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新政

當時,那人羣中奔出數名大臣,左右架了太子趙諶,就往臨時行宮的正堂上送趙諶大有抵死不從的架勢,身子拼命往後傾,兩隻腳不住蹬着地面,大聲道:“諸大臣,此事不可!若即大位,小王不孝之名是背定了!?

一干大臣冒了天大的干係,有些人好險連命快送了,好不容易走到這一步,誰聽他的?不一陣,都涌到正堂之前,掌了燈火,照得通明,那幾名大臣將趙諶送上主位,他卻死也不肯坐下,沒奈何,大臣們只能得罪了,將他按座在椅上。?

有人取來一件黃袍,伏拜於地,雙手呈上:“請太子披上黃袍,受羣臣朝賀!”?

趙諶估計是『逼』急了,慌不擇言,苦苦道:“小王才德俱不足擔當此任,如何敢僭越?太上皇,列位大臣,休要『逼』迫!”?

太子看起來是至今還沒有緩過那一陣,整個人處於一種驚恐不安的狀態。?

朱勝非見狀勸道:“殿下,自官家風疾併發以來,於朝政已是力有不逮,朝中如耿南仲等輩,興風作浪,禍國『亂』政,臣等萬不得已,遂行此事。且,臣等先前已經拜過官家,並無異議,請太子披上黃袍,受大臣朝賀!以肅清朝綱,遂臣民之願!”?

三十餘名大臣同聲相請,怎奈趙諶就是不肯。前頭的太皇太上皇趙佶見狀,朗聲道:“朱勝非,徐紹,替太子披上黃袍!”?

朱徐二臣聞聽,大步上前!朱勝非取過黃袍抖開,還是恭恭敬敬地請求道:“殿下,事已至此,別無他途,請。”?

“朱相,這人倫綱常,以孝爲大。小王雖爲太子,然不得皇父親筆下詔,如何敢踐柞?公等俱柱國之臣,當明此理!”趙諶疾聲說道。?

徐紹到底是幹過武臣的,聽了這話不禁暗思,講理?講理若講得通,我們何必發動事變?見朱勝非還是斯斯文文的架勢,他伸手取過黃袍,徑直朝趙諶走去!?

那太子一見,知道對方要幹什麼,突然將雙手緊緊抱在胸前,堅決拒絕徐紹替他黃袍加身。徐紹卻不管這些,到他身旁,將那黃袍抖得嘩啦作響,直接從肩膀裹在他身上。趙諶一把扯下,頻頻搖頭道:“作不得!作不得!”?

赼佶有些冒火,莫說這三十四名大臣冒着天大的風險,但是我這當祖父的,也爲你即位之事擔着干係,你倒好,推得乾淨!一念至此,當即走上前去,劈手奪了黃袍,厲聲道:“太子!祖父親自替上穿上!”?

“太上皇!孫兒作不得!作不得!”趙諶苦苦哀求道。?

趙佶不再廢話,將那黃袍一抖,嘩啦作響,就要強行替他穿上。趙諶『逼』得急了,奮力起身,竄到那堂中大柱後頭。趙佶如影隨形般追上來,祖孫倆就繞着柱頭你追我趕。急得三十四名大臣七嘴八舌相勸,好不熱鬧。?

趙佶急得沒辦法,跺腳喝道:“趙諶!”?

“太上皇,使不得!”太子諶扶着柱頭,就快哭出來了。?

“藝祖陳橋受禪而踐柞,傳至目下,已歷一百八十載!而今,國家處在百餘年來未有之變中!臣民百姓,莫不翹首以盼新君即位,肅清朝綱。你既爲太子,國之儲君,如何逃避責任?你置大宋社稷於何地!置祖宗基業於何地!讀了十幾年聖賢書,怎地不曉此理!”趙佶一通訓斥,把個太子諶說得無言以對。?

趁他分神之際,趙佶快步上前,一把攥了他手,直拖回座前,又將那件黃袍披在他背上!?

徐紹見狀,將衣襬一甩,跪拜下去,大聲喊道:“臣等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歲!”?

衆臣一見,毫不猶豫,齊刷刷跪了一堂,高呼道:“吾皇萬歲!”?

趙諶急得坐立不安,兩支手也不知道應該往哪處放,口中仍舊哀聲道:“諸臣何苦『逼』迫啊!小王委實受不起!”?

趙佶此時大聲道:“既受羣臣朝賀,便爲大宋之主!列位臣工,可即刻曉諭行在軍民!”?

