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新君

看着面前站立的這個猥瑣漢子,何灌不禁感到奇怪,徐衛這小子搞什麼?這樣的人都能當兵吃餉?轉念一想,也替他感到爲難,朝廷給的待遇實在太低了一些,要不是有斬級賞錢撐場面,恐怕連這樣的人都招不來。

“你是徐九部下?你們鄉勇營現在何處?你又怎麼到了東京?”何灌問道。

對方從懷裡取出一封書信,咂舌道:“小人是徐指揮使麾下都頭李貫,奉命前來東京求見太尉。若不是張樞密幫忙,險些進不來!”

“本官在問你話!”何灌皺眉道。

李貫一個激靈,趕緊雙手把信奉上:“我部與女真人遭遇,打了一仗,現已向西轉進,尋找種少保部會師。小人奉指揮使軍令,有書信一封在此,請太尉過目。”

何灌接過信,關切道:“哦?與金軍遭遇?戰況如何?”

李貫將戰況詳細報告給何灌,後者聽罷大感意外。徐衛的鄉勇營竟殲滅了一千餘金軍?確定是一千餘金軍?沒有虛報?李貫再三保證,都有敵人首級爲證,絕無半點虛假。何灌大喜過望,拆開徐衛書信讀了起來。

在信中,徐衛並無支言片語提到自己的戰功,反倒是建議何灌:女真人肯定會威脅東京,但眼下都城之外已經雲集數十萬勤王之師。金軍必然不會來強攻,多半是會提出議和條件,逼迫朝廷接受。但金軍糧草已經不濟,他與种師道會合後,金軍不知虛實,只要再咬牙撐一陣,敵必退無疑。

何灌看罷書信,一聲長嘆。難得這小子如此用心,可惜啊,你們在前頭流血犧牲,後頭盡在幹些拆臺子捅棍子的事。官家被急昏了頭,居然派郭藥師出使金營,那廝至今沒有任何消息傳回來,怕只怕……

“你回去告訴徐九,千萬不可與敵硬拼。我這邊會想辦法支援他。”何灌起身取過寶劍系在腰上,大聲說道。李貫領命告辭而去,何灌剛要出門。外頭又報來,太常少卿李綱求見。李綱?在這個檔口,他來作甚?

大宋宣和七年歲末,作爲這個國家至高權力的中樞,汴京內廷被一片投降逃跑的氛圍籠罩着。朝中重臣,包括幾名宰相在內,紛紛建議官家留太子監國,南逃江淮地區。但以李綱等人爲首的忠直之臣冒死力諫,趙佶左右爲難,進退不得。

而就在此時,壓垮這位道君皇帝的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出現了。郭藥師奉詔出使金營後,倒也的的確確向金國二太子斡離不轉達了宋廷方面求和的意思。但斡離不此時野心勃勃,絲毫沒有議和之心。況且郭藥師初爲遼將,就與女真人作戰,後來投降大宋,再度與女真人爲敵,如今還敢來充任使節,你當我女真人的戰刀不利麼?斡離不一怒,又要來一個斬將祭旗。

郭藥師倒也有幾分膽色,面對明晃晃的彎刀穩如泰山,只一句“太子若取藥師之首,無異自損十萬雄兵”,就迫得金國二太子放下屠刀,追問緣由。郭藥師這纔回答說“兩河虛實,我盡知之,願助太子一臂之力”。斡離不疑其言,並未深信,但也沒有殺他,只是扣留軍中,散播消息,言大宋燕山副守郭藥師已歸順大金,企圖瓦解大宋軍心。

趙佶聞訊,萬念俱灰,連罵也懶得罵了,倉皇準備南逃。但哪怕在這種關頭,他也沒有忘記保持自己的“明君”形象,在給太子監國的詔書中標明,“此非左右大臣建明,出自朕意”。意思就是說,不是大臣逼我,我才命太子監國的,是我自己覺得用人不當,把國家弄到這個地步,心中有愧,纔將權力交給儲君。

可你交倒是全交啊,太子監國只是暫時的,你還是霸着皇位沒挪窩呀。朝野人心不穩,在京大臣絕大多數都在收拾行裝,準備跟隨皇帝南逃。李綱等人察覺到危險,決定立即行動逼迫趙佶退位。因趙佶只要還是皇帝,文武大臣跟隨他南逃就是名正言順的事情。如果擁立新君,誰還有藉口出逃?

