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酥油泡螺

明沅在顏明蓁裡見識到了甚個叫皇家氣象,明蓁既是定下的成王妃了,又因着年少,給派了四個教養嬤嬤來,到及笄成婚,還有兩年,這四個嬤嬤便是要將她在這兩年裡頭,教出一身氣派來。

宮嬤嬤還道:“姑娘的規矩本就是好的,可別怨咱們腆了老臉指謫姑娘是雞蛋裡頭挑骨頭,只往後姑娘同王爺成了婚,總要在宮裡住個一年半載的,到時候便知道這些東西能派大用場了。”一面說一面臉上帶笑,話雖說的軟和,意思卻再明白不過,還是得從頭學起。

聖人喜歡了你,便把你留在身邊,不喜歡你,便把你趕到天邊兒,可聖人連太子都不喜歡,成王這樣既不長又不嫡的,更不必說了。

這可有好也有壞,不必跟太子妃似的,看元貴妃這個庶母的臉色,每日裡戰戰兢兢,唯恐什麼地方做的不到,惹惱了她,叫她往聖人跟前上眼藥。

明蓁最多隻須忍得她一年,這一年裡頭挑不出錯來,等往封地去,在那地界還不是由着成王橫了走。

“謝嬤嬤們的教導還不及,哪裡還能埋怨,宮中規矩大,我也怕往後叫人挑了不是呢。”那個“人”,不必說就是元貴妃。

太子妃纔剛進門,連張皇后也放寬了她,總歸是新媳婦,有些事兒得慢慢學,元貴妃卻端了架子,已是在清明祭祀的時候申斥過她一回了。

這些個消息也只在內裡流傳,嬤嬤們積年呆在宮中,眼見得多了,那一位的性子揣摩的很是明白,那是無事也要攪三分的,原來是寵妃便還罷了,左右沒生下孩兒來,捱得十幾年,那別個有子的妃嬪都能由着兒子接到封地上去,再不濟還有女兒幫襯,元貴妃有什麼?

哪知道她竟能生出兒子來!這消息一出,闔宮上下怕只有聖人一個高興的,元貴妃一系燒香拜佛,剩下的那三宮六院,便是夜裡也叫驚醒了,從此可再沒指望,便是張皇后也曉得若皇帝不早早死脫,自己的兒子怕是登不上大位了。

顏明蓁原來聰明是聰明在後宅事上,眼光只落在這品字型的宅院裡頭,如今站得高了,她立時便看的遠了,天下萬事通一個道理,那些個大臣娘娘,想要的跟得臉丫頭管事婆子想的,並沒什麼兩樣。

只不過手段更多,心思也更隱秘罷了,有些事一通百通,不必嬤嬤說些什麼,她一點就透,這四個嬤嬤以宮嬤嬤爲首,背後也感慨,且喜跟着這麼一位,那分到太子妃那頭的,如今可不知如何頭疼呢。

她們教的用心,顏明蓁學的也很是用心,這才幾月功夫,行動說話都叫漸漸養出了儀態來,說到底不過一個慢字,說話要慢,要有條理,能不說便不說;舉動要慢,姿態要美,便有天大的事在眼前,也要穩得住端得起。

宮嬤嬤因着見過幾回明潼,背地裡還同顏明蓁說:“東府那位三姑娘,規矩倒很不錯。”又怎麼會不好,明潼在宮裡生活了七年,最後兩年雖叫關着,頭五年卻是實打實的日日在妃子娘娘面前呆着,她在自個兒院裡還鬆快,一進得揖秀樓,便似又進了宮,立時就端起來了。

她一個人規矩好了,連帶着往下幾個孩子規矩都好,澄哥兒是男孩子還不好比,下面幾個明沅學她學的最多,她分不清家裡宮裡,只知道明潼做了,跟着學準沒錯。

顏明蓁原就有意跟紀氏交好,再由着嬤嬤們一說,面上微微一紅,心裡泛出苦澀,單單把紀氏拎出來說,想是幾個嬤嬤也覺得梅氏……實在是不大氣。

哪一家子的當家主母成日裡想着遊樂,那頭顏家大伯父纔好,西府裡已經開始着手辦花宴了,正是海棠花兒開的好,她一個主母不去管家理事,卻親手摘了花調胭脂膏子,還做得花箋送到女兒房裡,似模似樣的要請女兒去宴花。

