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陽關(二)

西域之大,令人幾乎難以想象。

從京師出發走了整整一個月,行程兩千餘里,方纔到達傳說中春風吹不到的玉門關。而玉門關到疏勒,還有兩個兩千餘里。

這條路,漫長而又寂寞。唯一的好處是,不用再呼吸京師中那股令人窒息的暮氣。這一點對王洵來說至關重要。內心深處,他煩透了長安城裡那種醉生夢死的生活。不想再遭受一次神仙們打架時的池魚之殃,也不想再被老女人們當做潛在的面首品頭論足,更不想跟再跟任何人比誰的背景深,誰阿爺的官位大。他還年青,眼睛裡對人世間還充滿了幻想。他需要過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而不是在天寶年的暮色中慢慢地糜爛。

長安人只有三種選擇。融入,忍耐,和逃離。王洵不清楚這話最早出於何人之口,心中卻深以此話爲然。融入長安達官顯貴們的圈子,對他來說顯然有些強人所難。忍耐心中的種種不適,以圖今後的回報,亦非此時的他所能接受。所以,留給他的只剩下逃離一途。逃,逃得遠遠的,眼不見心不煩。逃,找一個全新的地方,尋回全新的自我。

此番遠行,恰恰是個開始。

一路走來,麻煩多得出乎預料。一百名飛龍禁衛,三百餘名服勞役的民壯。再加上四十幾輛滿載輜重的大車,五百多匹馱馬,想要沿途中不出任何紕漏,對年僅十八歲的王洵來說,絕對是個前所未有的挑戰。好在他去年被封常清、周嘯風等人趕鴨子上架帶了幾個月的兵,倒也不至於無所適從。本着公平處事,恩威並施的原則,先下重手收拾了幾個不聽話的刺頭兒。然後毫不吝嗇地將大把的錢撒出去,獎勵那些任勞任怨的屬下和民壯。再接着根據自己的觀察,將幾個做事積極且在隊伍中享有一定威望的民壯提拔爲臨時隊正,與原來的幾個心腹共同處理遇到的麻煩。慢慢地,這支隊伍就有了秩序井然的模樣。待得隊伍走到涼州、甘州,所有人已經習慣了唯校尉大人馬首是瞻,再不敢欺王洵的年青,而試圖對他的命令陽奉陰違。

憑着身上的天子禁軍行頭和頭頂上的昭武校尉官帽。王洵在沿途中也唬倒了一大批地方官員。年紀青青就官居六品,在長安城裡也許還不算扎眼,到了地方上,卻絕對堪稱少年得志。很多不明就裡的地方官吏,本能地把長長的運輸隊伍,跟“掛職歷練”四個字聯繫起來。爲了給日後的顯貴王大人留個好印象,不吝大開方便之門。而王洵也是揣着明白裝糊塗,給錢就拿,給好處就收,轉身再分給麾下衆弟兄和肯出力的民壯,自己一點兒不留。豪爽的舉動,博得了弟兄們的一片讚賞。

出了玉門關後,沿途人煙愈發稀少,景色也愈發顯得荒涼。有時走上好幾天都看不到半點綠色,入目的只有無邊無際的黃沙。偶爾在沙窩深處能發現幾點白光,那不是雪,而是被風從沙土中翻出來的枯骨。

這種情況下,如果跟大隊人馬走散了,等在前面的肯定是死路一條。禁衛和民壯們爲了各自的性命,愈發對校尉大人唯命是從。在方子騰、老鄭、老周等幾個“有心人”的暗中推波助瀾下,這種敬畏漸漸演化成了崇拜。即便是哥舒翰派來護送大夥的河西軍將士偶爾對王洵開個出格的玩笑,也會引起大夥的同仇敵愾。彷彿只要王洵一聲令下,衆人便會一擁而上,將冒犯者剁成碎片。害得護送者與被護送者之間幾度劍拔弩張,虧得王洵處理得當,纔沒鬧出什麼大亂子來。

好在哥舒翰的治地不算太廣袤,出過了玉門關,經行大雪山腳,再涉冥水、甘泉水也就到盡頭。“再有半天的路程,我們就可以看到陽關了。”嚮導老嶽也敏銳地感覺出了隊伍中的緊張氣氛,指了指天地交接處的冒出來的一個青灰色的小點兒,如釋重負般說道。“過了陽關,就是焉耆都督府的地界,距離疏勒也就沒多遠了!”

“沒多遠是多遠?”方子騰咧了下沾滿沙土的嘴脣,有氣無力地追問。西域人眼裡的距離,跟中原人眼裡的距離大不一樣。老嶽眼裡的很近,也許騎着馬也要跑上一整天。經過了幾場教訓,大夥已經不敢再輕信此人任何有關路程的說法。

果然,事實正如方子騰所預料。嚮導老嶽縮了縮脖子,低聲迴應,“大概,大概是一千五百多裡地吧。如果不繞路的話,也就走一個來月!”

