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天涯共明月

雍正二年, 十月三十日,臺灣。

本已是入了冬,只因氣候並未轉寒, 小院裡的晚菊或黃或白, 如金如雪, 一簇簇, 一團團尚盛開着, 只是已經有些凋零。因爲主人不讓人掃,那繽紛落瓣在清冷的月色下,便如絲如絨, 一瓣一瓣的透着涼,含着寂, 飄散了一地,

一淡雅的閣樓內, 燭光灩灩,照得滿室亮堂。

那年輕少婦, 只一支紫檀木釵,便把一頭烏絲固定住了,那紫檀木已然有些泛黑,不仔細看,倒以爲那烏海間上素無一物。

她懷裡緊緊抱着一個穿着粉色妝花夾袍的粉嫩小娃, 那小娃正指着案上一個形狀似桃非桃, 似圓非圓的大糕點, 咿咿呀呀的問道:“媽媽, 這個…兜兜…”她剛學會說話, 牙齒尚未長全,口齒漏風, 有些急得扭頭,瞪着一汪含水般銅鈴大眼天真地望着音音。

音音知她的意思,寵愛的點點她的小鼻頭,逗她道:“兜兜是不是小饞貓?瞧着好看就想吃?偏不給兜兜吃。”

小兜兜一皺鼻子,再一甩小頭,不高興了,想要掙脫她媽媽的懷抱,嘟嘴道:“纔不吃,醜,不要。”

“真不要?”音音攏緊了她,抑不住笑開了。

“不要,醜。”小東西一扭頭不看那糕點,可是眸子又不捨的瞟了眼,才趴到了她媽媽的肩上,一眼也不瞧了。

音音瞧着兜兜的模樣,沒來由的嘆了口氣,點點愁緒就泛了上來,如一潭綠池忽被秋風吹皺,一層一層漣漪就盪開了。

怎麼會這麼像?除了那雙眼像自己,其他的都專挑她阿瑪的模子長,鼻樑已見高挺,那薄脣明擺着就是愛新覺羅家專屬出品,只是臉還是肥嘟嘟的,怕等嬰兒肥消了,也撿不到自己這鵝蛋臉。偏脾氣也很相似,又倔強又嘴硬,以後嫁給誰,誰倒黴。想到這,音音又不免自嘲一笑,卻是滿心甜蜜,果然做了媽媽就不一樣,孩子才1歲多,就開始擔心她以後的事情了。

音音把一支特製的小紅燭插到了糕點上,慈愛地哄着兜兜,柔聲道:“乖兜兜,幫媽媽把這隻蠟燭點燃,然後我們一起吹滅了,媽媽就喂兜兜吃。這可是媽媽親手做的,乖女兒不想吃?”

小孩子都喜歡玩火,一聽這話,小東西立馬高興得轉過身子,滿臉興奮:“好啊,兜兜喜歡。”

音音持着她的圓圓小手,幫她穩定住蠟扦,見小兜兜一臉認真地點了蠟燭,好像是在完成什麼重大任務一般,忍不住寵溺的颳了下她的小鼻頭,小兜兜這個時候就發問了:“媽媽,糕糕上…爲何要點…火啊?”

“這樣好吃啊,乖,兜兜再說爸爸天天快樂,把火吹了,就更好吃了。”音音還是笑意晏晏,看不出什麼波瀾,只是心裡那依依相思,愁懷幾許,又豈是小兜兜能感覺得到的?

“真的?爸爸…快樂?”小東西還真繼承了她爸爸懷疑的性格,不過畢竟還小,她純淨的瞳仁已經表明她很想嘗一嚐了。

“這糕點一定要這樣纔好吃哦,兜兜自己試試不就知道了?媽媽何時騙過兜兜?”音音輕輕捏捏兜兜的粉臉,含笑見兜兜已經信了,當她煞有介事的說“爸爸天..天快樂”的時候,音音也在心裡默默說道“胤禛,生日快樂”。卻見小兜兜迫不及待的把火吹滅了,就望着音音等她幫她弄糕點了。

音音一臉愛憐的望着正在吧唧吃着糕點的兜兜,她的目光又緩緩轉向了旁邊的燭臺,那紅燭已經結了燭花,凝了一川紅淚,那晃動的火焰,一跳一跳,音音的眸子就黯淡了下去,她的目光似穿透了這燭火,飄到了某個不知名的地方去了……

