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賜名青焰

陳昂已將東海郡與陳族中的事務交由其弟陳預處理,自己只是名義上的陳族閥主、東海郡都督。襄樊會借道東海郡一事讓陳預一系心生不滿,但是襄樊會允許普通會衆自主決定是否留在東海郡,一定程度補充東海郡因戰亂而流失的人口,並且有陳昂、張仲道、方肅等人大力支持,此議才勉強通過。

徐汝愚讓馬幫將他現身商南鎮的消息散佈出去,東海郡在商南的細作將消息迅速傳回東海郡。別人或許不明其用意,但是東海郡與他相熟之人都知道徐汝愚在傳遞一個信號:他在商南需要東海郡的援助。此時伊翰文將兵力撤出淮水南岸,張季道不費吹灰之力爲陳族奪得儀興府淮水南岸的通邑、邊邑、儀興三城近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與永寧郡的白石、江津、清河三府正面接壤。而在清河、江津府背後盤踞潛山、宿松兩邑的張東遺族,牽制清河李家、江津易家相當多的實力。

此時在東海郡出現兩種聲音:以陳預、張季道爲首的一系,認爲與張東遺族結盟,讓張尊、張旭陽領着張族精兵在清河府、江津府牽制李家、易家實力,東海精兵藉此良機出兵一舉拿下白石、江津、清河三地;而以方肅、張仲道爲首的一系則認爲東海經歷一年戰亂,未曾得到有效休整,若是同時對白石、江津、清河三家出兵,必將促使三家結盟,使東海得不償失,現在應當迴應徐汝愚遠在商南鎮發來的信號,藉助打通商南商道之機,與清河李家、南陽符家、江津易家結盟,孤立白石的許伯當,解決許伯當這個心腹大患纔可徐徐圖他地。

陳昂擰不過族中元老的意志,只得閉關修煉去了。此次會議由東海郡丞陳預,參與者都是東海陳族舉足輕重的人物。

張季道說道:“打通商南商道,只會讓永寧郡清河、江津、南陽三府聯絡在一處,而商南商道於我東海郡而言其利並不明顯,若是出兵將清河奪下,我東海將擁有大江、津水、淮水在內的三條黃金水道,其價值比商南商道高上數倍不止。”

張仲道氣鼓鼓的坐在那裡看着自己的親弟弟,說道:“你用什麼去奪清河,難道用汝愚教你的大衍術陣嗎?”

張季道臉色微紅,他自然聽出張仲道譏諷他惘顧徐汝愚對他的半師之恩,他內心何嘗能夠安寧,可是誰也阻不住陳族擴張的步伐,身爲一族之長的陳昂亦被他親弟弟架空,若想在這世間立足,就是讓自己變得足夠強,而不是講究什麼仁義。張季道想起幼時與哥哥流落街頭的慘淡情形,狠心避過仲道的目光,聲音陰沉道:“我東海不應錯過此等良機,此時青州伊族內亂,汾郡荀家加入青州戰局,晉陽霍家泥足荊郡不得脫,正是我東海奪取永寧郡的大好良機,怎麼可以因爲徐汝愚曾經爲我東海出過力,而坐失如此良機呢?”

曾益行說道:“徐汝愚也真是的,我陳族許以雍揚府都尉重職,他理都不理,掛冠去了商南爲難我陳族。”

去年十月若非徐汝愚領六百精騎馳援齊川,大破白石二萬精兵,曾益行所守的齊川城怕是早已灰飛煙滅。

張仲道驀然站立,向陳預揖禮說道:“我本無資參加這樣的會議,現在請求退場。”話語間還是那樣的桀驁不遜,眸光鄙視的掃過張季道、曾益行等人變得陌生之極的面龐,不等陳預出聲,徑直走出會場。

雖說有方肅、張仲道、江凌天等人反對此議,但是最支持徐汝愚的陳昂被迫閉關修行,若非過急將陳昂軍權、政權解除會影響東海郡的穩定,陳預早就出任東海郡都督職了。此次會議從開始到結束毫無懸念,張仲道憤然將那次會議情形寫信由樑寶帶到商南交給徐汝愚。

