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還在爭議 (1)

國家衛生部信訪室從沒接待過這樣的上訪人員,他們雖然只派了幾名代表到信訪室,可他們知道,這批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上訪人員多達二十人。

“‘裘耀和市’的市委書記裘耀和,這個人太冒進了,他還在當縣委書記時,就改這改那,那時只在他主政的縣裡賣鄉鎮醫院,可隨着權力的增大,他更加我行我素,想到哪裡幹到哪裡,誰也擋不住。所以,我們說,乾脆把沂州市改爲‘裘耀和市’算了。”

劉銘德四十歲出頭,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沂州市人民醫院當醫生,外科業務是不錯的,是醫院的骨幹力量。站在他身後的是他的同事,有醫生、有護士,他們一直以爲在沂州這個貧窮落後的地方他們有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從人民醫院那天集體罷會,到堵大門抵制醫院改革的一系列活動中,他們都參與了。現在他們之所以不遠千里北上京城,來到中國的衛生主管部門上訪,是因爲他們無法接受裘耀和推行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方案。他們說,過去他們同屬於“國家幹部”這個範疇,他們還是吃國家皇糧的令人尊敬的醫生、護士,可現在他們被擠出“國家幹部”的行列,成了企業老闆的“打工仔”。

衛生部信訪室的同志沒有采取簡單的處理方法,他們向領導報告了這批特殊的信訪羣衆,認真記錄了他們所反映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就是的天下,哪有把國家醫院賣掉的,我們本來是正式的國家幹部,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現在他裘耀和執政了,當了市委書記,就要把我們的身份給變了,這不可能!我們之所以不遠千里來京上訪,我們是鐵了心了,我們不僅要把改過去的人民醫院改回來,還要市委書記裘耀和在大會上向全院上千名職工道歉。”

裘耀和怎麼也沒有想到,人民醫院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一次又一次地掀起大波瀾,都一次次平息了,可是沒想到他們居然集體進京上訪。一時間,沂州城鄉,社會輿論沸沸揚揚。

劉銘德一行人進京上訪後不到一個月,北京一家有影響的報紙刊登了沂州市公立醫院私有化的長篇報道。

這篇文章,如同一枚重型炸彈,把平靜了幾年的沂州市大地炸得硝煙瀰漫,霎時間,沂州市、省城,乃至全省,各種議論紛紛揚揚。

就在這篇針對以“賣光”爲主線的沂州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長篇報道發表的同一時間,中央組織部考察幹部的隊伍抵達沂州市。

那篇長篇報道似乎是被刻意安排,恰恰趕在中央組織部考察幹部之前發表,真是造化弄人。

太清楚不過了,在一個地級市裡,能夠讓中央組織部來考察的只有兩個人,那就是市委書記和市長。

組織部門到底是怎麼考察的,小說家就不細加描述了,但是裘耀和被北京那家報紙炮轟已經是沂州五百萬人民家喻戶曉的事了。

這篇文章豈止是掀起沂州大地的波瀾,它如同連發子彈,每一顆子彈都朝着裘耀和射了過來。一向冷靜沉着的裘耀和此時也有些坐立不安了。

然而,朝裘耀和開槍的,還不止這些,那篇長篇報道所引起的風波還有人在不斷推波助瀾,這家報紙好像真的要把裘耀和置於死地而後快!在這關鍵時刻,該報又連續兩天刊載了北京某大學教授黎寧對沂州醫改的報告。

儘管黎教授的調查報告的言辭沒有那篇長篇報道激烈,甚至開篇先以“敢想敢幹、驚心動魄、可歌可泣”十二個字把沂州市的改革精神稱譽一番,但很快就倒出了作者的寫作宗旨:“違背了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輿論一片譁然,對醫改持不同意見的人,尤其是那些長期在室驗室從事研究的專家們,像黎教授這樣的人正是推波助瀾、火上澆油的高手!

隨之而來的炮彈,不斷在裘耀和的頭頂上轟炸:《沂州賣光式醫改,醫院收入增加,醫療費上漲》、《醫改市場化遭遇最後一擊,沂州賣光式被證明失敗》、《沂州賣光式改革爲何失敗》等等,大有欲炸平沂州之勢。

此時的裘耀和,反覆研究了黎教授的那個長篇報道。其實,裘耀和一肚子話,不知道向誰說,只是這位獨具慧眼的改革家以中國有這樣的經濟學大教授而悲哀!一個留學美國的洋教授思想怎會如此保守,至今還念念不忘大包乾!不是嗎?黎教授居然在文章中以白求恩爲例,說:“我國過去政府主導醫療衛生的經驗,以及其他國家的經驗也證明,由政府主導的醫療衛生體制,在公平和效率的平衡上,要比由市場主導的體制好。”

裘耀和越看這篇所謂的大學教授的文章,心裡越痛,這樣的理論水平,居然是當今中國大學的教授!按這位教授所言中國還應該回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農村也不應該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難道要回到大躍進、集體所有制的年代嗎?

