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國民參政

“百里,國民根本就沒有實現民主的誠意,咱們完全沒有必要去參加這個參政會議,去給他們粉飾太平!現在,日本人的飛機、軍艦整天在沿海轉悠,搞得人心惶惶,你這個閩粵兩省的軍政首腦再離開一個多月,豈不是雪上加霜?最好的辦法就是置之不理,專心解決咱們自己的事情,只有在戰場上實實在打擊日寇,纔是救國救民的好辦法,其他的都是虛妄之辭,完全不用理會!”

接到國民的通知之後,孫百里就把杜周南、羅思柴爾德和楊英傑請了過來,聽聽他們對參政會議的看法,沒想到的是,杜周南不但自己不去,還堅決反對孫百里出席這個會議,並且擺出一大堆道理來。

杜周南的話音剛落,羅思柴爾德就補充道:“目前咱們的經濟發展勢頭非常好,再加上有這麼多的優良海港和內地廣闊的市場,前景也不錯,十九路軍依靠堅實的經濟基礎,可以不斷地發展壯大,從而在戰場上取得優勢。如果我們去參加了這個會議,國民和委員長必然要閩粵兩省與中央保持政令統一,稅收上交國庫,這樣一來,咱們辛苦積攢下來的財富就要拱手交出去,怎麼能夠甘心呢?”接着他又加上一句:“福建省內的大部分商人、工廠主都和我保持着同樣的看法!”作爲猶太社團的領袖,羅思柴爾德在經濟領域擁有異乎尋常的影響力,進而左右着福建議政代表們憚度。

接連聽到反對意見,孫百里感到有些吃驚,不過,他沒有急於說服對方,而是把探詢的目光投向楊英傑,輕聲問道:“楊先生,你不會也反對我們參加會議吧?”

楊英傑苦笑着說道:“我倒是想支持你,但是實在找不出這樣做的理由——我認爲杜先生和羅思柴爾德先生的看法是對的,確實沒有必要去浪費時間。蔣介石搞**的獨裁統治,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們的立場不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即使我們能夠和**、第三黨以及其他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聯合起來,在參政會議中還是處於少數的地方,無法通過任何不利於國民黨的決議。更何況,蔣介石爲首的國民召開參政會議的目的只是裝裝樣子,應付海外華僑的呼聲而已!第一屆參政會議召開了七次會議,通過的決議全部是對國民有利的,而參政員們對和軍隊的質疑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實質上的迴應,所以民間纔會有這樣的民謠流傳‘參政員,好威風,半年只有十天兇’。”

根據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和《國民參政會組織條例》的規定,國民參政會只是一個諮詢性質的機構,所以國民參政做出的“決議”、“建議”,對並無約束力,會後大都無聲無息,沒有下文,而國民官員們更是抱定了“痛罵由你痛罵,好官我自爲之”的哲學,參政會也奈何他不得;參政會每半年集會一次,每次會期十天,十天之後,一切如故,故而民衆創作了這首民謠來諷刺國民。

聽楊英傑這麼一說,杜周南臉上露出憤慨的神色,說道:“在第一屆參政會上,參政員當場質問糧食部長徐堪:爲什麼賣給老百姓的平價米內不僅有礦物(石頭),還有動物,如蛀蟲、甲蟲,成爲八寶飯?請問徐部長,你是否吃這種八寶飯?你有沒有能力改善?如沒有辦法改善,是否準備讓賢?雖然使徐堪面紅耳赤,非常難堪,可是有什麼用呢?會議結束之後,他照樣去當糧食部長,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孫百里知道,經過這些年的獨自發展,福建省內從上到下都不在看作中央的下屬,儼然是個獨立王國,而實際上也的確如此,但是,隨着抗戰形勢的逐步惡化,他清醒地意識到必須聯合起來纔有機會打敗日寇。

想到這裡,孫百里深深地吸了口氣,把自己準備參加參政會議的理由和盤托出,他說:“儘管這種國民參政會很不如人意,但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召開國民參政會畢竟是一種進步,豎民黨在一定程度上開放民主的表現。通過國民參政會,各黨派和各界愛國人士能夠了解的對內對外大政方針並得以詢問、建議,爲貢獻聰明才智。並且,在國民黨的**下,有了這樣一個公開發表政見,甚至可以批評的講壇,這是有利於、團結和民主的。”