徐汝愚平淡的將信看完,說道:“與我設想的並無出入,我只訂製了二百六十把制,人來多了,還不夠分的。只要雍揚不捲入針對永寧的戰事就好,看來東海郡馬上就要將仲道、方肅兩人閒置了,我寫封信給他們,讓他們有機會都去雍揚好了,若是仲道能將一千青鳳精騎帶入雍揚,雍揚府軍事防禦體系就會完整得多。”

樑寶說道:“青鳳騎營自陳敬宗以下將領都是親近先生的,他們知道陳族如此不義的對待先生,已是十分氣憤了,陳族自然不敢親易解除仲道將軍的兵權,極有可能是將一千精鳳精騎與仲道將軍一同派到雍揚去。”

徐汝愚點點說道:“你分析得有道理,不過事情未必如此簡單,陳敬宗等許多青鳳騎營將領都是陳族直系子弟,即使陳預將青鳳精騎打發到雍揚,也會將這些直系子弟調出來的。若是那樣倒也好。”

“東海情形勢不容同時對清河、江津、白石同時用兵,爲何張季道會如此熱心此議,樑寶記得先生在雍揚時常稱道張季道會用兵,他不應看不出輕重緩疾?”

“他自然不是看不出來,而是看得太清楚了。不出我所料,張季道即將出任儀興府都尉職。儀興府多經戰伐,世家凋零,張季道掌握儀興府的軍政大權正方便他培植自己的勢力。同時對三家用兵,他所領的儀興府便是主攻方向,陳族便會賦予他更多的權利,也因爲儀興府首當戰局,東海郡舊世家勢力進入儀興府便會遲緩下來,更加方便他擴張自己的勢力。”

“哦,原來是這樣,經先生一分析,樑寶明白了。”

徐汝愚笑道:“跳出局外看待問題會更清晰些。哦,我離開雍揚之後,袖兒她們怎麼也沒留下來。”

徐汝愚說到這裡看見幼黎有意無意瞥來一眼,那黑如點漆的美眸分明在說:你明明是想打聽水如影的下落。

樑寶聽到徐汝愚問及這個,臉色迅速黯淡下來,說道:“水姑娘欲往嶺南,袖兒自然隨行了。樑寶也不會想很多,現在只望跟隨先生多學些本領,爲先生多幫些事。”

徐汝愚看他臉上哪是不會想太多的樣子,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說道:“袖兒心中有你,你現在安心待在我身邊,外邊這麼熱鬧,定是馬幫將我們要的馬刀送來了,我們去看看。”

徐汝愚隨手拾起一柄寒光湛湛的制式馬刀,望着刀身流暢的紋路,心頭一熱:礎艮堂雖然沒有站出來支持自己,但僅憑這批上等制式馬刀,便可知礎艮堂是站在自己這邊的,只是不便公開站出來支持罷了。

許亭易笑道:“這次礎艮堂算是大贈送了,這批極品刃具只需一萬金,這是礎艮堂的蔡裕華蔡當家,汝愚還是你來親自向他道謝吧。”

徐汝愚揮將丹息注入刀身,隨意挽了個刀花,刀形緩緩,空氣中卻傳來嘶嘶輕響,如有火舌舔噬空氣,許機與蔡裕華看了面面相覷,俱想:使刀愈急,風聲愈烈,發出這種火焰異響,那刀已是快到極致了,若是自己極力使來,也是不難辦到,但那時應是空中殘影處處,刀光如匹,那樣才符合武學常理。現在見徐汝愚不合常理的緩緩幾刀,卻發出極速時纔有的響聲,兩人心中俱生出玄異的感覺。

徐汝愚刀身下懸,遞給身旁的樑寶,向蔡裕華抱拳說道:“有勞蔡當家親自送來,請屋裡用茶。”

蔡裕華是個精瘦的中年人,眼角卻無一絲細紋,徐汝愚心想:他或許很少笑吧。

蔡裕華絲毫不爲徐汝愚的怠慢動氣,平靜如水的注視着徐汝愚的雙目說道:“總堂知道這批刀具乃是青鳳將軍所訂,輕自挑選六百柄優質馬刀回爐加寒鐵鍛造,爲了能夠在符、荀、霍三家會面之前將這批刀具送到青鳳將軍手中,蔡豐饒大當家親率堂中最優秀的四百名工匠趕了九天九夜,終於在六百柄馬刀中成功鍛造出二百七十一柄上品制式馬刀,希望青鳳將軍滿意。”

