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錢荒論

大許朝日漸承平,郭紹改了規矩,十五天大朝、三天議政,每三天才會與朝中文武大臣在東殿見面一次,並將與大臣們見面的地方取名議政殿。

夏天天亮得早,人們一大早來到金祥殿時,天色已亮。

今日郭紹進來時有些不同,他還帶着兩個四歲大的孩子。上次金盞說起立太子的事,郭紹這才重視起一個問題,以後的繼承人若是什麼都不懂,那他的江山幾十年後不是要打水漂?

郭紹準備自己帶着教教,但是他發現自己也不懂怎麼教孩子,琢磨着先給他們找個老師再說。

二十幾個大臣見到倆孩兒,都好奇地觀望着。

郭紹一手牽着一個孩兒,走上上位,在椅子上坐下,讓倆孩兒坐在旁邊。那椅子有點高,二妹的兒子郭翃卻是機靈好動,一跳就上去了,坐在那裡還左右亂動。郭璋卻要拘謹得多,慢吞吞地爬上了椅子,端坐在那裡,兩隻小手放在膝蓋上。

“臣等拜見陛下,皇子殿下。”一衆人鞠躬執禮。

“平身。”郭紹道。

不料這時郭翃有模有樣地說道:“你們都是長輩,坐下罷。”

頓時下面的人笑了起來:“謝陛下,二皇子殿下。”郭紹轉頭道:“翃兒,好好坐着別吭聲,只管看和聽。”

郭翃一臉無辜道:“大姨教我的。”說罷又向郭紹旁邊的郭璋擠眉弄眼,倆兄弟年紀相仿,平時也常在一塊兒玩耍。

這時禮部侍郎盧多遜道:“昨日契丹使者進京,臣先見了一面。契丹人爲了遼國宰相蕭思溫之女蕭綽而來,欲贖回蕭綽。”

王樸立刻道:“這事兒大有可爲。據兵曹司上京分司報來的消息,遼國主耶律賢與蕭綽青梅竹馬,關係匪淺;而今遼國與大許互爲敵國,蕭思溫能派使者來商議,必有耶律賢授意,方不被攻訐。”

魏仁浦道:“今夏州党項不聽朝廷號令,以投奔遼國爲要挾。既然遼國主有意交換,不如以拒援夏州爲條件。”

郭紹不置可否,說道:“可與契丹人商議,準他們在東京設遼國驛館,以便日後再議此事。”

盧多遜拜道:“臣遵旨。”

這時,郭紹側目看向宦官曹泰。曹泰遂把兩本奏章送下去給諸臣傳視,政事堂的官員是見過奏章的,但武將們一般看不到奏章,現在才能見着。

郭紹道:“這兩本奏章,一本乃戶部尚書李谷所奏‘錢荒論’,一本乃翰林院學士所奏‘戒奢論’。今日諸公都可以評論一二。”

下面的諸臣有人早已看過了,但沒人急着吭聲。說是評論,可在金祥殿上的言論都會被視作主張,人們比較謹慎。

翰林院學士的言論,一是勸農輕商,輕徭薄賦,倡導儉樸之風;二是精兵簡政,特別要裁減軍隊的數量,削減禁軍軍餉和賞賜,因爲現在的軍隊消耗了大量財政。這些主張的目的是爲了與民休養生息。

他認爲錢財珍寶,在百姓飢餓時不能飽腹,在寒冷時不能保暖,只會帶來奢侈之風,加重盤剝驕|奢|淫|逸。而只有耕織,充實倉廩,纔是國家強盛百姓富庶的王道。

這言論乍聽真有道理,頗爲符合傳統理念。郭紹也覺得,金銀銅錢確實不能當飯吃。

……但是實際主持着戶部和軍需調運的李谷,卻主張完全相反的言論。李谷極力上書要增鑄銅錢(並非爲了國庫收入,因爲鑄錢是虧本買賣),他的理由是從朝廷到地方,到處都在鬧錢荒,已經非常影響正常的收支和交易。