“這一屆的參政議員的名額是兩百四十人,其中各地進選,由地方和省黨部提名,中央黨部圈定的國民黨黨員、三青團員和地方軍政首腦的人數在百人左右,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也在百人左右,剩下的四十個名額分配給了**、第三黨、民主同盟等中間力量,在恰到好處地體現了國內各方勢力對比的同時,也使國民黨不能像以前那樣可以肆無忌憚地否決不利於自己滇案。另外,美國總統地使也準備旁聽整個參政會議的全過程,咱們的委員長大人爲了顯示國民的民主和自己的大國領袖風範,很有可能會接受一些不數分刺激滇案,從而使團結的局面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各地方勢力和中央軍不再各自爲戰。”

最後,孫百里針對杜周南和羅思柴爾德的觀點進行了詳細的解釋:“隨着日軍‘零式’戰鬥機的出現,福建空軍完全失去了制空權,由於我們與日本之間的科技和工業差距的存在,很難在沒有外來幫助的情況下設計出性能全面超越敵軍的新型戰機,這樣一來,日軍勢必全面調整其對華作戰的策略。”

“抗戰打到現在這個時候,國軍基本上都是依託崇山峻嶺進行抵抗,日軍的機械化優勢就體現不出來了,因此,其陸軍已經很難再發揮更大的作用,日本肯定會出動強大的海軍全面封鎖我國海疆,攻佔沿海港口,徹底切斷物資進出通道,使國軍窮於補給,最終不戰自潰。我軍雖然能夠保證自給自足,但是也只能支持二十個師作戰,可是一旦國軍潰敗,把咱們的側翼出來的話,就很難抵禦日軍的攻勢了!”

楊英傑問道:“我認爲咱們的軍隊完全有能力抵禦日軍的進攻,保證各港口城市的安全,想徹底切斷對外通道,是不可能的!”

杜周南附和道:“對呀,只要港口在我們手裡,日本人就拿我們沒辦法,你不要忘了,咱們的大部分貨船懸掛的是美國或者英國的國旗,難道它也敢打!?”

孫百里點了點頭,表示同意他們的看法,說道:“雖然暫時是安全的,但是並不代表日本人沒有辦法來對付我們。”

杜周南好奇地問道:“什麼辦法?”

孫百里回答道:“其實非常簡單:日本海軍只要宣稱福建沿海是軍事禁區,自己要在這裡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在此期間,任何船隻不得,否則就不保證安全,這樣一來,誰還敢進來?進來了的話,日軍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將其擊沉,卻不用負任何責任!”

羅思柴爾德畢竟見多識廣,點了點頭,說道:“歐洲國家在戰爭期間就經常使用這樣的招數,日本人應該不陌生的。”

直到這個時候,杜周南、楊英傑和羅思柴爾德才接受了孫百里的觀點,同意參加參政會議。

此時,杜周南又開始心起安全問題來,他問楊英傑:“特務頭子,從你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咱們的孫長官到重慶去有沒有危險?”自從楊英傑成功破獲了日本間諜案之後,杜周南就不時用‘特務頭子’這個暱稱來表達自己對楊英傑的讚賞。

楊英傑不緊不慢地回答道:“從我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重慶方面還沒有對我們動手的意思,另外,既然有美國總統地使旁聽會議,蔣介石更加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

孫百里語氣輕鬆地說道:“國民現在的眼中釘是**,連他們都敢去,肯定沒有危險啦!”陝甘寧邊區在接到國民的通知之後,隨即公開發表聲明,準備派員參加參政大會,與各方代表共商國是。

楊英傑說道:“其實真正威脅孫長官安全的既不豎民,也不是軍統和中統地務,而是無處不在的日本間諜!召開參政會議這麼大的事,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保密,現在中日雙方的實際控制線犬牙交錯,綿延數千公里,非常便於間諜滲透,再加上戰爭破壞了各地的基層政權,產生了大量的難民,使鑑別工作十分困難,如果日本人想發動襲擊,或者搞破壞的話,恰恰是最好的機會。因此,處於安全角度考慮,我還是不主張你們以身犯險。”

孫百里笑着說道:“我們福建參政員的命並不比其他地方的金貴,如果不去的話,肯定會遭到詬病的,再說,堂堂的戰區司令長官,如果被區區幾個間諜嚇倒了,傳出去豈不是笑話。”

羅思柴爾德連忙說道:“據經常進出大後方的商人們說,川湘邊境,土匪多如牛毛,也是很大的威脅,咱們多帶點兵上路才比較安全。”

杜周南點了點頭,說道:“咱們有十幾個委員,還要攜帶電臺等物,爲了保證起碼的安全,最少也要一個營的兵力。”

孫百里聽了之後,笑吟吟地望着楊英傑,問道:“楊先生,你認爲有這個必要嗎?”

