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遼國國喪

馬擴和畢哲元的這次“非正式”協商在奇怪的氛圍中圓滿結束。之所以說奇怪,是因爲馬擴擔心契丹人流落異鄉數十載,九生一死這才重返東土,必然急着復國,一旦自己秉承徐郡王授意,告訴對方因爲川陝需要休養,所以西軍短期之內不會再有所舉動,契丹人聽了這話一定會急眼。

而畢哲元也擔心,西軍正在順風順水的時候,攻取河東半壁,又瓜分西夏一國,其氣勢勇不可擋,大有一舉收復失土的架勢。一旦自己向對方提出,遼軍在取得西夏土地以後,要暫時消停一陣,東征金國之事容後再議,那馬擴聽了多半也會不快。

然而的事情結果讓雙方都始料不及,無論是馬擴還是畢哲元,都沒有任何異議。這不禁讓馬子充有些懷疑,我們是因爲川陝民力已盡,急需休養生息,你契丹人是因爲什麼?

七月,涇原軍撤回陝西,徐衛通令嘉獎。並於當月召開了由六個帥司一個安撫司主要官員參加的軍事會議。在會議上,他正式提出暫時休戰,發展生產的策略,命令各司除正規軍以外,其他如番兵、弓箭手、鄉兵、勇壯,都使其歸耕田畝。而正規軍,除訓練以外,也要加大營田力度,此舉意在減輕四川負擔,使陝西自給。

隨後,又召集川陝兩地的轉運司、提刑司、常平司以及主要地官長官,通報此一事宜,並表示結束戰時財政,以求改變川陝歲入大部用於軍隊的現狀。

徐衛這一舉動,是符合民意,順應情勢的。連年的征戰,非但給四川造成極大的負擔,也使得陝西的重建受到一定影響。宋軍和金軍不同,女真人當初搞的是以戰養戰,每到一地,搶掠一空,又逼迫宋廷支付鉅額賠款,每次都賺得盆滿鉢滿。而宋軍每復一地,就是進行重建工作,說白了,就是砸錢。

而川陝財政是自給自足,中央不會負擔一錢一毫。川陝憑一隅之地,養着天下最多的軍隊,堅持了這麼多年,已經相當不容易。

徐衛的舉動贏得了各界,尤其是四川的歡迎。他是川陝宣撫處置副使,手裡權力之大,近乎於半割據狀態。試想,一個地區的行政、軍事、財政、人事權力都集中在一個人手裡,他如果不點頭,你能有什麼辦法?

向朝廷上奏說徐衛權力過大,是個潛在威脅?算了吧,趙諶在世時,朝中就已經有大臣提到過這個問題,但那時都沒能解決,現在趙謹登基才幾天?他不可能立即解決這個“歷史遺留”問題。

“大王,遼使蕭朵魯不到。”一名佐官在徐衛辦公堂外說道。

“蕭朵魯不?在哪?”徐衛擡頭問道。

“直接到了宣撫處置司,已經請到花廳奉茶。”佐官回答道。

這就讓徐衛有些奇怪了,作爲使節,蕭朵魯不肯定應該先由相關官員接待,到館驛住下,怎麼直接衝到衙門來了?莫不是有什麼急事?一想到這裡,他也不猶豫,放下手裡的事就往廳上趕。

那簾子剛掀起來,紫金虎就愣住了。因爲蕭朵魯不雖然仍舊一身契丹貴族的愛戴,但他腰裡卻扎着一條白腰帶,顯得非常扎眼。白色在漢人的習俗中,有特定的含意,徐衛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還是停了片刻纔出去。

“見過大王。”蕭朵魯不沉聲道。他的語氣又讓徐衛有了一些不好的感覺,因爲對方時常奔走於宋遼之間,幾乎可以算是老朋友了,每次見面都是喜笑顏開,並不拘謹,這回怎麼這副模樣?

徐衛也沒坐,就立在他面前,皺眉問道:“尊使何故如此?”

蕭朵魯不臉色晦暗,低頭道:“在下此來,是有一件要事。”

徐衛預感到不妙,退了幾步,緩緩落座,又招呼他道:“坐下說。”

蕭朵魯不坐下之後,仍舊低着頭,好似滿腹心事,徐衛雖然急欲知道原委,卻也不好去催問,就一直等着。

過了一陣,對方纔擡起頭來,以一種異樣的語調道:“在下此來,非但爲都元帥作使,更是代表大遼朝廷。”

徐衛端起茶杯正要喝,聽了這句話,將杯子放還回去,坐正身子,靜待下文。

“今年三月,我天志皇帝不幸駕崩,幼主繼位,由皇太后蕭氏攝政。此次,在下便是奉蕭太后與少帝詔命,前來南朝報喪。”蕭朵魯不道。

耶律大石和徐衛從來沒有見過面,但後者對這位率殘兵遠走西域,歷盡千辛萬苦,在他鄉打下萬里江山,再續大遼國柞的世之梟雄是懷着一份敬仰的。因此,聽徐衛聽到耶律大石的死訊時,他不禁震驚!竟一時忘了向遼國使者安慰!

