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城事變的和平解決是震動中外的偉大歷史事件,它使鏡城的文化古蹟免於戰火完整的保存下來,使得鏡城朝鮮人民避免了戰爭的損失,達到了震攝朝鮮一小撮反動分子預期目的,也使得這一和平解決模式成爲後來平安道、黃海道的範例,爲大明和朝鮮兩國的真正親善奠定了基礎,也爲日後大明和平解決日本提供了借鑑和可操作性。
在此過程中,貢獻最大的便是廠臣股肱、東亞人民最崇敬的天才領袖、天賜上臣魏公天才般的軍事才能。
寬奠掃穴之後,魏公領導的大明皇帝親軍不辭辛苦,不顧疲憊,毅然巡視藩屬朝鮮,開創了大明巡視藩屬首例,實是別開生面的創舉,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明確對藩屬擁有主權和治權的偉大創新。
在巡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朝鮮反動勢力對魏公及大明天朝的誹謗和敵視,爲了正本清源,也爲了更好的團結朝鮮人民,魏公不得不率領大明皇軍將士對一小攝朝鮮反動勢力發起攻擊,先後創造了南陽大捷、富寧大捷、慶興大捷,並最終迫使朝鮮鏡城都護府文武負荊請罪。——節選自翰林院官修版《魏公蕩胡錄》
……….
隨着魏公領導的大明皇軍不斷壯大,最終成爲大明軍隊的主力。皇軍兵員最多、戰鬥力最強、控制區域最大,東亞各藩屬相繼成爲大明的正式領地,因這一系列功績,魏公也成爲大明帝國的象徵符號,被世人稱之爲“帝國之花”。——節選自《帝國之花》
在魏公爲國爲民的一生中,其軍事指揮才能對時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魏公在受到朝廷保守勢力打擊後得以東山再起的最重要因素。
不可否認的是,相較於軍事指揮才能,魏公的政治才能更是卓越。在魏公的領導下,大明逐漸走入輝煌。
魏公的政治能力即對大明皇軍的絕對領導地位,處理皇軍和地方的關係,皇軍的發展與東亞各國的建設。
魏公明確提出大明皇軍的戰鬥力有賴思想工作的支撐,皇軍的核心地位自基層開始確立,防止皇軍混同於一般的國內部隊。對皇軍中可能存在的軍閥習氣,魏公不遺餘力地教育、整頓與鬥爭……
魏公的政治謀略,對大明未來前途的樂觀精神和堅定信仰,對皇軍和各佔領區人民關係的處理,贏得了世界人民的支持,也贏得了羅馬教廷的擁戴。——節選自魏公自述《咱的奮鬥》
憑藉着高超的領導能力,魏公在鏡城事變後,妥善處理與鏡城朝鮮屬官的關係,得以在鏡城驅逐和清理頑固保守的親漢城勢力。對於後來的平安道及黃海道,也很快取得他們的信任。
鏡城協議簽訂後,樸正泰、樸錫東、玄宇、趙智成等一干原朝鮮官吏成爲魏公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及至此後漢城方面派遣的官員到來之後,雖然魏公對他們的官僚作風十分不滿,也格格不入,但經過努力,魏公還是取得了這兩道朝鮮官員的支持。
對於京師方面以及與皇帝之間的矛盾、分歧,魏公亦講究策略,在不變化根本戰略方針的前提下,有限的讓步、策略的爭取與風險的化解,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得到了皇帝的極力支持後,一部分朝廷官員和遼東將領自覺站到魏公的旗幟之下,成爲以魏公爲領導核心的第一代閹黨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
……..及至天啓年間,魏公與其叔忠賢生祠廣立,時人皆呼“大小千歲”。——節選自民間演義小說《司禮監》
………….
鏡城的和平解決讓魏公公高興的一天沒睡覺,只是隨後對鏡城府庫的統計工作讓公公笑不出來了。
不得不說,朝鮮人民真窮啊。
堂堂一個大都護府的府庫,連金子加白銀外加銅錢,總共才價值八萬餘兩。再加上先前各郡的補償款,總共也不過三十萬兩出頭。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相當於大明一省的財政收入就這麼點。
這怎麼行呢?
公公帶着皇軍將士們這麼辛苦,不辭萬里的來到藩屬,弄半天,還不如借揚州鹽商的錢多,這不是扯淡嗎!
公公平生有三恨,一恨別人比他長得帥,長得大;二恨別人老婆太好看;三恨別人比他窮。
所以,特別時期,就得行使特別手段。
要不然,這點錢都不夠在皇爺那打點關係的呢。
公家這塊弄不到錢,公公只能攤錢入戶了。
公公將暫代鏡城都護府使一職的親密戰友樸正泰以及一干鏡城文武召了過來,痛心表示將士們生活困難,這趟連回去的路費都報銷不起…
於是,都護衙門很快行動起來,當天,城中平民、中人、貴族三個階層就得到了衙門通知,他們要爲偉大的大明天兵貢獻一份力量。
爲了防止這些朝鮮官吏打着自己和大明的旗號橫徵暴斂,壞了公公和大明的名頭,公公因此再三強調一文都是愛,表示一定要人民自願捐輸,絕不能強迫。
爲了防止回國之後有言官彈劾自己,公公還特意將這一要求明文發佈,以證清白。並派遣官兵監督朝方,防止發生公公不願看到的情形。
當然,出於對普通民衆,尤其是窮苦人的同情,公公將貧民這一階層從捐輸行列中剔了出來。但限於人力,具體執行過程中,鏡城官吏們是不是嚴格執行了公公的命令,公公也實在是無法查明。
爲了提高鏡城富戶捐輸的積極性,公公接連三日在都護衙門坐堂,只爲那些捐輸大額款項的朝鮮士紳及富戶題字表揚。
此舉,果然大受好評,效果也是明顯。
三天之內,鏡城人民便踊躍捐輸戰爭補償款五萬餘兩,累的公公手腕都提不動刀了。
只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鏡城人民團結一致時,鄰近的平安道卻蠢蠢欲動。
據探馬消息,平安道已經在鄰近鏡城都護的洪原府集中了一支精兵,兵力不下萬人,其中以2400人的北方禁軍爲主力。
這支兵馬顯然是衝着大明皇軍來的,但可能是因爲平安道方面尚未得到漢城的明確回覆,因而遲遲未動。
但是,平安道越是不動,鏡城的朝鮮官吏心中就越是忐忑。
抱着大夥都下水,才能大家好的念頭,魏公公親密戰友樸正泰極和遊說公公巡視平安道。
然,公公積極性卻不是太高,因爲他發現朝鮮真的是太窮了。鏡城這邊好歹沒叫日軍掃蕩過,平安道那邊卻是叫日軍深入過的,因此皇軍過去的話,未必能盤活多少資金。
公公現在想的是等漢城方面來主動和他談戰爭補償款的事,這樣大家就能把盤面開出來了。
是否巡視平安道,是這個盤面談得攏還是談不攏的下一階段。也就是你漢城要是不滿足咱家,咱家就再打一下平安道。
以打促談,以談促和嘛。
哪能跟個莽夫一樣只知道打呢。
打,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