錢荒這事兒從唐末以來並不稀罕,各國都面臨的問題。當年蜀國實在沒錢賞賜禁軍,已經拿鐵來鑄鐵錢了。

李谷的言論從他組織幾次大戰軍需調運的經驗出發,除了軍糧,別的軍需都需要現錢來開支,否則就很不好就地徵調、或者讓商人運輸(唐朝時有利用鹽商運軍糧的法子,此時已經敗壞);除非用強徵(搶|劫)的手段,但如此法子也不方便,一則容易引起反抗,二則會浪費大部分財物,百姓們還會把官軍急需的物資藏起來。

而朝廷的兩稅(夏秋兩季田稅)、商稅,都以實物爲主,因爲農戶和商賈都缺現錢;這些實物因爲比較笨重,一般都是就地建立府庫來存放。而開支時除了滿足本府需要,便是通過戶部就近來轉運調運。

朝廷收了很多稅,但是沒法從各地調集起來、送去前線開銷,東西太多太重。如果有現錢便不同,可以就近向民間購買物資。

最消耗現錢的是軍隊的軍餉和賞賜,總不能從木材商那裡收了一堆木柴,便賞將士一屋子的木頭罷?

……終於有人率先表明主張了!

首先站出來的是全部禁軍大將,他們一致反對翰林院學士的“蠢話”。很簡單,居然要削減軍隊開支?!

連史彥超也忍不住吼道:“兄弟們剛剛從戰陣上下來,文官就在後面算計咱們了!”

有文官道:“養兵是爲了保土安民,大許將士又不屯田耕地,國庫大半都耗在了裡面,不堪重負,如何與民生息?”

李處耘也沒有脫離武將們的立場,捋着大鬍子道:“將士們不是佃戶,若長於耕田,如何能長於戰陣?大許軍士,不能像乞丐一樣穿得破破爛爛,吃糠咽菜……”

“開國公這話便是昧着良心說了,一個指揮使的軍餉賞賜比一個太守還多,將士若叫吃糠咽菜,咱們豈不是要討口啦!”

郭紹什麼也沒說,只是坐在那裡由得大臣們爭議,他要等到最後看看情況才表態,因爲他的話就是聖旨。郭翃和郭璋時不時轉頭,用好奇的眼睛看着自己的爹。郭紹並不教他們,他覺得這些作風是言傳身教,自己怎麼做,時間一長孩子能學着。

左攸起身拜道:“臣支持李相公的主張。錢荒於國於民皆不利。有糧者,或缺衣;有糧又有衣者,若無慾|求之物,可能不會把衣裳換給有糧者,但可以把多餘的賣錢。

世上缺錢,萬物皆不能通有無,倉廩實者,則不耕,如經脈堵塞……”

就在這時,郭紹開口道:“通貨緊縮。”

衆人不解,但隱約能猜到這個詞大概什麼意思,因爲可以聯繫上下文的言論。

郭紹不太懂經濟學,但見識肯定與古人不同,他反正知道一些常識。通貨緊縮肯定不利於經濟發展,無論在什麼社會。

很簡單的一個思路,正如左攸所言,自給自足的狀態下,需求很少,滿足之後就失去繼續生產的動力了……這也是事實,大部分百姓農閒時候,除了服徭役就基本無所事事,或者做一些效率極低的瑣事;甚至七姑八婆沒事就扯長短消磨時日。這根本是在浪費勞動力和生產力。

如果幹活的報酬是貨幣,而世上又生產出了足夠的物質誘|惑,就會提高勞動積極性,爲了獲取貨幣而爲了能輕易交換到貨幣,人們也會去生產和獲取世人需要的東西……比如饑荒時的糧食。

而中國古代長期處於通貨緊縮狀態,每朝都缺貨幣。一則因爲重金屬稀缺,二則鑄銅錢是賠本買賣,完全是朝廷爲了治天下的一種善政,和興修水利一樣的活。

郭紹當即表態,說道:“朕準李相公所奏,戶部可議定鑄錢之事。”

就在這時,李處耘沉吟道:“陛下若能獲得銀山,開礦取銀鑄銀錢,方是一本萬利之途也。”

