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社鼠(五)

有了薛景仙這個突然出現的變數,邊令誠自然無法再安排王洵去送死。但他也不願就此讓封常清遂了意,便繼續咬住‘大食人已經遣使請降’這一條不放。如此,爭論的重點便又兜轉回來,落在了使者身份真僞上面。

封常清、周嘯風等人當然堅持不認爲使者的身份爲真,卻苦於拿不出任何有利證據。邊令誠那邊雖然有一干黨羽爲虎作倀,但都是些個主管輜重、糧草和民役的將領,份量難免有所不足。爭論進行到了最後,王洵冒冒失失提出的建議,反而成了雙方都能接受的對策。於是,雙方便各退一步,同意安西軍主力暫且不繼續向西,由斥候統領段秀實將軍帶其麾下弟兄先去摸清楚敵人的虛實,然後再做進一步打算。

這個結果當然讓很多人大失所望。特別是對於宇文至、宋武等立功心切的年青將領,一時間對邊令誠簡直恨之入骨。散了軍議,立刻聚集到王洵的寢帳,一邊吃酒解悶兒,一邊大罵奸佞弄權誤國,。

“當初就不該准許那廝跟過來。若是封帥不派兵接應,即便借他姓邊的老賊二十個膽子,他也沒勇氣過達坦駒嶺!”(注1)

“早知道老賊如此誤事,就該讓他掉到婆勒川淹死!”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地發泄心中的怨氣,絲毫不在乎朝廷派來的欽差大人此刻就坐在旁邊。

發覺幾個年青將領不再把自己當成外人,薛景仙非常高興。豎着耳朵聽了一會兒,待大夥發泄得差不多了,便笑着提醒道:“封帥心裡,想必對是否繼續西進也有所猶豫吧!否則,他又何必把與邊監軍的爭論擺到明處來?直接將隊伍拉出去便是了,理睬姓邊的說些什麼作甚!”

話音未落,四周立刻響起了一片反對之聲。特別是幾個對封常清崇拜備至的年青將領,幾乎立刻把火頭指向了薛景仙。“你胡說。封帥怎麼會猶豫?!咱們安西軍上下臥薪嚐膽兩多,爲的就是復仇的這一天!”

“封帥爲人向來光明磊落,怎麼會借老賊的臺階下?!”

“你這傢伙,到底是想幫哪一方?!”

倒是王洵更沉得住氣,猶豫了一下,忽然笑着說道:“大夥先別忙着質問薛老哥,他說的話其實也不無道理。”

“嗯?”衆人迅速將憤怒的眼神從薛景仙臉上收回,再度刺向王洵,“你說什麼呢?莫非你忘了封帥對你的知遇之恩不成?”

“諸位兄弟勿惱!”輕輕搖了搖頭,王洵笑着解釋,“如果沒發覺邊老賊存心使絆子,封帥自然會繼續帶領大夥向西挺進。然而剛纔中軍帳裡的情況你們幾個也看到了。掌管米糧輜重、鎧甲器械的畢思琛、王滔、康懷順、陳奉忠等人,分明是跟邊老賊一個鼻孔出氣。此番西征,沿途不是大河深谷,就是山口絕壁,萬一邊老賊命令其黨羽暗中在補給上做些手腳,恐怕眼前的形勢再好,我軍也難平安班師了!”

“老賊敢爾!”

“這該死的老賊!”衆人破口大罵。恨不得抄傢伙衝出去,將邊令誠碎屍萬段。

罵了片刻,宇文至低下頭來,喟然嘆道:“明允說得在理!畢思琛他們幾個本來就仗着資格老,對封帥多有不服。若是真的暗中下黑手,封帥的確防不勝防。還不如順水推舟把隊伍停下,待一切潛在危險都解除了,纔好繼續與大食人血戰!”

“這樣,弟兄們即便心有不滿。士氣所受打擊也不會過於嚴重!”衆人七嘴八舌,好生嘆惋。

“只是這樣一拖拉,不知道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戰機稍縱即逝。好不容易將大食東征軍打殘了。如果讓他緩過元氣來,下次再擊敗它,恐怖就沒今天這般容易!”

