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汴京的大消息

這巡檢司衙門的人都知道沈大人平日裡有個習慣,上衙時間裡除非外出巡視,否則他絕不會離開公事房,這個給沈大人帶來了良好口碑的習慣這麼多年一直被保持下來。

而今天,就在正上衙的時間裡,沈大人卻放棄堅持多年的習慣回了府邸,單從這個舉動範銘就從中感覺到這應天府衙門中瀰漫着一種不同尋常的味道,這個消息也是範銘花了幾貫錢的花使錢才從門子哪兒打聽來的。

依舊是巡檢司官宅,範銘進來之後,手上還在見禮,因着王玉川的這層關係以及上次拜禮的緣故,沈大人已然將範銘看作了自己人,熱情的招呼他坐下的同時,還特地讓下人奉上了新花大價錢買來的方山露芽茶,讓範銘嚐嚐新,讓範銘一陣受寵若驚。

“常聽玉川提起你,說你頗有吏幹,在楚丘縣衙更是辦成了幾件大事,若是將來有了功名在身,前途不可限量啊。”

範銘微微一欠身,“大人謬讚了,都是王大人提攜之功。”

沈大人暗自點頭,居功不傲,有禮有倨,更是不忘本,品性倒是不錯,“此來應天書院可還習慣?”

“謝大人關懷,應天府繁華之地,學生過的還算安逸。”

沈大人的心思顯然有些不在此地,同他招呼一聲之後視線便就落在了桌上的一份文卷之上,獨自沉寂在思緒中,範銘當下也不好打攪,心有惶恐的細細品茗同時只得是用眼神小心的打量着沈大人的臉色,這肅靜得讓這客房中的氣氛不由有些尷尬。

半晌,沈大人驀然‘醒了’過來,發現豁然忘了這房間中還有一人,趕忙乾咳兩聲,以掩飾尷尬,“範銘啊,這茶還不錯吧!”

“不錯,清香悠遠,好茶!”範銘隨口答應着,眼神卻是依舊停留在沈大人的臉上,雖然沈大人言語熱絡,但他卻還是能從沈大人的眉宇間看出一些憂慮來,遲疑片刻,壯着膽子問道:“大人,今日是不是衙門出了啥變數?”

客廳中飄蕩這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沈大人默然點頭,揭開茶碗細細的抿着茶水,範銘猜的沒錯,今天的衙門確實發生了一件突發事件,讓他着實傷了不少腦筋,卻又有些摸不着脈絡,因此對於範銘的到來也是沒有太大的心思,不過範銘這一問,到讓他不由心思一動,王玉川似乎跟他大力推薦過他的這個得意下屬,說這小子心思靈醒,辦事沉穩,天生混衙門的料,讓他幫着提攜提攜,不如趁着如今這個當兒試試他也好。

沉吟稍許,“範銘,你看看這個”,說着便擡手將桌上的那份文卷遞了過來,卻是一份朝報。

範銘接過朝報,隱隱還有墨香,顯然這是最近的一期,而且抄錄出來的時間還很短

,朝報上記載的消息就只有一條,但這一條消息的份量卻足以震動整個大宋朝廷。

原來卻真是朝廷中出現了某些變數,朝報大意爲:熙寧六年大旱,安上門監鄭俠畫《流民圖》,圖中流民或身背鎖械,或口食草根,告訴皇上說旱災是王安石所致,陛下大受刺激,對變法產生重大懷疑。王安石認爲“水旱常數,堯、湯所不免”。由此爲契機,司馬光又上《應詔言朝廷闕失狀》。

範銘在後世上大學時也曾聽老師提過這新舊黨爭的事情,但當時不過是入耳就忘,甚或連各個大事發生的時間都沒記住。

對於當時地他而言,一千多年前的黨爭實在引不起太多的興趣,更何況是黨爭事件中的其中一件,這樣地事兒歷史書上實在是太多了。

但穿越過來之後情形就有了不同,手中這份朝報上記載事件地字數很少,但就是這很少的字數,範銘卻足足看了近兩柱香的時間才擡起頭來。字裡行間,如今身爲宋人,而且還是站在吏員的角度看,此刻地他感受到的是黨爭背後濃濃地血腥及官位無情的傾軋。

這次事件的直接印象好像是某個大勢的轉折點,是舊黨的反擊,同時也是新黨的內訌開始,各方勢力盤根錯雜,這麼一鬧,足以讓王安石內閣垮臺,這樣巨大的變化和震盪將給朝廷,又將給大宋官場帶來多麼深遠的衝擊和影響?