“我呸!”衆飛龍禁衛一起涌上前,衝着老嶽大啐特啐。“一千五百里還不算遠,乾脆你把咱們都領到天竺國去得了!”

“真的不算遠。”老嶽抱住腦袋,滿臉委屈,“關鍵是從蒲昌海開始,有一條大河直通疏勒。眼下雖然河面已經開始結冰,但用石頭敲幾下,肯定能從冰窟窿裡舀出淡水來。”

這的確是個好消息,衆人的精神頭立刻大振。沙漠中趕路,最怕的不是缺乏食物,而是找不到足夠的淡水。有一條大河相伴始終,便意味着永遠不再有缺水之憂。如果條件允許,還能架上篝火,燒壺濃茶,滌盪一下已經裝滿了沙土的腸胃。

很快,整個隊伍就活躍了起來。有人開始設想橫亙沙漠的大河究竟是什麼模樣;有人開始憧憬每天晚上都能用熱水泡腳;更有甚者,乾脆開始探討在正午時分的陽光下,點着篝火能不能洗個熱水澡。至於先前幾天的草木皆兵,轉眼就被大夥拋在的九霄雲外。

唯獨方子騰還憂心忡忡,趁人不注意,拉過嚮導老嶽,繼續追問,“蒲昌海,你上次不是說那裡有鬼麼?到底有沒有?”

“也許有吧,我也是聽說!”嚮導老嶽沒料到方子騰如此較真兒,猶豫了一下,喃喃迴應。“但我們這邊有句話,說是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軍爺,您說這話對不對?”

“呸,你這該死的老傢伙!”方子騰氣急敗壞,揮舞着馬鞭作勢欲抽。嚮導老嶽立刻將身子縮成了一個團,大聲叫嚷道:“軍爺,你不是不怕麼?不是不怕麼?救命啊,軍爺殺人了!”

正笑鬧間,前方的隊伍突然一滯。淒厲的銅哨瞬間傳遍的所有人的耳朵。聞聽警報聲,方子騰迅速擡頭,只見一道暗黃色的煙塵從西向東,徑直朝大夥撲將過來。

“整隊,整隊,把馬車圍做方城,民壯到裡邊躲避,飛龍禁衛把伏波弩上弦!安西軍的弟兄,暫且退向兩翼!”沒等方子騰來得及害怕,王洵那略帶稚嫩的聲音,已經從隊伍前頭傳向了隊尾。

“諾!”老周、老鄭等人齊聲答應。一邊組織民壯將貨車從馱馬的背上卸下來,搭建臨時城牆,一邊抽出騎兵專用的伏波弩。有意無意間,十幾把弩弓齊齊地指向了前來護送大夥的河西軍將士背後。

此刻,唯一可以依仗的便是手裡的弩弓了。前來護送大夥的河西軍人數不比飛龍禁衛少,遠處的來客又敵我未辯。如果雙方勾結起來,準備殺人滅口。大夥在臨死之前,總得拉上一兩個兇手墊背。

正惶急間,又聽王洵在隊伍前方大聲命令,“警報解除,警報解除!是自己人!小方,帶幾個弟兄跟我一道上前迎接。老周,老鄭,把隊伍重新組織起來!”

“自己人?”夥長老鄭驚詫地睜大眼睛。只見遠處的煙塵中衝出幾個全副武裝的將士,當中一人,身披一件猩紅色錦袍,衝着王洵哈哈大笑。

“高,高書記,你怎麼會在這裡?”催促着坐騎快速迎上,王洵遠遠地衝着身披錦袍的武將抱拳施禮。

“我,你小子可真是夠糊塗的。你剛纔叫我什麼來着?”一身戎裝打扮的高適笑着抱拳,聲音中透着一股子沖天豪情。

“高,高書記啊!”王洵楞了楞,順口答道。旋即想起來,這是大夥對高適的習慣稱謂。而此稱呼的來由,便是因爲高適曾經做過哥舒翰麾下的掌書記一職。

“既然是河西軍的掌書記,自然不能老賴在京師裡逍遙了!”高適點點頭,大笑着迴應。“只是你小子,怎麼不好好在飛龍禁軍裡邊混,非要跑到西域這邊來跟我一樣吃沙子?”

“我,我是奉命護送一批軍械來的!”王洵笑着摸自己的後腦勺。難得在距離京師數千裡外的地方遇到一個熟人,他心中的高興根本無法掩飾。

難得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遇到一個故舊,高適心裡也非常愉悅,上上下下打量了王洵一眼,笑着奚落:“莫非陳玄禮麾下再也找不到可用之人了麼?非要派你一個從沒出過遠門的小娃娃來!算了,老子管不到他,你既然到了我的地頭上,便進關跟我喝杯水酒吧!”

“進關?”詩人高適和兵痞高適之間的差別太懸殊,王洵一時難以適應。楞了楞,猶豫着反問。

“當然了。陽關,老子現在就於此地坐鎮。你小子沒聽人說過麼?西出陽關無故人,說得就是這兒!”

