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感,回來了。這一刻郭子衿險些激動地跳起來。苦捱了這麼多時日,她終於等到了這一刻。
其實這麼說不準確,氣感一直都在,郭子衿每時每刻都能清晰感覺到那些外來的真氣在怎樣折磨着自己。但是直到今日,她終於能突破這些外來真氣構成的壁壘,和天地間自然的靈氣溝通了。
很微弱,只有一點點,但這就足夠了。好比是開河破堤,只要能鑿出一個小缺口來,水自會把堤壩沖垮。
郭子衿終於更直觀的感受到了此地的靈氣是什麼樣的。
按理說,蟒山不是什麼窮山惡水,這裡人丁稀少,煙火氣淡薄,靈氣應當更濃郁自然纔對。可是郭子衿才讓這些靈氣在自己體內運行了一個小週天,就感覺渾身上下說不出來的那種難受,不影響什麼,可就是那麼彆扭。這裡的靈氣很淡薄,很陰冷,很晦澀。
郭子衿心下了然,該當如此。
郭子衿不怎麼懂風水,但是她也知道一個詞彙叫“地氣”,地氣養人,人也塑造地氣。名山大川福地洞天,會影響人的心性,而在這地方居住的神鬼妖狐凡夫俗子,也會反過來影響這塊地方。
就以青要山爲例,黃帝曾在此隱居,駕車的黑白二龍潛在淵中休憩至今。這裡確實是難得的福地仙山,但是在帝隱觀在此立派開宗之前,這地方的靈氣未必有當今這般濃郁。
一幫煉氣的高人生活在這裡,藉着天地的靈氣修煉,也在用自身的真氣與靈氣的循環,潛移默化地影響着這塊地方。是故但凡傳承已久的仙山宗門,一定是涯灌芊萰,潛薈蔥蘢,更適宜靈株妖獸的生存,也常有異寶誕生。
所以說,煉氣不是什麼逆天而行的事情,道法講究的就是順其自然。人和自然和諧共處,才能得真道正道,順應規律利用規律改造規律,纔是煉氣士的本事。破壞這一地的山脈靈根,輪不到煉氣士出手,多半是凡俗人乾的。
例如這個逃民聚集的村落就是如此。
多少輩逃民生活在這裡,被他們坑蒙拐騙擄掠來的婦人的怒氣哀怨,那些溺死女嬰的苦情冤仇,生活不如意的惆悵繁思,都讓這裡的靈氣變成了如今這樣。
這個環境實在是太適合鬧鬼了。郭子衿覺得,如果任憑這個地方這麼發展下去,怕是要不了多久,就是要養出一個殺人的惡鬼來。短則十年八年,長則四五十年,絕對會出事。
如果說這個惡鬼只是殺乾淨了,這個村裡的人便收了手,怨氣自行消散還則罷了。若是自此遊蕩在蟒山之內,擇人而噬,甚至被哪個不知名的行路客帶回到人口稠密的地方,後果不堪設想。
要不然怎麼說這村子裡所有人都可恨呢?鬼都是人養出來的,可能不是某一個人,而是某一羣人。可能不在一件事上,而是在每一件事上。如若不然,道觀裡就不會有那麼一副聯:暗地虧心燒香無益,自身作孽磕頭徒勞。
郭子衿此時甚至感到有些慶幸,得虧是自己來到了這裡,可以把這個源頭掐滅了。
天明時分,雞叫幾聲。三娘推開了下屋柴房的門,手提着一個包裹走了進來。
郭子衿笑着起身相迎,說着就要套衣裳,三娘連忙揮手打住:“好姑娘,咱們不着忙。今兒個你不穿這件兒了,我給你拿來了一身好衣裳。”
說着話,三娘把包裹放在水缸蓋上,小心翼翼地打開,裡面是一套紅色的繡服,以及幾樣生了銅鏽的黃銅首飾。這繡服已然很老了,上面的紅色黯淡了許多,卻保存得很好,雖然用料粗糙,卻沒有縫縫補補的地方。那幾件黃銅首飾包括四個鐲子,一對耳環,兩支髮簪,和一隻蝴蝶樣式的別針花,十分粗糙,扔到當鋪去都換不來多少錢。
三娘拉着郭子衿的手坐下來,說:“這是我婆婆給我的,打今兒起就是你的了。你可得好生留着,將來這是要給你兒媳婦的。”
郭子衿恍然大悟:“就是在今天嗎?”
