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韓嶽出頭

隆興四年,川陝大豐收。賴紫金虎庇護,京兆府周邊各府州招納流民,供給田地耕作,又恰逢好年景,風調雨順,無災無害,背井離鄉的陝西百姓終於有了盼頭。雖然丟失陝西東部,但糧食自給還是沒有問題。而四川的各種物資,也源源不斷地輸入關中。徐紹積糧練兵的策略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麼好的年頭,徐衛當然忘不了給女真人添添堵。五六月麥收時節,定戎的正軍義軍紛紛渡過渭水,縱火搶奪,破壞金軍收成。南路招討司的騎兵往往一天出動數波奔襲關中平原。去年,就因爲徐衛的破壞,金軍收成大減,靠着河東李植的幫忙,以及國內的調運,才勉強撐過來。今年徐衛故伎重施,金軍的防線也不可能天衣天縫。等糧食收完,一合計,婁宿發現,這點糧食能撐五個月就不錯了。

沒奈何,只得再度向雲中樞密院報告。粘罕聞聽此訊,狂怒自不可免。但也在思考,西軍老這麼搞,繼續下去也不是法子。但現在又起大軍進攻陝西不太現實。這打又打不了,撐也撐不過,近十萬大軍呆在陝西,耗費甚巨,幾時是個頭?金國國內已經有權貴對這個局面相當不滿,看看人家兀朮管的東路,從河北打到山東,而後橫掃中原,一度追到江南,沿餘劫掠,賺了個盆滿鉢滿。你倒好,費了牛勁,折了無數兵馬,打下個陝西東部。咱們沒見到半點好處不說,還年年往裡填,這無底洞啥時候能填滿?

當時就有金國大臣向金帝吳乞買提議,既然大金在兩河扶持了高世由,把陝西東部也劃歸他得了,咱們別幹這賠本的買賣。把婁宿馬五等人撤回來,讓高世由去經營。就算高世由鞭長莫及,不還有河東李植麼?大金扶持他們,就是讓他們當兒皇帝,替咱們作守戶之犬,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粘罕這個人脾氣非常暴躁,且嗜殺成性,但他不是傻瓜。正因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纔拿下陝西東部,因此就算付出再大的代價,也要把這地方守住了。有這個立足點,往後攻掠陝西就會方便許多,一旦放棄,到時候又得重頭再來。高世由?李植?就這兩個貨?你問問他們自己,是徐虎兒的對手麼?恐怕讓紫金虎啃得連渣都不剩!

吳乞買問兀朮,幸好這大金國的四太子雖然跟粘罕是對頭,但不至於因私廢公。也極力主張堅守陝東。但他同意將陝西東部劃給高世由。只是金軍並不撤退,替高世由守地盤。只是這樣一來,高世由不得表示表示麼?糧餉讓他出!

金帝一聽,覺得這主意好。我將那麼大地盤給你,又是送馬,又是練兵,前幾年就說你困難,如今該好些了吧?也該替我分憂了吧?遂一道詔書,遣使入僞韓的都城大名府。

高世由這個大韓皇帝完完全全是女真人給的,金帝的詔命他如何敢不從?只是他日子也過得緊巴,河北這片地方,被戰亂毀得不象樣。戶口銳減,田地荒蕪,一些偏遠的縣鎮,幾乎成了鬼城。這兩年剛好一點,你就讓我替你養十萬大軍,朕自己還有二十幾萬兵要吃飯,這不是要我的命麼?

可無論他怎麼訴苦,金帝的使臣一口咬定,不管,你看着辦吧。高世由急得沒辦法,金使又催命一般,只好勒緊褲腰帶,從牙縫裡省出一部分緊急送往陝西。又令河東李植賙濟一點,但離金人索要的數目仍相去甚遠。

窮則思變,高世由和他的宰相劉豫商量許久,得出一個結論。雖說兩河俱爲大韓疆土,但河東李植向來是獨來獨往,不把朝廷放在眼裡的。只靠河北這地方,能產幾斤糧?能收幾兩稅?想要錢糧,就得打南邊的主意。

大金國每次出兵,都是滿載而歸。不管是索要來的,還是搶奪來的,反正人家能弄到好處。咱們何不學學金軍?大韓養了二十幾萬兵,不用來打仗作甚?打陝西不敢,中原還不敢麼?東京一直沒破,這百十年的皇都該有多少油水?就算打不下來東京,還不能訛南朝一筆錢糧麼?大宋有的是錢啊!