第4章 英魂(五)第3章 陽關(六)第2章 初雪(八)第5章 異域(四)第2章 霓裳(五)第5章 雙城(三)第3章 壯士(二)第3章 陽關(六)第3章 陽關(六)第4章 破軍(五)第2章 天威(三)第3章 早寒(三)第2章 初雪第4章 社鼠(三)第5章 雙城(二)第1章 白虹(三)第1章 長生殿(一)第3章 霜刃(五)第2章 初雪(三)第3章 正氣(二)第5章 紫袍(十)第6章 大唐(三)第4章 英魂(八)第6章 大唐(八)第2章 天威(四)第5章 不周山(四)第4章 英魂(四)第3章 霜刃(七)第3章 陽關(三)第1章 笳鼓(九)第2章 天河(三)第3章 霜刃(二)第1章 秋聲(五)第4章 樓蘭(五)第2章 初雪(六)第3章 霜刃(七)第1章 白虹(二)第1章 羽衣(四)第1章 看劍(五)第4章 社鼠(六)第3章 國殤(三)第4章 英魂(六)第5章 紫袍(一)第1章 看劍(四)第3章 壯士(二)第2章 霓裳(七)第2章 初雪(四)第1章 笳鼓(六)第2章 天威(五)第1章 羽衣(二)第2章 初雪(四)第6章 大唐(八)第1章 白虹(一)第5章 不周山(一)第4章 破軍(二)第1章 羽衣(八)第2章 殘醉(三)第3章 國殤(八)第5章 紫袍(一)第6章 驚蟄(七)第2章 霓裳(二)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看劍(二)第6章 雪夜(二)第3章 陽關(一)第3章 陽關(五)第1章 笳鼓(四)第3章 陽關(五)第5章 不周山(五)第2章 天威(四)第4章 英魂(八)第2章 天威(四)第4章 樓蘭(五)第3章 陽關(一)第4章 社鼠(二)第5章 不周山(八)第3章 壯士(六)第5章 異域(六)第1章 看劍(五)第1章 羽衣(四)第4章 破軍(三)第5章 異域(一)第2章 初雪(一)第4章 霜降(三)第2章 霓裳(七)第5章 春曉(二)第3章 霜刃(二)第1章 笳鼓(一)第1章 秋聲(七)第6章 驚蟄(九)第1章 看劍(二)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白虹(一)第5章 紫袍(八)第4章 樓蘭(五)第2章 天威(六)第3章 早寒(二)第2章 天河(八)第3章 正氣(四)
第4章 英魂(五)第3章 陽關(六)第2章 初雪(八)第5章 異域(四)第2章 霓裳(五)第5章 雙城(三)第3章 壯士(二)第3章 陽關(六)第3章 陽關(六)第4章 破軍(五)第2章 天威(三)第3章 早寒(三)第2章 初雪第4章 社鼠(三)第5章 雙城(二)第1章 白虹(三)第1章 長生殿(一)第3章 霜刃(五)第2章 初雪(三)第3章 正氣(二)第5章 紫袍(十)第6章 大唐(三)第4章 英魂(八)第6章 大唐(八)第2章 天威(四)第5章 不周山(四)第4章 英魂(四)第3章 霜刃(七)第3章 陽關(三)第1章 笳鼓(九)第2章 天河(三)第3章 霜刃(二)第1章 秋聲(五)第4章 樓蘭(五)第2章 初雪(六)第3章 霜刃(七)第1章 白虹(二)第1章 羽衣(四)第1章 看劍(五)第4章 社鼠(六)第3章 國殤(三)第4章 英魂(六)第5章 紫袍(一)第1章 看劍(四)第3章 壯士(二)第2章 霓裳(七)第2章 初雪(四)第1章 笳鼓(六)第2章 天威(五)第1章 羽衣(二)第2章 初雪(四)第6章 大唐(八)第1章 白虹(一)第5章 不周山(一)第4章 破軍(二)第1章 羽衣(八)第2章 殘醉(三)第3章 國殤(八)第5章 紫袍(一)第6章 驚蟄(七)第2章 霓裳(二)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看劍(二)第6章 雪夜(二)第3章 陽關(一)第3章 陽關(五)第1章 笳鼓(四)第3章 陽關(五)第5章 不周山(五)第2章 天威(四)第4章 英魂(八)第2章 天威(四)第4章 樓蘭(五)第3章 陽關(一)第4章 社鼠(二)第5章 不周山(八)第3章 壯士(六)第5章 異域(六)第1章 看劍(五)第1章 羽衣(四)第4章 破軍(三)第5章 異域(一)第2章 初雪(一)第4章 霜降(三)第2章 霓裳(七)第5章 春曉(二)第3章 霜刃(二)第1章 笳鼓(一)第1章 秋聲(七)第6章 驚蟄(九)第1章 看劍(二)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白虹(一)第5章 紫袍(八)第4章 樓蘭(五)第2章 天威(六)第3章 早寒(二)第2章 天河(八)第3章 正氣(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