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奉旨西征(1)

過了七日,宮中傳出了一條更使人震驚的消息,李落以落冠之齡,被賜封了輔國大將軍,領西府經略使,三日後萬隆帝在定天台點兵,雄兵十萬,出戰西府,一平亂賊。樞密院參知一職正式由宗伯楊萬里出任。

當日朝堂,萬隆帝上來第一件事就是宣了此旨,一時衆臣盡皆譁然,就連淳親王都沒有想到,驚在當場。

餘下羣臣紛紛議論,加之之前城中的流言,全都暗自嘲弄李承燁不知輕重,懇求萬隆帝收回御旨。

西府經略一職事關重大,還有徵西使狄傑在,若一時處理不當,兵敗事小,倘若讓西戎得了空子,攻破大甘防線。

這可是震動王朝的大事了,更有一名御史御前血諫,哭訴不休,卻不想惹得萬隆帝大怒,命人將御史拖出去,打了四十大板,已是奄奄一息,衆臣這才止了喧譁。

回頭四望,卻發現除了淳親王外,還有新任都騎統領牧王李承文,太傅凌疏桐和冢宰章榮政都是一言不發,這才醒悟此事非只是萬隆帝一時興起,忙不倏的垂首站下,不敢言語。

楊萬里等明識之人雖是暗歎,不過見萬隆帝主意已定,餘下二公也不反對,便知事已成定局,只好退而求其次,挑選一個穩重的監軍,輔佐李落。

淳親王堂兄懷王李承越在朝中領了上大夫的虛職,一直沒擔過要職,見狀趕忙毛遂自薦,出任西征大軍的監軍。

這懷王也以爲是萬隆帝和淳親王給李落謀的一份差事,只是到西府轉轉,再隨便找些人充數是西府亂軍,回來後自是能享盡榮華富貴,也想跟着去分一杯羹。

萬隆帝見是自家人,竟也沒有多想,應了下來,此語一出,就連淳親王都皺眉不止,楊萬里便第一個站出來,婉言不妥,望皇上三思,謹言派一個善戰懂兵之人輔佐李落,以懷王的人品才學都無法當此大任。

話音剛落,萬隆帝略微思量,懷王見此,慌忙大表忠心,定能勝任監軍一職,自也不忘說着祖上對大甘的赫赫功勞。

萬隆帝心軟,不理宗伯力諫,準了懷王的奏請,言道萬事須和李落商量,李承越大喜,滿口應下,心中盤算着以後怎麼找宗伯的麻煩。

李承燁本欲出言反對,不知怎地,竟然出奇的沒有出聲,就連李承燁自己都覺得吃驚,太傅,冢宰和牧王見淳親王沒有反駁,猜測或有定議,也沒有反對,監軍要職就這麼莫名其妙的落到懷王李承越的頭上。

朝堂之上人人默然,怎也想不到此次西征竟然如此兒戲,只餘下神情激憤的宗伯和數位忠君明臣以及意氣風發的懷王李承越。

隨後樞密院參知一事,羣臣爭執卻比李落領軍西征更激烈,數位重臣各有人選力薦,一時爭的不可開交,近半個時辰也無結果。

萬隆帝哈欠連連,大手一揮,着宗伯楊萬里正式接任樞密院參知一職,也不等重臣異議,便下了聖旨,匆匆退朝離開。

楊萬里素有才名威望,不比李落,朝中大臣見此,不論心中喜憎,都紛紛上前恭賀,懷王更是接連高聲恭維,一點看不出適才楊萬里反對自己出任監軍是的狠色。

朝中聖旨一下,宗伯楊萬里任樞密院參知一職未起波瀾。

只是李落貴爲輔國大將軍,領軍西征一事在城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一石激起千層浪,再加上懷王李承越任了監軍一職,更是羣情激奮,街前巷口人人談論,莫不大罵朝廷無能失察,任用無才無德之人,自然有很多人掩不住話間的羨慕和嫉妒,卻也寒了不少立志報效朝廷的才子遊俠的心思。

才子雲集的茶樓書社和遊俠勇士的武堂劍閣便沒斷了談論,莫不是在議論此次徵西之事,皆都嘆息大甘氣數,世事造化無常,難得皇帝興出征西的念頭來,卻最後成了王孫公子的名利場。