終於從心思各異、費人心神的壽筵回到了養心殿,那羹餚酒饌、觥籌交錯、鼓聲絲竹、衣香喧譁、虛意奉承讓雍正覺得有些頭疼,他略帶疲憊的坐在坑上,端起高無庸奉上來的熱□□,又隨手放了下去,滿心的煩悶難抒。

案上手邊是一本本黃皮奏摺,他都不想看,不想批,反正這幾日的摺子,都差不多這些內容,有稱頌皇上和年羹堯乃千古君臣知遇之榜樣的,也有人彈劾年羹堯,參他此次進京面聖,自恃功高,驕橫跋扈,毫無人臣之禮,且平日裡結黨營私,“公行不法,全無忌憚”,爲國法不容。

雍正甚至聽得傳言,道他獎賞軍功,也是接受了年羹堯的請求,又流言什麼整治阿靈阿等人,也是聽了年的話,當然這些都是秘折上的,可也足以讓他覺得臉面盡失,想他堂堂大清天子,一貫是最有主見、果敢剛毅、鐵骨錚錚的男子漢,怎麼可能憑一個臣子就能左右自己的決定?不過是以赤誠待臣子,想立個流傳千古的佳話罷了。怎知這個年羹堯,竟然如此不識擡舉、罔顧天恩、甚至是大逆不道!

想年初的時候,胤祥也借了旁事,暗示自己:“刮骨療傷,壯士斷腕。”

一向是最瞭解自己的弟弟,這次似乎也不理解他,當真以爲他離不了年羹堯,笑話!他不過還念着那點君臣之義,只能告訴胤祥:“朕之不防年羹堯,非不爲也,實有所不必也。”

可是現在看來,不警告他是不行了。胤禛把參劾年羹堯的摺子疊在一邊,又把對年羹堯歌功頌德的累在另一邊,心下已經有了公開整治年羹堯的方略了,瓦解他的勢力、培植反對他的人,自己坐收漁翁之利便可,不過是帝王馭下之術罷了。

只是還想着給年羹堯一次機會,胤禛便叫高無庸過來磨墨,沉思良久,遂用紫毫粘了那硃砂,奮筆疾書起來:“….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爲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一頓忙碌下來,他便忘了時間。守在一旁的高無庸一看那西洋自鳴鐘已是快到子時了,只能過來小心翼翼勸道:“皇上,已經快子時了,今兒可是您大壽,還是早些安置吧。”

過了好一會後,雍正方放下筆,吹了吹,把朱逾合上了。高無庸忙把擰好的熱毛巾遞過來,雍正抹完了臉,正在擦手時,腕上一串佛珠便露了出來,那翡翠佛珠玉色晶瑩、綠光流轉,只是上面隱隱約約可見絲絲裂紋,不經意他便掃見了這佛珠,有一瞬的呆住,但也只是一閃而過,便把毛巾隨手給了高無庸,又坐在了坑上,凝望着那搖曳在窗紗上的燭影。高無庸低着頭,還是忍不住瞟了一眼雍正的神色,只覺得他平靜如一潭千年寒池,可是眸裡卻又空無一物,名爲空洞的那個詞是最好的形容。

大壽…壽筵…雍正都不記得今天是不是用了壽糕,按例應該是品了口的,突然,燭花爆了一下,發出“呲呲”的聲音,雍正循聲望去,一時間都沒有再動彈,原是回憶似水……

“小東西,巴巴把爺拖過來,就是要爺瞧這個?爺的壽禮呢?”胤禛望着音音雙手端來的一個大糕點,形狀有些怪異,倒像是桃子剖開後的形狀。

“這個就是阿,我親手給你做的壽糕,保管比那些個廚子做的好。”音音一邊興奮得說着,還一邊從書案下的抽屜裡拿出了一個桃木盒,打開後拿出了許多小紅色的蠟燭,“這蠟燭也算是賀禮,可是我好容易拖人做的呢。”

然後胤禛趣味盎然的瞧着音音往那糕點上仔細插了三十五支蠟燭,她手持蠟扦,又把屋裡的燭火都吹滅了,一下,整個房間都暗了下來,只有她手中那點火光,照亮了她清麗含笑的面容。

她開心的坐到了胤禛身邊,點燃了第一根,開心地說:“恭喜恭喜,大清帝國最果敢、智慧的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滿週歲了,全國歡慶。”

胤禛不免失笑,警惕的望望窗外,確實沒有旁人,方道:“小東西,這回子又出什麼新花樣?”

音音只是一臉神秘歡悅,又點了幾隻蠟燭,道:“怕五歲以前的事情胤禛也記不那麼清楚了,就從六歲開始罷。”她便點燃了第六支蠟燭,“六歲的時候胤禛發生了什麼重要的事情呢?”

