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七王議和”

官軍全面龜縮表現;湘軍連日單方面的轟擊,讓京城裡的知情者一片愁雲慘淡,像是看不到路的盲人一樣,毫無安全感。大部分的貴戚也都開始思考起了退路……自己的金銀、豪宅、美眷都要有保證才行啊,不管是爲了哪個君王效命,圖的不就是這個麼?

胡廣、王艮、吳溥、杜文長四個贛鄱吉安老鄉,聚集在吳溥家中議事。四人商量半天之後,也沒個辦法,四人都知道破城之日就在眼前,一時間屋內愁雲慘淡。

狀元出身的胡廣悲慼道:“諸位,真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上十二衛士氣低落,人心渙散,只怕朝廷已是凶多吉少。”

吳溥嘆息道:“湘王父子謀逆,天地所不容,縱然他們入了南京,佔了皇宮,也難逃千夫所指,天下唾棄的下場!可惜,吾等都是書生,手無縛雞之力,不然,必定提刀躍馬,殺他個措手不及。”

杜文長嘆息道:“德潤兄如此胸懷實在令人佩服,同爲贛鄉文士,杜某願以諸位爲前瞻,誓死效忠皇帝陛下。”

胡廣不甘落後,慷慨激昂,說如果天不垂佑,他亦無顏面苟活於世,朱柏父子要是打進城來,他便頭一個以身殉國,報效皇帝,絕不事逆。

三人先後都表了態,信誓旦旦要在破城之時爲朱允炆盡忠殉國。

唯獨一旁的王艮聽了三人的話,沒有表態,沉默不語,只是神情黯然,涕淚俱下。

戰前的緊張氣氛籠罩着南京,大街上早沒了過往的行人。

從吳溥家出來與其他人告別後,杜文長和妻子一同往家走。

杜文長的妻子讚歎道:“夫君,胡大人、吳大人精忠報國,誓以死節,真乃讀書人的楷模。”

哪有人盼朋友死的?要擱後世,這杜文長妻子的思想品質就很值得懷疑了。

但此時不同,按封建傳統的道德觀念,“國難顯忠臣”,爲“殉國”而死的大臣無疑是最高尚、最光榮的。所以杜文長妻子的高興,完全是爲胡廣、吳溥而感到崇敬,爲自己的丈夫,有這樣的同僚和朋友,而感到自豪。

杜文長卻搖頭道:“我們三個是不會殉國的,會殉國的只有王艮!”

杜文長的話剛說完,就聽見隔壁的胡廣對家人叮囑道:“外面亂得很,要把家裡的豬看好了!”

杜文長苦笑着對妻子說:“國將不保,胡廣仍舊如此珍視財物,連家裡的一頭豬都捨不得,他會捨得自己的命嗎?這就是官啊。慷慨激昂只是口頭上說一說而已,包括你相公在內,我們三個其實已經打算投降了。剛纔只不過是在互相試探。”

說到這裡,杜文長停頓了一下,對滿臉不可思議的妻子作揖歉然道:“死,不能起到任何作用,爲夫也捨不得你。對不起,爲夫怕死,也不敢死……我想留下有用之身,爲大明做些有用之事。”

“夫君快快起來。活着挺好的,挺好的,我其實也不想你死!”夫妻二人真情流露之下,當街互相抱住,哭成一團。

半響之後,杜文長才擦乾眼淚,對着王艮家宅的方向跪拜磕頭道:“只可惜了敬止(王艮字)。他剛纔聽聞國之將破,不曾言語,獨自以淚洗面,他纔是真正的忠義之臣。杜文長遠遠不如矣。”

過了一會兒,也是與吳溥家相鄰的王艮家果然傳來了哭聲,原來,王艮一回家就喝下毒酒殉國了。

傷心欲絕的王家老小呼天搶地,嚎哭陣陣。杜文長夫婦在街上對着王家跪到半夜,方纔唏噓離去。

……

朱柏與朱久炎通過東廠的情報,對雙方態勢的變化可以說是瞭如指掌,也就是在城中人心最不定的時候,朱允炆再次派出了談判使者。

當日下午,谷、韓、沈、安、唐、郢、伊七位親王,以朝廷“議和”使節的名義小心翼翼地走進了湘軍的軍營。

這次的談判卻不是朱允炆與馬皇后先前商量的拖延之計,而是他真的怕了!

