維演大人似乎是說上了癮頭,接着又道:“嘉靖三十四年,家父也曾於這南京城外與倭寇鏖戰,當時殺得真是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李如楠傻了眼,聽着這位隆平侯吹泡泡,不禁一陣陣的感嘆,也不知道這隆平侯是心寬,還是沒羞沒臊,那麼丟臉的事,居然還敢拿出來顯擺,這臉皮的厚度,也當真是不可估量了。

好不容易等張維演說的累了,李如楠忙插話道:“先隆平侯的功績,末將聽着也是心馳神往,隆平侯爺!末將此番前來,乃是有一樁要事,末將蒙萬歲爺隆恩,敕封金州衛指揮使,然地方不淨,歹人爲禍,黎民百姓深受其害,衣不遮體,食不果腹,若是在不想辦法的話,只怕就要餓死人命!末將來南京,便是想着收購些許糧米,賙濟一下百姓,只是此事幹系重大,還需隆平侯爺給予方便!”

糧食那也屬於戰爭物資,李如楠要是沒有人作保就大肆收購的話,到時候,一旦被人捅上去,也是麻煩,李如鬆這才讓他來找張維演。

張維演聞言,捻着鬍鬚道:“這事卻不好辦!你雖然是一番好心,可糧食到底是朝廷之重,卻也不能讓你肆意收購的!”

李如楠也知道張維演是什麼意思,衙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要是放在以前,李如楠還真不慣着這個臭毛病,但是現在他的心境也成熟了不少,知道這就是大明朝官場的慣例了。

對着來順使了個眼色,來順會意,連忙將準備好的禮品奉上,其實倒也不是李如楠的,都是那朝鮮國王李昖的贊助,不過李昖這個大金主可不知道,幾代人積攢下來的財富,都被李如楠給佔了去。

張維演斜着眼睛看了一下,頓時心花怒放,什麼交情,哪裡有這些金珠寶貝來的好,原本還道貌岸然的,這會兒笑的一張老臉都皺成了菊花狀:“客氣了!李指揮客氣啦!本官和令兄乃是至交好友,何須如此,何須如此,這不是太見外了嗎?”

有錢開路,事情果然就順利多了,李如楠要大肆收購糧食,自然一概照準,甚至還表示能從南京庫府之中,低價出售一批給李如楠。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李如楠自然是一清二楚,無非就是劫國家的富,濟他自己的貧,李如楠也沒什麼不答應的,花花轎子人人擡,張維演都不害怕,他有什麼可擔心的。

事情辦的順利,李如楠也是心情大好,但是很快,他的好心情,就被人給破壞了。

海狸子汪道倫居然逃走了。

看着跪倒在面前的孫武,孫文兩個,李如楠的氣就不打一處來,原本汪道倫是被押解在船上的,就交給孫武,孫文兄弟兩個看守,船上更有不少水夫,親兵,這等嚴密的防守,居然都能讓汪道倫逃了。

“說!究竟是怎麼回事!?”李如楠寒着臉,看他的模樣,氣的都要殺人了。

李如楠豈能不氣,汪道倫在他的手上,他就不用擔心海盜打劫,現在汪道倫逃了,兩個人之間的仇已經做的深了,汪道倫豈能善罷甘休,到時候肯定是要報復的。

到了海上,李如楠縱然不怕死,可他如何是汪道倫的對手,人家是海盜王,他是個旱鴨子,怎麼打?

更何況到時候回程,船上還載着金州衛救命的糧食,一旦出了紕漏的話,金州衛可就真的要大亂了,金州衛可是李如楠的根基,如何能亂得?

孫武,孫文兩個哭喪着臉,對視了一眼,還是孫武道:“少爺!都是小人看管不利,請少爺責罰!”

責罰!

李如楠怒極反笑,道:“我現在就是要了你的狗命,又有什麼用!”

原來昨日,孫武,孫文兩個終究還是乃不過南京的繁華,居然偷偷上岸,到了酒肆去吃酒,將看守汪道倫的任務交給了那些水夫。

汪道倫一身的本事,有孫武,孫文這兩個兇人看守,或許還出不了亂子,一般的水夫如何是他的對手,結果被他趁着送飯的機會,殺了兩個守衛,逃之夭夭。

等孫武,孫文兩個一身酒氣的回來之後,汪道倫早就逃的沒了影子,兩人登時被嚇得醒了酒,撒開人手四處去追捕,可是哪裡追得上。

汪道倫生性狡猾,一旦脫困,誰還能奈何得了他。

兩人知道闖了大禍,這才急匆匆的來向李如楠請罪,可請罪有什麼用,汪道倫逃了,大海上都是他的天下,就算李如楠這邊糧食採辦的順利,如何能從海路運得回去。

“你們兩個混賬東西,老子什麼時候虧待了你們,讓你們去貪那一口黃湯,現在好了,所有人的性命可全都要交代在你們這兩個混賬東西的手裡了!”