幾個嬤嬤瞧在眼裡,越發覺着這位姑娘不容易,總該給她尋個榜樣出來,嬤嬤們一肚子宗室經,曉得紀氏是在祖母跟前長大的,她的那位祖母可不是宗女。

這才單單把她點了出來,明蓁再覺得面紅羞愧,也知道嬤嬤們是爲着她好,這才你來我往,梅氏往她這裡吐苦水,說紀氏賊精,滑不溜手,根本沒出力爲她想法子。

明蓁不知說甚個好,又是備茶又是備點心,聽她抱怨了百來句,實坐不住了,略提一句,那玉蘭花兒也開得好,梅氏立時便拐到要把那玉蘭瓣兒一片片摘下來,在這上頭作詩,這纔算把事兒茬了過去。

шшш ¤тTk án ¤¢ Ο

此時見明沅來了,牽着她坐到羅漢牀上,抓了一把糖塞到她手裡,讚了她兩聲乖巧,又叫檀心拿些玩意兒出來給她玩,自個兒跟着喜姑姑學□□嫁妝來。

明沅拿眼兒一溜,暗暗咋舌,她已經知道西府是沒有自家產業的,不過有些鋪子收收租子,等的全是公中發的錢,可看明蓁這裡的陳設,不說明潼,卻是比紀氏還更華貴幾分了。

光是這一張黑漆嵌螺鈿花鳥紋牀,便紀氏那裡也沒有的,她身上衣裳頭上的首飾,也比紀氏家常穿戴的更好上幾分,卻是還沒進宮,已經叫養成王妃的日子。

梅家百年大族,隴西一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前朝時還曾出過一位皇后,到得本朝開國,還未打到地方,便先打開城門,保全一城老少無一死傷,連着自家產業雖在戰事軍需中折損幾成,到底根氣未斷。

連着山頭的千畝田地俱是她們家的,更不必說鋪子了,梅氏的父親是這一代的族長,梅氏上邊還有五個哥哥,小女兒養成這番性子,那外頭的一個都不敢嫁,滿門弟子看下來,只撿了顏順章,陪了大筆的妝奩,把女兒嫁到了金陵。

顏順章便是不靠着家裡的產業,光是舅兄弟送來的這份子田租錢,也夠他們一家生活了,這些東西,便是才下旨意,梅氏往孃家報回去,娘給撿了好的,給外孫女送來的。

如今到外孫女辦嫁妝了,外家又出錢又出力,不說那些個桌牀用具,也不提綾羅綢緞,只說送了來的畫卷書刻,便是世所罕見的珍本了。

喜姑姑把那份禮單子拿在手裡,跟明蓁兩個論起怎麼造冊,明沅別個全不懂得好壞,什麼調琴玩月圖,什麼唐王出獵圖,明蓁都不瞧在眼裡,只當尋常物件記錄,可等聽見她說文徵明詩畫八軸也只中等往上,明沅心裡抽一口氣,目瞪口呆。

她到古代也有些日子了,還是第一回嘆一個女人好命,這梅氏的命也太好了些,好的讓人咬牙切齒了,她從生下來就註定不必奮鬥,怪不得能使性子,不光是親爹孃,還有五個哥哥慣着呢!

真是貨比貨扔,梅氏在家靠父母,出嫁了靠丈夫,到得年紀大了,又靠起女兒來了!明沅心裡感嘆,手上卻不停,在屋子裡玩耍的東西有限,她便從繡籮兒裡頭抽出絲繩來,小指頭一翹一翹的編起攀緣結子來。

顏明蓁忙的很,她手裡捏着母親的嫁妝單子,還有親爹家裡的鋪子產業,可這些東西俱不能帶到封地去,說來好笑,這些將要成年的皇子,到如今還未定下封地來。

元貴妃一嬌,聖人的骨頭就跟着軟了,總歸除開太子,別個皇子都還是半半截的年紀,有大臣上表催促了,聖人捏了表就嘆,說臣下不懂得爲父之心,他實是想把兒子留在身邊久一些的。