不知何人應情做了一首詩,剎間就傳遍了卓城上下:

十年書生寒窗苦,百載俠客聞雞舞;

欲效武侯天狼射,莫爲豎子憑欄語。

聖旨剛下最頭疼的當屬新任的樞密院參知,城中人心浮動,流言四起,楊萬里忙的焦頭爛額,又不願像前任般動輒定人生死罪責,費了好大的氣力才和府尹將城中的流言壓了下去,心中也是極爲不滿萬隆帝如此草率,用人唯親。

李落倒很是平淡,無喜無憂,聽到王府下人報傳,也只是淡淡的應了一聲,稍稍問了幾句,揮手讓下人退下。

溯雪暗暗神傷,一想到李落要出征西府,心裡便不是滋味,卻又說不上來是什麼感覺,只是覺得似乎要失去什麼東西。

就是往日李落肆意放縱時,自己也從未有過這樣的感覺,神情恍惚,泡茶時一不小心將水全倒在自己手上,疼的溯雪大叫一聲,茶壺應聲而落,碎在地上,驚醒正在發呆的李落。

李落忙上前查看,手盡燙的發紅發腫,李落皺眉,叫來下人去西房取些治燒傷燙傷的膏藥,拉過溯雪坐下,用手輕輕的拂過溯雪燙傷的手指,溯雪臉上發燙,低着頭不敢擡眼。

突然覺得一絲清涼的氣息沿着李落的手指傳了過來,極其受用,禁不住微微呻吟出來,隨即臉色通紅,偷偷看了李落一眼,卻見李落正滿眼笑意的看着自己,溯雪大窘,將頭深深埋下。

過了片刻,溯雪便覺着手上已經沒有那麼疼了,道了一聲謝,將手抽了回來,李落嗯了一聲,起身倚在門欄上,溯雪問道:“公子,你在想什麼呢?”

過了好一會,才聽得李落緩緩說道:“我在想,父王爲何在朝中不阻我西征,也不阻懷王任監軍一職。”

“那公子可想到答案了?”

李落轉身,輕語道:“想到了,但願是我錯了。”

“啊。”溯雪奇道,細看時,李落卻又轉過臉朝向屋外,久久也沒有回首。

萬隆帝授意朝中諸臣籌備西征一事,只是行軍遣將,兵馬錢糧一應事物卻都大張旗鼓,沒有半分隱密之意。

西征大軍還未入城,在朝中,行軍主帥和麾下各將已經是耳熟能詳,有識之士莫不搖頭嘆息,這半點也不像出征,宛如是要去打秋獵。

如此動靜,兵未至,西戎早就有了對策防備,而今這番舉動,更惹得西戎不滿,也不知道狄傑能否撐過這段時間,匯合西征大軍;等到這西征大軍到了,天已入冬,更是不利久戰,怕是兩軍尚未相接,這西征軍就得損傷近半。

如此一來更增了衆人所想,萬隆帝只是讓李落去西府換一身軍功說辭罷了,不過爲了豎子的一絲名聲,就讓十萬大軍白白奔忙一趟,勞命傷財。

更有人惡語李落怕是出身不甚乾淨,與這萬隆帝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如若不然,怎能任由李落這番胡亂折騰,就算是皇宮之內,也是流言不斷。

一衆皇子和宮中嬪妃紛紛諫言,萬隆帝卻依舊如此,惹得衆人嫉恨不已,李落也是不勝其擾,暗自苦笑。

此次徵西大軍,過半是由太祖起兵的幽州徵調,此處本是淳親王李承燁構築的第二道北線,卻不知爲何讓萬隆帝撤了下來,編入今次的西征大軍中,另有近三萬人是比幽州更靠北的牧州都督呼察賜的遊騎兵。

呼察賜本是科庫族人,雄踞牧州,民風勇悍尚武,在太祖起兵時,立過汗馬功勞,長勝十將中的風將呼察孤雁就是科庫族人。

之後待大甘平定,這呼察家便世代居於牧州,守着大甘的北方門戶,只是近年朝廷積弱,朝中有人怕呼察賜做反,便強徵了科庫族近半的騎兵,卻無處可用,也無人敢用,便隨意找了個護衛卓城的藉口安置在了昆江以北的秦州。