這時,裘耀和突然間抖擻了精神,感到所謂的大教授不過是打着招牌、裝腔作勢而已,其理論不堪一擊。他的心裡憋着一肚子的話,假如讓他和黎教授面對面的話,假如他回擊的話,他肯定會把這位大教授駁得體無完膚。

經過社會上對沂州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大爭論,尤其是圍繞黎寧教授那個冗長的報道,讓人難以想象的是,該教授居然擔任了這所大學醫療衛生改革課題組負責人。沂州市衛生局一個副科級幹部研究了那篇文章,在全體人員大會上說,這樣水平的人也能在大學擔任經濟研究工作,讓這樣的人去搞衛生醫療改革研究,豈不是給社會拉倒車嗎?那四十八條意見實在太迂腐,太不堪一擊了。

這位黎教授的文章發表後,一向對沂州的改革低調處理的省委李書記突然率領省衛生廳等部門負責人到沂州考察市、縣、鄉七個醫院。

畢浩書記臨走時,對沂州的改革,對裘耀和其人,沒給省委新書記留下什麼意見和觀點。李書記接任省委書記後,對沂州的改革,對裘耀和這個人只是從側面瞭解了一些,他的態度和中央一樣,不表態,靜觀其變。

李書記突然率領省衛生廳等有關部門負責人親自來到沂州,而且專項考察市、縣、鄉醫院,不難看出,這位經濟學博士出身的省委書記,就是衝着黎寧的那篇文章而來的。

考察結束後,李書記立即召開了全省醫療體制改革座談會,在這個會上,李書記說:“沂州醫改是通過資產置換,進行醫療領域的結構調整,吸引社會資金興辦基礎醫療,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集中政府資金擴大公共衛生服務,促進醫護人才合理流動,使困難地區的羣衆尤其是農民享有更好的醫療服務。”

最後,李書記還說:“至於對沂州的不同看法,可以通過實踐,慢慢統一認識,那些離開實踐,所謂的理論研究,或許是偏見,或許是水平,不要理會那些一文不值的文章,這樣的文章不需要放到歷史長河裡,很快就會得出結論的。”

黎寧的長篇報道刊出的那些日子裡,裘耀和的確有些想不通,但他不是那種心胸狹窄的人,他並不恨黎寧,所謂的學者嘛,學術觀點自由,百家爭鳴。不光是因爲這篇文章和中組部考察組幾乎同時到來,而是因爲各級兩會召開在即,中組部考察組顯然是爲省裡的兩會作人事調整而來的。裘耀和雖然處在一片爭議聲中,從縣委書記提升爲市長、市委書記,這在一般人眼中,他確實是一個官場中的寵兒。然而,掐指算來,他在市長、市委書記的位置上又有五個年頭了,從年齡上來說,四十歲能提拔到副省級位置,雖然不晚,但這一屆上不了,希望就很渺茫了。

被黎寧的文章轟炸得有些暈頭轉向的裘耀和因爲省委書記的到來,感覺到一線光亮。

歷來省裡的兩會都是春節前結束。跨入一月,兩會召開的宣傳已經鋪天蓋地了。裘耀和的仕途前景依然如同霧中看花。

一月十七日,省人代會報到了。可是,按照官場的“規則”,如果到開會時,還沒有你的消息,那恐怕真的是沒有一點兒希望了。

一月十五日,裘耀和接到省委組織部的電話,請他明天上午十點鐘到省委李書記辦公室。

行走於官場這麼多年的裘耀和似乎感覺到了什麼。當然,在兩會之前,省委主要領導怎麼能不交代一下組織紀律,保證選舉的成功?在民主尚不完善的國度裡,領導必須保證大會選舉“全票通過”,起碼是“高票通過”。這樣的重要選舉只有“全票通過”,方方面面纔算皆大歡喜。如果出現反對票、棄權票,那怕只是極少數的幾張,當選者丟了“面子”不說,那個代表團的主要負責人也是要挨批評的。其實如果李書記是爲這事專門讓他提前半天報到,專門到領導辦公室當面交代,在他看來也是多此一舉。