秦檜聽了這話,迅速起身,飛也似的出了正堂,至行宮外,環視四周,聲傳四方:“太子已即皇帝位!”?

那行宮外,將領們聞聽此訊,俱都翻身下馬,引數千士兵伏拜於地,山呼萬歲!其聲響徹杭州城!?

裡頭,趙佶聽到這驚天動地的聲響,謂趙諶道:“皇帝,這,就是人心所向。?

趙諶見狀,垂首不語。他還能怎麼樣?萬歲之聲,響徹全城,這皇位,你不坐也不得坐!有人想坐,還沒這個機會呢!?

隨後,這新一任趙官家在羣臣擁護之下,往趙桓所居之處去拜太上皇。趙桓早聽見了那聲勢驚天的萬歲之聲,心知大局已定,等兒子會同衆臣來拜他時,他已自去絳紗袍和通天冠。?

皇帝跪拜於地,哀傷不已,趙桓也沒奈何,只得說道:“父有疾在身,於朝政力所不及,皇帝仁德而賢明,必能恩澤天下,甚好,甚好。”隨後,命內侍取來玉璽,交到了兒子手上。?

這兩代帝王,便草草交割了。?

嘉定元年,以朱勝非爲首的大臣所發動之政變,成功將太子趙諶扶上帝位。並於次日,召集朝中文武百官,正式朝賀新帝。這新主雖登大位,但趙諶『性』情至孝,並沒有讓太上皇趙桓遷出,仍讓其住在原所,自己另闢行宮暫居。?

擇嘉定元年四月初八之吉日,趙諶於行宮登基即位,尊趙桓爲太上皇,趙桓的皇后爲太上皇后,冊封自己原來的太子妃爲皇后,升賞羣臣,大赦天下。?

尚書左丞朱勝非,以擁立之功,被任命爲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爲宰相。多方奔走,促成此事的許翰,被免於赴廣東任職,升任樞密使,主掌西府。御史中丞秦檜,也被擢升爲參知政事,成爲副相。?

時有“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職未授,朝中大臣普遍都認爲,這相位八成是留給徐紹的。只不過因爲他在陝西大敗歸來不久,現在暫時不宜相授,等段時間,風波過去,他早晚是要拜相的。?

除這些首腦人物以外,其他參與政變的大臣,如劉延慶等,各有升賞。至於耿南仲,因他聲名狼藉,惹了衆怒,被罕見地降六官,吉陽軍安置。王宗濋因有皇親之尊,僅被免去殿帥差遣。依附耿南仲的黃潛善,待遇要好一些,副相是保不住了,外放端州作知州。?

其他舊臣,幾乎沒怎麼變動。一是因爲趙諶心慈,二是因爲朱勝非等人發動政變,非爲清洗報復,因此並不像耿南仲那般痛下狠手。也正因爲如此,局勢才得以迅速穩定。?

五月,趙諶下詔,讓掛“中太一宮使”閒職的徐紹暫管“御營司”。同時,按照宋金隆興和議的約定,遣使團往金國通報消息。?

當政變的塵埃落定,人心思穩,朝野有感於隆興和議所帶來的羞辱,都希望新上臺執政的朱勝非能有所作爲。而朱相也知道人心所思,在上臺後不久,就連上三道奏疏。認爲現在宋金雖然議和,但女真人擁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大宋處在這種環境之下,尤其應該“興兵甲以自備”。而要“興兵”,不外乎幾個條件,錢糧,將帥,壯士。?

錢糧,朝廷還承擔得起,將帥也還撿得出來那麼幾個,所缺者,唯壯士而已。御營司的部隊,在這次抗金作戰中,受的損失不算很大。折家現在在江西練兵,揚州守臣趙點,在和約締結後,也引部南渡。何薊統率的常捷軍,正拱衛行在,張家兄弟的西京兵,擔負着中樞警戒。但這幾支兵馬加起來,也不過四萬人。就算把張所帶過來的東京留守司部隊,主要是韓世忠岳飛二將的兵力都加上,也才五萬出頭。?

這五萬兵馬,要保護整個南方,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有鑑於此,朱勝非認爲,應該以管幹御營司的徐紹爲首,節制諸軍,大力充實行伍,選智勇兼備之將,授以兵柄,務求打造一支能保南方平安的王師。長江以北淪入金人之手,南渡之民極多,都是拖家帶口,居無定所,食不裹腹的流民,應該從這些人當中招募士兵,如此一來,非但軍隊得到補充,百姓也因爲“一人從徵,而全家得活”。?