已是過了四年,此次西征一併併入軍中。

軍中主將,除了大將軍李落和監軍李承越外,幽州部由雲麾將軍劉策,宣威將軍石沖和明威將軍鄺立轍所率,牧州部由忠武將軍呼察靖所率,徵西大軍主要由這兩支組成,餘下之數便在周邊州郡抽調了一些,湊足十萬之衆。

徵西大軍之中除了劉策有些才名外,其餘數將都是以勇武聞名,尤其是這忠武將軍呼察靖,更有萬夫難敵之名,相傳倨傲,目中無人。

劉策其人雖有才名,只是從未受朝廷重用,手握雄兵,卻只是閒置,到現在還只是個雲麾將軍。

卓城軍中同僚盡言此人心胸頗爲狹窄,無容人之量,這才一直擱置至今,其麾下的宣威將軍石沖和明威將軍鄺立轍也是以武力成名。

外人看來這西征大軍兵強馬壯,只是內裡卻是破綻百出,駕馭不當,徵西大軍只會四分五裂,許多人只求着大軍能平安歸來便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萬隆帝親自操點兵馬錢糧,極是神速,冢宰章榮政此次出奇的沒有剋扣,令行上下極爲通暢,惹得有心人暗罵不已,若是往日西征也有這番作爲,西府當也不會像現在這樣苦苦支撐。

徵軍令在月前便送了出去,牧州遊騎離得不遠,下旨之日已在昆江江邊集結,而幽州部先頭騎兵也已經日夜兼程趕到了卓州,餘下大軍也在路上了。

如此行軍,倒是讓楊萬里虛驚一場,樞密院報來急件,兩軍私動,楊萬里大驚,疑爲宮變殘黨,忙入宮面聖,萬隆帝已然知曉,賣了個關子,只讓楊萬里等着,原心中早已有意徵西,至於內中始末原由,楊萬里便不得而知了。

聖旨剛下不久,來淳親王府拜會的人絡繹不絕,紛紛前來恭賀淳親王和這位卓城新貴,王府衆人喜憂參半,李落和淳親王府名聲驟響,只是背地裡誹謗之人卻比恭維之人更多,就連深悉內情的李承燁和幾位王妃也極是疑慮。

李落雖說平了宮變,但這行軍打仗還是首次,萬隆帝便壓下如此重的籌碼,就連李承燁自己也極爲擔心,和李落說起幾次,李落反倒不甚在意,李承燁暗怒李落不知好歹輕重,只是萬隆帝一意如此,自己也不好說什麼,漸也相信萬隆帝僅是要李落去西府走一遭罷了。