裡頭怎麼樣大家都清楚,若是有了封地,皇子就由着封地供養了,聖人自個兒當皇子的時候就很得寵愛,封地就在鹽邑,銀子流水似的落到口袋裡。

元貴妃就是知道這一項,才作死作活的,先按着這些皇子,不叫他們得了她兒子的好處去,幾個兒子裡頭除了榮憲親王得了兩個字的封號,還得了聖人當皇子時的封地。

就這麼着元貴妃還不足性,恨不得整個天下都是兒子的,她吃相難看,卻有聖人給她兜着,大臣聽得這句,總不能把妃子扯出來說,俱都忍氣吞聲,只等着皇子成婚,到時候再來扯封地的事兒。

自太子始,哪個兒子不是夾着尾巴做人,宮嬤嬤略提兩句,顏明蓁也明白過來,成王爲甚個這樣示好了,他手裡實是沒錢的。

總歸是未嫁的女兒家,心裡哪裡會沒有點綺思,初初看見成王送來的那隻風箏,她心裡也泛着蜜,等嬤嬤們私下裡把這些事兒一吐露,她立時就明白過來。

成王都十五了,按着規矩,宮裡該給他兩個曉事的宮人教他行那事兒,往後她進門,那兩個宮人還等着她給名份呢。

女兒家的夢沒做完,正室的責任便壓到她身上來,明蓁一口氣兒沒回來過來,宮嬤嬤見她臉上變色,知道她心裡不得勁,卻還是那付笑眯眯的模樣兒:“姑娘心裡也別難受,姑娘比着別個已是最好的了。”

可不是最好的,一溜兒定下的王妃裡,她的□□是最高的,有個當官的爹,有個大族出身的娘,還有一份厚厚的妝奩,成婚初始那一年裡,只怕丈夫都要靠着她的嫁妝,只要她不犯蠢,大婦的位子就牢牢的,比之那些除了通個姓氏外,再無第二句的王妃,她已是甩了別個八丈遠。

明沅眼睛盯着絲繩,耳朵卻沾在喜姑姑身上,喜姑姑不好直接拿了西府的產業跟梅氏的嫁妝來看,只提點着明蓁:“列得單子是要給人看的,似大姑娘這樣兒,倒不如多得些銀子,往後出去了,再置辦起莊頭來,也更便宜些,總歸是在自個眼皮子底下。”

顏明蓁垂了眼簾聽得喜姑姑幾句話,喜姑姑雖叫紀氏派了來,到底不是自己的人,很多事只點到爲止,不再往下深言,她沒個娘好指點,可二嬸孃的祖母卻是宗女,比着她那時候的嫁妝單子來列,總不會出錯了。

明蓁眼睛一溜轉到明沅身上,笑一笑開了口:“明沅可真是乖巧的,半日也不吵鬧。”她度着喜姑姑是有幾分真心待明沅的,若不然也不會把她帶到這裡來,果然才說完,就看見喜姑姑眼底多了兩份笑意。

“弟弟妹妹們一走,我這裡清淨許多,倒有些寂寞了,不若明兒再把她帶了來,我這兒的宮嬤嬤會做酥油泡螺呢。”明蓁想着法兒往紀氏身上靠,明潼連着紀氏,明沅卻連着喜姑姑,再者說喜歡小妹經常叫她來,梅氏那裡更得過。

若不是有這麼樣的娘,她哪裡用事事細心,都似明潼這樣,靠在紀氏身上撒嬌就是了。個人不識個人的艱難,她這話一說,喜姑姑就笑:“大姑娘喜歡她,待我回了我們太太便是。”

明沅正是這時候擡了頭,舉着結子:“給大姐姐。”竟是個心形的攀緣結,明蓁一見就笑,伸手接過來,舉起來看了,倒有幾分驚奇:“六妹妹手倒巧。”雖是一串小結子,卻也打的密實,名頭還好聽,摸了她的頭:“等我讓檀心串塊琥珀上去,正好給我壓裙。”

