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來說,葉向高雖是東林黨魁,但自爲獨相以來,也是辦了幾件大事的。如奏請減封福王田畝,催促福王早日就藩,平息湖廣、雲貴礦監稅使事,又有督請恢復東宮太子講學等事,無一不出於公心,爲朝堂內外稱頌。
只是於這幾樁公事以外,葉向高竭力奏請增補閣臣,而增補閣臣法又全偏於他東林李三才,這一條可是齊楚浙昆宣諸黨所不能容的。各黨出於自身利益,定是堅決予以反擊的,導致數月以來,增補閣臣事一直沒有下文。
官應震官雖不大,但身爲楚黨首領,胸懷方面自是有其長處的。官場之上,小臣一說多爲御史言官代稱,他稱小臣不及大臣萬分之一,是謂公心,倒無其他念頭,畢竟他官應震也是言官一員,其爲戶科給事中,乃科道中的“科”。說小臣不及大臣,官應震真是走心而言,全然不顧將自己也給貶低了。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真要將自己放在那大臣角度細想,也會覺小臣鼓譟壞事了。但位於小臣者而言,大臣事不平,理當鋌身而出,否則國家豈非白養他們了麼。
“官兄此言確是精闢,我等聽了無所謂,不過若是叫那東林輩聽了,怕是要說官兄指桑罵槐了。”湯賓尹挼須輕笑,有些佩服楚黨首領官應震的自貶。
現時科道中,諸黨勢力夾雜,但論勢大,還是東林黨。都察院二分之一,科場三分之一都被東林所控,加上六部地方搖旗吶喊,這科道儼然就是東林的天下,否則何以新近東林要員那麼多,爲李三才量身打造的入閣辦法能順利通過呢。
湯賓尹的宣黨,眼下就有科道成員十多人,這些人皆可用“小臣”一言而括之,他卻不惱官應震用詞尖銳,事實確是如此,有什麼不可說的呢。
“東林諸君子,自有體會。”官應震哈哈一笑,他若怕了東林,也不會組建楚黨和他們對着幹了。
“壞人事者自壞事,說人宵小者自宵小。”李樸冷言一句,他和東林可是有切膚之恨的。
不過那東林黨也確是氣人的很,仗着勢大有錢,朝內朝外霸道無比,動輒就指他人爲宵小奸黨,卻不顧自身龍蛇混雜,污煙障氣。聽說江南各地那些土豪劣紳爲了得個正人君子的名頭,紛紛花重金加入東林。實在是入不了東林也要跟東林的人稱兄道弟,相互吹捧,使得東林風氣日況愈下。
如此朋黨,焉有面目說他人?
“當年若非別人勸我,我恨不得打上他沈鯉門,拔了他的鬍鬚!”李樸越想越是氣,此間要是碰上沈相公,看他那架勢,只怕立馬就能起袖子上前幹上一架。
“沈相公今年八十,只怕不敢叫你拔鬍鬚嘍。”黃彥士打趣一句,李樸聽後嘿嘿一笑,氣話歸氣話,他還真不可能跟個八十歲快入土的老人尋仇。
“家事國事天下事,怎能如風聲雨聲讀書聲般輕描淡寫。有些人,明明是無能之輩,偏要逞口舌之利,把控了朝堂,禍害的可是國家。倘若任由這些人胡來,我等上對不住天子,下對不住黎民啊。”黃彥士略有深意的看了眼湯賓尹。
湯賓尹聽後,沒說什麼,只是眉頭皺了一皺。
李樸在一邊附和道:“就是,明明是一幫廢物,盡知道往臉上貼金,耍些嘴皮子,做些面上功夫,真正要做事,憑他們,只會越弄越壞。”說完,竟是回頭看了眼李永貞:“李公公說是不是這個理?”
“這個…哈哈…”
李永貞是內廷中人,其他四人卻是外朝的,且還有兩個言官,他可不便多言,吱唔兩聲帶了過去。
黃彥士倒是還有些話要說,可官應震卻突然插話道:“行了,說起來,咱們也是言官,偶說自己是小臣也就罷了,難道還真要把個科道都給否了不成。至於那些無能之輩,我們說的再多,能動他們半點?…說一千道一萬,還是要君子踐於行啊…..”