洛氏又是擔憂,又是高興,這些天哭哭笑笑倒是讓李落一頓好勸。

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紀王府第六百八十二章 城外小廟第二千零四十四章 石碑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 一對冤家第二千零六十六章 百鬼夜行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離弦無聲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誰先上船第二千零二十四章 詭異的灰第六十五章 動了殺機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古墓中的石室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不明來歷的殺意第三百四十六章 恭喜姨娘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長樂幫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鬼鬼祟祟的黑影第五百四十章 龍吸入海第五百零五章 有眼無珠第一百二十八章 強行扣留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叢林打鬥聲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道家三宗第四百零八章 軍中密談第四百三十八章 話中之意第二千零六十一章 一路向東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使團回程第八百一十八章 幽藍的光第五百三十三章 重建水師第五百八十三章 掩去行跡第二千零七十七章 黃金聖壇第五百九十九章 無字天書第四百九十六章 有人闖營第九百八十章 再見青桑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軍兵變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分兵十三營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強買第三百七十六章 被擋去路第五百五十四章 罕章邀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惡橋好水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軍攻城第二千零六十五章 不分男女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立誰爲太子第七百零五章 定西夜市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惡臭的腐屍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開始吧第一百七十一章 合兵出擊八百四十六章 各有主張第六百四十一章 暴露行蹤第六百四十二章 繡春刀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沉沙暗道第二千一百一十一章 被流放的鎮族人第九百六十四章 歇腳小店第二百八十一章 木括鬼蜮第六百一十一章 洞房花燭第五百九十三章 好多熟人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好久不見第六百九十一章 崖縫藏身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蒙厥南下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鬍子叔叔與大黃狗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追擊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舊相識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脫衣,斟酒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東海遺族第二千零八十六章 靠不住的蠢牛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很大很大的一隻蛤蟆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避雷衣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雨花閣走水第八百八十章 難以服衆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流言蜚語第五百七十三章 神秘女子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起火了第九百二十四章 一道天險第二千三百三十四章 傳說中的古族人第二千一百三十三章 奸細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其樂融融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天口教第四百五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八十五章 來者何人第一百三十章 分頭行動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暗中的交鋒第二千一百五十四章 縱橫與陰陽第二千一百二十二章 蠶絲大會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凝露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舊相識第五十七章 重編大軍(2)第四十八章 呼察冬蟬(1)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小姐,他醒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巴勒神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楊家小姐第一百九十二章 出兵朔夕第九百零三章 章府別院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身後追兵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老爺爺你冤枉人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棋子已入局第二千一百二十章 學賭藝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春風十里第三百零九章 歸途之中第二百四十一章 少了三人第五百一十章 人爲財死第九十八章 規劃路線第二百五十七章 亮明身份第四百九十三章 藏寶之地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使團回程
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紀王府第六百八十二章 城外小廟第二千零四十四章 石碑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 一對冤家第二千零六十六章 百鬼夜行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離弦無聲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誰先上船第二千零二十四章 詭異的灰第六十五章 動了殺機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古墓中的石室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不明來歷的殺意第三百四十六章 恭喜姨娘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長樂幫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鬼鬼祟祟的黑影第五百四十章 龍吸入海第五百零五章 有眼無珠第一百二十八章 強行扣留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叢林打鬥聲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道家三宗第四百零八章 軍中密談第四百三十八章 話中之意第二千零六十一章 一路向東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使團回程第八百一十八章 幽藍的光第五百三十三章 重建水師第五百八十三章 掩去行跡第二千零七十七章 黃金聖壇第五百九十九章 無字天書第四百九十六章 有人闖營第九百八十章 再見青桑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軍兵變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分兵十三營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強買第三百七十六章 被擋去路第五百五十四章 罕章邀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惡橋好水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軍攻城第二千零六十五章 不分男女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立誰爲太子第七百零五章 定西夜市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惡臭的腐屍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開始吧第一百七十一章 合兵出擊八百四十六章 各有主張第六百四十一章 暴露行蹤第六百四十二章 繡春刀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沉沙暗道第二千一百一十一章 被流放的鎮族人第九百六十四章 歇腳小店第二百八十一章 木括鬼蜮第六百一十一章 洞房花燭第五百九十三章 好多熟人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好久不見第六百九十一章 崖縫藏身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蒙厥南下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鬍子叔叔與大黃狗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追擊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舊相識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脫衣,斟酒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東海遺族第二千零八十六章 靠不住的蠢牛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很大很大的一隻蛤蟆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避雷衣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雨花閣走水第八百八十章 難以服衆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流言蜚語第五百七十三章 神秘女子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起火了第九百二十四章 一道天險第二千三百三十四章 傳說中的古族人第二千一百三十三章 奸細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其樂融融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天口教第四百五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八十五章 來者何人第一百三十章 分頭行動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暗中的交鋒第二千一百五十四章 縱橫與陰陽第二千一百二十二章 蠶絲大會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凝露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舊相識第五十七章 重編大軍(2)第四十八章 呼察冬蟬(1)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小姐,他醒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巴勒神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楊家小姐第一百九十二章 出兵朔夕第九百零三章 章府別院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身後追兵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老爺爺你冤枉人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棋子已入局第二千一百二十章 學賭藝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春風十里第三百零九章 歸途之中第二百四十一章 少了三人第五百一十章 人爲財死第九十八章 規劃路線第二百五十七章 亮明身份第四百九十三章 藏寶之地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使團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