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直撲燕雲?

好一陣之後,帳簾掀起,幾名身着戎裝漢子依次進來。他們可能儘量讓自己看起來恭謹一些,但卻掩飾不住臉上的激動和興奮。一進入牙帳,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往徐衛看去,而後者則放下了筆,站起身來。

這幾人中,有一個約莫四十多歲,一張臉幾乎都給濃須遮住了。他的裝束很怪異,因爲頭盔、胸甲、身甲、掩膊這幾件東西明顯不是一套,而是拼湊出來的。看到徐衛,他眼中頓時精光閃爍,他似乎很想跟徐衛說話,但之前,還是大禮拜下去,與同伴道:“拜見大王!”顯然,進來之前,他們已經被交待過了。

徐衛從帥案後轉出來,到這人跟前,伸手道:“起來說話,你是……”

幾名義軍首領都站起身來,那爲首一將激動道:“小人邵翼!昔年曾有幸追隨大王,參與平陽一役!”

要知道,徐衛上次見邵翼是“平陽保衛戰”,而且那是他們唯一一次見面,如今多年過去了,他不記得很正常。因此,聽到對方回答時,紫金虎面露喜色,伸手搭着他的肩膀,驚訝道:“真是你?這有多少年沒見了?不是聽說你陣歿了麼?”

邵翼一笑,稟報道:“這幾年以來,形勢一直艱難。河東義軍最盛時,控制多處州縣。可後來金軍圍剿甚急,紅巾流落在南部,我兄弟二人引部轉入了太行山堅持抗金。或者是金狗有意造謠,又或者是傳言有誤,都說我兄弟戰死,其實沒有這回事。”

“哦,原來如此!來來來,都坐下說。”徐衛招手道。

“大王面前,怎有我們坐的份?”另一名將領陪笑道。

“雖說你們是義軍,我是官軍,但你我抗金卻是一般無二,坐!”徐衛大聲道。

衆人落座後,徐衛又問道:“說說,說說你們這幾年的情況。”當下,邵翼便詳細介紹了一番。陝西金軍退過黃河,進入河東之後,便加緊圍剿各路義軍。實力弱小的,根本無法與之對抗,成了“流寇”。實力較強的紅巾和邵家兵起初還跟金軍硬拼,紮紮實實打了幾仗,但後來也實在撐不住,紅巾退到了南部山區,邵家兵也化整爲零,遁入太行山區。金軍仍舊不放過,多次縱兵進山追剿,但都無法根除。

此番徐衛進軍河東,最先收到消息的,就是紅巾軍,所以早早引部來投。而邵家兵因爲消息隔絕,道路不暢,直到西軍打下汾州,他們才曉得河東局勢大變了。當時,太行山義軍很振奮,邵家兄弟立即就想起兵響應。

但因爲所部義軍分散各處,聯絡集結甚爲不便,而且太原也還有金軍重兵防守,所以一直拖到現在。邵翼此番帶了六千人爲先鋒趕來助戰,邵家兵領袖邵興引大部在後頭,最遲兩天之內就將趕到。

徐衛聽罷,由衷道:“自我撤離平陽回關中,你們在河東這麼些年堅持抗金,很不容易!此事,我必如實上奏朝廷!給予你們應有的嘉獎和待遇!”

邵翼正色道:“我等舉義軍抗金,非爲榮華富貴!實因女真狄夷暴虐河東,我等與之勢不兩立!但凡七尺男兒,皆應被堅執銳,守土抗戰!再者,義軍弟兄皆打‘徐’字旗,就是堅信有一天,大王一定會重返河東!蒼天有眼,今番,大王果提虎狼之師前來!一中勢如破竹,直搗敵巢,河東光復之機,爲時不遠矣!”

徐衛深吸一口氣,朗聲道:“你等放心,河東義師多年的堅持不會白費。日前金軍大敗於榆次,殘部龜縮於城中,今各路兵馬集結太原,必能一舉攻破城池!”

到六月初,西軍正軍、番兵、弓箭手、河東各路義軍,雲集太原城下者,超過十萬!而王彥率領的兩興軍,正在緊急趕往太原的途中!

十萬大軍圍住太原城,熱火朝天地作着戰前準備。營造器械,聚集物資,因爲太原是座堅城,所以宋軍僅砲車就架起了四百多座!這一切,讓城中的金軍將士心膽俱裂!美中不足的是,西軍精良的火器在征戰中消耗殆盡,而陝西方面又還沒有送到。但徐衛認爲,憑宋軍現在的戰力士氣,足以攻破太原。遂定於六月初九,強攻太原!鼎定河東!

