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後山草堂

席東野年近五十,身量修碩,梅立亭在雍揚尚稱得上軒昂丈夫,尚比他矮了寸許。

東海之戰之前,他與陳昂、梅鐵萼共爲東海三尊之一,看他美髯飄垂,發如亮漆,暗忖他這幾年倒知道修身養性,徐汝愚起身迎立,說道:“仰慕席閥久矣,今日才得以見。”又向劉昭禹執禮道:“汝愚見過劉先生。”

徐汝愚在宛陵時,劉昭禹爲宛陵丞,在兵法、政務上對他多有提攜,又是父執輩,受半師之禮也不爲過。劉昭禹卻說道:“將軍爲東南雄主,昭禹不敢當。”躬下身來,不願受禮。

劉昭禹並非拘泥於世俗的人,自然不會爲了各自的名分而起生分。徐汝愚看着他淡漠的神情,心猛的一沉,卻不知哪能裡出了變故。

一夜飛雪,千里如素,席東野、劉昭禹離開之後,徐汝愚推窗看了一夜雪,就繼續北上。雪地行遲,只聽這簌簌落雪之聲,心醉神迷。到齊川,已是三日後了。

徐汝愚首戰齊川,以六百精騎破二萬白石軍,不僅緩解東海戰局的危機,也成就了徐汝愚威名。

馳道雪融,徐汝愚便令騎隊擁車策馬急馳,鐵蹄雜沓之聲在耳畔幻作當年馳援齊川時的情狀,徐汝愚心中感慨。正神思遠馳,忽覺馬車一頓,緩緩停下,掀起車簾,只見陳子方與方肅二人迎立道中。

馳道上車馬如龍,徐汝愚不便下車相迎,輕笑道:“子方、子肅,不妨到車中一敘別情。”

方肅笑道:“曾益行率宛陵官員在南門相候和議使,我與子方是閒人,卻是來此見故友的。”

“和議之事自有亭易、立亭二人在。”徐汝愚望向梅立亭,說道:“立亭,你去問映雪姑娘意欲何往。”話音未落,梅映雪已從後面車廂之中飄掠而去,說道:“陳閥是我東南武宗,映雪怎會不去求教?”

方肅說道:“別人我不敢說,映雪姑娘去,恩師定會十分高興的。”

梅映雪美目瞥來,不解其意。

方肅笑道:“恩師昨日還提及四年前映雪姑娘曾毀宛陵屋舍之事,損毀的屋舍,梅族尚無賠付,想來恩師惦記這個。”

梅映雪橫目看了徐汝愚一眼,“撲哧”笑出聲來。徐汝愚搖頭笑道:“偏是子肅敢拿乾爹出來打趣,既然如此,我們折道去後山草堂吧。”忽又嘆道:“十年一瞬,往事成塵。”

徐行當年拜訪陳昂時,就與徐汝愚住在後山草堂。

徐汝愚在那裡與漱玉頑玩數月,偷習驚神訣,而後又從後山草堂北上求醫。

東海之戰中,徐汝愚在宛陵城中住了旬月,也無勇氣前往後山草堂一行,此時再往後山草堂,真是十年往事成塵。

陳子方幽幽一嘆,沒有說話。

方肅哂然一笑,說道:“往事成塵,故人亦成塵。當年與汝愚一起從灞陽城下逃脫的還有五小兒,汝愚已見過褚文長與田文光,他二人現在睢寧領兵,但是其他三人也已出師了。四年前不見,今日難不成還不見?”

徐汝愚歉然一笑,說道:“只怕故人已不識了。當年我與他們不過在車中相聚一夜,之後再無消息,後來知道他們在後山草堂習武,但是心囿於舊事,也不願相見。”又說道:“倒與文長、文光在雍揚相聚時日較多,聽說文長到睢寧爲將之後,頗有佳跡。”

陳子方說道:“伊翰文與其兄爭位之時,東海尚有隙可乘,連奪灞陽、睢寧兩城,但是待伊翰文緩過勁來,北向進展甚緩,雙方互有勝負,文長到底無法與你相比。”

“尚不能這麼說,時也勢也,若讓子肅到我位上,必能做得比我好。”

方肅皺眉擠眼,說道:“你何苦來打趣我?”