四十萬兵馬的圍城可不是開玩笑的,入目之處,一座座帳篷井然有序,哪裡都有重兵把守,不遠處還升起裊裊炊煙,湘軍士兵正們在埋鍋造飯,湘軍營地內燒飯的竈上擺滿了各種肉和綠菜,鍋內的肉湯燉菜飄着香味。餵馬的軍士抱來了精細的草料,把一個個馬槽裡填的滿滿的,一匹匹戰馬歡快的享用着槽裡的新草。

七王在幾名何耀祖的護衛下來到朱柏大帳門口。

帥帳之內周圍戒備森嚴,門口兩隊黑甲武士守衛,個個全副武裝,軍容整齊,威風凜凜。七王的隨行護衛皆爲湘軍的氣勢所震懾,戰戰兢兢地聽候葉信安排,走到旁邊的營地等候吩咐。

不僅是這些護衛,谷、韓、沈、安、唐、郢、伊七王的心情也都十分緊張,他們都在擔心自己以後的命運,也擔心朱柏父子對他們的態度。

七王之中最不緊張的就屬谷王了。谷王自從被燕王嚇得棄封地逃回南京之後,也曾被朱允炆勒令去太廟思過。

不過谷王是那種很會來事的人,被罰期間,讓家人使錢走了李景隆夫人袁氏的門路,搭上了馬皇后的線。朱允炆疑徐家之後,爲了掣肘徐輝祖,聽了馬皇后的意見,將城中的親王都擡了出來。

朱允炆受了馬皇后的枕頭風,居然認爲在南京人心浮動的時候,城中這些安分守己的叔叔們,比徐輝祖忠心……在這種人心浮動的時候,忠誠比什麼都重要……

在朱允炆的神奇操作下,七王之中資歷最好、排行最高的谷王再次抖了起來。不僅太廟受罰結束了,更是手持聖旨把守金川門。金川門可是南京最重要的門戶,朱允炆此番安排,足見其信任。

不過朱允炆雖然信任,但谷王可不會領這個情。他雖然膽小,卻是精明的很,在最艱難的時候,倒是想起叔叔們了?要用叔叔們了?若真給你穩固住皇位,你以後不一樣要繼續削藩嗎?

宣府的谷藩雖然被燕王攻佔,可谷王可從來沒有打算放棄過。建文朝廷敗亡是肯定的了,要想拿回宣府,還是要藉助湘王府的力量,除了湘王府,還有誰能跟不講道理的燕王扳手腕?

所以一拿到守金川門的聖旨,谷王不僅馬上答應郭英,更是暗中派人聯絡上了江陰侯府,三方約定了時機一起打開金川門。谷王的想法很簡單,他知道朱允炆沒幾天好活了,他已決定開門投降,這樣也算立了個從龍大功。

湘王府若是坐穩皇位,看在他的開城之功上,宣府的封地還不幫他討回來?念及於此,谷王不僅不緊張,更是有些心猿意馬起來。

此次來見朱柏父子,明着是奉皇命議和,暗中谷王則拿定主意,無論如何也要找機會表明心跡,讓他們知道自己已經暗中投誠。

“王爺駕到!世子殿下駕到!”就在谷王胡思亂想之際,馬進忠尖細的聲音傳來。七位親王忙側身,讓出道路,臉上掛起笑容,朝着一前一後走進來的朱柏、朱久炎問好。

朱柏父子都沒有說話。帳內安靜得連一支針落地的聲音都能聽見。

這種寧靜,在七位親王看來,充滿了恐怖與不詳。不一會,豆大的汗珠便從七人的額頭上滴落下來。

“呵呵!”忽然,朱柏身邊的朱久炎忽然傳來了一陣笑聲,只是這笑聲卻多少有些陰陽怪氣的意思,讓七位親王更覺緊張。

“不知諸位兄弟前來所謂何事?”朱柏終於說話了,不過語氣也滿是譏諷,“據咱所知,諸位都在城頭爲皇上守城,此刻卻對咱這個逆賊帳中,回去後就不怕被清算嗎?”

七人啞口無言。過了好一陣,谷王方乾笑一聲道:“十二哥說笑了,咱們此次可是奉皇上之命前來,是想請十二哥罷兵的!皇上心意頗誠,願尊十二哥爲鎮國親王,共治天下!還請十二哥看在骨肉情分上,能就此罷手!”