“那倒未必!”見大夥情緒低落,王洵又笑着給衆人鼓氣兒,“其實今年即便繼續向西,頂多也是打到迦不羅城爲止。再遠,甭說糧草輜重,就是天氣情況也不准許了。而讓封帥騰出手來先解決掉後顧之憂的話,明年開了春,咱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西進。屆時大食東征軍的實力雖然也有所恢復,可週邊的小國當中,也早把他們這次慘敗的消息傳開了。不會再真心實意地爲它提供支持。兩相比較,大食人未必能佔到太多便宜去!”

這番話他只是信口說來,並沒有覺得有何高深。但落在聽者耳朵裡,卻立刻有撥雲見日之感。剎那間,有數道目光投射過來,裡邊充滿了佩服之意。王洵被大夥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咳嗽了幾聲,笑着解釋道:“我只是瞎猜。瞎猜的。算不得準。但軍中總有一夥傢伙拖後腿,的確是個麻煩。還不如先除掉他們,然後輕裝上陣!”

提到此節,有人立刻低聲感慨,“如何除掉,他們幾個可是當年追隨夫蒙靈詧節度的元老。連一向殺伐果斷的高節度,都未能奈他們如何?!封帥又凡事都講究個規矩,斷然做不出那栽贓陷害的勾當來,唉!”

“禮送他們到別處養老不就得了麼?難道有高升機會,他們還會拒絕麼?”王洵想了想,繼續回答。

這倒的確是安西軍解決自身隱患的一個可行辦法。邊令誠之所以能處處給封常清擎肘,依靠的就是軍中一批有資格卻沒本事的老人。而封常清由於出身寒微,所以一時半會兒也難將這批蛀蟲剔除掉。但送他們高升就不會麻煩了。首先,這的確在封常清的職責範圍內,並且不算戕害同僚。其次,那幾個元老功利心都奇重,有了升遷機會,絕對會牢牢把握。任邊令誠如何挽留,都不可能再挽留得住。

“明允兄這都是哪學來的。怎麼讓我都快不認識你了!”宇文至與王洵關係最近,對他身上的變化感覺也最深,看了他一眼,疑惑地問道。

“對啊,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我原來還不信這句話。現在可真有點信了!”宋武在白馬堡大營時,跟王洵也有過數面之緣,存着拉近關係的心思,笑着打趣。

“是麼?”王洵茫然地摸了下自己的腦袋。變化真有這麼大麼?自己怎麼沒感覺到?但自己想想,換做一年前自己,肚子裡還真的沒這麼多彎彎繞。否則,還不至於混得在白馬堡呆不下去,稀裡糊塗躲到安西來了!

正在心裡感慨間,卻又被薛景仙推了一把,笑着數落,“你倒是聰明。但我怎麼沒見你把這股聰明勁兒用在自己身上!看今天邊令誠那模樣,幾乎恨不得立刻讓你死掉!你到底怎麼得罪他了,居然讓他如此恨你?”

“我哪知道啊!”一提這話頭,王洵就立刻滿腦門子霧水。“那老賊天天忙着在疏勒河邊跑馬圈地。甭看我來安西這麼長時間了,卻連照面都沒跟他打過。即便想得罪他,也得有機會才成啊?!”

“依薛某之見,你還是多加小心!”薛景仙收起笑容,正色提醒。“這種肢體不全的傢伙,心腸最爲歹毒。既然主動找上了你,便輕易不會善罷甘休!”

“多謝薛老哥提醒!”王洵知道薛景仙是真心爲自己好,趕緊拱手致謝,“可小弟真的想不出何時得罪過他。他是監軍,我不過是個無根無基的中郎將。又怎麼可能防得住他背後下黑手?!”

“總之,多小心些沒壞處!”薛景仙毫不客氣地接受了王洵的感謝,然後皺着眉頭繼續追問,“你再好好想想,有沒有得罪過他身邊的人?或者跟他關係比較近的人?總是找出怨恨的源頭來,纔好見招拆招!”