衆人沉默下來,大夥兒忽然發現李處耘此前的“饑荒論”主張,現在又接上了。他當時似乎並非張口胡說,這下子爲了銀山,又扯到開疆闢土的話題上……果然但凡是大員,說話都不說亂說的,並非乍聽時那麼荒誕。

郭紹不置可否,因爲這事兒牽扯更廣。他也不去評論文官和武將究竟誰更窮,這事兒根本沒有真理,各家爲了各家的利益罷了。

郭紹沉吟片刻,說道:“兩位皇子和公主到了蒙學年紀,朕想爲他們挑個老師。”

這個話題再次引起了衆人的關注。兩個皇子中,有一個應該是皇儲,做皇儲的老師,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郭紹看向左攸道:“左侍郎便教朕的三個兒女讀書識字。”

左攸忙道:“陛下重託,臣願鞠躬盡瘁也。”

殿上有些冷場,因爲左攸不是什麼大儒,若不論官職,在士林是一點地位都沒有的人……野路子出身,什麼功名都沒有,先是做不入流的小官,然後幹幕僚。這等人有啥學問來教皇子?

不過左攸是郭紹心腹謀臣,大夥兒估摸着猜測這只是給左攸的一個恩典而已。

郭紹又道:“董遵誨,你教兩個皇子弓馬騎射,讓周通輔之。”

董遵誨起身拜道:“臣遵旨。”

這董遵誨是正兒八經的武將世家出身,各種武藝軍禮是規規矩矩,非常端正,郭紹很信他;周通也是很有意思的武夫,當年郭紹射箭就是他教的。

至於左攸,郭紹覺得他教蒙學完全夠了,文章反正比郭紹強。而且郭紹覺得學太深的聖賢思想,當成信仰的話,對做皇帝這份工作有害無益;左攸這個半吊子正好,重要的是左攸的主張並不迂腐。

(本章完)