楊英傑想了想,回答道:“似乎沒有這個必要——湖南屬於薛嶽的第九戰區,連武漢的日軍第11軍都不能從他那裡討到便宜,區區幾個土匪怎麼敢在他的防區襲擊戰區司令?不過,爲了防止出現意外,兩個連的兵力還是必要的。”說完之後,他用探詢的目光望着孫百里,看對方是否滿意自己的安排——保衛軍政長官的安全也是軍事情報處的職責之一。

孫百里搖了,說道:“從福建到四川路途遙遠,在日軍完全掌握了制空權的情況下,率領如此龐大的隊伍前進,纔是最不安全的;目前,國民徵集了大批民工,日夜搶修川湘公路,路況肯定好不到哪裡去,同樣不利於大部隊行軍,所以必須儘量減少隨行人員的數目。”

杜周南問道:“那你準備帶多少人?”

羅思柴爾德也非常關心這個問題,焦急地注視着孫百里。

孫百里回答道:“一個排就足夠了!”然後他屈指算了起來:“我們福建省的十三個參政員,再加上電臺作人員和機要參謀、秘書等人,也就是二十個人左右,用一輛卡車和一輛客車剛剛好。”

“不行,絕對不行!”三個人異口同聲地說道。

楊英傑說道:“據我所知,汽車目前只能通行到湘川邊境,剩下的路要換乘畜力車,或者騎馬才行。在狹窄的山道上,一旦遇到土匪襲擊,這點兵力連照顧你們都忙不過來,還怎麼打仗?”

杜周南大聲說道:“對啊!你是軍人,能打能衝,可是我和羅思柴爾德先生以及其他參政員可是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怎麼照顧自己?”

孫百里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欠妥,急忙改口:“既然這樣,就派一個連吧,兩百個人保護咱們而是個人,絕對綽綽有餘!”

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杜周南盯着孫百里,說道:“咱們這一去至少也要一個多月的時間,你的軍隊交給誰指揮?”作爲十九路軍的靈魂人物,孫百里很少離開軍隊,所以必須妥善安排。

孫百里笑着說道:“這個我早就想好了:廣東的事情就由余漢謀將軍全權負責,福建就由廖啓榮做主,他們倆無法決斷的事情再通過電報報告給我就可以了。”

杜周南詫異地問道:“爲什麼選廖啓榮而不是鍾武?”

孫百里回答道:“現在我軍主要是防守,廖啓榮比較謹慎,會少出點差錯。鍾武太暴躁了,適合主動進攻。”然後他問杜周南:“的事情怎麼安排的?”

杜周南得意地回答道:“不管我在與不在,都會照常運作!”

楊英傑打趣道:“那你豈不是變成一個多餘的人了!”

話音剛落,隨即響起一陣鬨堂大笑。

支持很簡單,只要輕輕一點!尼莫感激不盡!新書《光輝道路》迫切需要你的關注與支持!