“沒有!”王洵猶豫着搖頭。真的是好生沮喪。在京師時,他也遇到過麻煩。可每次都能找出,到底是招惹了哪路神仙。可這一回,卻半點兒頭緒都尋不到。老天爺彷彿就是看他不順眼了,所以要故意設下一道又一道關卡。

“當年在白馬堡中,倒是有個姓邊的傢伙違背軍令,被封節度給斬了。但如果邊令誠因此想報復明允,應該在他剛到達安西時就動手了,不會忍到今天!”宇文至在一旁看着着急,主動替王洵找由頭。

“不會!邊令誠要報復,也不會報復明允兄一個人!”宋武笑着接口。“我當時也在場,姓邊的那是自尋死路。周將軍、趙將軍……”他四下看了看,壓低聲音,“他們幾個當時也都在。邊令誠這兩年來,也從沒主動找過他們的麻煩!”

“哦,這倒是真有些麻煩了!”薛景仙沉聲低吟。按照衆人的說法,邊令誠應該跟王洵沒有任何私怨纔對。可他爲什麼非要除掉王洵不可呢?眼下自己還在,暫時還能扯太子的大旗,罩住王洵。可等自己離開後,王洵又該如何應對?

想了半天,他也沒想出個頭緒來。然而薛景仙的秉性便有些執拗,既然已經插手了,就不會半途而廢,皺了下眉頭,繼續追問道:“其他人呢。我就奇怪了,你好好的飛龍禁衛軍官不當,爲什麼回來安西受苦。以你的家世,即便不來這裡,光在禁軍中熬資格,也能熬出頭來吧?”

“這個……”王洵有些猶豫。此刻屋子裡的弟兄們交情雖然深,可畢竟彼此身後的背景有很大差異。特別是宋武,其兄乃楊國忠的死黨,有些話根本不能當着他的面說。況且楊玉環和壽王殿下偷情的事情,無論誰知道了,都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他跟封常清都沒說實話,跟薛景仙更不會說。無他,自己一個人認倒黴了,沒必要再拖不想幹者下水。

“明允兄和子達曾經得罪過丞相大人!”宋武倒是磊落漢子,見王洵臉上帶出了猶豫之色,乾脆自己把話挑明。“但丞相大人早就沒打算追究此事了。況且聽家兄說,丞相和小內朝那幾位,也不大對路!不可能指使邊令誠來陷害他!”

他本意是爲了彌合跟王洵等人之間的關係。不料‘小內朝’三個字,卻令薛景仙眼前登時一亮。“呵呵,既然明允一時想不出來,就算了吧!咱們還是先覈計覈計如何躲邊令誠這廝遠些。否則,明允天天在此賊面前走動,難免就會又被人家盯上!”

“乾脆你請明允兄護送你回京師算了!”宋武沒猜到薛景仙是故意把話題往別處引,順口接了一句。

“不成!”沒等薛景仙開口,王洵已經大聲否決。歉意地看了對方一眼,他又趕緊笑着補充,“我當初來安西時,曾經立下誓言。不功成名就,決不東返!邊令誠盯上我又怎樣,我找個機會躲開他就是了。安西這麼大,總不至於我走到哪,他跟到哪裡去!”