然後她期待的望向胤禛,等着他的回答,晃動的燭火下音音那玉顏白膩若凝脂,那麼楚楚動人、小鳥可人,胤禛無奈的搖搖,心想着這小丫頭就是鬼主意多,卻覺得甚是別緻,他還從未這般過壽,道:“自然是進上書房讀書了,師傅大學士張英、徐元夢、侍講顧八代,皆是當朝鴻儒、飽學之士。我記着學的第一部經書是《詩》,第一篇乃顧八代先生特意指定的《民勞》,讓我好生默記。這也就是我爲何要你一定背下它的原因,偏有人就愛什麼‘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音音言笑晏晏,道:“不,胤禛,其實我最愛的還是‘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①。別訓我了,明兒我就把整個《大雅•生民之什》一字不拉的都給背了!”

音音見燭花滴得快了,又怕點到孝懿仁皇后去世那年,惹他傷心,便連點燃了幾隻,跳到了胤禛十四歲,胤禛目光掃了音音一眼,方道:“十四大婚。”便不再說話了。

音音的表情沒有一絲變化,又繼續點着蠟燭,胤禛便一一給音音回憶着他的那些或輝煌,或不爲人知的過往,十九歲隨父親征葛爾丹,二十一歲封貝勒,二十五歲隨父巡幸五臺山,音音沉靜而認真的把他說的每個字刻在心裡,這些都是胤禛曾經的青歲年華,她要把他人生中,她沒有參與過的歲月都牢牢記下,如同和他一起渡過一般。

到了第二十六支蠟燭時,音音卻飽含期望的盯着胤禛,胤禛沒有注意,只道:“隨皇阿瑪南巡,一覽大好山河,稼軒農桑,陌上人家。”

“還有呢?”音音尤不放棄追問。

“還有?”胤禛疑問的望着音音。

音音紅菱一嘟,似雪葇荑便握住胤禛的手,失望的道:“遇上了阿山•貞音。”

跳動的燭火下,胤禛只見音音映着火光的杏眸那麼璨然明亮,奪人眼目,心中一動,柔聲的重複了一遍:“遇上了阿山•貞音。”

音音方知足般一笑,又繼續點着紅燭,不過前面的小紅燭就快燃完了,音音也加快了速度,道:“三十!”

“與音音‘邂逅相遇,與子偕臧’。”胤禛無限憐寵的點點她的小鼻頭。

到了第三十二支,音音又是興沖沖的望着胤禛。

“封王。”胤禛捉弄的看着音音的眸子黯淡了下去,方輕輕牽起她的手,最是深情的說,“與音音相定終生,‘宜言飲酒,與子偕老’。”

聽他把剛纔自己說的最愛的句子唸了出來,音音怔了一下,心中最柔軟的一塊地方被他觸碰,原來自己背吟,與心上人對你念誦,是完全不同的感覺,她濃密的睫毛緩緩揚起,如夢中彩蝶繽紛的翼,映襯着她情深似水的眼波,讓胤禛心也醉了。

音音忍不住把頭輕輕靠在了胤禛的肩頭,眼前的燭光便模糊了起來,其實她最愛的是“一生一世一雙人”,但她不會告訴胤禛,這樣就夠了,她知足了,她要理解他的,不是嗎?但求來世,只望來世,能實現這個願望…….

“萬歲爺?”案上的紅燭已經快燃完,火光驟然放大,旋即便暗了下去,高無庸趁着換燭的時機,低聲恭順的詢問。

雍正這纔像恍然悟過來自己身在何處,呼吸間卻越發沉重,心底有一陣痛楚,慢慢清晰,就變成了椎心刺骨。

他慢慢站起來,高無庸看他有些恍惚,便忙過來扶,被雍正推開,他走到屋外,放眼望去,連綿起伏的閣樓殿宇皆是一身銀妝,在冷峻的月色下顯得格外靜謐。他負手望天,只一輪月華相伴,遂輕聲沉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②”

音音…….

高無庸伺候胤禛多年,卻從未見過他這種表情,只覺得心也冷浸浸的,不敢言語相勸。

恰此時,輾轉難眠的音音也幫身邊的兜兜捏捏被子,轉頭望向掛在窗角處的那輪明月,心底泛起一陣酸楚,默聲念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胤禛…….

