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回 開扉招惡客,揮手斬方圓(上)
120回??開扉招惡客,揮手斬方圓(上)
風君子:“張先生的眼力自然不會有錯,在蕪城,能超過法海的恐怕只有守正與活佛了。正一門根本道場在蕪城,蕪城又是天下修行人匯聚的中心之地。法海的實力,放眼天下也不必謙虛。不要忘了,六十年前天下宗門大會守魁的,就是法海。”
“那七葉呢?七葉比法海又如何?”
風君子:“他們整整差了一輩。法海的修爲在七葉之上,但真正動手鬥法結果也難說。我覺得奇怪的是,我和七葉曾經鬥法兩次,時間相隔還不到一年。但是他第二次出手,卻比第一次出手境界要高出許多。像他這種高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已是難上加難,他是怎麼做到的?我實在是想不明白。”
“唉呀!風君子,有一件事我一直想告訴你,卻一直沒機會說。正一門出了一件事,與七葉有關。而且,我的上司古處長還有我們學校的唐老頭都曾經是正一門弟子。”接着我將古處長曾經與我的那一番秘談告訴了風君子。和塵將三十六洞天最後十二種洞天的心法與口訣傳授給了七葉;古處長曾經是和鋒的弟子澤古;唐老頭更誇張,他曾經是守正的弟子和卿。
風君子聞言直拍大腿:“原來是這樣!這下壞了,如果七葉的修爲達到了三十六洞天的最後四洞天,連殺都殺不了了!”
“殺不了!天下有這種人嗎?”
風君子:“怎麼沒有。修爲到了一定的境界,神識不僅不滅,而且不可滅。守正真人就有這種修爲。等你到了四門十二重樓的陽神境界也是如此。……你也不用擔心他了,我說過七葉讓我來對付。只要他還沒有成仙,我就有辦法收拾他。……你還是想想緋焱吧,守正不是給你出主意了嗎?救阿秀,奪緋焱之舍。”
“可我不是緋焱的對手。我想知道,緋焱號稱天下女子第一,究竟有多強?”
風君子:“我和緋焱還有和鋒真人都算交過手了。以我的感覺,緋焱與和鋒真人不分伯仲。你與和鋒在齊雲觀前糾纏了半天,他的神通如何你應該知道。”
“和鋒真人境界高超、道法自然,遠勝於我。殺不殺緋焱我雖然沒有想明白,但至少現在我根本殺不了她。”
風君子:“你沒想明白?難怪你會向法海問善惡。可惜此事的是非因果,並非那麼簡單,不是那麼容易一眼看透的。你殺不殺她是你自己的事,不過,你首先要勝過她纔有資格做這個決定。你也不用太灰心,你與他們只是境界的差別,說起來也不算差太遠。以我的四門十二重樓來說,如果你到了第三門的十一重樓嬰兒的境界,也就差不多了。”
“可是你連第十重樓胎動的口訣和心法都沒有教我,我何時才能突破嬰兒的境界?”
風君子:“阿秀的元神封印在黑如意中也不會丟,哪怕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是一樣的。你只要管好你自己,好好修行就是了。切不可急噪冒進,也不可以殺心去修行。”
“那你什麼時候教我第三門中的丹道?還有,你不是說過嗎,只要守正真人肯開口,你就會幫我。現在守正真人已經開口了。”
風君子一皺眉:“我看守正應該改個名號,乾脆改名叫守門得了!一個大腳又把球踢了回來。殺緋焱?太難了,後果也是一連串。殺了她倒也不是不可能,可是奪她之舍,如何向孤雲門交代?又如何向天下修行人交代?你放心,我說話會算數的。可是你忘了,我還說過另外一句話,要你把守正的鬍子揪下來。守正的鬍子呢?”
“鬍子?這我還真忘了!不過你彆着急,如果守正真人是別人我沒辦法,金爺爺的鬍子我還是有辦法弄來幾根的。過幾天我就回石柱村看看父母,順便問金爺爺要幾根鬍子。”
風君子:“那你就去吧。只要你能把守正的鬍子放在我面前,我就傳你第三門中的丹道。至於你的修爲精進如何,那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但話又說回來,你這人很有意思。在我所知道的當今修行人中,精進如此迅速的,你可以排在天下第三。”
“我是天下第三,第一是誰?是守正真人嗎?第二呢?”
風君子得意洋洋的搖頭道:“七葉可稱第二。至於第一,當然不是守正,守正可以算古人了!是坐在你面前的我——風大神仙!……怎麼吃到現在還是涼菜,熱菜呢?你去廚房催催。”
等我和紫英每人端着兩盤菜再回到君子居的時候,風君子已經爬在桌子上睡着了。他的口水都流到了桌面上,還發出了輕微的酣聲。這小子,幾天幾夜沒閒着,實在是累壞了也困壞了。紫英在我身邊輕聲道:“大清早空肚子喝酒,能不醉嗎?剛纔你門沒關好,我就聽見他在裡面喊什麼‘我風大神仙’,肯定是喝高了!……小野,你把他抱到辦公室的沙發上去睡吧。”
……
兩天後,我從紫英那裡拿了一筆錢,回石柱村去看父母,順便也去找金爺爺。走進村口,遠遠的就看見我家院門前停了幾輛手扶拖拉機還有幾輛自行車,看來有不少人來串門了。雖然周圍都是遠親近鄰,但我家一向門庭比較冷清,很少這麼熱鬧。
走進家門,還真有不少人,有認識的有不認識的,足足有十來號。這些人都在堂屋中圍着我的父母說話,七嘴八舌的我也沒顧得上聽。有人看見我,站起身來滿臉笑容很熱情的打招呼:“唉呀,石野回來了!大孝子又回來看爸媽了?”