雖然範銘隱隱綽綽的知道會有這次轉折,甚或連應天府地一些事都是據此做出地安排,但當事情真正發生自後,範銘感受到最多的卻是茫然。

他所知道地都是歷史最主幹的脈絡,但對於細節,對於後續影響卻一無所知,也看不清楚。而以他如今的位份而言,更有用的反而是這些細節,譬如此次政變對京東西路及應天府官場將帶來怎樣的影響和變化,而這變化又會不會波及到楚大人以及沈大人,進而影響到王知縣?

仔細的回憶,仔細的分析,然而卻沒什麼結果,手中捏着這份朝報,範銘真恨不得再穿越回去,好好查查這麼一個小小的事件到底給朝廷及應天府官場造成了怎樣的變動。

“經此政變之後,朝廷自此多事了!”沈大人伸手接過範銘遞迴的朝報,他的表情跟範銘一樣,再沒了先前平靜與和煦,代之而起的是沉凝肅重。默默的將朝報折起收好,對範銘的感慨沒有說什麼,事實上他也看不透這背後隱含的含義,但這麼些年官場的直覺告訴他,這大宋朝廷怕是要震動震動了。

沉默良久之後,才說出一句話來,“範銘,你可是從中看出了什麼?”。

“是”,範銘點頭答應時,心裡震動的同時又有些許興奮,沈大人雖然是個閒差,但卻並不意味着他沒有

半點影響力,能夠同沈大人拉好關係,或許今天目的達成的希望也就大大增加。

沈大人能將如此這看似不重要其實關係着衆多人命運的朝報給他看,這明顯是在有意考驗他,而他剛纔的那句感慨既是發自真心,也包含着試探的意思。

相反的範銘也想從沈大人的話裡捕捉到一些信息——關於他跟本府知府楚大人關係遠近的信息,作爲新黨成員,在這次舊黨反彈政變之後,楚大人肯定也要受到一些波及,而整個京東西路跟他關係緊密的官員只怕……

畢竟能早一點知道些信息,也就能多一些準備的時間,雖然範銘還遠沒有資格跟這些頭頭扯上關係,但卻也不願看着王知縣受到波及,畢竟王知縣對自己是有知遇之恩的。

即便他想也撕擄不開了,這事一發生,肯定會出現不少的變數,這即將讓他鹹魚翻身的這鋪生意肯定也要受到影響,該做準備的總要提前預做準備纔好。

可惜,沈大人什麼都沒說!畢竟自己在沈大人的眼裡還僅僅只不過是一個從縣衙抽調上來的吏員而已,即便是現在有了應天書院的身份環身,在沒有獲得功名之前還是算不得什麼。

沉吟稍許,範銘擡頭正視沈大人道:“大人,這或許不是件壞事。”

“哦!”沈大人眼睛亮了亮,“這是哪般說法?”

“大人所擔心的,其實也是舊黨衆人所擔心的,朝堂的震動會波及到應天府,但卻絕不會波及到州府衙門,更不會在這差職上出現什麼大的變動,究其原因……”說到這裡,範銘故意的停頓了下來,見沈大人臉色無異,便伸出一隻指頭朝屋頂指了指,“罪不及上!”

罪不及上!

對啊!王相公的最大依持是誰,可不就是當今聖上麼,即便此次舊黨強勢反彈,但只要有聖上支撐着,即便是再貶罰又能到哪裡去,這次或許只是要一個明面上的替罪羊罷了!

沈大人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腦中一陣清明,望向範銘的眼神也漸漸的有些變了,範銘的這番言辭不由讓他動了惜才之心,如今他的手下正缺少這樣腦子靈醒的幕僚,若是能夠劃撥到自己手下來辦事倒是個不錯的人選,難怪王玉川這麼看重這小子,不過現時的差職若是放倒巡檢司的話倒是有些屈才了。

眼珠一轉,又聯想到前段時日州府衙門正好要從下面抽調一批吏員上州衙,範銘也是從縣衙中打熬過的,給他爭取一個名額倒也不是什麼難事,而且衙門裡也正當需要這樣的人才。

心中有了定數,加上去掉了心中的一塊疙瘩,沈大人心情大好,這才注意到範銘手邊的禮盒,“範銘,你今日來,是有事啊?”

(本章完)