好在,他很快回過神來,肅色道:“宋遼聯盟,重敘兄弟之誼,正當戮力並進之時,不想貴國皇帝……還請尊使節哀。”

蕭朵魯不俯首致謝:“多謝大王,大行皇帝雖然棄臣民而去,然少帝聰穎,蕭太后英明,必能繼承大行皇帝遺志,恢復故國。”

“這是自然。”徐衛附和道。“這是自然……”

“此外,有一件事,我不得不如實相告大王,還請大王見諒。”蕭朵魯不道。

“你話請講。”徐衛點點頭。

“坦誠地說,滅夏之後,我都元帥本打算與西軍再聯手,以女真人劫走李仁孝爲由,發兵伐金。但現在,恐怕不合時宜,再者,川陝也需要休養。因此,我帶來都元帥的口信。短期之內,我軍旨在穩固西夏舊境,可能……西邊也有一些事情需要處理,暫時就顧不上。”蕭朵魯不道。

徐衛頻頻點頭:“完全理解。”

“好,既然如此,那在下就不便再耽擱了,我需要即刻就啓程往江南。”蕭朵魯不急着要走。雖然說一直是徐衛在和遼人接觸,但他畢竟只是方面大員,中央朝廷,還在江南。像通報大石死訊這等大事,作爲遼國使臣的蕭朵魯不還是必須要去杭州晉見宋帝的。

徐衛也不挽留,道:“相應手續,我立刻着人給你辦,你今天之內就可以啓程。”

“謝大王。”蕭朵魯不一執禮,便朝外走去,徐衛起身相送,一直目送他出了衙門。這纔有些悵然地坐了回去。

想大石,也算一代英豪,遼國敗亡前夕,率殘部遠走西域,憑藉居住在那裡契丹人起事,這麼些年下來,打下一片大大的江山,又把遼國的大旗豎了起來。其堅忍,勇敢,睿智,是讓人欽佩的。可惜,這樣的一個英雄,卻在復國大業剛有進展的時候去世,壯志未酬身先死,讓人扼腕吶!

方纔聽蕭朵魯不說,好像繼位的耶律大石之子年紀尚幼,所以由他的母親蕭太后攝政。“蕭太后”這三個字,對徐衛來說並不陌生,甚至對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一些人也不陌生,因爲影視作品,尤其是有“楊家將”有關的作品中,經常出現這號人物。

但蕭太后並不是只有一個,契丹人和奚人成爲一家之後,世爲婚姻,遼國皇帝一般都會迎娶蕭氏女子爲後。可能是因爲後世影視作品的影響,徐衛第一感覺是認爲,蕭太后肯定是個不凡的女人。

但仔細一想,不對,他對這個蕭太后一無所知。她現在掌握了遼國大權,會不會繼續耶律大石的政策,還是一個未知之數。而且有一點可以肯定,大石這種雄才,絕不是一個女人可比的。大石能夠堅定決心,排除萬難,舉大兵東進,蕭太后則未必。

這也就意味着,從今往後,宋遼聯盟抗擊女真,存在變數!這不是徐衛所願意看到的,爲了能和契丹人聯手,他費了很多周章,好不容易聯合遼軍滅了西夏,接下來,就是休養一段時間,然後大舉伐金,但大石在這個當口上去世,給宋遼關係埋下了不確定的伏筆。

這兩年在戰場上之所以順遂,就是因爲宋遼的聯手,給女真人造成了強大的壓力,不說是壓倒性的優勢吧,但足以讓女真人處於被動。如果宋遼聯盟破產……當然他有自信能夠確保西部不受戰爭威脅,但北伐就沒有那麼輕易得手了。

而且仔細想想,先前蕭朵魯不說了一句話,其實已經隱晦地提到了什麼。他說“西邊也有一些事情需要處理”,所以遼軍暫時不能東征了。這是什麼意思?難道說,蕭太后讓他們撤兵或者分兵麼?這不無可能,大石雖然打下了很大的一片疆土,但西域想想也知道人口肯定不如中土多,這次遼軍東進,徵發了十一萬騎,這可能是遼國傾舉國之兵。