高世由大喜過望,恨不得立即驅十萬虎狼之師鯨吞中原。怎麼就一直沒想到這點,我現在是大韓皇帝啊,我手裡也有兵啊,金軍能打,我不能打麼?只不過,這麼大的事,他倒不敢乾綱獨斷,派人向金帝上奏。說仰仗大金國的神威,臣得以在兩河立國,此誠亙古未有之殊遇!因此,他常懷報答之心,金軍連年征戰,如今需要養精蓄銳,但南朝尚未攻滅,他如鯁在喉,寢食不安,總想着要替大金國掃滅這個障礙。因此,決定發兵南下,經山東,趨東京,掃蕩中原,直逼長江!

金國君臣收到這份上奏時,一片譁然!誰也沒有料到高世由居然還有之份孝心?吳乞買也很意外,但若是能假高世由之手進攻南朝,這實在是件好事。只是有些擔心,以韓軍的實力,夠和宋軍一拼麼?

主持軍事的粘罕和兀朮等人,也建議不妨一試。反正宋軍除了陝西之外,都一個鳥樣。高世由的部隊,很多從前都是宋軍,他們自己人打自己,至少打個旗鼓相當吧?如果是這種結果,就已經不錯了,讓他們耗,耗得撐不住,金軍再去撿軟杮子捏,豈不事半功倍?

吳乞買覺得有道理,遂同意高世由揮師南下。爲了表示大金國對這個兒皇帝的支持,金帝派遣一員金軍大將,率三萬人響應高世由,和韓軍一同作戰。併發了道詔書,着實把高世由誇了一番。

誇得高逆那個美啊,渾身都舒坦。當即委派其弟,樞密使高孝恭爲兵馬元帥,率馬步軍十二萬餘人,會同金軍三萬,糾集十五萬人從河北出兵。出征之前,高世由煞有架勢地祭天祭旗,並對受閱部隊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而後,大軍浩浩蕩蕩,直撲山東。

山東這地方,在宋金開戰之前就已經亂了,爲匪禍最盛之地。剿了一陣,又遇上金軍南下,實在破壞得不成樣子。上次兀朮北還之後,鎮江行在派往山東的官員,十有八九都拒絕上任。現在的山東,已經是盜匪和義軍的天下,山頭達數百個之多。

韓軍兵臨山東,倒也確實是勢如破竹。那些人山大王和義軍領袖,多半都是望風披靡,少數敢出來對陣的,往往都是,不兩合,即刺於馬下。韓軍用了不到二十天,就已經橫掃整個山東地區了。

捷報送回大名府,高世由樂得合不攏嘴,一再勉勵將士們“戒驕戒躁”“再接再厲”,同時不忘記提醒高孝恭,莫忘記此次出征的意義何在?錢糧!

八月末,韓軍前鋒已經抵達興仁府治下的宛亭縣。從這裡去東京,只有一百三十多里路。當時駐紮在宛亭的守將,喚作王貴,乃東京留守司統制官岳飛的部下。他手裡的兵不滿兩千,而敵有萬餘衆,相差可謂懸殊。

將士們見韓軍漫野而來,都勸他暫時退往京師地界,等大軍來集結之後,再與韓軍決戰。王貴頗有幾分膽色,他在宛亭城上看到韓軍密密麻麻地撲過來,卻沒有什麼章法。步騎混作一處,只圖個熱鬧。遂對部下道:“賊雖衆,易破!”

當即領一千餘士兵出城,擺下陣勢,接戰!

韓軍的前鋒,從前是滄州的一個小軍官,馬軍副兵馬使級別,屬於無品不入流的職務。當他看到宛亭守軍這麼小貓兩三隻,也敢出城叫板時,不禁大笑,謂左右說,一鼓可破!

可接下來發生的事,就跟歷史上許多著名的以少勝多戰例一樣。當這位韓軍前鋒連個陣也不擺,命令步軍集結衝鋒時,宋軍強弓硬弩齊射!起鬨架秧子般的韓軍何曾經歷過這種陣勢?一見前頭的同伴接連撲倒,全都原地踏步,沒往後退是因爲看己方兵力遠勝對方,估計等一等或許會有所轉機。

可他們想錯了,韓軍步兵攻勢一被遏制,王貴提把大砍刀,跨馬出陣,只引不滿百騎直突入陣中!頗有關公解白馬之圍的氣勢,王貴手起刀落,砍瓜切菜一般劈倒數賊,再沒一人敢近他身。數十騎在韓軍人羣中往來衝突,駭得這些流民、降兵、盜賊自相踐踏,無論軍官如何招呼都止不住亂象。

慘劇還在後頭,王貴一衝,宋軍步兵立即布成密集的陣形,堵牆而進!最終,數倍於敵的韓軍怎麼來,怎麼跑,頓作鳥獸散!從整戰鬥發起,到宋軍收兵清掃戰場,一個時辰都沒要到。

這一仗,沉重打擊了韓軍“高歌猛進”的勢頭,也極大鼓舞了宋軍士氣。原來韓軍就這鳥樣?要全是這等貨色,雖有百萬衆,何足道哉?