+++

①取自《詩經•女曰雞鳴》,全詩如下:“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

將翱將翔,弋鳧與雁。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是獵人夫婦相戒早起,表達相互愛悅。

②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15.綠水圓荷80.流光把人拋(番外)44.雲暗鳳閣9.風中錦書20.明襠手段37.潛龍飛天38.恍若無根68.風檐鈴聲碎4.再遇太子76.昨日不可留(上)46.翠葉藏鶯42.東晴西雨46.翠葉藏鶯24.心若抽離59.瑞雪兆豐年12.爲怕多情5.夜色闌珊(上)60.隻影向誰去56.莫道梧桐影24.心若抽離59.瑞雪兆豐年27.夢久應醒59.瑞雪兆豐年45.曲轉又見79.惡搞番外17.心字成灰42.東晴西雨62.清風幾番愁38.恍若無根23.迎刃而解62.清風幾番愁4.再遇太子1.莊生一夢25.北上秋獵4.再遇太子38.恍若無根18.能否輕放60.隻影向誰去55.此恨無盡期30.惡搞番外之主角串串燒24.心若抽離77.昨日不可留(下)79.惡搞番外1.莊生一夢1.莊生一夢70.捲簾蓮心紅80.流光把人拋(番外)47.珊枕淚痕55.此恨無盡期7.當時明月71.伊語將成讖80.流光把人拋(番外)44.雲暗鳳閣12.爲怕多情38.恍若無根65.共綰同心結39.朝露殘雪15.綠水圓荷22.波濤暗涌25.北上秋獵27.夢久應醒5.夜色闌珊(上)79.惡搞番外40.倦芙慵梅57.花冷不禁秋25.北上秋獵44.雲暗鳳閣56.莫道梧桐影27.夢久應醒57.花冷不禁秋24.心若抽離1.莊生一夢55.此恨無盡期58.聲聲雁南飛13.兜兜轉轉81.上元節浮夢24.心若抽離14.朝花曇露18.能否輕放62.清風幾番愁57.花冷不禁秋32.夜漏縫窺37.潛龍飛天81.上元節浮夢26.等閒塵侵20.明襠手段72.凝眉點胭脂27.夢久應醒62.清風幾番愁25.北上秋獵9.風中錦書41.曲錯絃斷78.斜陽流水畔46.翠葉藏鶯20.明襠手段14.朝花曇露77.昨日不可留(下)36.何爲天意74.日閒硃砂淡
15.綠水圓荷80.流光把人拋(番外)44.雲暗鳳閣9.風中錦書20.明襠手段37.潛龍飛天38.恍若無根68.風檐鈴聲碎4.再遇太子76.昨日不可留(上)46.翠葉藏鶯42.東晴西雨46.翠葉藏鶯24.心若抽離59.瑞雪兆豐年12.爲怕多情5.夜色闌珊(上)60.隻影向誰去56.莫道梧桐影24.心若抽離59.瑞雪兆豐年27.夢久應醒59.瑞雪兆豐年45.曲轉又見79.惡搞番外17.心字成灰42.東晴西雨62.清風幾番愁38.恍若無根23.迎刃而解62.清風幾番愁4.再遇太子1.莊生一夢25.北上秋獵4.再遇太子38.恍若無根18.能否輕放60.隻影向誰去55.此恨無盡期30.惡搞番外之主角串串燒24.心若抽離77.昨日不可留(下)79.惡搞番外1.莊生一夢1.莊生一夢70.捲簾蓮心紅80.流光把人拋(番外)47.珊枕淚痕55.此恨無盡期7.當時明月71.伊語將成讖80.流光把人拋(番外)44.雲暗鳳閣12.爲怕多情38.恍若無根65.共綰同心結39.朝露殘雪15.綠水圓荷22.波濤暗涌25.北上秋獵27.夢久應醒5.夜色闌珊(上)79.惡搞番外40.倦芙慵梅57.花冷不禁秋25.北上秋獵44.雲暗鳳閣56.莫道梧桐影27.夢久應醒57.花冷不禁秋24.心若抽離1.莊生一夢55.此恨無盡期58.聲聲雁南飛13.兜兜轉轉81.上元節浮夢24.心若抽離14.朝花曇露18.能否輕放62.清風幾番愁57.花冷不禁秋32.夜漏縫窺37.潛龍飛天81.上元節浮夢26.等閒塵侵20.明襠手段72.凝眉點胭脂27.夢久應醒62.清風幾番愁25.北上秋獵9.風中錦書41.曲錯絃斷78.斜陽流水畔46.翠葉藏鶯20.明襠手段14.朝花曇露77.昨日不可留(下)36.何爲天意74.日閒硃砂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