衆人皆笑。

徐汝愚、梅映雪居乘馬車隨方肅、陳子方繞城向城北的後山草堂行去,許亭易、梅立亭一行人繼續前行,與候在南門外的曾益行等宛陵官員匯合。

薄陰積雲,山野覆雪,四下裡明亮有如晴霽。

崖石生出一莖野梅,臘黃碎梅如米粒大小,暗香襲人。壓在裸枝上的積雪不斷落下,覓食的鳥雀驚飛,嗡嗡然如萬箭離弦。

風漫枝頭,雪粒悄落無聲,陳昂負手立於枝下,望着山下野徑出神。忽聽山下傳來人語,細聽去,卻是方肅朗然聲音:“恩師最捺不住,說不定已在山門前等着了。”不覺莞爾,斂息飄掠而去,只留一地落雪之音。

徐汝愚四人將車馬停在山下,循着野徑上山。疑是無路時,轉過一叢翠竹,復有石階嵌在崖石間如梯垂下。

陳子方說道:“也有方肅料錯的時候。”

“師父他如神龍匿蹤,猜不中是當然的。”

陳昂斂息飄掠離去之時,徐汝愚已生感應,輕笑着拾階而上。

肖玉如站在石階盡頭,說道:“汝愚,怎麼你們未曾遇上子昂?”話聲未落,陳昂現身其後,笑道:“我在這裡,他們怎會遇上我?”

方肅笑起來,說道:“師父聽到我們的聲音,先躲回來了。”

讓方肅戳穿,陳昂哈哈大笑起來,神情怡然灑脫之極,已無當年爲東海都督時的雄睨之姿。

徐汝愚心知陳昂放下爭雄之心,武道更上一層,說道:“恭喜乾爹了。”

梅映雪也能感覺到陳昂的氣息無時不與這山這水相溶一體,舉手投足間莫不契合這自然應有的韻律,圓通自足,讓人無隙可窺他的武道之心,息去上山時的躍躍欲試,斂身而禮,說道:“映雪見過陳師。”

陳昂攜過肖玉如,指着梅映雪說道:“梅家的女娃娃,當年毀我屋舍遁月而走,我們在塵中望她就像月中仙。今日才能一見,果真不凡,東南青年俊傑,我評她爲第一。”

方肅說道:“爲何不是汝愚第一?仲道比之又若何?”

陳昂望了徐汝愚一眼,笑了笑,說道:“仲道持戟在戰場爭雄,難有敵手,論及武道,還及不上映雪姑娘的。”又向梅映雪說道:“靜湖武學果真不同凡響,嵇大宗可安好。”

梅映雪心知陳昂其意是指徐汝愚已是當世不品人物,心中感慨,說道:“映雪已離開靜湖,嵇師現在南平,想來安好吧。”

“靜湖傳道不拘於世俗常情,令人嚮往。百年前靜湖出了一個陳規,熄了呼蘭南侵之禍,不知百年後,靜湖將出何人?”

梅映雪恭然說道:“映雪也有所待。”又說道:“後山初雪,未踐人跡,映雪倒願意在這山野之間走動。”

“好,好,這山野之間倒無拘束。”

徐汝愚將隨陳昂入同宅一敘別情,梅映雪在場倒無趣得很,見她踏雪而去,方與衆人向草堂走去。

後山是陳族宗祖之地,陳昂摞下世俗權勢,便在山莊之外新闢一地修建了一所草堂隱居。

方肅與陳子方賦閒之後,也攜家人一同住進來,加上幼徒隨待,草堂之中亦三四十人。漱玉一年中至暑至寒季節都會住在草堂,此時亦在宛陵。

除去陳昂等人知曉外,別人並不知道來人就是徐汝愚,只覺陳昂、肖玉如兩人在山門外迎接,心中奇怪。

衆人穿過夾道進了最裡的一進院子,內宅的五六個侍女一直跟隨在陳昂、肖玉如身邊,都認得徐汝愚,一齊上前請安。肖玉如吩咐莫要將消息傳出去,衆人便到堂上說話。

衆人剛坐定,一個稚氣童子跌撞走了進來,順着方肅的膝腿爬進他的懷裡扭動不休,伸手去弄他的冠巾,方肅無奈笑笑,提着他的後背丟給尚站在門外的妻子。陳子方的一雙兒女一個六歲、一個八歲,拘束的站在母親身後,小心審視堂上陌生人。漱玉站在衆人之後。

徐汝愚笑了笑,站起身來說道:“見過嫂嫂。”又向漱玉點頭致意,轉過身來,對陳子方說道:“小嬋與小蟠,好歹見過我兩面,此時還當我生人,與子方你一樣嚴肅可不好,倒不如一齊交給子肅調教。”