高孝恭聞聽此訊大怒,親提大軍前來。而此時,王貴接到岳飛命令,退往開封府下東明縣。嶽鵬舉在那裡集結了六千馬步軍,準備在東明跟韓軍打一仗。同一時間,韓世忠也引軍從滑州南下,意圖聯合岳飛跟僞朝的軍隊死戰。

東京留司守部隊,數韓嶽兩支實力最強,遂一屯京郊,一屯滑州,作爲野戰主力。宗澤張所等人只留少量兵力守城。

韓軍來攻的消息一傳到,主持北方事務的東京留守是杜充。這是個早該流放嶺南吃荔枝的貨色,當初他跟着宗澤的部隊逃到東京,曾經代替折彥質統軍,圍攻被困在滑州城裡的金軍。就是因爲他狗屁不懂,最終導致窮途末路的金東路軍突圍而出。上頭本來要處置他,被他四處請託,逃過一劫。近年來,又投靠首相耿南仲,本欲謀陝西宣撫的差遣,不想被徐紹搶先,最終混到個東京留守。

這本來就不是什麼肥差,而且話雖說東京留守司主持北方軍政事務。但北方還有什麼鳥事需要他打理?兩河已經姓高了,陝西徐紹會把他當瓣蒜麼?因此杜充一直耿耿於懷,總想着另謀高就。韓軍來攻的消息一傳出,他就想走。但宗澤張所極力反對。宗澤有勤王之功,而且是岳飛的上級。張所原是河北招撫使,韓世忠岳飛原都屬他節制。這兩個人同時反對,杜充也沒辦法,硬着頭皮留下來,一面命岳飛出戰,一面召滑州韓世忠回防,又火急火燎地人向鎮江行在報告請示。

沒等到鎮江行在的批覆,韓軍已經來到了東京地界,跟岳飛打了起來。

九月初,宋韓兩軍戰於東明。僞朝樞密使高孝恭遣大將領數萬兵出擊岳飛所部。嶽鵬舉這個人帶兵只崇信一點,那就是身體力行。士兵幹什麼,他幹什麼,士兵吃什麼,他吃什麼,一句話,就是和士卒同甘共苦。

這本來是爲將的基本素質,象徐衛這等大將,哪個不是與士兵同甘心,共患難?但岳飛作得更認真,他不管在東京城裡,還是領兵在外,不飲酒,不狎妓,房屋陳設奢華他不住,飲食太過精美他不吃。他有着一份還算豐厚的俸祿,卻從來不給自己留幾個,都拿去賙濟部將同僚,上頭但有賞賜,分文不取,全數分給將士。哪怕就是得到一顆梨,也恨不得分給全軍食用。

這種人,這股擰勁?他的部隊怎會沒有凝聚力?而且岳飛此人,個不甚高,貌不驚人,但武藝實在是沒得說。左右雙手都能開三百石硬弓,神臂弓他一個人就能絞起來。一槍鐵槍,使得是人見人怕,鬼見鬼愁,全軍上下沒有對手。

當韓軍數萬來襲時,嶽鵬舉領着他六千兵馬在東明城外布成嚴陣。韓軍傾力來攻,卻踢到鐵板一塊,無論如何也打不亂岳飛部的陣形,反倒在對方密集的弓弩射擊下,折損許多兵馬。

危急時刻,韓軍主將也發揚了身先士卒的優良作風,引千騎迂迴至岳飛軍側翼,企圖打開突破口。岳飛是針尖對麥芒!他沒有韓軍的本錢厚,騎兵加起來,不滿七百,而且戰馬素質良莠不齊。可就這麼一支馬軍,在主將的號召鼓舞下,跟隨着他迎擊韓軍騎兵。

按說韓軍騎兵有女真人撐腰,又是輸送戰馬,又是幫忙訓練,至少應該比宋軍騎兵強纔是。哪知剛一照面,岳飛就刺死敵軍一名指揮使。兩個回合衝下來,宋軍騎兵雖然折扣不少,卻還是跟着主將嗷嗷嚎着衝鋒。

大戰持續到黃昏時分,韓軍終於不敵,潰退而去。宋軍斬殺甚衆,俘虜大批韓軍士卒。高孝恭面子掛不住了,他不能讓同行的女真人看他笑話。原來你們韓軍就這點手段?打個東京留守司的部隊,而且兵力遠勝對方,都一敗再敗?