給事中吳敏第一個發難,上奏請求趙佶禪位,並援引李綱的言論。可悲的是,他說動趙佶的手段必須藉助這位道君皇帝崇信的怪力亂神之說:“神霄萬壽宮所謂長生大帝君者,陛下是也。必有青華帝君(太子趙桓)以助之,其兆已現於此。”趙佶聞言,只是長嘆數聲,若有所思。後又召李綱上殿,李綱倒的確是個忠心爲國的君子之臣,刺破手臂寫下血書,言明利害關係,頓首叩求趙佶禪位。

趙佶急欲南逃,無心和這幫主戰派大臣糾纏,遂答應禪位。可詔書送到趙桓面前,這位儲君並沒有按照歷朝歷代的慣例,一推二拒三接受,而是真心不想在這個時候坐上龍椅,因爲他明白,一旦登上皇位,他老子留給他的,並不是一個歌舞昇平,四海臣服的大帝國,而是一副爛攤子!他再三推辭,甚至因爲急怒攻心而病倒。可君無戲言,九五至尊的位置你坐也得坐,不坐也得坐!

宣和七年的最後一天,趙佶命人“押”來太子,正式傳位於他,強行將黃袍披在他身上。可笑的是,當年趙家老祖宗趙匡胤也是被強行黃袍加身,可那是半推半就,心裡暗爽。趙桓卻是滿腹委曲,真心推辭。現在御袍披在身上,只等正式登基,接受羣臣朝賀,他便大宋第九代君王。

文德殿上,身披黃袍的趙桓面無表情地接受着李綱等一班主戰派大臣非正式的朝賀。這位二十五歲的新君,與其父一樣,生得脣紅牙白,風liu倜儻,翩翩佳公子,真真趙王孫。看着殿下大臣,他心亂如麻,根本不知道這個國家的前途在哪裡。

“陛下!新君即位,當升賞羣臣,大赦天下,鼓舞三軍士氣。臣等願追隨陛下,雖肝腦塗地,九死不悔!”李綱的形象,讓人很難將他和民族英雄聯繫起來。如果不是一身官袍,這位不到五十歲,滿面風霜,佈滿皺紋,鬚髮花白的老者,看起來與農家老丈無異。

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七百四十八章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八百三十一章第483章 軍閥第133章 川陝第113章 擴編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187章 迂迴出擊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197章 傻了吧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八百六十六章第八百三十七章第八百八十章第115章 攀親第104章 內情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562章 策反暗殺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593章 徐太尉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105章 內憂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147章 暴亂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49章 欲擒故縱第369章 謀劃襲擊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147章 暴亂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106章 大動作第707章 兀朮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640章 一頓臭罵第118章 張憲第195章 非卿不娶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185章 三道金牌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65章 後生可畏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87章 霹靂炮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46章 死戰第四百零九章第46章 死戰第19章 一門三將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600章 防備宋軍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52章 摸營第七百八十六章第333章 回馬槍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262章 堅決抗戰第362章 掘城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491章 徐原禍事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四百一十二章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626章 扶正還是分治
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七百四十八章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八百三十一章第483章 軍閥第133章 川陝第113章 擴編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187章 迂迴出擊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197章 傻了吧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八百六十六章第八百三十七章第八百八十章第115章 攀親第104章 內情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562章 策反暗殺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593章 徐太尉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105章 內憂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147章 暴亂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49章 欲擒故縱第369章 謀劃襲擊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147章 暴亂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106章 大動作第707章 兀朮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640章 一頓臭罵第118章 張憲第195章 非卿不娶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185章 三道金牌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65章 後生可畏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87章 霹靂炮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46章 死戰第四百零九章第46章 死戰第19章 一門三將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600章 防備宋軍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52章 摸營第七百八十六章第333章 回馬槍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262章 堅決抗戰第362章 掘城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491章 徐原禍事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四百一十二章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626章 扶正還是分治