趙諶年方十六,於朝政素無經驗,於是趁每月四次例行看望太上皇的機會,求教於其父趙桓。趙桓剛剛丟了皇權,實在不習慣當個清閒的太上皇,因此對兒子的求教表現出審慎的積極。他告訴趙諶,宋金實力懸殊,恢復暫時無望,但要保住江南半壁,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是必不可少的。並讓他依據慣例,開詳議司討論。?

趙諶又去問親手給他披上黃袍的祖父,趙佶也是這個意思。心裡有底的新帝,便親自主持詳議司,結果,朱勝非、秦檜、許翰、徐紹等大臣,無異議通過。?

朱勝非“興兵”的主張裡,除了保全江南外,另一個重點就是守蜀。他認爲,若四川不保,則江南亦危。要守住蜀地,先就要從陝西下手,要“禦敵於蜀門之外”。陝西雖然丟了最爲富庶的東部,並遭受大敗,但尚餘涇原、環慶、秦鳳、熙河四路,十幾萬西軍。若善加經營,仍然是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仍然可以作爲大宋西北部的長城。?

要經營陝西,首先就要川陝合治。因爲現在陝西丟了關中平原,物資補給,大多依靠四川。而西軍已經退至大散關一線,把守着入蜀的門戶,如果川陝整合,對抗金來說,是有利的。?

這個意見,朝中大臣多持贊同態度。太上皇和太皇太上皇也認爲確有必要,趙諶遂以詔書的形式,罷四川宣撫司和陝西宣撫處置司,正式批准成立川陝宣撫司。注意,只是“宣撫司”,而非“宣撫處置司”,少了“處置”兩個字,也就是意味着沒有“便宜行事”的權力。這也與宋金議和,轉攻爲守的政治氣候分不開。?

шшш★ttκǎ n★CO 川陝宣撫使的人選,沒有多大的異議,普遍認爲四川宣撫使徐處仁主政四川數載,政績顯著,沒必要更換,川陝宣撫使就是他了。原陝西宣撫處置司判官王庶,在陝多年,功勞苦勞都有,爲了撫慰這位勤勤懇懇的老臣,川陝宣撫副使的位置不爲過。?

徐紹此時動用自己在朝中的影響,爲兒子徐良,成功爭取到川陝宣撫判官的差遣,徐六一躍進入川陝宣撫司最高決策層。?

但他爲兒子謀了福祉,就不得不放棄另一次機會,那就是替某位侄子,謀求陝西最高軍事長官的差遣。?

在詳議司討論川陝問題的時候,就檢討了陝西兵敗一事。徐紹自陳,之所有鄜州慘敗,主要責任在他,是他樂觀估計了敵我態勢,在準備並不充分的情況下,貿然發動反攻,投機心理致成了大錯。?

要知道,徐紹在朝中,是以文武兼備而聞名的。他在陝西都吃了敗仗,這說明什麼問題?這說明,打仗,真的要倚重武臣!術業有專攻,運籌帷幄,謀篇佈局,行軍擺陣,臨敵指揮,那就應該是武臣的事。?

所謂“祖宗不足法”,現在這種大環境下,對武臣就不要再彈壓了。讓他們肩負起應負的責任,授予他們足夠的權力,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意見在現今的杭州行在裡,不是個別現象。從聯金攻遼開始,一直髮展到今天的丟失半壁江山,很多人都在思考原因到底是什麼。不得不承認,文臣領兵,以致將無專征,雖然說並非大宋一敗再敗的根本原因,但有相當關係。和平時期,我們可以這樣搞,但現在國難當頭,已經到了事關生死存亡的境地,該放開手腳了。?

議到最後,衆臣取得共識,在陝西,要設一員帥守,專一主持軍事,雖然受川陝宣撫司節制,但在部隊訓練,更戍,軍官的提拔任用上擁有相當的自主權。這個主張,與當初趙桓在位時倡導的,以宣撫使主政,制置使主兵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於這員帥守定個什麼級別,徐紹力主,爲了突顯朝廷重視武臣的態度,這個帥守應該在“宣撫副使”這一級,不如此,不足以彰顯其地位。?

但他這個意見,受到了朱勝非的反對。朱認爲,宣撫,從來都是以政樞二府大臣之尊出任,以武臣爲宣撫使,拔得過快了,屬於矯枉過正,還是稱“制置使”爲宜。按朝廷的規定,制置使的職責,就是“掌籌劃沿邊軍旅之事”。?