其實谷王恨不得立刻向朱柏袒露心扉,不過此行一共有七人。其他六兄弟的心意,谷王不太瞭解,因此當着其餘六王的面兒,也只得就着場面話說。

朱久炎似笑非笑地看着眼前的七個叔叔。其實就在剛纔,他和朱柏就接到了孫禮送來的郭英的親筆密信。在信中,郭英詳細稟明瞭京中情況,並將自己新近成功策反的名單悉數列上。

這份名單中,谷、韓、沈、安、唐、郢、伊七王都榜上有名,且都排在最前列。而谷王則更是已用行動聯繫了江陰侯府,做出了歸附之舉。這也就是說,眼下這七位朱允炆的說客,其實暗中都已是他湘王府的人了。

方纔朱久炎發笑譏諷,也不過是心情大好後的一陣打趣而已。

當然,這其中也包涵了朱久炎對他這幾個叔叔牆頭草行爲的不屑和輕蔑。

現在,朱久炎要考慮的是,要不要當着所有人的面兒,把這份底細揭開。

本來,朱久炎最看重的是谷王,因爲他把守着金川門。不過撇開其他六王,似乎又有些說不過去,反而會讓六王對郭英策反的真實性產生懷疑。

萬一他們感覺受到了冷落,繼而想歪了,重新轉回朱允炆那邊去告密,那可就划不來了。畢竟,他們可跟朱權不同,都是屬牆頭草的。

可若說出底細,那這七王便從此連爲一體。若相處的好,自然會降低開城的風險,若是其中有人三心二意,那七王可就是有了全軍覆沒之險。

在郭英策反的朝臣中,就數七王的分量最重,影響最大,他們若全部暴露,那湘軍就只能不計傷亡、不計後果的強攻南京了。

跟朱柏對視一眼,朱久炎收到了朱柏的決定:當面解開這個蓋子。

其實原因也簡單:谷王就不說了,其他六王單有親王之名,卻無封地,換句話說,他們六個都是建文削藩的直接受害者,從階級立場上跟朱允炆就是死對頭!

此刻湘軍團團圍城,南京城也是內部不穩,六王也要考慮自己的未來。因此,他們六人的歸降,應該都是真心誠意的。

既然朱柏已經定了主意,朱久炎就代父說出來了不好說的話,“諸位叔叔不必惶恐。你們願意協助我湘王府靖難之事,武定侯早已通知了爲我們。現在我湘王府與諸位叔叔又都站在一起了!”

朱久炎這話一出口,七王俱是又驚又喜。喜的是朱久炎這話,無疑是對他們七人身份的承認,且“協助靖難”之語,更是明確告知了他們,奪取京城之後,朱柏登基,他們都有從龍之功!這正是七人最爲看重的。

而與此同時,七人又各自驚訝:其他六王,居然也已經暗地裡降湘王府!由此可見,朱允炆是何等的不得人心,是何等的不被人看好。

想透了這一點,七王紛紛爲自己的選擇而感到慶幸,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跟着湘王府幹的決心。

話既已說開,那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

緊接着,谷王就把朱允炆命各王督守城門之事說了出來,並着重講了他與郭英、吳高已利用各自的關係,將金川門的守將都拉攏了一通,不少將領也流露出了歸降之意。

這真是個讓人欣喜的消息,沒想到這位曾經因爲燕王的到來,而聞風喪膽,拼命南逃的谷王,居然也能幹出讓人刮目相看的事。

看來沒有哪個塞王是個廢物,自己以前小瞧了他們。朱久炎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過來:谷王好歹也在宣府跟北元作戰了多年,又豈會沒有一點本事?當初南逃,除了知道燕王的本事外,更是不想跟着建文朝廷陪葬,想來他也明白他的建文侄兒,如此倒行逆施,認定了建文朝廷早晚得完蛋。

不只是牆頭草,還是個人精!朱久炎對這位叔叔做出了評價。不過這也沒什麼,如今這形勢下,倒過來的牆頭草是越多越好。

……

PS:歷史有時候就是一面鏡子,越是危難的關頭,越是能看穿一個人。

今天章節裡的故事小匪按照歷史改編了一下,歷史上的杜文長原來是解縉。因爲解縉被朱久炎抓了,只好安排個龍套頂上。

王艮(1368年生),吉水人,解縉、胡廣老鄉,且和胡廣是同榜及第,本來按考試成績他應該中狀元,因爲他的殿試策對最優,但建文帝嫌其貌醜,便將儀表堂堂的胡廣選爲狀元,而王艮只能位居第二。