第4章 如履薄冰 (1)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24章 大膽地試 (3)第50章 打破規則 (2)第52章 “海推”“公推” (1)第49章 打破規則 (1)第24章 大膽地試 (3)第3章 人命關天 (3)第57章 關鍵時刻 (3)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18章 撥雲見日 (3)第24章 大膽地試 (3)第45章 別開生面 (3)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36章 依依惜別 (3)第30章 有口皆碑 (2)第56章 關鍵時刻 (2)第8章 運屍北上 (2)第32章 還在爭議 (1)第2章 人命關天 (2)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37章 永不停歇 (1)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53章 “海推”“公推” (2)第10章 命懸一線 (1)第43章 別開生面 (1)第12章 命懸一線 (3)第8章 運屍北上 (2)第48章 “治湖”“治官” (3)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50章 打破規則 (2)第49章 打破規則 (1)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50章 打破規則 (2)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58章 白雲藍天 (1)第36章 依依惜別 (3)第40章 溫柔風暴 (1)第36章 依依惜別 (3)第15章 塵埃落定 (3)第40章 溫柔風暴 (1)第49章 打破規則 (1)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42章 溫柔風暴 (3)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40章 溫柔風暴 (1)第16章 撥雲見日 (1)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37章 永不停歇 (1)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29章 有口皆碑 (1)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43章 別開生面 (1)第12章 命懸一線 (3)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34章 依依惜別 (1)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42章 溫柔風暴 (3)第56章 關鍵時刻 (2)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17章 撥雲見日 (2)第10章 命懸一線 (1)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17章 撥雲見日 (2)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37章 永不停歇 (1)第42章 溫柔風暴 (3)第48章 “治湖”“治官” (3)第6章 如履薄冰 (3)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20章 大展宏圖 (2)第55章 關鍵時刻 (1)第45章 別開生面 (3)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10章 命懸一線 (1)第49章 打破規則 (1)第58章 白雲藍天 (1)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15章 塵埃落定 (3)第8章 運屍北上 (2)第3章 人命關天 (3)第58章 白雲藍天 (1)第28章 風波再起 (3)
第4章 如履薄冰 (1)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24章 大膽地試 (3)第50章 打破規則 (2)第52章 “海推”“公推” (1)第49章 打破規則 (1)第24章 大膽地試 (3)第3章 人命關天 (3)第57章 關鍵時刻 (3)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18章 撥雲見日 (3)第24章 大膽地試 (3)第45章 別開生面 (3)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36章 依依惜別 (3)第30章 有口皆碑 (2)第56章 關鍵時刻 (2)第8章 運屍北上 (2)第32章 還在爭議 (1)第2章 人命關天 (2)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37章 永不停歇 (1)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53章 “海推”“公推” (2)第10章 命懸一線 (1)第43章 別開生面 (1)第12章 命懸一線 (3)第8章 運屍北上 (2)第48章 “治湖”“治官” (3)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50章 打破規則 (2)第49章 打破規則 (1)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35章 依依惜別 (2)第50章 打破規則 (2)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58章 白雲藍天 (1)第36章 依依惜別 (3)第40章 溫柔風暴 (1)第36章 依依惜別 (3)第15章 塵埃落定 (3)第40章 溫柔風暴 (1)第49章 打破規則 (1)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42章 溫柔風暴 (3)第27章 風波再起 (2)第40章 溫柔風暴 (1)第16章 撥雲見日 (1)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37章 永不停歇 (1)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29章 有口皆碑 (1)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43章 別開生面 (1)第12章 命懸一線 (3)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19章 大展宏圖 (1)第34章 依依惜別 (1)第38章 永不停歇 (2)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42章 溫柔風暴 (3)第56章 關鍵時刻 (2)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17章 撥雲見日 (2)第10章 命懸一線 (1)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17章 撥雲見日 (2)第33章 還在爭議 (2)第37章 永不停歇 (1)第42章 溫柔風暴 (3)第48章 “治湖”“治官” (3)第6章 如履薄冰 (3)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20章 大展宏圖 (2)第55章 關鍵時刻 (1)第45章 別開生面 (3)第11章 命懸一線 (2)第5章 如履薄冰 (2)第1章 人命關天 (1)第13章 塵埃落定 (1)第10章 命懸一線 (1)第49章 打破規則 (1)第58章 白雲藍天 (1)第47章 “治湖”“治官” (2)第15章 塵埃落定 (3)第8章 運屍北上 (2)第3章 人命關天 (3)第58章 白雲藍天 (1)第28章 風波再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