第393章 關東精銳第327章 美軍反攻第151章 廣州陷落第339章 股掌之間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168章 異軍突起第253章 恩來先生第385章 破門之戰(上)第390章 殺人盈野第101章 何去何從第167章 決死反擊第215章 知恥後勇(中)第325章 內山毒計第295章 千夫所指第130章 絕不低頭第329章 決戰大洋第376章 南京起義(上)第220章 炮臺悲歌第376章 南京起義(上)第394章 癡人說夢第8章 登陸漳州第99章 鏖兵吳福(八)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一)第130章 絕不低頭第133章 抱病議事(下)第386章 末日攻特第230章 以勢取勝第240章 李代桃僵第378章 美軍西下第376章 南京起義(下)第242章 臺灣快運第262章 鎩羽而歸第78章 血氣之勇第150章 武漢會戰(四)第58章 穀賤傷農第235章 膽大妄爲第357章 力克岳陽第20章 泉州起義第265章 形勢逼人第350章 特種部隊第49章 視察軍工(下)第250章 陪都見聞第97章 鏖兵吳福(六)第327章 美軍反攻第262章 鎩羽而歸第139章 深入敵後(三)第138章 覆巢之下(下)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第169章 欺世盜名第345章 跨島攻擊第172章 奇襲機場第315章 國軍歸來第70章 血肉磨坊(一)第218章 汪僞建國第228章 後退決戰第256章 民主憲政第291章 賊心不死第88章 退守吳福第87章 冒死一搏第150章 武漢會戰(四)第186章 正面交鋒(中)第347章 封閉攻擊第337章 四國峰會(上)第327章 美軍反攻第176章 兵臨城下第134章 情愫暗生第77章 坐失良機第204章 絕嶺雄風第177章 虎門要塞第158章 鬧市驚魂第218章 汪僞建國第166章 捨生忘死第10章 平定叛亂第177章 虎門要塞第169章 欺世盜名第276章 內憂外患(上)第117章 浴血南京(十二)第135章 百里出院第261章 金門之戰(下)第68章 馳援上海第239章 穩固後方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150章 武漢會戰(三)第129章 功虧一簣第319章 九里山前(上)第399章 對德宣戰第122章 掩護傷員第205章 金蟬脫殼第150章 武漢會戰(一)第206章 冬季攻勢第115章 浴血南京(十)第395章 最後瘋狂第286章 南京密謀第353章 反戈一擊第264章 盾堅矛利(中)第79章 借道租界第55章 兩廣事變(中)第184章 源源不絕第140章 重整旗鼓(上)第193章 攻心爲上
第393章 關東精銳第327章 美軍反攻第151章 廣州陷落第339章 股掌之間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168章 異軍突起第253章 恩來先生第385章 破門之戰(上)第390章 殺人盈野第101章 何去何從第167章 決死反擊第215章 知恥後勇(中)第325章 內山毒計第295章 千夫所指第130章 絕不低頭第329章 決戰大洋第376章 南京起義(上)第220章 炮臺悲歌第376章 南京起義(上)第394章 癡人說夢第8章 登陸漳州第99章 鏖兵吳福(八)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一)第130章 絕不低頭第133章 抱病議事(下)第386章 末日攻特第230章 以勢取勝第240章 李代桃僵第378章 美軍西下第376章 南京起義(下)第242章 臺灣快運第262章 鎩羽而歸第78章 血氣之勇第150章 武漢會戰(四)第58章 穀賤傷農第235章 膽大妄爲第357章 力克岳陽第20章 泉州起義第265章 形勢逼人第350章 特種部隊第49章 視察軍工(下)第250章 陪都見聞第97章 鏖兵吳福(六)第327章 美軍反攻第262章 鎩羽而歸第139章 深入敵後(三)第138章 覆巢之下(下)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第169章 欺世盜名第345章 跨島攻擊第172章 奇襲機場第315章 國軍歸來第70章 血肉磨坊(一)第218章 汪僞建國第228章 後退決戰第256章 民主憲政第291章 賊心不死第88章 退守吳福第87章 冒死一搏第150章 武漢會戰(四)第186章 正面交鋒(中)第347章 封閉攻擊第337章 四國峰會(上)第327章 美軍反攻第176章 兵臨城下第134章 情愫暗生第77章 坐失良機第204章 絕嶺雄風第177章 虎門要塞第158章 鬧市驚魂第218章 汪僞建國第166章 捨生忘死第10章 平定叛亂第177章 虎門要塞第169章 欺世盜名第276章 內憂外患(上)第117章 浴血南京(十二)第135章 百里出院第261章 金門之戰(下)第68章 馳援上海第239章 穩固後方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150章 武漢會戰(三)第129章 功虧一簣第319章 九里山前(上)第399章 對德宣戰第122章 掩護傷員第205章 金蟬脫殼第150章 武漢會戰(一)第206章 冬季攻勢第115章 浴血南京(十)第395章 最後瘋狂第286章 南京密謀第353章 反戈一擊第264章 盾堅矛利(中)第79章 借道租界第55章 兩廣事變(中)第184章 源源不絕第140章 重整旗鼓(上)第193章 攻心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