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國殤(九)

這首《破陣樂》據說是大唐太宗皇帝爲秦王時所做,後來又在東征高句麗時重新填寫了歌詞,曾經一度成爲大唐軍隊的軍歌。幾乎每一名奮戰在大唐旗幟下的將士都能隨口吟唱。而因爲歌詞中屢屢出現遼河、燕山、薊北等字樣,在安祿山的范陽軍中,更是深入人心。很多將士可以說從小聽着這首戰歌長到大,已經把其中內容深深地刻進了骨頭裡。此刻突然從敵人口中聽到熟悉的旋律,心中沒來由地涌起一股酸澀之意,揮刀的速度,於不知不覺間就慢了下來。

只有少數曳落河,情緒根本不爲戰歌所動,繼續沒心沒肺地向着殘兵猛衝。然而此刻唐軍已經是情急拼命,他們也沒多少便宜可戰。每殺死一名對手,自己也要付出相同的代價。

眼看着弟兄們的士氣越來越低,崔乾佑心裡很是不滿。皺了下眉,他衝着身邊的親信吩咐,“吹角,命令秦德綱他們幾個儘快......”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一句話沒等說完,便被一陣淒厲的號角聲打斷。緊跟着,有縷黃褐色的煙塵從背後滾了過來,直撲崔乾佑的本陣。跑在煙塵之前的,則是幾名後背上插滿了羽箭的斥候,一邊咬着牙苦撐,一邊用角聲示警,“敵襲,敵襲,唐軍從背後殺過來了,唐軍從背後殺過來了!”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顧不上再誅殺戰場上的殘兵敗將,崔乾佑立刻命人吹響號角,示意全軍向自己靠攏。哪裡還來得及?!沒等戰場上的大部分將士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煙塵已經衝到距離崔乾佑一百步之內,帶隊的武將手起一錘,將領着衛隊衝上來擋路的燕軍某將掃於馬下,隨即又是幾錘,將叛軍倉促組成的迎擊陣列搗出了一個巨大的黑窟窿。

沿着黑窟窿的邊緣,五百餘名精銳騎兵蜂擁而入。每個人身上都穿着精鐵打造的猴子甲,胯下大宛良駒像火炭一般紅。不遠方,則有更多的騎兵結隊衝了過來,不計其數,馬蹄掀起的塵煙直接遮斷了半邊天空。

“攔住他,攔住他們!”從來沒有一刻距離死亡如此之近,崔乾佑嚇得魂飛天外。連連揮動令旗,將身邊能派的將士全都派了出去。曳落河、燕趙精銳、部族武士、還有連鎧甲都沒穿的輜重兵。爲的就是將那名持錘的將軍擋住,給自己多爭取一點應變時間。

然而這種願望顯然比做白日夢還要奢侈。留在他身邊的將士本來就不多,先前看到大局已定,精神已經極爲鬆懈。此刻倉促舉起兵器應敵,簡直就是螳臂擋車。被持錘武將左右幾劃拉,立刻就倒下了一大片。剩下的被敵將身邊的鐵甲騎兵揮刀一衝,立刻如同歸巢的鴨子般逃了回來。

“攔住他,攔......”崔乾佑嚇得連叫喊聲都變了調子,額頭上冷汗滾滾。突然間,敵將把鏈子錘向天空一揚,隔着幾十步衝他砸了過來。他趕緊撥馬閃避,“轟”地一聲,錘頭落地,在咫尺之遙處砸了個巨大的土坑,長長的鏈子藉着慣性打了幾個旋兒,將三名衝上前用身體保護崔乾佑的侍衛掃了個筋斷骨折。

錘落、馬停。敵軍的攻勢噶然而止,就像一塊從山頂上滾下來的巨巖,緊貼着崔乾佑的馬頭停住了下墜的腳步。

“轟......”一道無形的氣浪狠狠地壓了過來,讓崔乾佑及其身邊最後的親信,本能地就側身閃避。已經拍馬趕過來保護自家主帥的燕趙精銳們,也本能地撥偏馬頭,沿着氣浪正對的方向,整整齊齊組成了一道月牙!

