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

正常情況下,現代中國的軍隊在徒步行軍的常行軍情況下爲時速4-5公里,日行程30-40公里;“急行軍”爲時速10公里左右;“強行軍”爲日行50公里以上,一晝夜連續行軍12小時以上。

復興軍雖然是王書輝按照現代軍隊的標準進行訓練的。但是無論是從體能的角度還是從裝備的角度,古代人都沒有現代人那麼好。所以復興軍進行的常行軍,也就是在不影響部隊立即投入作戰的情況下,基本上可以達到日行程二十公里左右,也就是日行程五十里地。

所以,從復興會接到武昌事變的報告到復興會的兩個營到達承天府這段時間,已經過去十天左右了。

一萬多人圍困一座規模不大防衛不嚴的城市,這種事情對於城外的圍困方也好,對於城內的被圍困方也好,都是一個不太舒服的過程。

是人就要吃飯。承天府城內的情況還好一些。雖然承天府城內的米價飛昇,可是這也只是針對老白姓來說的。老百姓的狀況雖然進一步惡化,可是府城內負責防衛城池安全的那些士紳大戶的家丁們以及府衙下屬的那些衙役弓手和民壯的飲食都是由府衙負責的。

承天府知府雖然不是那種允文允武的天才人物,可是他也知道,在亂兵圍城的情況下,必須保證府城內部的穩定。所以,對於米價飛漲這種情況他也進行了一定的抑制。

雖然他的努力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效果,可是已經搞清楚現狀的承天府內的士紳們也知道,這個時候,府城內部的安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米價雖然高的離譜,但是不少士紳也在城內開了粥棚之類的穩定民心。

相比較有組織有策略的承天府城內,承天府城外的造反軍戶們的情況就要壞的多。他們都是在情緒激烈的情況下殺官造反的。幾個千戶所和十幾個百戶所的軍戶以及大量的民衆根本就沒有一個統一的領導和組織。所以圍城行動才展開了兩天,軍戶們之間就發生了多次的因爲糧食問題的打架和鬥毆。

好在十幾個被各個衛所軍戶推出來的領頭人也不是完全的槓頭傻瓜。在多次商量之後,葉小滿提出的各個百戶輪流出去打糧的計劃被大家認可了。

大家之所以參加造反,無論是主動的參加還是被被動的被裹挾,歸根結底是因爲參加造反有好處。

剛開始殺掉衛所軍官的時候大家很熱衷,之後大家參加圍城的事情也很熱衷,究其原因,是因爲殺掉了衛所軍官可以立即獲得糧食和銀子,而參加圍城也是因爲各個頭領們可以分到更多的糧食和銀子的許諾。

在沒有綱領、沒有組織、沒有紀律、沒有一個有效領導集體的情況下,根本就沒有任何後勤,手裡的糧食越吃越少,未來的希望越來越渺茫的情況下,越來越多參加圍城的軍戶開始偷偷的跑掉。

因爲各個衛所的軍戶在圍城的過程中經過了充分的交流,所以,逃到復興會所在的莊園籤個長契當長工的出路幾乎被所有的軍戶所得知。就這樣,從圍城的第三天開始,就有害怕朝廷追究的軍戶偷偷的跑回家,然後拖家帶口的逃奔復興會的農場的。

隨後的幾天裡,除了少數頭腦不太靈光,覺得造反事件是“法不責衆”的軍戶跑回家希圖矇混過關之外,前後將近四千個軍戶拖家帶口的領着家人投奔了荊門。

復興會荊門工作組對於突然而來的人口也有幾分措手不及,但是因爲有着充分的組織流民的經驗,這幾千人很快就被工作組打散分隊,然後工作組就開始將新補充的人力投入了農場建設工作。

等到兩個營的復興軍在承天府善後工作組的領導下到達承天府外的時候,圍困府城的軍戶只剩下不到三千人了。

實際上當隊列整齊的復興軍出現在這些軍戶的視野也之後,剩下的這三千多個還在苦苦堅持着的軍戶們也一鬨而散了。

站在承天府城牆上的士紳家丁和府衙組織出來的衙役民壯看到這個情景,一方面開始大聲的高呼起來,不少人甚至哭了起來。另一方面立即有人把這個情況報告給了城內的官員士紳。聞訊趕到城牆上的承天府知府終於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要知道,十天的亂兵圍城嚴重的刺激着這個看起來剛毅木訥的文官。實際上有好幾次他都準備在府衙裡自盡了。

從亂兵圍城的第一天開始,他的手邊就一直準備着一碗毒藥。府衙後院住着他的親眷的屋子也是緊關着,外面堆滿了已經澆滿了菜油的柴火。這位準備爲大明盡忠以求體面的文官大人,原本是準備等到亂兵進城之後,就點燃這些柴火燒死自己的親眷最後服毒自盡的。

按照大明朝的體例,外地客兵是不能進城的。特別是承天府這樣有着特殊意味的城池更是如此。明朝統治者自己也知道封建軍隊燒殺搶掠的德性,所以各地文官對於這一慣例都執行的比較徹底。

其實就是當地文官有讓軍隊入城的意願,身家性命都在城內的那些地主士紳們也不會允許他這麼做。

等到從城牆的吊籃下下來跑到復興軍這裡聯繫的府衙衙役把禁止部隊入城的命令傳達到之後,承天府善後工作組立即對部隊下達了進攻命令。

也不知道我們要說承天府的這位知府是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反正在注重火力覆蓋的復興軍的第一輪炮擊中,這位站在城頭上的知府就被複興軍填裝了烈性乍藥的炮彈炸了個灰飛煙滅。

說他運氣好,是因爲他的死亡讓他逃過了之後被捕送入集中營勞動的下場,說他運氣不好,是因爲他在剛剛放下了巨大心理壓力,喜悅的心情還沒有發散乾淨的情況下就被打死了。

更主要的是,在復興軍入城的過程中,該知府沒有搞清楚狀況以爲亂兵進城了的心腹家人稀裡糊塗的點燃了後院的柴火。承天府知府的家眷,無論是男女老少都被這個忠心耿耿的老家人活活燒死了。

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306章 終結者3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27章 開始(3)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25章 開始(1)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78章 大練兵(2)第10章 婚事(2)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374章 在山東(9)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307章 終結者4第22章 起步(6)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40章 妖僧(4)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174章 審判(2)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367章 在山東(2)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10章 終結者7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20章 起步(4)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
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306章 終結者3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27章 開始(3)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25章 開始(1)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78章 大練兵(2)第10章 婚事(2)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374章 在山東(9)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307章 終結者4第22章 起步(6)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40章 妖僧(4)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174章 審判(2)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367章 在山東(2)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10章 終結者7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20章 起步(4)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205章 連鎖反應6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