知道徐汝愚與蔡家關係的人如江幼黎、叔孫方吾等聽了自然不甚驚詫,但是樑寶、即墨明昔、魏禺等人卻是瞠目結舌。尉潦大叫:“乖,乖,先生面子真夠大的,看來老尉跟隨先生是跟對了……”欲要再說,卻給即墨明昔惡狠狠的瞪回去,這纔看見徐汝愚沉鬱下來的面色,忐忑不安的站到身形高大的魏禺身後,希望別人能夠忽視他的存在。

徐汝愚嘆道:“承情了,蔡當家請到靜室說話。”說罷,徑直走回屋中。

徐汝愚轉身面對蔡裕華,幽幽說道:“蔡當家有何相告,請說吧。”

“王爺駕臨商南,只想見上青鳳將軍一面。”

徐汝愚渾身一震,不可思異的緊盯着蔡裕華的面孔,希望看到他在說慌騙自己。可是蔡裕華目光是那麼坦然,神情雖說有些緊張,徐汝愚卻知道他並非爲其他而緊張,而是想到這個消息泄漏出去的可怕後果。

要麼他太會說慌,要麼北靜郡王蔡逸真的只爲見自己一面秘密來到商南鎮了。當時陳昂在灞水岸邊曾對徐汝愚說過,蔡家極力反對父母親事,唯有這個舅舅支持。徐汝愚呆站的那裡,不言不語。

“王爺希望青鳳將軍領着江姑娘前去,王爺只能在商南留一夜。”

“我知道了,夜深了我會去的,蔡當家請回吧。”

因爲即墨明昔帶來二百多人均需改習騎戰,所以在鎮北的空地上馬幫營地的旁邊紮下營寨。馬幫不僅送來二百六十匹優良戰馬,還派來三十名雜役,供徐汝愚驅使。營寨有馬幫衆人張羅,不用徐汝愚等人操心。徐汝愚黃昏時分與幼黎一同走入營寨時,見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俱是嚴格按照軍營設置,四角與營門處哨望樓塔也高高豎起。

樑寶、即墨明昔領着衆人在校場上遛着馬,熟悉所乘戰馬馬性,商南形勢微妙,誰也不敢斷定明日不會暴發殺機,讓人與戰馬儘快融洽,當是第一要務。但是徐汝愚能在此時讓最精銳的步卒改習騎戰,魄力非凡。所幸普濟彪鋒營戰士本就習過騎戰,只是普濟島戰馬奇缺,纔沒有騎兵編制。

徐汝愚說道:“伯英安排還真是妥當,營寨除了大了一點,我就挑不出毛病了。”

許伯英俊臉一紅,尷尬的看向一側柳亭山,希望他能出來說句話。

徐汝愚笑道:“營寨太大了,伯英不如也領二百名馬幫子弟也駐紮進來?”

緊張了半天的許機聽到這話大喜道:“勞煩汝愚了,不知這二百名子弟習步戰還是騎戰?”

徐汝愚說道:“步戰是騎戰的基礎,短期內習步戰效果明顯點。樑寶跟隨我也有一年了,讓他配合伯英操練步戰吧。”

許機急忙讓許伯英、許端國去點齊二百名馬幫子弟駐進營寨,好像生怕徐汝愚反悔似的。徐汝愚知道馬幫子弟應當習過步戰,並且是短兵刃陣,樑寶當初跟隨他在雍揚守城時,後備營操練的厚背刀也是短兵刃,樑寶現在操練短刃陣列已是綽綽有餘,不用徐汝愚跟在身邊指點。

徐汝愚讓即墨明昔將人集合起來,翻身跨上一匹戰馬,緩緩馳到衆人面前。戰後餘生的普濟最精銳的海匪,數百人將目光齊刷刷的投到徐汝愚的身上。

江幼黎、珏兒、樑寶、許機等人遠遠站着也能感覺到那凝重如山嶽般的強橫氣勢,強橫之中充塞着野獸一樣兇險的氣息,讓人驟然生出撒腿而逃的念頭。這是怎麼的一支軍伍,爲何他們集結在那裡,讓人心裡如此難受。