陳子方說道:“你當年在山莊時也是生人勿近的樣子。草堂多幾個像方肅家的小子,那草堂就不成靜修之地了。”

話聲未落,方肅幼子又從門檻外爬將進來,髒手髒腳的坐在陳昂的膝頭。

衆人皆笑。徐汝愚說道:“不妨礙的,我若有子,倒希望送到草堂來。”向陳昂說道:“幼黎已有身孕,只是江寧瑣細事務纏人,今日才能向乾爹報喜。”

陳昂與肖玉如相視一笑,說道:“當是一喜,侍他到啓蒙之時,可是千萬寵愛集一身了,我觀江寧政制,你有意將內宅納入三司框架之下,那時爲他擇師怕是汝愚也做不了主。”

徐汝愚無奈搖了搖頭,說道:“父親遺策之中並無三司框圖,江寧政制掛一漏萬。”

“子行遺策多爲制衡世家,歸爲《置縣策》,你在江寧所行政制雖說尚有粗陋之處,但是已有超越。”

漱玉在旁坐着卻是不耐。十年之前,徐汝愚不過一個身無長物的孱弱少年,在山莊裡乖張孤僻,與衆人離羣。再見時,徐汝愚已是雍揚都尉,此時更是勢力強於陳族的東南雄主。心想:徐汝愚之所以能崛起,俱是陳族予之,徐汝愚豪奪雍揚,已是背義,此番潛來宛陵,當不會只是爲和議之事而來?見父親、方肅等人與他溶溶無間,心中疑竇依然難消,漠然坐在一旁不語不言。

漱玉嫁於張季道,是出乎衆人意料之外的事。

張季道是外姓旁系子弟,武藝不是陳昂親授,實不像褚文長、田文光等人整日能與漱玉廝混在一起、青梅竹馬。

漱玉應允之時,尚有一分惶恐,待嫁於張季道之後,便覺得選擇他比褚文長、田文光二位要好上許多,褚、田二人都在張季道手下爲將。惟有張季道在儀興竟仿效江寧政制,讓她心有怨意,此時見他們提起,插嘴道:“江寧政制粗鄙,有違舊制,王侯運數,受命於天,怎能囿於有司?”

徐汝愚訝道:“我聽過‘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講的是帝君運數,卻非王侯。只是石魚藏書之類受命於天的神蹟,也不過是世人所設的騙局,我騙不自己,焉能去騙世人?”

漱玉說道:“這句是季道說給我聽的……”

徐汝愚與陳昂相覷一眼,俱看出對方眼中的震驚。

陳昂說道:“不學無術。”阻止漱玉說下去。又與徐汝愚說道:“秦州亂起,西京內廷岌岌可危。我原以爲要待到內廷傾覆後纔會興起‘受命於天’的謠言。”嘆了一聲,便不再言。

乾爹已拋下權勢,徐汝愚也不願將心中疑慮道出,又想:有方肅在,不會沒有戒心,但是方肅也未必會提醒陳預吧。於是撇開不論,見長叔寂久久不現身影,問道:“老爺子怎麼不在草堂?”

衆人緘默,方肅訕然說道:“老爺子與肖閥手談去了,老爺子棋癮重,這一時間還不會回山莊。”

陳昂嘆道:“長叔寂對《置縣策》之事心有芥蒂,汝愚莫以爲意。”

想起在泰如時,劉昭禹的漠然,心中不由黯然,徐汝愚勉強說道:“內廷傾覆、諸侯立國、舊族復辟、呼蘭南侵,這都是不遠的事情,又都是拋出的置縣策激化所致,怨不得老爺子不願見我。”

方肅說道:“天下積弊到今天這種地步,已是積重難返,內廷令旨尚出不了八百里秦關,難道能指望這樣的內廷來領導衆世家抵抗呼蘭異族?若無汝愚這幾年謀劃之功,南平舊族已然北上覆闢,那時天下更是一團糟,呼蘭南侵,更加阻止不住。老爺子乃是內廷故吏,一時擰不彎來。”

“內廷傾覆是遲早的事,肅川未行《置縣策》,不過谷石達在安定集結兵力,準備沿着涇水侵入西京。”陳預邁步進來,定睛望着徐汝愚,說道,“攻下白石,兩家在界地減兵養息,汝愚可願意?”