第二百一十三章 省親第三十九章 大名府來信第一百三十一章 戒訓第三十三章 孫學正第九十五章 本縣乃是主官第一百五十六章 沉默是金第一百五十七章 機會五代、宋的商稅 五代十國商稅第九十八章 扯着虎皮做大旗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韻中的殺機第三十三章 孫學正第五十九章 厲害關係第一百七十七章 市易務的權責第十六章 轉機第二百一十八章 文壇就是個染缸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一百二十六章 爲官之道第四十一章 臨行第二百一十三章 省親第一百七十一章 浮出水面第二百一十二章 除夕嘉年華第二百一十三章 省親第二百二十九章 震驚第二百一十四章 上元開泰第五十一章 這幫子讀書人那!第一百五十六章 沉默是金第五十六章 再提商幫之事第十二章 三夫人回來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送禮大潮第八十三章 照方抓藥第二百零六章 到底還是有識貨的第七十四章 氣氛如斯第五十一章 這幫子讀書人那!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也得不了好第十四章 突來之禍第一百三十三章 國子監的薦舉名額第一百四十四章 這人是誰?第九十章 要娶就一起娶第二百一十九章 重開漕運第二百三十四章 帥司衙門第一百五十五章 府衙新司職第一百零三章 就逼你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送禮大潮第二百二十一章 送禮大潮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氣派第十章 匠師初任第九十五章 本縣乃是主官第二百四十二章 細節第十六章 轉機第一百二十八章 協議第二百零四章 借雞生蛋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世迷幻第一百七十七章 市易務的權責第二百零一章 這事不好辦宋代政府對買撲課額的徵收、蠲免和使用第八十五章 翁婿情深第六十一章 卜縣丞的賞識第二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薦第四章 曹府第一百八十六章 恨君不惜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奇技淫巧第八十一章 轉機第三十六章 官途還是吏途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一樣第二十六章 糊塗的春/情以史爲鑑:解讀王安石變法第七十八章 來的正是時候第一百七十九章 自家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利害關係第九十一章 家和萬事興第一百三十四章 倉促間的安排第五十五章 憐惜!憐惜!第二百二十五章 擇機而動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大命案第一百一十六章人敬我一尺,我敬他一丈第一百六十三章 入職第一百一十五章 多了個助力第五十五章 憐惜!憐惜!第一百六十二章 升職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戒訓第二百一十八章 文壇就是個染缸第一百九十四章 涸澤而漁北宋賦重役輕說第一百四十八章 楚丘來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終於忍不住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戒訓第七十五章 下馬威第一百五十章 籌備中國古代漕運的社會意義第五十六章 再提商幫之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六十六章 冷遇五代、宋的田賦(兩稅)第一百章 莫名的宴請第六章 勞其筋骨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試之初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刀之死
第二百一十三章 省親第三十九章 大名府來信第一百三十一章 戒訓第三十三章 孫學正第九十五章 本縣乃是主官第一百五十六章 沉默是金第一百五十七章 機會五代、宋的商稅 五代十國商稅第九十八章 扯着虎皮做大旗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韻中的殺機第三十三章 孫學正第五十九章 厲害關係第一百七十七章 市易務的權責第十六章 轉機第二百一十八章 文壇就是個染缸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一百二十六章 爲官之道第四十一章 臨行第二百一十三章 省親第一百七十一章 浮出水面第二百一十二章 除夕嘉年華第二百一十三章 省親第二百二十九章 震驚第二百一十四章 上元開泰第五十一章 這幫子讀書人那!第一百五十六章 沉默是金第五十六章 再提商幫之事第十二章 三夫人回來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送禮大潮第八十三章 照方抓藥第二百零六章 到底還是有識貨的第七十四章 氣氛如斯第五十一章 這幫子讀書人那!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也得不了好第十四章 突來之禍第一百三十三章 國子監的薦舉名額第一百四十四章 這人是誰?第九十章 要娶就一起娶第二百一十九章 重開漕運第二百三十四章 帥司衙門第一百五十五章 府衙新司職第一百零三章 就逼你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送禮大潮第二百二十一章 送禮大潮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氣派第十章 匠師初任第九十五章 本縣乃是主官第二百四十二章 細節第十六章 轉機第一百二十八章 協議第二百零四章 借雞生蛋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世迷幻第一百七十七章 市易務的權責第二百零一章 這事不好辦宋代政府對買撲課額的徵收、蠲免和使用第八十五章 翁婿情深第六十一章 卜縣丞的賞識第二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薦第四章 曹府第一百八十六章 恨君不惜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奇技淫巧第八十一章 轉機第三十六章 官途還是吏途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一樣第二十六章 糊塗的春/情以史爲鑑:解讀王安石變法第七十八章 來的正是時候第一百七十九章 自家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利害關係第九十一章 家和萬事興第一百三十四章 倉促間的安排第五十五章 憐惜!憐惜!第二百二十五章 擇機而動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大命案第一百一十六章人敬我一尺,我敬他一丈第一百六十三章 入職第一百一十五章 多了個助力第五十五章 憐惜!憐惜!第一百六十二章 升職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戒訓第二百一十八章 文壇就是個染缸第一百九十四章 涸澤而漁北宋賦重役輕說第一百四十八章 楚丘來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終於忍不住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戒訓第七十五章 下馬威第一百五十章 籌備中國古代漕運的社會意義第五十六章 再提商幫之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六十六章 冷遇五代、宋的田賦(兩稅)第一百章 莫名的宴請第六章 勞其筋骨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試之初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刀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