懸而不發,這纔是真的懸而不發。比直接壓下來,更有威懾力。相比之下,先前房琯大人“獨創”的懸車大陣,簡直就是小孩子過家家,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明知道敵將即便真的衝過來,也未必能將自己直接斬落馬下,崔乾佑仍舊被嚇得雙腿直哆嗦。伸出右手狠狠地掐了自己幾把,才緩過了口氣,喘息着衝對面喊道:“來,來者何人?背後偷襲,非,非名將所爲!”

“偷襲?!哈哈!兩軍交鋒,難道還要事先約好時間和地點麼?”對面的唐將笑了笑,對崔乾佑的質問不屑一顧,“我要是你,現在就趕緊想想如何才能全身而退,不會仗明明都打輸了,還要在嘴巴上把麪皮找回來!”

“你,胡說!你,你別高興得太,太早!鹿,鹿還不一定死,死在誰手裡。”崔乾佑大聲強辯,卻無法掩飾自己的心虛。儘管對方只有五百人,而已經涌到她身邊的騎兵數量,至少就在兩千之上。戰場中,還有更多的騎兵,放棄了對王思禮等人的追殺,繼續急忙忙地往主帥身邊趕。

可以說,只要他能敵將的全力攻擊下支撐半柱香時間,接下來,就有可能對方連皮帶骨頭吞得乾乾淨淨。至於更遠方正滾過來的其他援軍,誰知道是不是敵將的疑兵之計。畢竟附近方圓二百里內,根本沒有其他支持大唐的勢力。而孫孝哲也不是個吃素的主兒,即便再沒本事,也不至於把安西軍全都給放過來。

“那你不妨試試?!”彷彿看穿了崔乾佑的心思,敵將笑着抽出腰間橫刀,緩緩舉過了頭頂。

單薄的刀鋒被日光所照,彷彿凝聚着無數道閃電,只要一劈下,就是雷霆萬鈞。崔乾佑胯下的坐騎感覺到了危險,又開始哆嗦着後退。好不容易,才被主人的親衛強行給拉停了腳步,掙扎嘶鳴,委屈萬分。

“這匹坐騎不頂事,讓王將軍見笑了!”崔乾佑心裡也直敲小鼓,藉着戰馬的由頭給自己的膽怯找藉口,“將軍自報姓王,可是名滿天下的王明允王節度?!”

“正是!”既然已經被對方猜到的身份,王洵也不遮掩,笑了笑,大聲承認。手裡的橫刀卻依然舉着,隨時都可能指向正前方。

聞聽此言,趕過來保護崔乾佑的漁陽精銳們幾乎人人大吃一驚。凝神再往對面細看,心中惹不住悄然讚歎,“他可真夠年青!”

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此時此刻,崔乾佑心中也充滿了感慨。身邊已經聚集起了足夠的兵馬,他隨時都可以退到自己人的保護當中。可就是提不起勇氣,試試自己到底有沒有本事,逃得過王洵接下來的傾力一擊。反覆權衡再三,他嘆了口氣,笑着道:“古語云,殺敵三千,自損八百者乃爲良將。崔某這裡有四萬餘弟兄,王節度即便能僥倖贏得了崔某,恐怕自家損失也不會太小吧。況且貴軍千里奔襲,想必此刻人馬都已經睏乏得很!”

“不錯!”王洵點了點頭,再度用兩個字,來回應崔乾佑的試探。

“那王將軍到底意欲如何呢?”崔乾佑看了看身邊滿臉驚惶的侍衛,再看看對面年青得不像話的鐵甲精騎,強笑着開始詢問對方的意圖。

“放人!”王洵這次的回答終於稍微長了一點兒,卻依舊稱得上言簡意賅,“你帶着你的弟兄從這裡撤離,把被俘和被困住的大唐將士統統留下。三日之後,咱們再於此處一決勝負!”

“胡說!”

“想得美!”