六月初八,上午。韓常被召到了徐衛的牙帳,這一路跟隨西軍攻上來,韓常目睹了西軍的強大以及驍勇善戰,而他自己又十分清楚河東金軍的分量,所以也認定太原不會堅持太久。甚至於,他對大金國都感到悲觀,宋遼聯手,大金的霸主地位,恐怕維持不下去了。

“大王召喚在下,有何吩咐?”韓常入帳之後,執禮甚恭。他因爲投降大宋,但因爲並沒有派給他任何職務差遣,所以他不自稱“卑職”。

“元吉兄,坐。”徐衛正看書,見他來,釋卷笑道。

韓常謝過,落坐之後,只聽徐郡王道:“是這樣的,大軍定於明天正式攻城。坦白地說,對於拿下太原,我還是有把握的。但太原城中百姓,皆我同胞,一旦開戰,矢石無情,難免傷及無辜。且城中守軍,也不乏河東子弟,衛實不忍看骨肉相殘。”

聽到這裡,韓常已經大概知道了對方的目的。

“而元吉兄曾爲河東金帥,城中將士都是你的部曲,我想請兄修書一封,勸城中將士投誠歸順,一來可免戰士死傷,二來也可保全百姓,功莫大焉。當然,如果城中將士非要負隅頑抗,那就另說了。”徐衛笑道。

韓常聽罷,當即道:“大王雖提虎狼之師,然有此仁心,實爲軍民之福,在下如何不從?不過……”

“直言無妨。”徐衛點頭道。

“僕散忠義是女真人,且幾代爲將,忠於大金。想要讓他開城投降,恐怕不容易。”韓常坦承道。

“這沒有關係,我不是說過麼,倘若非要負隅頑抗,那又另當別論。兄只管寫下勸降書便是,應與不應,是他們的事。”徐衛道。太原是河東首鎮,在目前情況下,失太原,幾乎可以標示河東丟失。想來,那僕散忠義也不會答應。但這不打緊,金軍士氣本已跌至谷底,我再勸一回降,亂其軍心,總是有益無害的。

當下談好,韓常本應該立即離帳去擡筆桿子,但他沒有走。徐衛見他似乎還有話要說,遂問道:“元吉兄還有事?”

韓常低頭不語,像是極糾結。

徐衛見狀,也不催促。好一陣之後,只見韓元吉擡起頭來:“大王,恕在下說一句不中聽的話。”

“只管說。”徐衛顯得很大度。

“大金,乃我故國……”韓常起了個頭,就被徐衛打斷了。

“慢,恕徐某說一句不中聽的。以我瞭解到的情況,元吉兄是燕京人,與令尊共仕於遼,率領漢兒軍。如此算來,大遼纔是你的故國。”徐衛笑道。韓常雖是漢人,但在這個時代,扯民族認同感這種事,基本沒用。

韓常臉上閃過一絲尷尬的神情,承認道:“大王所言不假。然自家父與在下歸金以來,大金待我父子不薄。在下如今降宋,理所應當爲大宋效力。但故主恩情難忘,請大王許諾,決不使在下與舊日袍澤兵戎相見。”

“這……”徐衛倒有些爲難了。韓常還是有些手段,算得一員能將,既投了大宋,又不想與女真兵戎相見,要你何用?但轉念一想,這些事該杭州那幫人去操心,自己鹹吃什麼蘿蔔?

“我可以答應此役不使兄與金軍敵對,但今天的事,就是不我能作主的了,這一點,相信你也清楚。”徐衛道。

“這自然。”韓常道。停了一陣,他才終於開口:“以如今局勢,太原絕對守不了多久,大王收復河東,幾成定局。但是不知徐郡王可想過後頭的事?”

徐衛目光閃動:“哦?後頭的事?”

韓常既然已經挑了頭,也就不藏着掖着,直言不諱道:“據在下所知,此番宋遼聯手出兵。宋軍進攻河東,遼軍直撲燕雲。此刻,想必大金主力都在與遼軍對抗,這也正是大王能一路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的原因。這話或許不好聽,但請大王理解,在下絕沒有貶低西軍的意思,再說,我一個敗軍之將,也沒有這個資格。”

徐衛點點頭,表示不介意。

“遼軍入境,大金必然震恐!傾舉國之兵與之周旋亦在情理之中!這也就表明,此時,燕雲之地防守空虛,大王沒有想法麼?”韓常沉聲道。

徐衛神色如常,問道:“元吉兄的意思,是建議我拿下太原之後,率軍直撲燕雲?”