“就是今天吧,我們這兒可沒有那麼多講究,都是撞日子。”三娘哈哈大笑,“別看你是大戶人家的小姐,手上的繭都沒有,白嫩水靈的,可是身子骨不虛。我還擔心你這傷養不回來,拖沓上一年半載,我們可怎麼辦呢?沒想到就這麼些日子,你好的差不多了。我看這幾日你前前後後地走,這村子也熟悉的差不多了,我昨天就跟村裡的人說了,今天就是你的好日子。”
郭子衿微微點頭:“那咱們村裡,都有些什麼規矩呀?”
三娘更是開心:“跟別處一定是比不了的,就開個臉,你換上衣裳,跟我們一起吃個飯,這就算是成了。連蓋頭都不用,也沒有什麼不見人的說法,一個村裡低頭不見擡頭見,就這麼幾戶人家,沒什麼說不了的。婆婆給你開臉,你看好不好啊?”
郭子衿笑着點點頭:“那可就麻煩三娘了。”
三娘嗔怪地拍了郭子衿的肩膀一下:“你怎麼還叫三娘?應該管我叫婆婆了。”
“這不是還沒拜天地呢嗎?”郭子衿搖搖頭,“我還是得管您叫三娘。”
“行吧,你們這些念過書的人事兒多。”三娘輕嘆了口氣,笑着把包裹上的東西挪到牀上。掀開水缸蓋,打了一瓢水在盆裡,揉碎了皂莢,起了些浮沫的時候,她又從懷裡取出了兩根棉線,在水裡打溼了,輕聲對郭子衿道:“小乖乖,你坐好了,坐北朝南,不許向着東西兩面。”
這就要開臉了。這可不是說書的開臉,形容這個人長什麼模樣,身子多高體態胖瘦,穿的什麼戴的什麼。這是某些地方的婚俗,要給新娘子臉上的絨毛去了。
怎麼去呢?用皂莢水打溼臉,揉勻了擦乾,在用些粉打在臉上。什麼粉不一定,好些的就用妝粉,這裡沒有這個條件,用的是特別特別細的細沙。三娘把郭子衿的頭髮全都收在腦後,用一條髒布巾攏住頭髮,兩根棉線絞在一起轉了幾圈,打成了三個頭。兩手各把着一頭,另一頭用牙叼住。
這線貼着郭子衿的臉一彈,就把臉上那些纖細的汗毛給絞下來了。
一邊絞臉,三娘還從牙縫裡擠出來幾句含糊的唱詞,這叫“開臉歌”:“姨娘手裡的三根線,根根線都牽姻緣,一線彈來產驕子,二線彈來生兒男,左右兩邊彈地穩啊,姑娘出嫁得好賢。榜眼探花狀元公,胎裡文曲下塵凡。眉毛兩扯修彎月,子孫滿堂福祿延綿。恭你今日做新娘,世世榮華到天邊……”
開完了臉,三娘把嘴裡的棉線一吐,兩個棉線打好卷收在懷裡,她揭下郭子衿頭上的布巾,擦了兩下手,又把水盆端起來:“洗個臉吧。”
郭子衿現在身上就只有一件褻衣,還免得挽袖子了。伸手下去拍了點水在臉上,把細沙全都洗掉,又接過布巾擦乾淨了臉。
三娘急忙把包裹裡的嫁衣拿出來,攏在郭子衿的身上,而後嘆了口氣:“你這身子不夠寬厚,這衣裳你穿着顯大。不過也沒什麼關係,穿大衣舒坦,也是有福氣。也就今天穿這一回,以後你就是再想穿吶,也不成了。”
郭子衿沒說什麼,好生把這件繡服穿上,繫好了衣帶。又任三娘給她挽起頭髮,把首飾一樣一樣給她安排好了。一切都料理完了,郭子衿站起身來走了走。還好,雖然衣服寬大一些,但並不影響活動,她很滿意。
“真是可人兒哦!”三娘讚歎道,“也是可憐你一個大戶人家的小姐,成親的時候也沒雙好看的繡鞋,沒有什麼像樣的儀式。不過也好,這樣踏實。”
郭子衿微微點頭:“對,這樣踏實。”
一幫逃民辦婚酒,沒什麼講究的。各家把自家的桌子搬過來,在嚴大三家院裡一湊,每個桌上都放點菜,燒幾張薄的都透亮的餅,就算是宴席了。這菜裡頭從頭到尾,就一道是葷的。每桌上都有這麼一個大碗,兩拳併攏大小,底下是炒熟的豆麪,堆成一個尖,用幾片齁鹹齁鹹用油封好的豬肉蓋上,顯得這個是葷菜。