幼黎將差點逆行的氣血平復,擔憂望着徐汝愚略顯單薄的身影,她知道世間若這真可稱上虎狼之師的軍隊啊,眼前這支軍隊就是,這二百四十九名將士均是來自普濟海匪最精銳戰力彪鋒營的戰俘,他們屠人無數,歷經千劫,戰力非凡,卻也兇頑非凡,就像一頭暴戾的兇獸,而徐汝愚現在就要親自駕馭這頭兇獸了。

徐汝愚心神澄澈,明如止水的內識觀見的不是這些人眼中的兇焰,而是掙扎、不屈和嚎叫的靈魂。

即墨明昔與魏禺、尉潦、樑寶三人緩緩跟着徐汝愚身後,這強橫兇頑的氣息多麼熟悉,讓人想起鮮血,即墨明昔甫入隊列前端,熱血轟的燃燒起來,不由自主的將氣勢擴張出來,眼中流露出冰冷無情的兇焰。魏禺、尉潦也情不自禁將身上深藏的兇險氣息盡情釋放出來。

樑寶與徐汝愚正處於兇險氣息的中心,只覺心頭惡感梗在那裡,手臂屈伸,連換幾個姿勢,還是未能將心中惡感驅除,一顆心如遭大錘,耳鼓中充塞咚咚咚心臟跳動的聲音。樑寶不知道徐汝愚爲何不給予援手,眼前視野漸漸模糊,就在他就要失去意識那一刻,從徐汝愚身上傳來沛然平和充滿生機的氣息,壓來心頭的惡感如被湯沃之雪,迅疾消散得一乾二淨。樑寶看到徐汝愚投來充滿讚許的一瞥。

那沛然的生之氣息如水的波紋一層層盪漾開來,在場每一人都能感到那生機盎然的氣息,即墨明昔感覺那股生機勃勃的氣息一層層盪漾而來,一波波欲將心頭燃燒的火焰掩滅,那是我的意志之火啊,怎容他人摧滅?即墨明昔強催精元丹息,他的丹息術已達練精化神的境界,丹息旋經後腦泥丸,生如“神”之力維持心頭燃燒的火焰。可是那一波波的氣息竟是如此遼闊,綿綿不絕,無究無盡,讓人難以生出抵抗的強悍意志,不行啊,怎麼可以就這樣輕易放棄,即墨明昔張口嘯了出來,正要極力還以最後一擊之際,一聲輕喝如落雷般炸在自己耳畔:“你還當自己是殺人器具嗎?”

即墨明昔驀然睜開雙眼,卻在眼前一雙眼中望見自己心頭火焰並未熄滅,而在那一波波生的氣息中越燃越明燎了。即墨明昔掙扎着伏到地上,大聲說道:“多謝先生讓明昔尋着自己。明昔願誓死追隨先生。”

二百四十八人齊齊翻下馬背,伏在地上,口裡呼道:“誓死追隨先生。”

即墨明昔呼道:“請先生賜名。”

徐汝愚聲音雖輕,卻清楚落入衆人耳中:“你們已然走過昨日,我從你們燃燒的目光中看到你們不屈的掙扎的靈魂,不屈掙扎的靈魂就是青色的火焰,你們就喚青焰軍吧。”

即墨明昔揮掌爲刃,割下白袍前襟,與魏禺、尉潦、樑寶各執一角,展于徐汝愚面前,呼道:“請先生賜旗。”