現在大石去世,新帝登基,太后攝政,極有可能調軍隊回去。畢竟,跟東征比起來,穩固現在的地盤更爲重要。

而且,照這種情況看起來,想讓契丹人派出使臣到金國去要人,也不知道是猴年馬月了,相信沒有什麼事情比國喪來得緊急。

不過話又說回來,現在契丹人已經取得了河西四州,興慶府城市羣,以及蕭合達所據諸州的廣大土地,他們不可能放棄。在宋人眼裡,西夏已經算是不毛之地了,相信西域也好不到哪裡去。芝麻再多,總是芝麻,它沒法和西瓜相比。

退一萬步說,就算契丹人抽身走了,以他現在的實力,在確保川陝無恙之外,假以時日,仍有力量入河東,向北推進。荊湖韓世忠岳飛,都非池中之物,氣候漸成;江西折家本來就是一大軍閥,實力強勁;淮西有劉光國劉光遠兄弟,還有李顯忠這員勇將;中央又是趙鼎和徐良這樣的主戰派執政,北伐那是早晚的事。

就算西軍不動,光杵在這裡,對金軍就已經是一個極大的牽制。女真人必須把防禦重心放在西部,這就給了折彥質、韓世忠、岳飛、劉家兄弟、李顯忠等人以機會,或許將來幾年,就是他們大展身手的良機。對於未來,徐衛持樂觀態度。

宋興熙元年,一代梟雄耶律大石去世,其子耶律夷列以沖齡踐柞,根據大石的遺詔,其妻蕭塔不煙“權國”,稱制,改元“鹹清”,號“感天皇太后”,掌控遼國大權。

蕭太后一上臺,馬上就下詔,召帶兵在外的南院大王,都元帥蕭斡裡剌,以及副帥,同知樞密院事,蕭查剌阿不兩人引軍回國,留下的河西遼軍,由都部署耶律燕山和都監耶律鐵哥統率,繼續處理西夏後續事宜。

蕭斡裡剌和蕭查剌阿不兩人,帶走了五萬人馬,這一點徐衛很快就知道了。遼軍東進時,有十一萬騎,打河西,討女真,伐西夏,都有損失,就算就地補充,這二蕭回國,至少也帶走了大部分。留下來的耶律燕山和耶律鐵哥兩人,絕對無力再發動對金國的戰事,至多也就是穩定既得地盤而已,而且這還得在蕭合達的協助之下才行,甚至於,必要的時候,還需要西軍的幫忙。這一點,徐衛也非常清楚。

宋遼後頭怎麼走,就得看那位蕭太后怎麼想,這應該不是近期能夠得到答案的。也正巧,他剛好打算給川陝以休養恢復之機,所以他有的是時間來等蕭太后的意見。同時,徐衛也深明一點,那就是寶不能押在別人身上,就算沒有契丹人,該作的事情還是要作。

正是基於這種想法,徐衛在召開一連串的重要會議以後,就踏上了視察陝西的征程。當官,尤其是作地方官,只在辦公堂裡坐着批閱公文肯定不行,必須得要深入民間,訪察民生才行。又尤其是陝西正處於重建之中,問題很多。官員是不是負責,有沒有瀆職?農業生產恢復得怎樣,有哪些成績,哪些不足?戶口恢復到什麼程度?

這種種,不是光聽下面的官員報告就能夠知道實情的,你必須親眼去看。既然決定與民休養,那就得拿出個搞內政的樣子來。

不過,徐衛暫時不知道的是,當他決定暫時休兵,恢復經濟的時候,南方卻在爲北伐之事吵得不可開交

第207章 初到長安第112章 帶御器械第96章 教誨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74章 禽獸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八百三十八章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639章 上本子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47章 屠殺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八百六十七章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763章 決戰前夕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66章 長輩第106章 大動作第82章 出逃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752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126章 闖宮第254章 收復昭德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136章 失控第七百五十一章第459章 開城投降第134章 徐家將第483章 軍閥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65章 後生可畏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769章 朱仙鎮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489章 驚變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461章 風起雲涌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八百三十五章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四百一十九章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八百三十九章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775章 勝利了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827章 天倫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88章 漢奸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109章 威望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177章 兄弟聚首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八百四十六章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182章 糾結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10章 牛逼老爹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475章 擔起責任
第207章 初到長安第112章 帶御器械第96章 教誨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74章 禽獸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八百三十八章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639章 上本子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47章 屠殺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八百六十七章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763章 決戰前夕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66章 長輩第106章 大動作第82章 出逃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752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126章 闖宮第254章 收復昭德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136章 失控第七百五十一章第459章 開城投降第134章 徐家將第483章 軍閥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65章 後生可畏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769章 朱仙鎮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489章 驚變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461章 風起雲涌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八百三十五章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四百一十九章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八百三十九章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775章 勝利了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827章 天倫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88章 漢奸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109章 威望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177章 兄弟聚首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八百四十六章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182章 糾結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10章 牛逼老爹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475章 擔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