有人和我打招呼,大家立刻都把注意力轉向了我,紛紛過來就像招呼親兄弟一樣向我問好。堂屋裡本來已經坐的滿滿當當,立刻就有人讓出了最中間的一個座位,反倒把我的父母都晾到了一邊。我有了一種大領導下鄉來視察的感覺。從小到大,我在村中一向就不怎麼招人待見,什麼時候突然變的人緣這麼好了?
我和父母打了聲招呼,還沒來得及和衆人說話,妹妹從裡屋走了進來。她一把拉住我大聲道:“是我叫哥哥回來的,我找哥哥有事。哥哥,外面人多進來說吧。”說着就把我拉進了裡屋,關上了門。
我莫名其妙的問妹妹:“小文,怎麼了?”
妹妹一撇嘴:“哥哥我告訴你吧,外面有一大半不是好人,都是來找爸媽借錢的。天天來吵吵鬧鬧的,就像我們家欠他們一樣,吵的我都沒法做作業。”
聽妹妹一解釋,我才明白怎麼回事。這大半年來,綠雪茗間和知味樓都很掙錢,我一共給過父母三次錢,每次一萬總計三萬。可以說除了還給宣花齋買筆洗的五萬之外,我剩下的錢大部分都給了家裡。父母的生活很節儉,他們也習慣了節儉,一直沒怎麼花。兩個月前我們村石小三的媽媽生病了,需要住院做手術。小三家裡不富裕,小三的爸爸四處張羅着借錢,借來借去怎麼也湊不夠至少還差五千。我父母生性樂於助人,就借給了他們家五千塊,也沒說什麼時候還。
小三媽媽住院動了手術,當然有好事者要問錢是怎麼湊齊的?小三的父母都連聲感激遇到了好人,錢是我爸媽送上門的。後來村裡就傳出了風聲,就說我石野在城裡做生意發了大財,拿錢回來孝敬父母了。這風聲一傳開,隔三岔五就有人上門借錢。開始的時候都找藉口,不是親戚出了事,就是做生意賠了本,後來乾脆就說手頭緊缺錢花。
這裡不得不介紹一下此地鄉間一些不太讓人舒服的現象。本來此地千年以來民風淳樸,可是幾十年前經歷了一個說假話、人整人的長期動亂年代,很多人心眼也刁了。如果大家都一起過窮日子或好日子,倒也相安無事。可是改革開放這十年來,鄉間有了變化,也就有了事端。
比如說我們村裡有一戶人家,老兩口帶着兒子承包了一大片漁塘。第一年大家都在議論,說他們家膽子太大,投那麼多錢賠了怎麼辦?結果第一年起早貪黑的,收成很好,沒賠本。第二年開始掙錢了。緊接着就有人上門借錢。借也借了,但是借的不多,這戶人家還要攢錢蓋房娶媳婦呢。結果你猜第三年怎麼樣?秋天的時候居然有人向漁塘裡投毒,一大池剛剛可以收網去賣的青草魚都飄了白肚。這家人在漁塘邊哭天搶地的,也不知道是得罪了誰?
當然,我們村裡也有人家日子過的好好的,別人也不敢說什麼。那就是村長家,村長家包了村裡最好的山地,專門賣土特產。他們家去年已經蓋起了一棟很漂亮的二層小樓,也沒聽說有誰摸黑砸他們家玻璃。對了,村長那只是過去的說法,現在已經叫村委會主任了。但是鄉間的習慣還是叫村長。
我父親是一個品行端正的人,但吃虧就吃虧在過於老實憨厚。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其實我有很多方面都很像我的父親。我母親爲人溫柔善良,卻沒什麼主見,一切都聽父親的。而我的妹妹年紀還小,今年在上初三。這樣一家人,在鄉間很容易受欺負。聽說我家裡有錢了,上門來借錢的人不斷。我父母也不好不借,這家有這事那家有那事,這家三千那家兩千都借出去了。
然而麻煩的是,我父母其實並沒有發財,還遠沒有到財大氣粗的地步。我給的那三萬元讓各種人以種種理由借走了兩萬七、八,實在沒錢往外借了。後來的人借不到錢就不滿意了,反而說我父母小氣有錢不借。有人還說我父母勢利,把錢借給了誰誰誰而不借給他們。總之這幾天常常有一堆人到我家裡來借錢,就像鬧事一般,家中不得清靜。他們知道錢是我給父母的,所以一見到我回來了,就像見到了財神爺一樣。我今天這一回家,這些人恐怕來的會更勤了。
聽完了妹妹的抱怨,我也凝神聽了聽屋外人的談話。
我聽見我們村的石根他爸正在對我爸說:“石根在城裡上班,做採購員欠了公家的帳,要想辦法還上。……上次來你們說家裡沒錢了,現在石野回來了,……總能借我們點了吧?”
我聽着就有點不舒服。石根在城裡當幹部,日子是村裡過的很不錯的。他們家借我們家的錢去還貪污公家的錢?還不一樣是欠錢嗎?俗話說的好,寧欠公債不要欠私情。一樣是欠錢,卻要換個債主,往往都有一種打算:後面這債主好欺負,可以不考慮還錢的事。我並不是刻薄之人,之所以會這麼想,因爲我沒有在話語中聽見一絲悲苦惶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