就這樣,胡廣成了建文朝第一個也是唯一一位狀元。建文帝對胡廣恩寵有加,不僅點了胡廣狀元,而且還賜了名字。建文帝認爲胡廣這個名字不好,“胡”在當時多指北方少數民族,而“胡”還“廣”了,意思不是說北方胡人領土擴大,不妥,於是賜名爲“胡靖”,意爲“北方敵國被肅清了”。又點狀元又賜名,可以說建文帝對胡很是高看一眼。

按說,王艮這樣被建文帝冷落的才子,是不應該爲皇帝盡忠的。

而胡廣這樣的名門之後,又是被建文帝欽點的狀元,是應該有些忠君報國氣節的。但之後發生的事,這幾個文人士大夫的所作所爲,就頗令人拍案驚奇了:

王艮自殺了,成就了一世英名。顯然,他死的忠烈。而其餘貪生怕死之輩,在史書上留下可恥的臭名。

解縉後來得到了重用,還在立儲上面發揮過重大作用。最終,因爲他太愛耍聰明,朱棣把解縉打入大牢,最後慘遭活埋。

胡廣倒是混得最好的一位,入了內閣,而且經常跟着朱棣去打仗,打完,吹牛逼的事情也就是刻碑記功,都讓胡廣幹。

PS後的字,不計費。

第四百九十五章 打破武士刀神話第一百七十七章 碾碎他們!第三百五十二章 極度自尊的朱孟熜 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天真的朱允炆 中第七百一十章爲誰而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不合法的聖旨第五十二章 洗冤 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朱允炆的雙重標準 下第三十章 爭奪 上第七百二十九章 勝利會師第三百六十章 道衍與紀綱第六百一十五章 外行的指揮第六百六十章 摧毀你全部驕傲!第四百九十六章 扶桑帶路黨 上第六百四十六章 無法抵抗的屠戮第三百八十四章 孩兒有帝王之心!第三百八十六章 成功邁出第一步第五十九章 天威 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不合法的聖旨第三百五十一章 厚積薄發第六百零四章 朱柏的壓箱本領第五百六十七章 保護好世子!第五百五十二章 下西洋的原因之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難以抹去的溝壑第六百五十八章 全軍出擊!第一百五十六章 火鍋上的螞蟻 上第六百八十二章 “龍鳳和鳴” 下第七百九十六章 軍魂!第二百七十三章 嗔狂可悲第二百二十六章 來呀,互相傷害!(兩章合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給我暢快,恨死你了!第七百零四章 今夕是何年?第一百四十七章 傳世秘笈 上第六百九十六章 勝者爲王,敗者一無所有!第二百一十三章 皮進了御花園第七百二十章 意外收穫第七百七十八章 朱久炎VS朱高熾 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強搶風頭第一百九十二章 遇變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要當爹了!?第七十八章 姓朱很佔便宜第四百零八章 向着寶島前進第六百一十四章 剿滅逆藩!第一百五十二章 武學四境第三百三十三章 奪取兵權第六百六十七章 威望第二百七十七章 就地處決第五百五十七章 三請三辭第二百八十五章 世間有你便好第七百一十八章 被鮮血染紅的南京土地第五百一十九章 毀戟射匾第五百六十七章 保護好世子!第七十二章 信息第三百七十一章 佈局千里之外第一百六十章 朱久炎的黃埔軍校 中第五百九十三章 奉天靖難第三百四十四章 縱帆破浪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喝豆漿長身體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人敵’第三十七章 渡口第五百零七章 優柔寡斷的建文帝第七百八十章 斷山填海書裡金手指的問題,我決定聽書友們的意見。第六百六十六章 威勢第六百七十章 太祖顯靈第四百零八章 向着寶島前進第二百三十七章 強搶風頭第二百五十七章 困獸之鬥第六百九十四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五百七十六章 陰險第三百五十六章 把這天下都奪過來!第七百七十七章 朱久炎VS朱高熾 上第七百二十六章 二王會第六百七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二百五十八章 英雄的暮年第三百一十四章 刺眼的血紅 (第三更)第七百九十九章 燕王:“三寶!”第八百零六章 我們是長生天的子民!第一百二十六章 佈下天羅地網第三百七十四章 以世界第一艦隊爲目標第一百二十三章 就是要將事情鬧大第三百一十五章 猛虎與羣狼第一百四十五章 搶注東廠 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你來結果他第二章 聞惡第三章 世子殿下的手段(精修)第六百五十五章 飛奪荊門關 上第六十一章 整治第二百五十三章 送別朱權第二百九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八十七章 神兵利器第六百七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七百三十五章 兵圍紫禁城第十六章 朱柏第六十章 血手第三百一十七章 指揮若定第五百七十章 世間最堅固的鳥籠第三百三十四章 掌控嶽州衛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明光芒照耀四海千秋第八百零一章 “對不起”