第二日,他親自出馬壓陣,精銳齊出,以十倍於岳飛的兵力猛攻猛打。而嶽鵬舉仍舊不亂,堅持宋軍傳統的重步兵主義,以防護優良,陣形密集的步軍陣抵擋韓軍一次又一次的猛攻。敵衆我寡,宋軍密陣一度在弓箭射完之後被撕開缺口,危急之時,岳飛親自挺着槍加入士兵當中,高呼殺敵報國!士卒受其感動,無不奮死。一直快打到月明星稀的時分,兩軍不分勝負,高孝恭無奈罷手,雙方各自撤回。

次日,韓世忠率軍行至當年太祖皇帝黃袍加身的陳橋,遣人至岳飛軍中。當得知岳飛部連敗韓軍後,韓世忠決定立即率部參戰。

而此時,高孝恭探聽到宋軍援兵已來,心裡懼怕,分兵去擋。卻讓韓世忠打個大敗,順利和岳飛會師。高孝恭心裡不免震驚,西軍就罷了,這東京留守司的部隊怎麼也這般能打?恰巧與他同行的金將也主動提出,來日由金軍出擊,替韓軍掃除這頭攔路虎。高孝恭思之再三,決定再由韓軍打一陣,如果還不能擊敗對方,再請金軍出馬。這回出征,除了打秋風之外,就是要向金人表表功。現在這灰頭土臉的模樣,怎麼見人?

就在即將開戰之時,岳飛韓世忠卻接收到了從東京留守司發出的,讓他們火速撤兵的快馬銀牌。留守司考慮到,本司所倚重者,韓嶽二將而已。若韓嶽有失,則東京必危。實在不願意讓他們冒險與金軍在野外決戰。命令他們撤回東京,憑藉東京城的堅固抵擋韓軍。

韓世忠打算奉命,但岳飛堅持不肯。他認爲高世由在兩河僭越稱帝,實屬十惡不赦。如今竟敢引賊衆犯京師,簡直是欺我無人!若不予其迎頭痛擊,我等帶兵之人有何面目?

岳飛堅持正面對決,倒也不完全是出於意氣之爭。他還考慮到,金軍數次南侵,打得宋軍幾無招架之力。現在高世由這等豬狗一般的人也敢來摸上一把。如果這回不把他打痛了,以後他恐怕時不時地都要來這麼一下。如果遵從命令撤回東京,那就是示弱的表現。

韓世忠感其忠義,也實在切齒高逆所爲,遂與他一同抗拒撤兵的命令,要和韓軍一決高下。

———————————————————————————————

第764章 徐家莊第395章 勢同水火第八百三十九章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44章 棋子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326章 亮招第177章 兄弟聚首第369章 謀劃襲擊第71章 整編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817章 太原郡王第八百七十五章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400章 堵新郎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396章 出不出兵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七百四十三章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22章 驚動皇帝第772章 恢復中原第64章 官油子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49章 欲擒故縱第772章 恢復中原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95章 統帥第735章 舉國振奮第702章 直撲燕雲?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270章 確係牛人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八百三十一章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501章 新政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545章 虎牢關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七百四十九章第八百七十二章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428章 矢志復仇第八百六十五章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672章 新的篇章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73章 小種經略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389章 劉子羽第35章 瓦罐裡捉王八第八百三十九章第四百零九章第383章 送別李綱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19章 一門三將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66章 長輩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543章 發兵潼關
第764章 徐家莊第395章 勢同水火第八百三十九章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44章 棋子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326章 亮招第177章 兄弟聚首第369章 謀劃襲擊第71章 整編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817章 太原郡王第八百七十五章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400章 堵新郎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396章 出不出兵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七百四十三章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22章 驚動皇帝第772章 恢復中原第64章 官油子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184章 壯志雄心第49章 欲擒故縱第772章 恢復中原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95章 統帥第735章 舉國振奮第702章 直撲燕雲?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270章 確係牛人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八百三十一章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501章 新政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545章 虎牢關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七百四十九章第八百七十二章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428章 矢志復仇第八百六十五章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672章 新的篇章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73章 小種經略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389章 劉子羽第35章 瓦罐裡捉王八第八百三十九章第四百零九章第383章 送別李綱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19章 一門三將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66章 長輩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543章 發兵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