官應震笑了笑,示意衆人往前走走。這一走,卻是湯賓尹和李樸在前,官應震和黃彥士在中,李永貞落在了最後。
官應震沒問黃彥士今日目的,他知黃定會與自己說,便也不急,與他說了些舊事,又各自說了些爲官之事。黃彥士不日許要高升,若是地方,自有苦處與難處,官應震曾爲知縣,有些經驗,便說了與他聽。
前面湯賓尹和李樸有一句沒一句的聊着,二人不甚熟悉,都是黃彥士請來的,自不可能探討那麼深。幾人就這麼邊走邊說,不知不覺便來到一處石橋上,站在橋頭放眼四望,東北有古觀象臺,西南有蟠桃宮,每年的三月,蟠桃宮的廟會熱鬧得很,民間花會古玩字畫風味小吃應有盡有。北面則是天下讀書人心目中的聖地貢院。
“東鮮兄、湯兄、李兄快看,那便是貢院了!你們可還記得當年嗎!”黃彥士有些興奮。
順着黃彥士的手勢,湯賓尹將目光投向了一里外的貢院。貢院大門坐北朝南,門前立着三個門坊,進了院便是“龍門”,貢院中路有明遠樓,東西兩路是一排排像鴿子窩般的考棚。遠眺“龍門”,湯賓尹與李樸、官應震三人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各自在這裡參加會試的情景,一時都是感慨不已。
過了片刻,衆人視線又不約而同移到了東岸一座青磚白牆的祠堂,此祠堂叫“呂公祠”,每當考試之年,參加會試的學子,便不約而同地雲集於此,祈夢求願問個吉利。據說十分靈驗。因呂公祠供奉得是八仙之一——呂洞賓,呂又是八仙中唯一科舉出身的,所以成了學子心目中的神靈。
黃彥士笑着問湯賓尹:“湯兄,你在這呂公祠中夢塌上躺過嗎?我可是足足睡了一覺,真夢見我高中了!”
黃彥士的話讓湯賓尹笑了,因這呂公祠與別處不同,無需求籤問卜,只要在夢塌上一睡,自有神仙來託夢。當然,他知道黃彥士這是在說笑,世間豈能真有神仙託夢之舉,聖人有云,子不語亂力鬼神,皆不可信也。
“踏遍槐花黃滿路,秋來乞夢呂公祠。”湯賓尹忽然有感而發,吟了一詩。
“踏遍槐花黃滿路,秋來乞夢呂公祠!”官應震感慨道:“會試之時,我們便在這鴿子籠裡呆上了三場九天,這龍門跳入不易啊!”
幾人中,獨李永貞不曾科舉過,因而羨慕之餘有些自慚形穢。
湯賓尹心中一動,道:“龍門跳入不易,今我等成功而入,便不應辜負老天爺對我等的垂青啊。”說完不經意的看了一眼官應震。
“是啊,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官應震微微一笑,看向湯賓尹:“湯兄可是有什麼想法了?”
湯賓尹撫須一樂:“倒是有些,但卻想聽聽官兄的意思。”
官應震微一點頭,走到衆人前頭,說道:“其實當年中了進士後,我倒是曾動過心思要入東林,可惜,東林卻並不看重於我,再說,我資歷淺,只是給事中,在他們看來,這價值便是不大,屬於可有可無之輩,自然不屑於我了。”
黃彥士在邊上道:“不入最好。”
官應震悠悠的望着遠方,說道:“自古黨爭,最易禍國,所以這黨人乃國家之大弊,但凡一心報效國家的仁人志士還是離這黨人遠些的好,輕易還是不要沾惹,否則禍患無窮….然而當下之國事,不結朋黨便不能自保,廟堂再大,也無孤鶴之人立足之地,故而我不得已之下結了齊黨。這一算,卻有十一年了。”
“是咧,我與官兄一樣,宣黨之建初衷亦在此。”聽了官應震的真心話,湯賓尹忍不住也道了一句。
“嗯。”
官應震朝湯賓尹點了點頭,二人目光交集,均是有些熱切。
“東鮮兄是不是要說,不在黨內沒地呆,身在黨內不得閒啊?”李樸笑了起來,他加入齊黨不也是因爲被東林欺負的無以自保麼。
官應震亦呵呵一笑,旋即面露痛惜之色,不平道:“本朝近些年朝政一直把持在東林之手,而你我這些非他同黨的,在他們眼裡便是邪黨,縱使你我再如何努力,也無法得到他們的認同….僅眼下局面而言,不須三五年,我楚黨也好,你宣黨齊黨也好,終將不敵東林。”
這話算說到李樸的心眼裡了,若不是東林黨的沈鯉對他有偏見,他何以爲官多年,還只是小小光祿寺丞呢。這黨人之禍對國家的弊端他明白,但對他自身的影響卻真是切膚之痛。
湯賓尹和李樸聽後,神情都是有些凝重。
“既然如此,諸位大人爲何不行縱橫之術呢?咱家曾聽魏舍人說過一句話,這話說的實是世間無二之真理。今日便借花獻佛說與諸位大人聽。”久未說話的李永貞突然插口說道。
“噢?什麼話?”官應震大爲驚奇。
湯賓尹和李樸、黃彥士三人也露出好奇之色。
李永貞輕笑一聲,緩緩說道:“魏舍人曾言,以弱勝強非難事,難在團結否。若團結,則就是力量,這力量好比是鋼,這力量好比是鐵,世間任何事,不怕天不怕地,只怕團結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