孫武,孫文兩個也知道闖大禍了,跪在李如楠面前,只是請罪。

第十八章 海狸子第二十四章 定計第六十二章 猴子的野望第三十九章 東哥?第八十二章 神秘莫測第五十三章 喋血城門第五十四章 皇帝也來打秋風第七十五章 衝突第三十八章 活着幹,死了算!第三章第四章 報仇!報仇!第十章 李九少爺要殺人第八十八章 殺第三十一章 當個兵也要實習?第七十一章 朝裡有人好做官第二十八章 九少爺奉旨勾女第五十八章 一炮雙響第七十九章 王續第六十九章 韓胤第十五章 初戰第十六章 小西行長第二十六章 大明使臣第三十三章 惱羞成怒的倭賊第三十章 李家是一個奇葩,我們人人都愛他!第六十章 萬曆皇帝第三十六章 轟他孃的第二十七章 好鐵不打釘,少爺要當兵!第三十八章 活着幹,死了算!第九十二章 報仇第四十三章 募兵第三十四章 走着第二十六章 大明使臣第四十二章 流民問題第七章 立威第一百零一章第八章 良將第三十三章 惱羞成怒的倭賊第四十二章 牡丹峰第十二章 鳴樑峽海戰第二十三章 逃了第三十三章 臨行第一章 動盪的日本第二十五章 海盜王令第六十五章 和談第六十三章 國庫第八十五章 重返金州衛第十章第一章 野豬皮要膨脹第四章 報仇!報仇!第五十一章 造福日本人民的九少爺第五十一章 加藤之怒第五章 大虎第四章第三十三章 臨行第一百零二章 面聖第三十五章 九少爺進村了第二十五章 海盜王令第二十三章 鬱悶的小西行長第六章 吹牛將軍第六章第三章 薩爾滸大戰第四十章 氣炸了九少爺的肺第二十四章 孽子住手第二十八章 九少爺奉旨勾女第七章 妻妾兒女第二十九章 戰雲密佈第二十六章 九少爺回來了!第六章第十七章 作死者必死第三十六章 事泄第十八章 拯救大兵3920第五十八章 血戰碧蹄館第十二章 負責第三十九章 接令第六十九章 韓胤第三十六章 轟他孃的第十一章 將軍衛隊第九十五章 傳國玉璽第七十五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七十七章 草雞布佔泰第三十二章 日本人都是大傻.逼第三章 另類打劫第七十二章 少女第十六章第四十八章 紅毛鬼第六十二章 猴子的野望第四十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三章 鬱悶的小西行長第八十六章 出兵第十四章 兵發平壤第七章 立威第七十九章 王續第五十二章 海汀倉第四十七章 加藤清正第三十七章 討債第四十二章 流民問題第三十四章 要動真格的了第三十八章 回返金州衛第九章 北上第五章
第十八章 海狸子第二十四章 定計第六十二章 猴子的野望第三十九章 東哥?第八十二章 神秘莫測第五十三章 喋血城門第五十四章 皇帝也來打秋風第七十五章 衝突第三十八章 活着幹,死了算!第三章第四章 報仇!報仇!第十章 李九少爺要殺人第八十八章 殺第三十一章 當個兵也要實習?第七十一章 朝裡有人好做官第二十八章 九少爺奉旨勾女第五十八章 一炮雙響第七十九章 王續第六十九章 韓胤第十五章 初戰第十六章 小西行長第二十六章 大明使臣第三十三章 惱羞成怒的倭賊第三十章 李家是一個奇葩,我們人人都愛他!第六十章 萬曆皇帝第三十六章 轟他孃的第二十七章 好鐵不打釘,少爺要當兵!第三十八章 活着幹,死了算!第九十二章 報仇第四十三章 募兵第三十四章 走着第二十六章 大明使臣第四十二章 流民問題第七章 立威第一百零一章第八章 良將第三十三章 惱羞成怒的倭賊第四十二章 牡丹峰第十二章 鳴樑峽海戰第二十三章 逃了第三十三章 臨行第一章 動盪的日本第二十五章 海盜王令第六十五章 和談第六十三章 國庫第八十五章 重返金州衛第十章第一章 野豬皮要膨脹第四章 報仇!報仇!第五十一章 造福日本人民的九少爺第五十一章 加藤之怒第五章 大虎第四章第三十三章 臨行第一百零二章 面聖第三十五章 九少爺進村了第二十五章 海盜王令第二十三章 鬱悶的小西行長第六章 吹牛將軍第六章第三章 薩爾滸大戰第四十章 氣炸了九少爺的肺第二十四章 孽子住手第二十八章 九少爺奉旨勾女第七章 妻妾兒女第二十九章 戰雲密佈第二十六章 九少爺回來了!第六章第十七章 作死者必死第三十六章 事泄第十八章 拯救大兵3920第五十八章 血戰碧蹄館第十二章 負責第三十九章 接令第六十九章 韓胤第三十六章 轟他孃的第十一章 將軍衛隊第九十五章 傳國玉璽第七十五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七十七章 草雞布佔泰第三十二章 日本人都是大傻.逼第三章 另類打劫第七十二章 少女第十六章第四十八章 紅毛鬼第六十二章 猴子的野望第四十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三章 鬱悶的小西行長第八十六章 出兵第十四章 兵發平壤第七章 立威第七十九章 王續第五十二章 海汀倉第四十七章 加藤清正第三十七章 討債第四十二章 流民問題第三十四章 要動真格的了第三十八章 回返金州衛第九章 北上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