“正是此意!大王統率西軍,連戰連捷,士氣如虹!倘能一舉攻入燕雲,倒不敢說就能鼎定天下,但至少,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韓常道。

直撲燕雲!別說作,光是想想都叫人神往!燕雲十六州,自打被那個臭名昭著的石敬塘割予契丹之後,從此與中原隔絕,至今兩百年!大宋開國,多任皇帝無不期盼收復舊疆!宋太祖趙匡胤,甚至爲此設立“封樁庫”,打算用鉅款贖回燕雲;宋太祖甚至不惜以武力奪取,而終告失敗。

大遼據有燕雲,每每以此爲基地,南下劫掠。而中原失此戰略要地,時時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直到宋遼澶淵之盟締結,這種情況纔得到好轉。

到廟號徽宗的道君趙佶作皇帝時,光復燕雲的機會來了。女真人起兵反遼,摧枯拉朽般掃蕩着契丹人的統治。趙佶匆忙將剛剛在南方平定方臘叛亂的西軍調往河北前線,並任用童貫爲帥,名將种師道爲都統制,兵發十萬進攻燕雲。

後來的結果不用說也知道,宋軍被江河日下的遼軍擊敗,一直逃回境內。再後,還是“盟友”女真人才拿下了燕雲地區。童貫不惜以重金從女真人手裡贖買了幾座空城,藉此成就了他“復燕雲”之功,依照宋神宗遺訓,有復燕雲者,胙本邦,疏王爵,他被晉封爲廣陽郡王。

但正是由於宋軍被遼軍擊敗,使得女真人看清了大宋的斤兩。滅遼的同一年,就馬不停蹄地南下攻宋,由此拉開宋金戰爭的序幕,至今,快二十年了。

這二十年裡,很長一段時間,宋軍處於被動地位。兩河、中原、山東、陝西、江淮,都曾被女真人佔領過,軍事力量除西軍以外,幾乎被摧毀無餘,甚至一度瀕臨亡國邊緣。直到近年,女真人不復昔日之勇,大宋也知恥而後勇,戰爭的局面發生了轉變。

至此番徐衛引軍入晉,宋軍可以說是真正拉開了反攻的序幕。此前折彥質那一次北伐,實在有點敷衍。如果在收復河東之後,還有攻入燕雲,這難道不叫曠世殊勳麼?想到這一點,又怎能不叫人心馳神往,激動不已?

況且,遼軍攻西三州,還不說他戰果有多大,只番此刻他們沒有戰敗,那麼徐衛引軍拱上去,從代州出雁門,直接就是大同府!不用往攻燕京,直接跟遼軍會師,就算不能一舉奪回燕雲十六州,至少也能亂攪他一陣,駭得女真人尿褲子吧?

宋軍出這麼大的力,等以後宋遼聯手滅了金,契丹人你還好意思說燕雲是你固有領土麼?就算你說燕雲是石敬塘白紙黑字割給你的,但兄弟之間,你怎麼着也得意思意思,對吧?

面對如此之大的誘惑,說句掏心窩子裡的話,徐衛真不感冒。不是他不想這麼幹,而是他不能這麼幹。

從大名府起兵開始到現在,他立了多少軍功,這不用去算。單說收復全陝,算不算得大功?聯結契丹,算不算得大功?迫使西夏割地,脫離女真,算不算得大功?

只此三件擺出來,大宋滿朝文武,有一個人能比得上麼?徐衛好讀書,讀史書,他讀史讀出一個心得,整個中國史,就寫了一件事。就是王朝不斷地崛起、興盛、衰敗、更替,周而復始,無窮無盡!