注1:達坦駒嶺,在今克什米爾西北境巴勒提特之北、興都庫什山米爾峰東,海拔4000餘米。此地和後文中的婆勒川,都爲小勃律境內險要。

第1章 羽衣(六)第5章 紫袍(五)第3章 早寒(三)第1章 羽衣(五)第5章 不周山(八)第3章 國殤(八)第3章 壯士(二)第6章 雪夜(一)第2章 天威(六)第1章 看劍(一)第2章 初雪(一)第2章 天河(七)第2章 天河(一)第5章 紫袍(四)第6章 雙城(中)第6章 大唐(七)第5章 雙城(一)第6章 大唐(二)第4章 樓蘭(三)第6章 驚蟄(三)第5章 紫袍(二)第1章 羽衣(四)第6章 大唐(九)第6章 雪夜(三)第1章 笳鼓(五)第5章 紫袍(六)第3章 早寒(二)第3章 陽關(三)第2章 天河(一)第4章 霜降(六)第3章 霜刃(八)第2章 礪鋒(一)第2章 初雪(五)第3章 國殤(四)第3章 國殤(九)第3章 陽關(四)第6章 驚蟄(二)第5章 紫袍(九)第4章 社鼠(三)第1章 白虹(二)第1章 秋聲(六)第1章 秋聲(六)第6章 大唐(八)第5章 雙城(五)第1章 看劍(二)第3章 陽關(二)第5章 不周山(十)第3章 正氣(三)第2章 礪鋒(四)第5章 雙城(六)第1章 笳鼓(一)第6章 雪夜(六)第5章 紫袍(一)第2章 霓裳(五)第4章 樓蘭(三)第6章 驚蟄(九)第5章 不周山(二)第1章 看劍(二)第1章 笳鼓(六)第2章 初雪(一)第2章 天威(四)第2章 天威(五)第2章 天河(二)第2章 霓裳(二)第5章 異域(二)第2章 殘醉(二)第5章 紫袍(八)第1章 長生殿(一)第4章 樓蘭(一)第2章 礪鋒(一)第6章 驚蟄(十)第3章 陽關(三)第2章 殘醉(一)第5章 春曉(三)第3章 國殤(一)第5章 雙城(六)第5章 雙城(二)第3章 霜刃(一)第2章 天威(一)第5章 紫袍(七)第5章 雙城(六)第3章 國殤(八)第1章 秋聲(二)第1章 秋聲(二)第6章 大唐(六)第5章 春曉(七)第3章 正氣(四)第1章 羽衣(一)第4章 霜降(三)第4章 英魂(九)第5章 不周山(三)第4章 英魂(六)第4章 英魂(四)第1章 羽衣(八)第3章 霜刃(八)第6章 雪夜(三)第5章 紫袍(三)第1章 笳鼓(五)第3章 壯士(四)第5章 不周山(二)
第1章 羽衣(六)第5章 紫袍(五)第3章 早寒(三)第1章 羽衣(五)第5章 不周山(八)第3章 國殤(八)第3章 壯士(二)第6章 雪夜(一)第2章 天威(六)第1章 看劍(一)第2章 初雪(一)第2章 天河(七)第2章 天河(一)第5章 紫袍(四)第6章 雙城(中)第6章 大唐(七)第5章 雙城(一)第6章 大唐(二)第4章 樓蘭(三)第6章 驚蟄(三)第5章 紫袍(二)第1章 羽衣(四)第6章 大唐(九)第6章 雪夜(三)第1章 笳鼓(五)第5章 紫袍(六)第3章 早寒(二)第3章 陽關(三)第2章 天河(一)第4章 霜降(六)第3章 霜刃(八)第2章 礪鋒(一)第2章 初雪(五)第3章 國殤(四)第3章 國殤(九)第3章 陽關(四)第6章 驚蟄(二)第5章 紫袍(九)第4章 社鼠(三)第1章 白虹(二)第1章 秋聲(六)第1章 秋聲(六)第6章 大唐(八)第5章 雙城(五)第1章 看劍(二)第3章 陽關(二)第5章 不周山(十)第3章 正氣(三)第2章 礪鋒(四)第5章 雙城(六)第1章 笳鼓(一)第6章 雪夜(六)第5章 紫袍(一)第2章 霓裳(五)第4章 樓蘭(三)第6章 驚蟄(九)第5章 不周山(二)第1章 看劍(二)第1章 笳鼓(六)第2章 初雪(一)第2章 天威(四)第2章 天威(五)第2章 天河(二)第2章 霓裳(二)第5章 異域(二)第2章 殘醉(二)第5章 紫袍(八)第1章 長生殿(一)第4章 樓蘭(一)第2章 礪鋒(一)第6章 驚蟄(十)第3章 陽關(三)第2章 殘醉(一)第5章 春曉(三)第3章 國殤(一)第5章 雙城(六)第5章 雙城(二)第3章 霜刃(一)第2章 天威(一)第5章 紫袍(七)第5章 雙城(六)第3章 國殤(八)第1章 秋聲(二)第1章 秋聲(二)第6章 大唐(六)第5章 春曉(七)第3章 正氣(四)第1章 羽衣(一)第4章 霜降(三)第4章 英魂(九)第5章 不周山(三)第4章 英魂(六)第4章 英魂(四)第1章 羽衣(八)第3章 霜刃(八)第6章 雪夜(三)第5章 紫袍(三)第1章 笳鼓(五)第3章 壯士(四)第5章 不周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