第四百三十八章 采石之役(7)第三百三十四章 霸王舉鼎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有什麼能給予第六百零五章 簡單的情意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靠譜的京娘第六百一十四章 激戰第六百四十一章 家眷老小第八百二十四章 盛世太平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家可歸的小娘第九十九章 微笑第六百四十九章 歸來時第三百五十六章 白日夢第三百五十二章 三國第七百三十二章 五世之澤第六百六十九章 趕集第二百零九章 動物世界第五百二十二章 寢食難安第六百九十一章 貓鼠之戲第四百五十章 犧牲(4)第七百三十九章 請了尊佛第四百三十八章 采石之役(7)第九章 高平(3)第六百六十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四百四十三章 風雪中的臘梅第二百九十九章 如虎添翼第七百九十三章 新的開始第八百二十五章 茶水代酒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懂第九百零八章 宿命第一百七十七章 暴殄天物第七百三十一章 粉黛顏色第五十九章 盛情難卻第六百六十五章 初見第八百七十二章 魚我所欲也第五百七十八章 救民於水火第一百零五章 壽州(1)第二十二章 想當年第四百五十二章 犧牲(6)第四十四章 不同的輕鬆第二百八十六章 萬劫不復第四百五十六章 雪中的變化第二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煎熬第七十六章 威武城(2)第八百八十章 明亮第六百八十九章 無慾無求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隨腳步節拍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之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風得意馬蹄疾第五百零一章 占卜第八百四十二章 風滿樓第三十九章 佛曰第七百七十三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八百五十三章 危險動作第三百七十三章 心有戰意第八百八十一章 烽火再起第八百一十八章 最後一夜第五百五十一章 伏擊(3)第四百零二章 生日蛋糕第六百三十三章 徘徊第十二章 武訖鎮(2)第七百七十四章 欲拒還迎第八十一章 拍馬腿者史彥超第六百二十四章 有多少事可以胡來第五百四十三章 皇后相第五百三十七章 震耳欲聾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三百九十二章 象戲第六百二十二章 報應第二百零七章 燕燕的爹第八百四十六章 如果流血第六百二十六章 因爲等待第一百零九章 壽州(5)引子第八百三十三章 人間樂土第二百六十七章 霸道的婦人(2)第二百七十章 哀愁(2)第四百二十三章 勸進第四百一十一章 拍馬腳第八百三十四章 牽羊第二十七章 發酵第十八章 晉陽之役(3)第一百九十二章 用力的一聲嘆息第一百九十七章 戰爭烽煙味第六百二十八章 抱不平第九百零三章 月光第六百八十七章 血火紅顏第二十一章 草船借箭第三百零五章 粗劣的腰飾第六百二十二章 報應第二百八十六章 萬劫不復第五百四十二章 如同晨曦的流光第五百一十四章 暗香滋德殿(2)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各有志第二百零六章 涿州第六百七十四章 裝甲軍第五百七十一章 虎口(1)第四百一十二章 甲板上的魚腥味第二百三十七章 皇城的戰慄(1)第四百零六章 項莊舞劍(1)第一百三十章 郭破城
第四百三十八章 采石之役(7)第三百三十四章 霸王舉鼎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有什麼能給予第六百零五章 簡單的情意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靠譜的京娘第六百一十四章 激戰第六百四十一章 家眷老小第八百二十四章 盛世太平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家可歸的小娘第九十九章 微笑第六百四十九章 歸來時第三百五十六章 白日夢第三百五十二章 三國第七百三十二章 五世之澤第六百六十九章 趕集第二百零九章 動物世界第五百二十二章 寢食難安第六百九十一章 貓鼠之戲第四百五十章 犧牲(4)第七百三十九章 請了尊佛第四百三十八章 采石之役(7)第九章 高平(3)第六百六十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四百四十三章 風雪中的臘梅第二百九十九章 如虎添翼第七百九十三章 新的開始第八百二十五章 茶水代酒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懂第九百零八章 宿命第一百七十七章 暴殄天物第七百三十一章 粉黛顏色第五十九章 盛情難卻第六百六十五章 初見第八百七十二章 魚我所欲也第五百七十八章 救民於水火第一百零五章 壽州(1)第二十二章 想當年第四百五十二章 犧牲(6)第四十四章 不同的輕鬆第二百八十六章 萬劫不復第四百五十六章 雪中的變化第二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煎熬第七十六章 威武城(2)第八百八十章 明亮第六百八十九章 無慾無求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隨腳步節拍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之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風得意馬蹄疾第五百零一章 占卜第八百四十二章 風滿樓第三十九章 佛曰第七百七十三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八百五十三章 危險動作第三百七十三章 心有戰意第八百八十一章 烽火再起第八百一十八章 最後一夜第五百五十一章 伏擊(3)第四百零二章 生日蛋糕第六百三十三章 徘徊第十二章 武訖鎮(2)第七百七十四章 欲拒還迎第八十一章 拍馬腿者史彥超第六百二十四章 有多少事可以胡來第五百四十三章 皇后相第五百三十七章 震耳欲聾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三百九十二章 象戲第六百二十二章 報應第二百零七章 燕燕的爹第八百四十六章 如果流血第六百二十六章 因爲等待第一百零九章 壽州(5)引子第八百三十三章 人間樂土第二百六十七章 霸道的婦人(2)第二百七十章 哀愁(2)第四百二十三章 勸進第四百一十一章 拍馬腳第八百三十四章 牽羊第二十七章 發酵第十八章 晉陽之役(3)第一百九十二章 用力的一聲嘆息第一百九十七章 戰爭烽煙味第六百二十八章 抱不平第九百零三章 月光第六百八十七章 血火紅顏第二十一章 草船借箭第三百零五章 粗劣的腰飾第六百二十二章 報應第二百八十六章 萬劫不復第五百四十二章 如同晨曦的流光第五百一十四章 暗香滋德殿(2)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各有志第二百零六章 涿州第六百七十四章 裝甲軍第五百七十一章 虎口(1)第四百一十二章 甲板上的魚腥味第二百三十七章 皇城的戰慄(1)第四百零六章 項莊舞劍(1)第一百三十章 郭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