沒等崔乾佑作出迴應,自覺受了侮辱的大燕國將士已經紛紛開口否決。特別是擔任兩翼迂迴包抄任務,在戰場上斬獲甚多的秦德綱、李連城等人,更是義憤填膺,只待自家主帥一聲令下,就準備上前與王洵拼命。

“非崔某不肯給將軍這個情面,實在是王將軍的要求太強人所難!”有了底下人支持,崔乾佑的膽氣又強了幾分,笑了笑,大聲說道。

“既然雙方達不成協議,崔將軍爲何不試試擊殺王某,就此逆轉殘局呢?”聳了聳肩膀,王洵臉上的表情極其輕蔑。彷彿崔乾佑身邊的將士都是泥塑木雕一般,根本沒放在心上。

“試試就試試,咱家大帥敬你是英雄才跟你商量,別踩着鼻子上臉!”崔乾佑身邊果然有人沉不住氣,沒等王洵的話音落下,便跳出來躍躍欲試。

王洵皺了皺眉,怒形於色。背後的五百將士立刻將手中的刀舉了起來,彷彿一頭猛虎露出了獠牙。

轟。又一道無形的氣浪沿着弟兄們的刀鋒所指迅速前推,嚇得對面的坐騎紛紛揚起了四蹄。叛軍將士顧不得再逞口舌之快,趕緊手忙腳亂的安撫胯下戰馬。好不容易把場面穩住了,氣焰也差不多消失乾淨了。看了看自家主帥,一個個閉嘴不語。

“且慢!”崔乾佑也被嚇得心臟狂跳,趕緊出言制止,“王將軍這手疑兵之計,玩得的確漂亮。崔某即便猜到你背後其實沒有多少援軍,也不敢拿弟兄們性命做賭博。也罷,今天死得人已經夠多了,沒必要流更多的血。崔某就給你三天時間,三日之後,崔某在這裡恭候王節度大駕!”

“三日之後,王某定然準時前來赴約,希望崔將軍莫要因爲有事情耽擱了!”王洵根本不願意爭論自己背後到底有沒有足夠數量的援軍,笑了笑,輕輕點頭。

既然已經與對方達成了協議,崔乾佑亦不想再節外生枝。立刻命令親信吹響號角,帶着麾下弟兄緩緩撤離戰場。除了少數重要的被俘唐將藏起來帶走之外,大部分俘虜,連同已經筋疲力竭的王思禮等人,都隨意丟給剛剛趕來的新對手。

一直撤到了五里之外,確定周圍沒有敵軍了,他才下令將士們停住腳步休息。摘下頭盔,卻是滿滿的半盔汗水。他麾下的懷化大將軍秦德綱很不甘心,湊上前,低聲說道:“那小子十有**是在虛張聲勢,此刻末將帶隊殺他個回馬槍,肯定能探出他的虛實來!”

“探出來又能怎樣!”崔乾佑惡狠狠地剜了屬下一眼,沒好氣地迴應,“莫非你以爲,剛纔老夫就沒看出來麼?!還是你以爲,老夫剛纔就該以身做餌,成全你等的赫赫戰功?!滾下去休息,別在老夫面前繼續裝腔做勢!若是剛纔你等當中有一個敢主動上前,挑戰他的鋒纓,而不是隻會大聲嚷嚷的話,老夫也不至於退得如此狼狽!滾!”