名稱定下,職權定下,那人選呢?誰來當這個制置使?毫無疑問,要籌劃邊關的軍事,非熟悉邊情的陝西將帥不可。現在陝西有四帥,徐原、姚平仲、劉光世、徐衛,其中劉光世是暫代。?

這陝西四帥裡,資格最老,莫過徐原;聲名顯赫,莫過紫金虎和小太尉。但徐原擁兵自重,難以掌握,徐衛和姚平仲又都是敗軍之將,還在處分當中。而劉光世在陝西,並無拿來得出手的功勞可言。似乎,這四帥,都有不足擔此重任的理由。?

徐紹其實傾向於讓他最小的侄兒統率西軍,但他此前已經替兒子爭取了川陝宣撫判官,實在不便再內舉不避親。樞密副使劉延慶,心知自己那兒子估計還差點意思,遂轉向支持姚平仲。因平仲之父姚古,與他同病相憐,坐廢多年,又一起被啓用,供職御營司。?

姚古也希望兒子能上來,但不便明目張膽地支持,於是故意進言說,要當陝西制置使,非得精軍旅之事,久經戰陣,熟悉軍情,且通達諸羌的人不可。?

他前面幾個條件還好辦,但最後一條“通達諸羌”卻難倒了人。衆所周知,河湟地區,漢羌混雜,姚平仲如今是熙河一路掌兵之人,他在那地長大,還能不通達番情?這一點上,徐衛明顯處於劣勢。?

但剛剛被召回朝的何灌,卻極力支持他的侄婿徐衛,並羅列了一長串的理由。首先,徐衛而立之年,屬於正經的少壯,年輕力強。其次,他在軍中的威望很高,士兵樂於效死。再者,徐衛的能力擺在那裡,不能因爲鄜州一敗,就抹殺他此前顯赫的戰功。最後,用徐衛有一個好處,他能最大限度地團結西軍。陝西其他三個大帥裡,徐原是他堂兄,姚平仲早年長期與徐衛共事,雖說當時都年少輕狂,互相看不順眼,但從這次西軍反攻中,姚平仲甘於接受徐衛指揮一事不難看出,兩個少壯派代表已經冰釋前嫌。除此之外,宣撫處置司直屬部隊中,徐勝徐洪,都是他兄長。?

還有一點,何灌沒有明說。現在徐家是陝西頭號將門,這個制置使,必須姓徐。?

劉延慶就此事表示質疑,徐原擁兵自重,你用他堂弟去節制他,能服麼?照你的理由,那不如直接用徐原作制置使算了。

第550章 竟收奇效第577章 攻破城門第112章 帶御器械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八百六十八章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116章 太上皇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370章 趁夜突進第197章 傻了吧第76章 死戰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591章 全境收復第224章 大帥曲端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64章 官油子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440章 韓嶽出頭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148章 罷相第八百五十六章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134章 徐家將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125章 契丹人第570章 如虎添翼第480章 女人的撫慰第753章 太行奇兵第126章 闖宮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46章 死戰第406章 大變動第325章 一頭驢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400章 堵新郎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八百三十五章第八百七十一章第121章 大捷第八百七十四章第51章 風將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76章 死戰第八百六十章第270章 確係牛人第235章 煤老闆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45章 遇襲第740章 三年後第478章 炮彈橫飛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1章 徐家老九第95章 統帥第四百一十六章第350章 授予全權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615章 養寇第329章 收麥忙第29章 執照到手 正式營業第631章 扼西夏之喉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八百五十五章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84章 橋不能燒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804章 造反
第550章 竟收奇效第577章 攻破城門第112章 帶御器械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八百六十八章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116章 太上皇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370章 趁夜突進第197章 傻了吧第76章 死戰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591章 全境收復第224章 大帥曲端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64章 官油子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440章 韓嶽出頭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148章 罷相第八百五十六章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134章 徐家將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125章 契丹人第570章 如虎添翼第480章 女人的撫慰第753章 太行奇兵第126章 闖宮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46章 死戰第406章 大變動第325章 一頭驢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400章 堵新郎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八百三十五章第八百七十一章第121章 大捷第八百七十四章第51章 風將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76章 死戰第八百六十章第270章 確係牛人第235章 煤老闆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45章 遇襲第740章 三年後第478章 炮彈橫飛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1章 徐家老九第95章 統帥第四百一十六章第350章 授予全權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615章 養寇第329章 收麥忙第29章 執照到手 正式營業第631章 扼西夏之喉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八百五十五章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84章 橋不能燒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804章 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