這幾片豬肉沒人會吃,這叫掩頭,也叫蓋頭。這是用來看的,顯得是主人家拿葷菜來招待客人了。這些掩頭,少說用了十年往上,顏色看着都不對了。但就算這樣,它都不是嚴大三家的。這是借來的。跟誰借的呢?跟唯一能出山的村正借的。
借幾片得數好了,再講好了,每一片都是沒被咬過的。但凡有一片被人咬一口,嚴大三就得拿錢賠給人家。
這不是笑話。漫說這是些逃民,就是尋常的莊稼戶,那些過的困難些的,也這麼幹。這就算不錯了。
等三娘許郭子衿出門見人的時候,這院兒裡已經坐滿了,郭子衿一出門,好些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沒見過嗎?見過。都知道嚴大三撿了一個天大的便宜,救回來一個長得特別好看的兒媳婦。但是這些日子以來,郭子衿也不怎麼梳洗打扮,整日蓬頭垢面。今天弄乾淨了臉,穿上了一身沒有補丁的衣服,那立馬就不一樣了。
更何況郭子衿在前一夜,已經能夠吸納靈氣循環於己身,整個人的氣質也不一樣了。更加出塵,似乎不是這人世該有的人物了。
那些個男人愣了一會兒之後全都怪叫:“嚴大三,今兒個我們得把你家酒喝沒嘍!”
也有的女人暗自撇嘴,跟身邊的大姑娘小媳婦說着悄悄話:“這細皮嫩肉的,一定不會幹活,讓她燒個飯都得把水缸砸了。長得好看頂什麼用呢?不當吃不當喝,嚴大三以後,後悔去吧。”
嚴大三這時候都樂的合不攏嘴了:“哈哈哈,自家釀的一點渾酒,大傢伙敞開了喝啊,喝沒了我也願意。我家添丁進口了,這是大喜事啊。”
郭子衿被三娘拉着,坐到了頭一席,緊挨着嚴大三那個體弱多病的兒子。郭子衿打量着這個孩子。這孩子此時低低壓着腦袋,拿眼角的餘光掃郭子衿。看見郭子衿在大大方方地打量他,臉騰一下子就紅了,紅的透透的。這孩子本身生得就黑,臉一紅,就透出一點紫色來了。
郭子衿笑笑,不說話。
這時候村正站起來了,擺擺手示意大家壓言。也是真有面子,馬上就沒人說話了。
“我們這個雞窩裡是飛進來一隻金鳳凰啊。”村正微微眯起眼睛,死死盯着郭子衿不放,口水都快流下來了,“嚴大三,你好大的福氣,有這麼一個兒媳婦伺候你。”
嚴大三隻知道傻樂,不說話。
村正又搖搖頭:“大傢伙,先別動筷子啊,兩位新人站起來,咱們得先拜天地。嚴大三,三娘,你們兩口子坐着就行,我說什麼,你們辦什麼。”
“唉!唉!”三娘忙不迭應了兩聲,催促着郭子衿和自己兒子起身,“你們倆愣着幹什麼呢?沒聽見村正說的話嗎?”
郭子衿沒搭理,嚴家的那個兒子臊得都受不住了,身子直打哆嗦。
三娘乾笑了兩聲:“這倆孩子害羞,您等會兒啊。”緊接着,她站起身來,伸手去拽郭子衿和自家的兒子。
她兒子瘦弱,十五六了,長得還跟十二三似的,一拽就起來了。郭子衿的胳膊紋絲不動,仿若是顆釘在地裡的頑石,無論如何撼動不得。旁人沒瞧出異樣來,三娘變了臉色。
郭子衿呵呵一笑,拉住嚴家兒子的手,輕聲問:“孩子,你告訴姐姐,今天你高興嗎?”
嚴家的兒子愣住了,郭子衿從來沒跟他說過話呀,更何況是這種語氣,溫柔得他骨頭都要軟了。這一下美得都冒泡了,他搗蒜一般點頭:“高興!高興!高興!”
衆村民鬨堂大笑,三娘也跟着笑了兩聲,伏下身去,輕聲在郭子衿耳邊催促:“我的小乖乖,你這個時候不聽話,是要吃瓜落的,快站起來呀。”
郭子衿伸手撫案,嗤笑一聲:“好,我站!”
說着,就聽嘩啦啦一陣響,這桌子登時粉粉碎,破木屑四下紛飛,所有人都忙擡起胳膊擋住眼睛。衆人尖叫之中,就聽得一聲怒喝如閻王叩門一般:“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