第2章 霓裳(一)第6章 雪夜(一)第4章 英魂(八)第1章 笳鼓(八)第3章 陽關(八)第6章 大唐(六)第4章 社鼠(一)第1章 笳鼓(六)第1章 笳鼓(六)第3章 早寒(三)第5章 紫袍(一)第4章 霜降(五)第2章 殘醉(四)第6章 大唐(三)第3章 正氣(三)第5章 紫袍(一)第1章 笳鼓(八)第5章 紫袍(五)第3章 國殤(九)第4章 英魂(八)第1章 笳鼓(五)第5章 春曉(七)第6章 大唐(五)第1章 看劍(五)第4章 樓蘭(一)第4章 社鼠(一)第2章 霓裳(六)第4章 英魂(八)第5章 不周山(六)第5章 春曉(二)第4章 社鼠(五)第3章 國殤(八)第2章 霓裳(七)第2章 霓裳(二)第2章 霓裳(三)第4章 社鼠(一)第3章 霜刃(五)第2章 初雪(八)第5章 春曉(七)第5章 不周山(三)第1章 白虹(二)第2章 初雪(七)第6章 雪夜(六)第1章 看劍(三)第3章 國殤(四)第5章 春曉(七)第3章 霜刃(三)第3章 國殤(四)第6章 驚蟄(四)第2章 天河(二)第6章 雪夜(一)第4章 社鼠(二)第5章 雙城(六)第4章 英魂(六)第6章 大唐(八)第5章 雙城(三)第5章 不周山(六)第1章 笳鼓(三)第3章 陽關(七)第4章 英魂(九)第1章 白虹(四)第2章 初雪(七)第5章 紫袍(九)第4章 霜降(五)第1章 笳鼓(四)第2章 礪鋒(一)第1章 羽衣(三)第2章 天河(七)第5章 紫袍(一)第5章 不周山(十)第1章 羽衣(六)第2章 礪鋒(六)第3章 陽關(六)第5章 紫袍(四)第5章 紫袍(一)第6章 驚蟄(六)第5章 紫袍(九)第1章 白虹(一)第5章 春曉(一)第3章 壯士(六)第4章 社鼠(五)第6章 大唐(三)第3章 壯士(五)第5章 春曉(二)第2章 初雪(七)第6章 雪夜(六)第4章 光陰(三)第1章 看劍(四)第1章 羽衣(八)第3章 壯士(六)第5章 紫袍(五)第6章 雪夜(二)第1章 笳鼓(八)第2章 天河(八)第2章 天威(四)第4章 樓蘭(四)第5章 異域(一)第3章 國殤(七)第3章 早寒(三)第2章 天河(三)
第2章 霓裳(一)第6章 雪夜(一)第4章 英魂(八)第1章 笳鼓(八)第3章 陽關(八)第6章 大唐(六)第4章 社鼠(一)第1章 笳鼓(六)第1章 笳鼓(六)第3章 早寒(三)第5章 紫袍(一)第4章 霜降(五)第2章 殘醉(四)第6章 大唐(三)第3章 正氣(三)第5章 紫袍(一)第1章 笳鼓(八)第5章 紫袍(五)第3章 國殤(九)第4章 英魂(八)第1章 笳鼓(五)第5章 春曉(七)第6章 大唐(五)第1章 看劍(五)第4章 樓蘭(一)第4章 社鼠(一)第2章 霓裳(六)第4章 英魂(八)第5章 不周山(六)第5章 春曉(二)第4章 社鼠(五)第3章 國殤(八)第2章 霓裳(七)第2章 霓裳(二)第2章 霓裳(三)第4章 社鼠(一)第3章 霜刃(五)第2章 初雪(八)第5章 春曉(七)第5章 不周山(三)第1章 白虹(二)第2章 初雪(七)第6章 雪夜(六)第1章 看劍(三)第3章 國殤(四)第5章 春曉(七)第3章 霜刃(三)第3章 國殤(四)第6章 驚蟄(四)第2章 天河(二)第6章 雪夜(一)第4章 社鼠(二)第5章 雙城(六)第4章 英魂(六)第6章 大唐(八)第5章 雙城(三)第5章 不周山(六)第1章 笳鼓(三)第3章 陽關(七)第4章 英魂(九)第1章 白虹(四)第2章 初雪(七)第5章 紫袍(九)第4章 霜降(五)第1章 笳鼓(四)第2章 礪鋒(一)第1章 羽衣(三)第2章 天河(七)第5章 紫袍(一)第5章 不周山(十)第1章 羽衣(六)第2章 礪鋒(六)第3章 陽關(六)第5章 紫袍(四)第5章 紫袍(一)第6章 驚蟄(六)第5章 紫袍(九)第1章 白虹(一)第5章 春曉(一)第3章 壯士(六)第4章 社鼠(五)第6章 大唐(三)第3章 壯士(五)第5章 春曉(二)第2章 初雪(七)第6章 雪夜(六)第4章 光陰(三)第1章 看劍(四)第1章 羽衣(八)第3章 壯士(六)第5章 紫袍(五)第6章 雪夜(二)第1章 笳鼓(八)第2章 天河(八)第2章 天威(四)第4章 樓蘭(四)第5章 異域(一)第3章 國殤(七)第3章 早寒(三)第2章 天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