而這一部興亡史中,有一個主旋律。那就是皇帝們不斷地用功臣,殺功臣。自古以來,功高蓋主的人,只有兩個出路。要麼被皇帝弄死弄廢,要麼就是造反自立,像“功蓋一代而主不疑,權傾天下而朝不忌”的郭子儀那樣的神人,只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

現在,他因爲這件件功勞,已經被晉封爲天水郡王。再往後,還能怎地?封個一字王?再後呢?當你的功勞大到皇帝都不知道該賜你什麼了,那恐怕就只能賜死了。

而且,作爲了一個武臣,大宋“崇文抑武”“將從中御”的國策之下,能作到川陝兩地最高行政軍事長官,已經是朝廷權宜權宜再權宜。完全可以預見,等將來某一天,不打仗了,以他爲代表的這些武臣,也就沒有用了。

說句實在的,徐衛原本根本沒打算要這麼快進軍河東,不是他沒這個實力,而是因爲大宋丟掉的領土就這麼多,打回一塊就少一塊,等到沒得打,要你何用?

之所以這麼幹,兩個原因。首先,當然是主觀意願,不幹點“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事你都不好意思說你是穿越衆;其次,就在於趙諶。

徐衛,以及大宋所有手握兵權的將帥們都應該慶幸遇到這麼一個“明主”。如果說,太上皇趙桓繼續在位,又或者趙諶跟他爹一個樣,那恐怕等不到收復失土,只要女真人不再對南方形成致命威脅,皇帝就要開始削大將兵權了。

而現在女真人對南方還有致命威脅麼?

但趙諶終究不凡,這個年輕的皇帝銳意進取,以恢復舊疆爲己任,爲達此目的,甚至不惜跟滿朝大臣鬧僵,進而引發了一場短暫的政變。

正是因爲他,徐衛才放心過來光復河東。但也僅限於河東,燕雲什麼的表示沒想法,讓契丹人去打好了。試想,如果你的實力都強大到能直搗燕雲了,女真人都不是你的對手了,那你萬一想造反,大宋這點領土夠你打幾個月?

說到造反,遍觀中國史,凡是造反成功的。有兩類人,一類是權臣,權傾天下的權臣,基本上一個套路,逼皇帝禪位,然後這皇帝基本上都會被賜三尺白綾,或者一壺鴆酒,而後對外宣稱暴斃。具體可參考阿瞞父子,司馬父子,隋文楊堅,宋祖匡胤等等,當然,宋太祖還算是厚道的。

另一類,就是趁一個王朝政治黑暗,統治腐朽,民怨沸騰,天下大亂之時,揭竿而起的梟雄們。具體可參考流氓劉邦,布衣劉秀,編草鞋的劉備,當和尚的重八。

前一類,徐衛不是。他雖然手握重兵,執掌川陝大權,但畢竟只在一隅,離權傾天下還差得遠。後一類,外部條件不具備。儘管兵禍連年,狼煙不斷,但外族侵略轉移了內部矛盾,朝廷,或者說趙氏,還是擁有強大的民心支持。這個時候起兵造反,那是找死。

但是,徐衛還有一條出路……

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616章 進攻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101章 問婚第187章 迂迴出擊第202章 蠶食河北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337章 想後路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681章 三國同盟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四百一十八章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76章 死戰第七百八十六章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614章 河西走廊第八百八十三章第八百三十四章第769章 朱仙鎮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八百五十五章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77章 韓世忠第八百三十八章第121章 大捷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七百四十二章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115章 攀親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122章 冠禮第179章 徐家無賴第464章 突火槍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147章 暴亂第138章 佈防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66章 長輩第650章 北伐中原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49章 欲擒故縱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22章 驚動皇帝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536章 陰雲再起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八百四十一章第361章 交底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395章 勢同水火第523章 戰機閃現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七百八十六章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319章 震天雷第116章 太上皇第八百六十八章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101章 問婚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99章 金腰帶第325章 一頭驢第422章 漫天箭雨
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616章 進攻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101章 問婚第187章 迂迴出擊第202章 蠶食河北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337章 想後路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681章 三國同盟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四百一十八章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76章 死戰第七百八十六章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614章 河西走廊第八百八十三章第八百三十四章第769章 朱仙鎮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八百五十五章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77章 韓世忠第八百三十八章第121章 大捷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七百四十二章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115章 攀親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122章 冠禮第179章 徐家無賴第464章 突火槍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147章 暴亂第138章 佈防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66章 長輩第650章 北伐中原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49章 欲擒故縱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22章 驚動皇帝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536章 陰雲再起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八百四十一章第361章 交底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395章 勢同水火第523章 戰機閃現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七百八十六章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319章 震天雷第116章 太上皇第八百六十八章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101章 問婚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99章 金腰帶第325章 一頭驢第422章 漫天箭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