徐汝愚屈指輕彈,右手食指、中指應聲而破,血溢如丹,徐汝愚並指在旗上書“青焰”兩個古篆。即墨明昔將戰旗展于軍前,二百餘人嗬嗬聲起,如悲歌迴盪。

第12章 築城藏嬌第12章 一石三鳥第11章 歷陽水營第4章 樓挑明月第3章 雁潭路遠第3章 重塑山河第8章 玉案嶺第5章 碧海雷嘯第2章 大事不妙第1章 灞陽雪第8章 喋血城頭第4章 賜名青焰第10章 豫章燎城第4章 尉潦潛出第11章 君愛佳人第13章 意外之喜第2章 新豐野望第11章 蘭陵鄉野第12章 鄉歸何處第5章 樊族歸附第12章 百人奪城第1章 長河幫第6章 海陵之倉第6章 營中觀軍第12章 大衍數陣第6章 泉州水營第18章 梯山爲田第3章 重塑山河第3章 再入雍揚第7章 與虎謀皮第2章 湖心小島第1章 雍揚新政第8章 玄機瞳第13章 軍政會議(下)第7章 將侵江寧第13章 江河表裡第10章 暗渡江水第11章 襄州往事第8章 東牆之女第9章 家國天下第9章 樊族易幟第8章 酒樓說戰第1章 援兵不再第8章 後山草堂第6章 三力相角第11章 攻陷渝州第7章 與虎謀皮第2章 溧水夜蹄第3章 無利不戰第4章 普濟報捷第7章 建安堡(下)第2章 大漠殘壘第1章 援兵不再第2章 城下相知第8章 溧水新城第6章 天下勢第8章 蔡氏少年第3章 台山四寨第14章 驟生變故第9章 英雄遲暮第10章 揮軍直入第8章 布間第8章 靜湖映雪第9章 襄樊會衆第9章 大局已定第9章 大漳溪完結公告第3章 意外相逢第4章 內宅梨香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4章 尉潦潛出第3章 江左形勝第11章 襄州往事第13章 初戰清江第4章 江津渡第6章 海陵之倉第7章 釜底抽薪第10章 小兒女態第6章 分割天下第8章 嶺道荊棘第1章 勤王密詔第5章 策令左史第5章 山雨欲來第0章 青鳳紀事第1章 援兵不再第1章 雍揚新政第4章 樓挑明月第三章第2章 落霞望江第11章 君愛佳人第7章 世家之子第13章 意外之喜第8章 嶺道荊棘第10章 與子同袍第13章 燒營第1章 荊北被困第1章 幼黎花舫第2章 三分祝氏第3章 延陵荒地第3章 重塑山河
第12章 築城藏嬌第12章 一石三鳥第11章 歷陽水營第4章 樓挑明月第3章 雁潭路遠第3章 重塑山河第8章 玉案嶺第5章 碧海雷嘯第2章 大事不妙第1章 灞陽雪第8章 喋血城頭第4章 賜名青焰第10章 豫章燎城第4章 尉潦潛出第11章 君愛佳人第13章 意外之喜第2章 新豐野望第11章 蘭陵鄉野第12章 鄉歸何處第5章 樊族歸附第12章 百人奪城第1章 長河幫第6章 海陵之倉第6章 營中觀軍第12章 大衍數陣第6章 泉州水營第18章 梯山爲田第3章 重塑山河第3章 再入雍揚第7章 與虎謀皮第2章 湖心小島第1章 雍揚新政第8章 玄機瞳第13章 軍政會議(下)第7章 將侵江寧第13章 江河表裡第10章 暗渡江水第11章 襄州往事第8章 東牆之女第9章 家國天下第9章 樊族易幟第8章 酒樓說戰第1章 援兵不再第8章 後山草堂第6章 三力相角第11章 攻陷渝州第7章 與虎謀皮第2章 溧水夜蹄第3章 無利不戰第4章 普濟報捷第7章 建安堡(下)第2章 大漠殘壘第1章 援兵不再第2章 城下相知第8章 溧水新城第6章 天下勢第8章 蔡氏少年第3章 台山四寨第14章 驟生變故第9章 英雄遲暮第10章 揮軍直入第8章 布間第8章 靜湖映雪第9章 襄樊會衆第9章 大局已定第9章 大漳溪完結公告第3章 意外相逢第4章 內宅梨香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4章 尉潦潛出第3章 江左形勝第11章 襄州往事第13章 初戰清江第4章 江津渡第6章 海陵之倉第7章 釜底抽薪第10章 小兒女態第6章 分割天下第8章 嶺道荊棘第1章 勤王密詔第5章 策令左史第5章 山雨欲來第0章 青鳳紀事第1章 援兵不再第1章 雍揚新政第4章 樓挑明月第三章第2章 落霞望江第11章 君愛佳人第7章 世家之子第13章 意外之喜第8章 嶺道荊棘第10章 與子同袍第13章 燒營第1章 荊北被困第1章 幼黎花舫第2章 三分祝氏第3章 延陵荒地第3章 重塑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