第307章 金豬第223章第22章 八寶茶第323章 糖麻葉第276章 羅漢酥第175章 木樨香茶第242章 清肝湯第72章 武陵春醉第380章 石榴花餅第276章 羅漢酥第333章 鴻門宴第129章 通心蓮第399章 油煎三角肉第165章 金絲蜜瓜第97章 炙蛤蜊第270章 冷麪餅第223章第76章 水晶鵝第289章 豆腐羹飯第102章 龍鬚牛肉桃花燒賣第351章 寸心糖第213章 蟹膏第57章 雞冠絲第265章 清明粿第147章 黃連蜜第80章 鴿子玻璃糕第417章 佛手第27章 高麗蔘第50章 燒野雞第365章 烤翅子第231章 清湯麪第139章 蜜茶第213章 蟹膏第395章 洗手蟹第164章 紅綾餅第50章 燒野雞第220章 蚌肉豆腐第231章 清湯麪第215章 三白第287章 添盆果第84章 嬰兒奶糕第237章 冰心糕第218章 芙蓉丸第358章 梨花湛白第42章 蓑衣餅第301章 合和酥第77章 紅喜果第39章 燒豬肉第416章 耗子藥第270章 冷麪餅第215章 三白第169章 瑪瑙葡萄第361章 魚肚兒羹第64章 金絲卷兒(捉)第336章 金谷酒第74章 老鴨湯第345章 回門金豬第109章 清心百合湯第349章 烤腰子第208章 蜂蜜涼米糉第163章 水晶菊花糕第264章 香蕈第99章 桃花魚第75章 涼拌魚皮第289章 豆腐羹飯第249章 竹筍雞脯第357章 烤松茸第196章 辣糊湯第342章 葷素豆花第404章 五毒餅第403章 骨肉第389章 紅白鴨肉絲第350章 生地第145章 荸薺水第23章 魚肉餛飩第259章 暖薑湯第67章 荷花風露第49章 紅喜蛋第256章 桂花醬第336章 金谷酒第66章 苦百合第199章 醬雞肝第409章 灌熟藕第251章 竹筒飯第206章 白朮湯第204章 軟米飯第365章 烤翅子第177章 鹹水鴨第202章 元宵第207章 鹹酥酪第138章 河豚肉第281章 炸巧果第282章 青梅子第272章 雲豆酥第327章 春橘第294章 白粥第366章 辣子兔丁第366章 辣子兔丁第311章 七石米
第307章 金豬第223章第22章 八寶茶第323章 糖麻葉第276章 羅漢酥第175章 木樨香茶第242章 清肝湯第72章 武陵春醉第380章 石榴花餅第276章 羅漢酥第333章 鴻門宴第129章 通心蓮第399章 油煎三角肉第165章 金絲蜜瓜第97章 炙蛤蜊第270章 冷麪餅第223章第76章 水晶鵝第289章 豆腐羹飯第102章 龍鬚牛肉桃花燒賣第351章 寸心糖第213章 蟹膏第57章 雞冠絲第265章 清明粿第147章 黃連蜜第80章 鴿子玻璃糕第417章 佛手第27章 高麗蔘第50章 燒野雞第365章 烤翅子第231章 清湯麪第139章 蜜茶第213章 蟹膏第395章 洗手蟹第164章 紅綾餅第50章 燒野雞第220章 蚌肉豆腐第231章 清湯麪第215章 三白第287章 添盆果第84章 嬰兒奶糕第237章 冰心糕第218章 芙蓉丸第358章 梨花湛白第42章 蓑衣餅第301章 合和酥第77章 紅喜果第39章 燒豬肉第416章 耗子藥第270章 冷麪餅第215章 三白第169章 瑪瑙葡萄第361章 魚肚兒羹第64章 金絲卷兒(捉)第336章 金谷酒第74章 老鴨湯第345章 回門金豬第109章 清心百合湯第349章 烤腰子第208章 蜂蜜涼米糉第163章 水晶菊花糕第264章 香蕈第99章 桃花魚第75章 涼拌魚皮第289章 豆腐羹飯第249章 竹筍雞脯第357章 烤松茸第196章 辣糊湯第342章 葷素豆花第404章 五毒餅第403章 骨肉第389章 紅白鴨肉絲第350章 生地第145章 荸薺水第23章 魚肉餛飩第259章 暖薑湯第67章 荷花風露第49章 紅喜蛋第256章 桂花醬第336章 金谷酒第66章 苦百合第199章 醬雞肝第409章 灌熟藕第251章 竹筒飯第206章 白朮湯第204章 軟米飯第365章 烤翅子第177章 鹹水鴨第202章 元宵第207章 鹹酥酪第138章 河豚肉第281章 炸巧果第282章 青梅子第272章 雲豆酥第327章 春橘第294章 白粥第366章 辣子兔丁第366章 辣子兔丁第311章 七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