第四百九十五章 打破武士刀神話第一百七十七章 碾碎他們!第三百五十二章 極度自尊的朱孟熜 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天真的朱允炆 中第七百一十章爲誰而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不合法的聖旨第五十二章 洗冤 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朱允炆的雙重標準 下第三十章 爭奪 上第七百二十九章 勝利會師第三百六十章 道衍與紀綱第六百一十五章 外行的指揮第六百六十章 摧毀你全部驕傲!第四百九十六章 扶桑帶路黨 上第六百四十六章 無法抵抗的屠戮第三百八十四章 孩兒有帝王之心!第三百八十六章 成功邁出第一步第五十九章 天威 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不合法的聖旨第三百五十一章 厚積薄發第六百零四章 朱柏的壓箱本領第五百六十七章 保護好世子!第五百五十二章 下西洋的原因之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難以抹去的溝壑第六百五十八章 全軍出擊!第一百五十六章 火鍋上的螞蟻 上第六百八十二章 “龍鳳和鳴” 下第七百九十六章 軍魂!第二百七十三章 嗔狂可悲第二百二十六章 來呀,互相傷害!(兩章合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給我暢快,恨死你了!第七百零四章 今夕是何年?第一百四十七章 傳世秘笈 上第六百九十六章 勝者爲王,敗者一無所有!第二百一十三章 皮進了御花園第七百二十章 意外收穫第七百七十八章 朱久炎VS朱高熾 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強搶風頭第一百九十二章 遇變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要當爹了!?第七十八章 姓朱很佔便宜第四百零八章 向着寶島前進第六百一十四章 剿滅逆藩!第一百五十二章 武學四境第三百三十三章 奪取兵權第六百六十七章 威望第二百七十七章 就地處決第五百五十七章 三請三辭第二百八十五章 世間有你便好第七百一十八章 被鮮血染紅的南京土地第五百一十九章 毀戟射匾第五百六十七章 保護好世子!第七十二章 信息第三百七十一章 佈局千里之外第一百六十章 朱久炎的黃埔軍校 中第五百九十三章 奉天靖難第三百四十四章 縱帆破浪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喝豆漿長身體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人敵’第三十七章 渡口第五百零七章 優柔寡斷的建文帝第七百八十章 斷山填海書裡金手指的問題,我決定聽書友們的意見。第六百六十六章 威勢第六百七十章 太祖顯靈第四百零八章 向着寶島前進第二百三十七章 強搶風頭第二百五十七章 困獸之鬥第六百九十四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五百七十六章 陰險第三百五十六章 把這天下都奪過來!第七百七十七章 朱久炎VS朱高熾 上第七百二十六章 二王會第六百七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二百五十八章 英雄的暮年第三百一十四章 刺眼的血紅 (第三更)第七百九十九章 燕王:“三寶!”第八百零六章 我們是長生天的子民!第一百二十六章 佈下天羅地網第三百七十四章 以世界第一艦隊爲目標第一百二十三章 就是要將事情鬧大第三百一十五章 猛虎與羣狼第一百四十五章 搶注東廠 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你來結果他第二章 聞惡第三章 世子殿下的手段(精修)第六百五十五章 飛奪荊門關 上第六十一章 整治第二百五十三章 送別朱權第二百九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八十七章 神兵利器第六百七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七百三十五章 兵圍紫禁城第十六章 朱柏第六十章 血手第三百一十七章 指揮若定第五百七十章 世間最堅固的鳥籠第三百三十四章 掌控嶽州衛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明光芒照耀四海千秋第八百零一章 “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