第12章 樂清軍議第4章 鳳陵酒話第3章 意外相逢第2章 宜家宜室第7章 寇襲第14章 入主漳臺第4章 鳳陵酒話第8章 其人之道第9章 入局第8章 一觸即發第9章 沈門秘議第2章 良驥相附第12章 踏碎山河第4章 東有大洋第4章 婦人之仁第1章 塢堡連營第12章 重臨東門第1章 雍揚新政第7章 淮水湯湯第8章 重返雍揚第10章 請君別離第8章 嶺道荊棘第6章 不期之會第11章 前奏第2章 孤木越海第10章 望風而降第2章 大漠殘壘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4章 瑤光積雪第5章 丹青仕女第1章 長弓射殺第7章 宣城都府第10章 無名小島第12章 暗日之戰第12章 一石三鳥第4章 賜名青焰第12章 重臨東門第8章 兩岸對峙第7章 借刀殺人第2章 大事不妙更多內容盡在中州亂世錄第6章 荒城崛起第2章 宜家宜室第13章 體悟之術第6章 朧月弓第12章 劫營初戰第11章 改經換脈第12章 焦土第11章 絕壁行遲第7章 商南馬市第8章 驚鴻第7章 傳習第13章 江河表裡第2章 落霞望江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4章 臾城嶺道第8章 溧水新城第2章 舟行江上第8章 一觸即發第1章 齊川夜月第6章 泉州水營第10章 傾蓋如故第10章 揮軍直入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13章 奇謀潰敵第19章 養狼驅虎第10章 傾蓋如故第5章 石峽第3章 青丘弱水第8章 樓名遠菊第2章 落霞望江第6章 不期之會第7章 寇襲第14章 入主漳臺第8章 玉案嶺第4章 東有大洋第3章 十二寇盟第9章 樊族易幟第13章 如影隨形第9章 槃木拳術第9章 祁門絕道第7章 雨夜飭軍第8章 論衡天下第2章 落霞望江第9章 紙上談兵第10章 虎吞閩中第16章 背腹之患第12章 劫營初戰第12章 築城藏嬌第2章 大事不妙第6章 營中觀軍第2章 孤木越海第12章 鄉歸何處第5章 樊族歸附第1章 惠山之戰第3章 青丘弱水第5章 血染流桂第8章 一觸即發第5章 北靜郡王第5章 血染流桂
第12章 樂清軍議第4章 鳳陵酒話第3章 意外相逢第2章 宜家宜室第7章 寇襲第14章 入主漳臺第4章 鳳陵酒話第8章 其人之道第9章 入局第8章 一觸即發第9章 沈門秘議第2章 良驥相附第12章 踏碎山河第4章 東有大洋第4章 婦人之仁第1章 塢堡連營第12章 重臨東門第1章 雍揚新政第7章 淮水湯湯第8章 重返雍揚第10章 請君別離第8章 嶺道荊棘第6章 不期之會第11章 前奏第2章 孤木越海第10章 望風而降第2章 大漠殘壘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4章 瑤光積雪第5章 丹青仕女第1章 長弓射殺第7章 宣城都府第10章 無名小島第12章 暗日之戰第12章 一石三鳥第4章 賜名青焰第12章 重臨東門第8章 兩岸對峙第7章 借刀殺人第2章 大事不妙更多內容盡在中州亂世錄第6章 荒城崛起第2章 宜家宜室第13章 體悟之術第6章 朧月弓第12章 劫營初戰第11章 改經換脈第12章 焦土第11章 絕壁行遲第7章 商南馬市第8章 驚鴻第7章 傳習第13章 江河表裡第2章 落霞望江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4章 臾城嶺道第8章 溧水新城第2章 舟行江上第8章 一觸即發第1章 齊川夜月第6章 泉州水營第10章 傾蓋如故第10章 揮軍直入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13章 奇謀潰敵第19章 養狼驅虎第10章 傾蓋如故第5章 石峽第3章 青丘弱水第8章 樓名遠菊第2章 落霞望江第6章 不期之會第7章 寇襲第14章 入主漳臺第8章 玉案嶺第4章 東有大洋第3章 十二寇盟第9章 樊族易幟第13章 如影隨形第9章 槃木拳術第9章 祁門絕道第7章 雨夜飭軍第8章 論衡天下第2章 落霞望江第9章 紙上談兵第10章 虎吞閩中第16章 背腹之患第12章 劫營初戰第12章 築城藏嬌第2章 大事不妙第6章 營中觀軍第2章 孤木越海第12章 鄉歸何處第5章 樊族歸附第1章 惠山之戰第3章 青丘弱水第5章 血染流桂第8章 一觸即發第5章 北靜郡王第5章 血染流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